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字!详解半导体先进封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失效分析 赵工 半导体工程师 20240703 09:23 北京 导 读 在以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新需求驱动... 

1.1先进封装属于中道工艺,涉及部分前道工艺与设备

半导体工艺流程包括前道晶圆制造工序和后道封装测试工序。前道工序是晶圆制造工序。在前道工序中,晶圆经历了氧化、涂胶、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抛光、晶圆检测、清洗等一系列步骤,每一步都需要相应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后道工序是封装测试工序。在后道工序中,尚未切割的晶圆片进入IC封测环节,经历磨片/背面减薄、切割、贴片、银浆固化、引线焊接、塑封、切筋成型、FT测试,每一环节同样需要相应的半导体封装设备与半导体测试设备。最终得到芯片成品。

传统封装已不能满足以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为代表的新需求,先进封装技术应运而生,形成独特的中道工艺。先进封装也称为高密度封装,具有引脚数量较多、芯片系统较小和高集成化的特点。先进封装属于中道工序,包括清洗、溅射、涂胶、曝光、显影、电镀、去胶、刻蚀、涂覆助焊、回炉焊接、清洗、检测等一系列步骤。与传统的后道封装测试工艺不同,先进封装的关键工艺需要在前道平台上完成,是前道工序的延伸。

1.2后摩尔时代,先进封装打破“存储墙”与“面积墙”

推进摩尔定律成本高昂,先进封装能够在不缩小制程节点的背景下,仅通过改进封装方式就能提升芯片性能。摩尔定律是指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器件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近年来,摩尔定律的尺寸微缩趋势放缓,先进制程已经逼近物理极限,通过迈向更先进的制程提升芯片性能的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如下图所示,相比于采用45nm节点制造的250平方毫米芯片,采用16nm工艺节点后,每平方毫米的成本增加了1倍以上;而采用5nm工艺后,成本将增加4~5倍。与此同时,先进封装仍处于相对高成本效益的阶段。根据Semi,晶圆制造的设备投资占比超过80%,而封装测试的设备投资占比不到20%。尽管先进封装同样需要使用光刻、刻蚀、沉积等设备,但相较于晶圆制造,先进封装所需的设备的精度要求低,其设备价值也相对较低。此外,先进封装技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有较高的改进和降本空间。

“存储墙”制约算力性能发挥,先进封装实现近存计算和高带宽内存堆叠,提高传输效率。处理器的峰值算力每两年增长约3.1倍,而动态存储器的带宽每两年增长约1.4倍。存储器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处理器,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1.7倍。此外,日益增长的带宽需求量也是一个重要瓶颈。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对网络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串行通信的速度从1Gb/s增长到100Gb/s,并行通信的速度从1Tb/s增长至100Tb/s。现有计算平台的架构基于冯·诺依曼的“存算分离”,使得数据需要频繁在存储单元和数据单元间搬移。为了解决“存储墙”,业界提出了存内计算和近存计算两种方法。存内计算是指在存储单元中嵌入计算单元,实现数据的实时计算,这种计算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数据搬运,降低能耗,提高计算效率。近存计算则基于2.5D/3D先进封装技术,实现存储单元和计算单元的距离的缩短和多个高带宽内存的堆叠,高效地传输数据。

1.3封装技术持续迭代,发展趋势是小型化、高集成度

传统封装的主要作用包括机械保护、电气连接、机械连接和散热。1)机械保护:裸片易碎,容易受到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坏。半导体封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将芯片和器件密封在环氧树脂模塑料(EMC)等封装材料中,保护它们免受物理性和化学性损坏。2)电气连接:裸片不能直接跟外部电路连接,封装通过芯片和系统之间的电气连接来为芯片供电,同时为芯片提供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通路。3)机械连接:需将芯片可靠地连接至系统,以确保使用时芯片和系统之间连接良好。4)散热:封装需将半导体芯片和器件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出去。在半导体产品工作过程中,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半导体封装将芯片完全地包裹了起来,如果半导体封装无法有效散热,则芯片可能会过热,导致内部晶体管升温过快而无法工作。

