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HBM之“设备材料”深度分析报告

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迭代,CPU运行速度快速提升,CPU主频高达5GHz,而DRAM内存性能取决于电容充放电速度以及DRAM与CPU之间的接口带宽,存储性能提升远慢于CPU,DRAM内存带宽成为制约计算机性能发展的重要瓶颈;

DDR4内存主频为2666~3200MHz,带宽为6.4GB/s,但是在AI应用中(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算力芯片的数据吞吐量峰值在TB/s级,主流的DRAM内存或显存带宽一般为几GB/s到几十GB/s量级,与算力芯片存在显著的差距,“内存墙”由此形成。以Transformer类模型为例,模型大小平均每两年翻410倍,AI硬件上的内存大小仅仅是以每年翻2倍的速率在增长;

内存墙问题不仅与内存容量大小有关,也包括内存的传输带宽;内存容量和传输的速度都大大落后于硬件的计算能力。

典型的DRAM中,每个芯片有八个DQ引脚(数据传输路径,用作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通信的数据总线,必须具备读写功能,所以具备双向特性),即数据输入/输出引脚;

组成DIMM模块单元后(双列直插式存储模块,安装在PCB板上的存储模块,包含多个存储芯片,被用作PC或者服务器中的主存储单元),共有64个DQ引脚。随着数据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数据传输量也不断增加,传统DRAMDQ引脚的数量已无法保证数据快速通过;

传统DRAM需要大量空间与CPU/GPU等处理器通信,同时封装的形式看需要通过引线键合或PCB进行连接,DRAM不可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并行处理。

美国算力芯片禁令

TSV工艺流程(通用)

TSV制造分为两种类型,孔底部不需要直接导电和孔底部需要直接导电连接,后者增加孔底部绝缘层去除。

HBM堆叠核心:MR-MUF(向上堆叠方式)

SK海力士表示,通过先进的MR-MUF堆叠技术加强了工艺效率和产品性能的稳定性;随着对高速高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散热问题预计将成为HBM产品持续迭代的重大技术障碍;

MR-MUF:将半导体芯片堆叠后,为了保护芯片和芯片之间的电路,在其空间中注入液体形态的保护材料,并固化的封装工艺技术。与每堆叠一个芯片铺上薄膜型材料的方式对比工艺效率高,散热方面也更有效;

具体步骤:

1)连接芯片的微凸块采用金属塑封材料;

2)一次性融化所有的微凸块,连接芯片与电路;

3)芯片与芯片之间或者芯片与载板之间的间隙填充,绝缘和塑封同时完成。

MR-MUF(MassReflow–MoldedUnderfill)

R-MUF:芯片之间用环氧模塑料作为填充材料,导热率比TC-NCF中的非导电薄膜高很多,鉴于GPU等高功率芯片散热管理的重要性,这是重要的优势之一;MR-MUF使用传统的倒装芯片大规模回流焊工艺堆叠芯片(整个吞吐量高得多)批量工艺堆栈整体执行一次回流焊。

晶圆级封装采用非导电膜NCF

底部填充:使用环氧树脂模塑料EMC、胶和薄膜填充孔洞,实现接缝保护;芯片贴合3有3种主要方法:1)MR,2)TCNCP,3)LAB。预填充过程中,芯片级封装和晶圆级封装采用的填充方法有所不同,对于芯片级封装,可以选择NCP或者NCF,对于晶圆级封装,NCF被作为底部填充的主材。

HBM测试

HBM采用多层“已知良好堆叠芯片KGSD”设计,将4层或更多层的DRAM芯片堆叠在基础逻辑芯片上,每层KGSD采用大量的TSV和微凸块,对HBM产品的测试技术提出重要挑战;DRAM测试分为两部分:晶圆级测试:晶圆老化WLBI、高低温测试和存储修复等。封装级测试:高低温条件下的功能、电性能、电参数以及老化应力测试等;HBM测试流程:晶圆级测试,针对DRAM芯片和逻辑芯片,增加逻辑芯片测试;KGSD测试:包括老化应力测试、高低温条件下的功能、电性能和电参数测试等;HBMKGSD裸片测试的挑战主要包括逻辑芯片测试、动态向量老化应力测试、TSV测试、高速性能测试、PHYI/O测试以及2.5DSIP测试。

HybridBonding混合键合

海力士正在加速开发新工艺“混合键合”,截止目前,HBM的DRAM芯片之间通过“微凸块”材料进行连接,通过混合键合,芯片可以在没有凸块的情况下连接,从而显著减小芯片的厚度;当间距小到20um以内,热压键合过程中细微倾斜使得钎料变形挤出而发生桥连短路,难以进一步缩减互联间距;HBM芯片标准厚度为720um,预计2026年左右量产的第六代HBM4需要纵向垂直堆叠16层DRAM芯片,当前的封装技术很难让客户满意,所以混合键合的应用被认为是必然的趋势;2023年海力士用于第三代HBM产品(HBM2e)测试混合键合技术,规格低于HBM4产品;同时海力士拟计划将新一代的HBM与逻辑芯片堆叠在一起,取消硅中介层。

