一氧化碳变饲料原料?这项技术拿下历史第一!

导语:全球可以通过气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企业只有4-5家。2021年,被业界称为“单细胞蛋白元年”。乙醇梭菌单细胞蛋白,获得了历史上第一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是全球首次实现工厂化条件下利用无机物大规模生产的优质蛋白原料。

一、乙醇梭菌蛋白的世界:从默默无闻到“无中生有”

随着全球对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寻找替代蛋白原料已成为水产、养殖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替代蛋白主要包括植物性蛋白(豆粕、棉粕等)、动物性蛋白(鸡肉粉、羽毛粉、血粉等)和单细胞蛋白(细菌、酵母真菌、甲烷氧化菌、微藻等)。

单细胞蛋白由于其在生产力、蛋白质含量及营养价值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替代蛋白的研究热点。单细胞蛋白是利用工业废水、天然气、农副加工产品以及有机垃圾等作为培养基,培养藻类、真菌非致病性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体,然后经过发酵、净化、干燥等处理后制成的微生物蛋白。

细菌单细胞蛋白是单细胞蛋白研究的重要方面。其中,乙醇梭菌蛋白不仅营养价值高,并且氨基酸结构平衡,易于动物消化。生产乙醇梭菌蛋白的乙醇梭菌,是自然界存在的菌种,其基因组序列未含有毒素基因和致病基因。

有趣的是,一氧化碳对人类来说是剧毒,但对乙醇梭菌来说却是食物。乙醇梭菌可利用CO作为碳源,以氨水作为氮源,经过发酵、氧化、蒸馏脱水、菌体分离、喷雾干燥和污水处理等过程,获得粗蛋白含量很高的副产物,即乙醇梭菌蛋白。

直到20多年后,乙醇梭菌蛋白才被发现和大规模利用,并在中国得到突破。乙醇梭菌蛋白工艺是以乙醇梭菌为发酵菌种,以钢铁工业煤气(转炉煤气、高炉煤气)中的CO为主要原料,以氨水为氮源,培养基由磷酸、氢氧化钾、硫酸镁、硫酸亚铁及少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及生物素)组成,经气体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菌体分离、喷雾干燥及污水处理6个流程,最后得到乙醇等清洁能源及菌体蛋白。该工艺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无中生有”制造新型饲料蛋白资源乙醇梭菌蛋白,将无机的氮和碳转化为有机的氮和碳,我国实现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二、合成蛋白质量产+应用:层层把关,保障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成的蛋白质并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类似于大豆用来做饲料用的。所以,用于饲料安全吗?

其实,饲料安全由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把关。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评审: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和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委员会集中了全国100多位包括动物营养、毒理、卫生、质量标准等8个领域内的优秀专家,足够权威严谨,有关评价机构的实验室设备、人员、资质等各方面也都有保障。农业农村部以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结果为主要依据,决定是否颁发新产品证书并发布农业农村部公告。

经过深入的论证,2021年8月29日,乙醇梭菌蛋白获得了我国第一张由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

2021年10月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和北京首钢朗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重大新闻: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我国率先突破工厂化条件下利用一氧化碳一步法生产蛋白质,并已形成万吨级的工业生产能力。

三、国产技术新突破:意义重大,未来可期

1、让中国站在生命科学的实践前沿

2、有望打破对国外饲料进口依赖

我国饲料年消耗量约4.5亿吨,优质蛋白源也极度缺乏,不得不大量进口。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超1亿吨,其中饲料消费量8800万吨,占比85%。该项目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解决饲用蛋白短缺问题。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蛋白含量83%)计,相当于2800万吨进口大豆(蛋白含量30%)的量。此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为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饲用蛋白对外依存度过高提供了国之利器。

3、将有功于碳中和目标

该项技术开辟了一条低成本非传统动植物资源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每生产1千万吨蛋白可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生产乙醇和蛋白合计),节省耕地10亿亩(以平均亩产大豆300斤计)。此外,第一代技术用一氧化碳加氨水经乙醇梭菌发酵产生乙醇和蛋白,固定了1/3的碳,还是会释放出部分二氧化碳。目前正在研究的二代技术,利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加氨水来合成乙醇和蛋白,可以实现碳的100%固化,无二氧化碳排放,意义更大。

4、将有利于废物利用回收

该技术可利用的原料气很多,如钢铁、电石、铁合金、石化炼油、煤化工等工业尾气。以钢铁为例,我国每年钢产量10亿吨,含一氧化碳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就超过1万亿立方。虽然不能实现100%的利用,但利用部分也是一个相当大的产能,技术的适用性很强,具备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强产业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开展一氧化碳发酵制酒精等新型污染物治理技术装备基础研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实施节能低碳行动,石化化工行业推广含一氧化碳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乙醇等低碳技术。