先进封装在封装的四大功能的基础上,还肩负着提升芯片性能的作用。具体而言,先进封装对芯片的提升作用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实现芯片封装小型化、高密度化、多功能化;二是降低产品功耗、提升产品带宽、减小信号传输延迟;三是可实现异质异构的系统集成;四是延续摩尔定律,提升产品性能的有效途径;五是降低先进节点芯片的设计复杂度和制造成本,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良率。

2.典型封装技术

2.1单芯片封装

2.1.1倒片封装(Flip-Chip):芯片倒置,利用凸块连接

倒片封装舍弃金属引线,利用凸块(bumping)连接。传统的引线键合方法采用细金属线进行连接,通过热、压力和超声波能量,将金属引线与芯片焊盘以及基板焊盘牢固焊接,实现了芯片与基板之间的电气互连和芯片之间的信息传递。这一过程中,金属引线在焊接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引线实现了有效的电连接。引线键合广泛应用于射频模块、存储芯片以及微机电系统器件封装。而倒装封装舍弃引线,在芯片顶侧形成焊球,然后将芯片翻转贴到对应的外部电路的基板上,利用加热熔融的焊球实现芯片与基板焊盘结合。这种封装技术通常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处理器(如CPU和GPU)、芯片组(Chipset)以及其他要求高密度互连和紧凑尺寸的集成电路封装。

倒片封装与引线键合在工艺的不同之处在于:1)倒片封装将芯片倒置,芯片正面倒扣在基板上;2)倒片封装舍弃金属引线,利用凸块连接,需要进行凸块键合。

2.1.2扇入型/扇出型封装(Fan-In/Fan-Out):在晶圆上进行整体封装,成本更低

晶圆级封装(Wafer-LevelPackaging,WLP)是一种直接在晶圆上完成封装的技术。晶圆级封装与传统封装的区别在于,传统封装先将成品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再封装;晶圆级封装在芯片还在晶圆上时就进行整体封装,封装完成再进行切割分片。晶圆级封装具备以下优点:1)成本更低:晶圆级封装的成本相对较低,因为批次性处理方式使得成品晶圆能够一次性全部封装。2)体积更小:晶圆级封装把整个芯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封装,此外,晶圆级封装通常采用无引脚或极少引脚的形式,进一步减小封装体积。

晶圆级封装可分为两大类型:扇入型WLCSP(Fan-InWaferLevelChipScalePackage,Fan-InWLCSP)和扇出型WLCSP(Fan-OutWaferLevelChipScalePackage,Fan-OutWLCSP)。在扇入型WLCSP中,封装尺寸与芯片本身尺寸相同,封装布线、绝缘层和锡球直接位于晶圆顶部。扇出型WLCSP在封装后的尺寸大于芯片本身尺寸,是指先对晶圆进行切割再封装,切割好的芯片排列在载体上,芯片与芯片之间的空隙用环氧树脂模塑料填充,重塑成晶圆。然后,这些晶圆将从载体中取出,进行晶圆级处理,并被切割成扇出型WLCSP单元。

扇入型WLCSP具备如下优点:1)尺寸最小化:扇入型封装实现了尺寸的最小化,最终的二维平面尺寸与芯片尺寸相同;2)工艺成本低:无需基板和导线等封装材料,因为锡球直接固定在芯片上;3)生产效率高:封装工艺在晶圆上一次性完成。但扇入型WLCSP也存在一些局限。由于采用硅芯片作为封装外壳,扇入型封装的物理和化学防护性能相对较弱。在封装尺寸上,如果封装锡球的陈列尺寸大于芯片尺寸,将无法进行封装。此外,如果晶圆上的芯片数量较少或生产良率较低,则扇入型WLCSP的封装成本要高于传统封装。扇入型封装常用于低I/O数量(一般小于400)和较小裸片尺寸的工艺中。

扇出型WLCSP是对扇入型封装的改进,具备如下优点:1)提高I/O数量:扇入型的封装锡球均位于芯片表面,而扇出型的封装锡球可以延伸至芯片以外。2)防护性能更强:扇出型封装受填充的环氧树脂模塑料保护。