与台积电传统的微凸点3DTSV集成对比,无凸点SoIC集成的12层存储器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下降高达64%,带宽密度增加28%,能源消耗下降19%;无凸点3D集成技术可实现超高密度的芯片垂直互连,继续推动芯片向高性能、微型化和低功耗方向发展。

混合键合对比分析(W2WvsD2W)

W2W键合是相对成熟的工艺,也不是特别昂贵,目前,W2W键合可以实现50nm以下的对准精度,W2W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选择已经良好的芯片(KGD)进行封装,会导致将有缺陷的芯片贴合至优质芯片,从而导致优质芯片的损失,所以W2W一般应用于良率非常高的晶圆;D2W方式可以应用良率相对较差但仍然具备商业价值的产品,D2W在键合方面更具挑战性,因为每个晶圆都需要更多的键合步骤,会引入颗粒污染;根据Semianalysis参考数据看(并非实际成本数据),小芯片D2W更贵,随着芯片面积的增加,W2W不具备价格优势。

混合键合层工艺

混合键合层带有细间距铜通孔图案的介电薄膜,不论是D2W还是W2W,通过BEOL金属化处理的两片晶圆均需要经历键合电介质CVD;阻挡层沉积、铜填充、电介质的平坦化(带有轻微的铜凹进);电介质有四种可选材料:二氧化硅SiO2、碳氮化硅SiCN、氮氧化硅SiON,其中,SiCN由于优异的铜扩散阻挡性能而成为主要选择,AMAT和Lam、KLA是PECVD系统供应商;国内拓荆科技是PECVD的领先企业;混合键合层工艺包括电介质PECVD、铜ECD(铜电化学沉积)、CMP、等离子体激活、键合、分割等。

影响键合质量的因素:

1)晶圆表面的洁净度和粗糙度;

2)表面的活化;

3)退火处理的条件;

4)铜衬垫的凹陷和凸起工艺。引入等离子体预处理步骤和亲水性的键合技术,能在低退火温度下提升键合粘附性。

减薄与CMP集成化趋势

晶圆减薄能去除晶圆背面多余的基体材料,进而减小芯片封装体积、提高芯片散热效率和电气性能,是实现3D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例如3DIC中晶圆的键合工艺,减薄是必要的工序;晶圆在被磨削减薄后需要再经过CMP处理,从而获得表面光滑平整的晶圆。但是当晶圆被减薄到150um以下时,传输搬运成为较大风险,尤其是300mm大尺寸规格晶圆物理特性更脆弱。磨削和CMP设备的集成可以减少晶圆的搬运次数,先进封装中减薄设备正在向集成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此前国内先进封装减薄设备基本被国外垄断,日本迪斯科和日本东京精密。2021年9月,华海清科研发的首台12英寸超精密晶圆减薄机Versatile-GP300正式出机,集精密硅片背面磨削减薄、化学机械抛光、硅片清晰功能于一体的专用硅片减薄设备,可满足集成电路先进制程中的超精密晶圆减薄工艺需求。

公司持续开展以超大尺寸FO及2.5D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根据2023年半年报,公司大尺寸FO及2.5D产品开发顺利推进,已进入产品考核阶段;3D低成本技术方案稳步推进,完成工程验证;面向8K高清显示的双面散热COF产品完成开发,进入批量量产阶段;持续推进5/4/3nm新品研发,凭借FCBGA、Chiplet等先进封装技术优势,不断强化与客户的深度合作,满足客户AI算力等方面的需求。

通过并购,公司与AMD形成了“合资+合作”的强强联合模式,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客户资源、IP和技术组合上具有高度互补性,有利于AMD在5G、数据中心和汽车市场上进一步迈进。公司是AMD最大的封装测试供应商,占其订单总数的80%以上。

长电科技提供全方位的芯片成品制造一站式服务,包括集成电路的系统集成、设计仿真、技术开发、产品认证、晶圆中测、晶圆级中道封装测试、系统级封装测试、芯片成品测试,在中国、韩国及新加坡拥有两大研发中心和六大集成电路成品生产基地。

长电科技推出XDFOI多维先进封装平台。该平台是一种面向Chiplet极高密度、多扇出型封装高密度异构集成解决方案,其利用协同设计理念实现了芯片成品集成与测试一体化,涵盖2D、2.5D、3D集成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常规密度到极高密度,从极小尺寸到极大尺寸的一站式服务。其中XDFOI-2.5D是一种新型TSV-less超高密度晶圆级封装技术,因此,其在系统成本、封装尺寸上都具有一定优势。在设计上,该技术可实现3-4层高密度的走线,其线宽/线距最小可达2μm。

拓荆科技目前已形成PECVD、ALD、SACVD、HDPCVD等薄膜设备产品系列,并推出了应用于晶圆级三维集成领域的混合键合设备产品系列,产品适配28/14nm逻辑芯片、19/17nmDRAM芯片和64/128层3DNAND制造产线,客户涵盖中芯国际、华虹集团、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内头部厂商。

华海清科产品包括Universal系列CMP设备、Versatile系列减薄设备、HSC系列清洗设备、HSDS/HCDS系列供液系统、膜厚测量设备,以及晶圆再生、关键耗材与维保服务等技术服务,成功打造“装备+服务”的平台化战略布局。公司客户涵盖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长鑫存储等头部企业。