结语:

前有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今有一氧化碳和氮气合成蛋白质!中国正在稳步踏入科技大爆发的节奏进程。目前乙醇梭菌蛋白获批的应用动物是鱼类,下一步还会进行扩展应用。虽然目前乙醇梭菌蛋白的总体量还达不到完全替代大豆的层次,但能解决鱼粉对外依存的问题已经很了不起。至少我们有利用一碳气体生产菌体蛋白这个“无中生有”的技术,今后的发展突破也将具有无穷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黄哲雯,重大突破!一氧化碳22秒“变身”为蛋白质,工人日报,2021年11月2日

2.崔丽,工业尾气如何变身饲料蛋白?——乙醇梭菌蛋白量产背后的故事,农民日报,2022年3月1日

3.阮鑫等,乙醇梭菌蛋白在养殖业中的研究进展,中国畜牧业,2022年第8期

网易《了不起的中国制造》栏目原创内容,侵权必究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专栏,力邀行业权威、资深玩家,呈现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新之路。

THE END
1.86种单一饲料原料目录20220628214021.doc十二、对饲料原料进行瘤胃保护办理的,应在原料标签中注明瘤胃保护方法。 5 第三部分单一饲料列表 1.谷物及其加工产品 (15种) 原料原料名称强迫性编号特色描述表记要求 1.1 大麦及其加工产品大麦分别出麸皮和淀粉后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大麦蛋白粉粗蛋白质分的副产品。 1.2 稻谷及其加工产品生产大米淀粉后以蛋白质为主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28/8132107117004113.shtm
2....饲料市场信息网饲料市场饲料科技与应用饲料原料饲料添加...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原料,玉米蛋白粉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尤其是家禽养殖生产中 。但是玉米蛋白粉存在不溶性蛋白占比较高、抗营养因子含量高、氨基酸不平衡和必需氨基酸缺乏等特点,导致玉米蛋白粉的饲料利用效果较差,家禽采食后难以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吸收利用,排出体外造成浪费。为提高玉米蛋白粉在家禽养殖中的...http://www.chinafeedm.com/h-nd-17826.html
3.蛋白饲料网蛋白饲料网--郑州华冠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郑州华冠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凭着面向全国,经营大宗蛋白质饲料原料部分产品,主营:进口、国产鱼粉、鸡肉粉、猪肉粉、牛羊肉骨粉、鱼肽蛋白、虫肽蛋白、玉米、小麦、棉籽、棉籽粕、菜籽粕、亚麻籽粕、植物蛋白粉、玉米纤维饲料、http://m.86feed.com/
1.海关总署:即日起允许符合相关要求的法国猪源性蛋白饲料进口(五)生产猪源性蛋白饲料原料应来自无口蹄疫、古典猪瘟、猪水泡病的农场饲养的动物。 (六)原料如果来源于法国境内饲养的生猪,应符合中法双方签署的非洲猪瘟区域化管理合作协议;如果来源于法国境外,应来自非洲猪瘟非疫区的国家(地区)。 五、生产加工要求 输华猪源性蛋白饲料生产加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86569
2.谷氨酸渣谷氨酸蛋白粉饲料添加剂浓缩料添加原料价格合理质量***...¥2050.00 供应谷氨酸渣 营养强化添加剂氨基酸 牛羊鸡鸭鹅饲料蛋白添加 本页信息为无棣绿光生物有限公司为您提供的"谷氨酸渣谷氨酸蛋白粉饲料添加剂浓缩料添加原料价格合理质量***"产品信息,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谷氨酸渣谷氨酸蛋白粉饲料添加剂浓缩料添加原料价格合理质量***"价格、型号、厂家请联系厂家,或给厂家留言。获...https://www.china.cn/zhiwuxingsiliao/4411200582.html
3.饲料的原料有哪些饲料原料营养成分→MAIGOO知识摘要:饲料原料是指在饲料加工中,以一种动物、植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来源的饲料。饲料原料包括粮食原粮,大豆,豆粕,玉米,鱼粉,脂,肉骨粉,谷物等。下面一起来看看饲料原料的介绍。 目录 能量类 蛋白质类 矿物质类 维生素类 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 能量类 ...https://www.maigoo.com/goomai/86841.html
4.河南师范大学非常规蛋白质原料替代原则与加工工艺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饲料蛋白质原料资源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常规蛋白质原料如鱼粉、豆粕等价格畸高,且货源紧缺。通过开发利用非常规蛋白质原料资源来替代常规蛋白质原料资源如鱼粉、豆粕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饲料蛋白质原料替代应用应遵循安全合法、营养平衡、经济实用的原则,饲料生产过程...https://www.htu.edu.cn/scxyyy/2014/0504/c6732a73264/pag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