WLP工艺流程的关键工艺为重新布线(RDL)。首先,涂覆第一层聚合物薄膜,以加强芯片的钝化层,起到应力缓冲的作用。聚合物种类有光敏聚酰亚胺(PI)、苯并环丁烯(BCB)、聚苯并恶唑(PBO)。其次,重布线层(RDL),对芯片的铝/铜焊区位置重新布局,使新焊区满足对焊料球最小间距的要求,并使新焊区按照阵列排布。光刻胶作为选择性电镀的模板以规划RDL的线路图形,湿法蚀刻去除光刻胶和溅射层。然后,涂覆第二层聚合物薄膜,使圆片表面平坦化并保护RDL层。在第二层聚合物薄膜光刻出新焊区位置。随后,凸点下金属层(UBM),采用和RDL一样的工艺流程制作。最后,为植球步骤,焊膏和焊料球通过掩膜板进行准确定位,将焊料球放置于UBM上,放入回流炉中,焊料经回流融化与UBM形成良好的浸润结合,达到良好的焊接效果。

2.2多芯片封装

2.2.12.5D/3D封装:多层芯片堆叠,AI驱动下HBM需求大增,CoWoS产能成为算力关键卡口

2.5D封装和3D封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硅中阶层(SiInterposer)。在2.5D封装中,所有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均在基板平面上方,至少有部分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安装在中介层上,中介层通常作为一个载体,承载着各种电路组件和接口。而3D封装舍弃中介层,直接在芯片上打孔和布线,电气连接上下层芯片。所有芯片和被动元器件器件均位于基板平面上方,芯片堆叠在一起,在基板平面的上方有穿过芯片的硅通孔(TSV),在基板平面的下方有基板的布线和过孔。

2.5D/3D封装的关键工艺是硅通孔技术(throughsiliconvia,TSV)。TSV是一种垂直互连技术,其概念由威廉·肖克利于1958年首次提出,是指连接硅晶圆两面并与硅衬底以及其他通孔绝缘的电互连结构。TSV的尺寸通常在10μm×100μm和30μm×200μm之间,开口率介于0.1%~1%。与传统平面互连相比,TSV能够缩短互连长度、减小信号延迟、降低寄生电容和电感,实现芯片间低功耗和高速通信,同时增加宽带并实现封装的小型化。TSV目前主要应用于芯片三维堆叠、硅转接板等领域。硅转接板是芯片和有机基板的中间层,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类,其中无源转接板仅包含金属互连层,而有源转接板则可集成供电、片内网络通信等功能。

ViaFirst是指在器件(如MOSFET器件)结构制造之前,先进行TSV结构的通孔刻蚀,孔内沉积高温电介质(热氧沉积或化学气相沉积),然后填充掺杂的多晶硅。多余的多晶硅通过CMP去除。

ViaMiddle常常指在形成器件之后但在制造叠层之前制造的通孔工艺。在有源器件制程之后形成TSV结构,然后内部沉积电介质。淀积阻挡层钛金属和铜种子层,然后电镀铜填充通孔,或通过化学气相沉积钨金属填充通孔。

ViaLast包括两种工艺。正面后通孔工艺是在BackEndofLine(BEOL)工艺处理结束后,从晶圆正面形成通孔的一种制造工艺。从概念上讲,在晶圆上制造的后通孔工艺与中通孔工艺相似,但是对工艺温度有进一步的限制(必须小于400℃)。背面后通孔工艺是在BEOL工艺处理结束后,从晶圆背面进行通孔结构的一种制造工艺。首先使用粘合剂将两个器件晶圆以面对面方式粘合,接下来,将顶部晶圆减薄,将TSV结构刻蚀至顶部晶圆和底部晶圆上的焊盘,孔内沉积电介质,最后,将金属沉积到TSV结构中并进行表面金属层再布线。

HBM堆栈层数增加对芯片间键合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关键改进是使用混合键合替代原来的微凸点键合。混合键合是一种实现介质层与介质层、金属与金属界面无缝隙键合的技术,芯片键合界面由介质层(通常为SiO2)和金属(通常为Cu)组成。SiO2介质层为集成单元提供机械支撑与电气隔离,Cu-Cu键合提供芯片间的垂直电气互连。对于Cu和SiO2混合键合结构,首先要对键合表面进行等离子或快速原子束表面激活处理,之后进行直接键合,最后进行退火处理。退火在增强SiO2-SiO2键合强度的同时,也促进了Cu晶粒的生长和扩散以实现Cu-Cu键合。海力士计划将混合键合技术应用于下一代HBM4产品,混合键合技术可以大幅缩小电极尺寸,从而实现更高的I/O密度,同时可以显著缩小芯片之间的间隙,减少产品厚度。

混合键合的主要优点包括:1)缩小互联间距:它可以实现超细间距的芯片互连,比传统微凸点连接提高了10倍以上。超细间距的连线将增加布线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通道数量,并实现数据处理串并行转换,简化I/O端口电路,增大数据传输带宽。2)降低信号延时:它可以实现芯片之间的无凸点互连通信,取消微凸点连接,进一步降低通道的寄生电感性和信号延时。3)减薄芯片厚度:混合键合可以实现超薄芯片的制备,通过芯片的减薄可以大幅降低芯片的厚度和重量,并进一步提升互连带宽;4)提高键合可靠性:混合键合还可以提高键合的可靠性,通过分子尺度的铜-铜触点融合和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的分子共价键连接,大幅提高了界面键合力,增强了芯片对环境的适应性。

根据中介层材料的不同,CoWoS有三种变体:CoWoS-S(中介层是Si衬底)、CoWoS-R(中介层由RDL构成)和CoWoS-L(中介层由Chiplet和RDL组成),其中CoWoS-S为量产主要配置。CoWoS-S利用硅片作为桥梁,芯片互联密度最高;出于成本的考虑,CoWoS-R采用有机转接板,但也导致芯片互联密度较低;CoWoS-L将小硅桥安装在有机转接板中,仅在芯片链接部分使用硅片,实现邻近芯片边缘的高密度连接,生产成本和性能介于CoWoS-R和CoWoS-S之间。

2.2.2系统级封装(SiP):多个子芯片集成,良率更高

SiP可以采用水平式、堆叠式或嵌入式的封装方式。从结构上看,SiP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2D封装结构,其中多个芯片水平排列在基板上,这种结构的封装面积较大,封装效率较低,但是工艺相对简单和稳定。另一类是堆叠封装,其中芯片垂直叠放,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高效的封装,充分发挥SiP的技术优势,3DSiP的实现需要多种先进的封装工艺,如芯片堆叠(CoC)、硅通孔(TSV)等,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还有一类是嵌入式封装,需要使用埋入式基底(EmbeddedSubtrate)技术。

2.2.3芯粒(Chiplet):多颗小芯粒灵活组装,支持异构集成

Chiplet将芯片划分为小芯粒,具备灵活性和功能性优势。Chiplet对需要实现的复杂功能进行分解,然后开发出多种具有单一特定功能的裸芯片,这些来自不同功能、不同工艺节点的裸芯片可相互进行模块化组装,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芯片。这种方法实现了异质集成,为芯片设计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功能性。当前,Chiplet架构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处理器芯片、人工智能加速芯片、通信芯片、移动与桌面处理器芯片和晶圆级处理器芯片。

在Chiplet架构中,芯粒之间通过互连接口实现电气连接。下图展示了基于Chiplet架构的芯片,该芯片包含三种不同功能的芯粒。这些芯粒通过D2D互连接口进行电气互连,同时通过硅转接板和基板进行物理连接。芯粒与硅转接板之间通过microbump互连,以支持芯粒间高速信号的高密度互连。硅转接板与底部基板之间则通过C4bump实现互连,用于传递电源和外部I/O等功能。

Chiplet具备良率、成本、异构计算优势,适用于复杂功能的定制化需求。由于Chiplet由多颗芯粒组成,单颗芯粒的面积较小,其良率高。直接设计一整块SoC的面积较大,可能导致较低的良率,从而带来高昂的成本。此外,Chiplet技术支持封装内部的异构集成,可以根据模块功能选择芯片制程,针对特定功能模块设计专用的高性能芯片,对于其他通用芯片粒采用成熟制程。

Chiplet封装技术也正迈向3D封装,互联节距持续缩小。Chiplet封装广泛使用各类先进封装技术,包括2DMCM、2.3D封装、2.5D-转接板、2.5D-FOP、2.7D-硅桥、3D封装-bumped、3D封装-bumpless等。封装结构已从2D封装发展到3D封装,互联间距从12μm缩短至0.5μm以下,bump节距从过去的130μm缩小至3μm。互连带宽逐步增加,互连质量逐步提升。

3.先进封装市场

3.1市场规模:受下游旺盛需求拉动,先进封装增速高于传统封装

AI及高性能计算需求旺盛,先进封装景气度高于整体封装行业。根据JWInsights和Yole,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378亿美元上升至2026年482亿美元,CAGR约为6.26%。从全球封装市场结构来看,2022年先进封装的市场份额为47.2%。由于先进封装市场增速超过传统分装市场增速,先进封装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预计至2026年将达到50.2%。

目前先进封装仍然以倒片封装为主,3D堆叠和ED增速较快。根据JWInsights和Yole,Flip-chip是市场规模最大的先进封装工艺,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290.94亿美元,占比76.7%,其后为3D堆叠(38.33亿美元)、Fan-out(22.05亿美元)、WLCSP(26.98亿美元)、ED(0.78亿美元)。在各先进封装工艺中,成长性较高的是3D堆叠和ED。3D堆叠封装2022年市场规模为38.33亿美元,预计2026年可以达到73.67亿美元,2022年-2026年CAGR为18%,主要是受高性能运算、AI等领域的需要拉动。嵌入式基板封装(ED)是一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在5G硬件和CIS等场景有较大的增量空间。2022年ED的市场规模为0.78亿美元,预计2026年可以达到1.89亿美元,2022年-2026年CAGR为25%。

THE END
1.半导体名词解释栅极线的宽(该尺寸的大小代表半导体工艺水平的高低)做的越小时,工艺的难度便相对提高。从 0."35um -> 0."25um -> 0."18um -> 0."15um -> 0.13um代表着每一个阶段工艺能力的提升。 7.一般的硅片(wafer)基材(substrate)可区分为N,P两种类型(type),何谓N,P-type wafer? https://m.360docs.net/doc/f46714286.html
2.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powerpoint98页).ppt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powerpoint 98页).ppt,半导体制造过程 後段(Back End) ---后工序 构装(Packaging):IC構裝依使用材料可分為陶瓷(ceramic)及塑膠(plastic)兩種,而目前商業應用上則以塑膠構裝為主。以塑膠構裝中打線接合為例,其步驟依序為晶片切割(die saw)、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211/8122134061004055.shtm
1.半导体工艺半导体工艺 大致的工艺流程为:晶圆加工→氧化→光刻→刻蚀→薄膜沉积→互连→测试→封测 1.晶圆加工 从提拉法制作硅锭到切割硅锭、研磨和表面抛光。 2.氧化 保护电路(漏电流)、隔离杂质。 3.光刻 从涂覆光刻胶到曝光、显影。 4.刻蚀 去除氧化层。 5.薄膜沉积...https://blog.csdn.net/weixin_53379399/article/details/143603150
2.详解半导体制造的八大步骤详解半导体制造的八大步骤 当听到“半导体”这个词时,你会想到什么?它听起来复杂且遥远,但其实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信用卡到地铁,我们日常生活所依赖的各种物品都用到了半导体。 每个半导体产品的制造都需要数百个工艺,泛林集团将整个制造过程分为八个步骤:晶圆加工-氧化-光刻-刻蚀...http://scf.amtbbs.org/56711.html
3.一文看懂半导体工艺流程半导体制造的工艺过程由晶圆制造(Wafer Fabr ication),晶圆测试(wafer Probe/Sorting),芯片封装(Assemble),测试(Test)以及后期的成品(Finish Goods)入库所组成.https://www.tphte.com/article-item-1056.html
4.半导体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总之,半导体测试是确保芯片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芯片制造商在芯片出厂前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保证芯片的可靠性和性能符合规格。 以上是半导体制造的基本流程。此外,还有其他的工艺步骤,例如化学机械抛光(CMP)、离子注入、退火和金属化等,这些都是根据具体制造需要来进行的。https://m.mrchip.cn/newsDetail/3103
5.电子工艺实习报告(通用15篇)《电子工艺实习》是电子、电气类相关专业以工艺性和实践性为主的实践基础课程,是学生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电子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了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https://mip.wenshubang.com/html/shixibaogao/2727667.html
6.带流程图的半导体制造步骤曝光后的步骤是在晶圆上喷洒显影剂,以去除未被图形覆盖的区域的光刻胶,使印刷电路图形显露出来。开发完成后,需要通过各种测量设备和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以确保电路图的绘制质量。 Ⅳ 蚀刻 在晶片上完成电路图的光刻后,通过蚀刻工艺去除多余的氧化膜,只留下半导体电路图。为此,使用液体、气体或等离子体去除未选择的部分...https://www.eepw.com.cn/zhuanlan/260867.html
7.IC半导体封装测试流程IC半导体封装测试流程 第1章 前言 1.1半导体芯片封装的目的 半导体芯片封装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目的[10,13]: ●防护 ●支撑 ●连接 ●可靠性 第一,保护:半导体芯片的生产车间都有非常严格的生产条件控制,恒定的温度(230±3℃)、恒定的湿度(50±10%)、严格的空气尘埃颗粒度控制(一般介于1K到10K)及严格的静电保护措...https://wov-young.com/article-64203-120860.html
8.电子工艺实习报告(通用15篇)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2 一:实习目的 1熟悉手工焊接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安装与焊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https://www.yjbys.com/shixi/shixibaogaofanwen/1566022.html
9.电子工艺实习报告通用15篇在这个实习整个过程中,我虽然只是一个配角,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同学之间友谊的真挚。在实习过程中,我熟悉了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设计步骤和方法。可是我未能独立完成印制电路板图的设计,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这个实习迫使我相信自己的知识尚不健全,动手设计能力有待提高。https://www.gdyjs.com/shiyongwen/shixibaogao/519519.html
10.半导体后端工艺第八篇:探索不同晶圆级封装的工艺流程在本系列第七篇文章中,介绍了晶圆级封装的基本流程。本篇文章将侧重介绍不同晶圆级封装方法所涉及的各项工艺。晶圆级封装可分为扇入型晶圆级芯片封装(Fan-In WLCSP)、扇出型晶圆级芯片封装(Fan-Out WLCSP)、重新分配层(RDL)封装、倒片(Flip Chip)封装、及硅通孔(TSV)封装。此外,本文还将介绍应用于这些晶圆级封...https://www.ab-sm.com/?p=55010
11.半导体制程培训CMP和蚀刻pptx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让我们和迈博瑞一起成长 作者:Richard_Liu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 让我们和迈博瑞一起成长 作者:Richard Liu 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刻蚀 刻蚀(Etch),它是半导体制造工艺,微电子IC制造工艺以及 微纳制造工艺中的一种相当重要的步骤。是与光刻相联系的图 形化(pattern)处理的一种主要工艺。 *实际上...https://doc.mbalib.com/view/7982f72a7213ec09c5e6957cd4964f89.html
12.衬底和外延片的区别详解:工艺流程比较结构与性能分析外延片的物理性质包括其厚度、表面粗糙度、晶体完美度等;化学性质则涉及其纯度、掺杂浓度和均匀性等。外延层的高质量晶体结构和可控的掺杂特性,使其在高性能半导体器件制造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C. 衬底与外延片的基本区别 1. 制造工艺的区别 衬底的制造主要通过晶体生长、切片和抛光等步骤完成,而外延片则是在衬...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536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