盛美上海掌握了SAPS兆声波清洗技术、无应力抛光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单晶圆及槽式湿法清洗设备、电镀设备、无应力抛光设备、立式炉管设备和前道涂胶显影设备和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等多种设备,并致力于为半导体制造商提供定制化、高性能、低消耗的工艺解决方案。

THE END
1.underfill是什么工艺?Underfill是一种底部填充工艺,其名称是由英文“Under”和“Fill”两个词组合而来,原意是“填充不足”或“未充满”,但在电子行业中,它已逐步演变成一个名词,指代一种特定的工艺。 Underfill工艺主要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封装过程,尤其是在芯片级封装(CSP)和球栅阵列(BGA)等领域。通过利用毛细作用原理,Underfill工艺迅速将...https://www.elecfans.com/d/2633216.html
2.倒装片装配的设备和工艺基础电子工艺流程 综合排列式(inline)流程可以使焊球焊接的效果达到,因为这种工艺流程把材料传送、组装及处理设备的优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包括基板传送、焊剂分配、焊球焊接、回流焊和清理等。根据基板的传送方式还可增加其它配置。 在瓷质基板的焊球焊接中,焊接球面通常有一个高含锡层,以调整封装裸露造成的热分配不足。该球面...https://www.dzsc.com/data/2008-8-18/67174.html
3.一文了解芯片封装及底部填充(Underfill)技术(下)WLUF工艺首先在有凸点或无凸点的晶圆片上采用印制或涂敷添加一层underfill,然后进行部分固化。对于尚未制作凸点的晶圆,则需在划片前制作凸点,然后再进行划片。每单个芯片均可以通过标准的SMT工艺实现与基板的互连,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与NUF相同,WLUF也要求含有适当的助焊剂,填料含量很少甚至没有,以达到100%的焊点连通...http://www.ictest8.com/a/technology/2024/03/Underfill.html
4.一种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45.如图4a所示,形成现有技术半导体封装结构的工艺流程1可以包括:负载(load)、表面贴装技术(smt)、倒装芯片、回流焊接(reflow)、去除阻焊剂(deflux)、印刷电路(pcb)预烘烤、底部填充胶(uf)等离子体、底涂(underfill)、uf固化、pcb预烘烤、裸片贴合(形成间隔件)、裸片贴合(形成存储器裸片,例如,形成nand)和裸片贴合固...http://mip.xjishu.com/zhuanli/59/202222499290.html
5.underfill技术概论(underfill的概念).docxUnderfill技术概论 Contents TOC\o”1-5”\h\z 摘要 Underf川工艺是伴随着SMT封装工艺而产生的附加工艺,在电子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笔者从多年的underfill技术工作中总结出UnderfilI艺涉及的方方面面,从underfill的材料和设备及underfill技术发展史谈起,再谈到underfill具体的实施和验证环节,最后提及Underfill技术的发展趋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215/8122027134004056.shtm
6.底部填充工艺(underfill)对胶黏剂有哪些要求呢媒体视角底部填充工艺(underfill)就是将环氧树脂胶水点涂在倒装晶片边缘,通过“毛细管效应”,胶水被吸往元件的对侧完成底部充填过程,然后在加热的情况下胶水固化,其毛细流动的最小空间是10um。这也符合了焊接工艺中焊盘和焊锡球之间的最低电气特性要求,因为胶水是不会流过低于4um的间隙,所以保障了焊接工艺的电气安全特性。为...http://www.sanbang88.com/news/mtsj/369.html
7.客制化流程ODM客制化案例ODM客制化三防/Underfill 特殊版型 控制按键 触摸方式 显示效果 安装方式 防尘防水 防电磁干扰 防盐雾防腐蚀 防震抗冲击 强光可视 外观结构 通讯距离 线材穿管 表面工艺 机身材质 显示尺寸 < > ODM客制化流程 ODM customized process 1· 项目询问 2· 规范审批 3· 报价 4· 项目启动 5· 硬件设计 6· 设计...http://www.shangcon.com/Lists/2.html
8.Underfill底部填充点胶机技术应用和优势ASYMTEK点胶机精密点胶机Underfill目的是加固BGA焊点,当前很多产品BGA间隙小至几十微米甚至纳米级,相当考验underfill的流动性与焊点间pitch的毛吸,需要均匀流到die底部,减少空洞率,这样最终起到保护焊点的作用。 underfill工艺在半导体一级封装领域应用很广泛并且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目前在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SMT领域,例如手机,CCM,指纹识别等需要...http://www.szolks.cn/mobile/info-detail/i-46.html
9.underfill底部填充胶选择技巧underfill针对哪类零件underfill二次过...底部填充胶(underfill)又称围堰填充胶、包封剂,是依靠毛细作用流动的环氧类底部填充剂,主要用于提高倒装芯片的组装可靠性;因为在填充剂固化后,可提高芯片连接后的机械结构强度。 底部填充工艺主要是考虑到某些细间距IC与PCB板之间的连接较为脆弱,容易断裂,而在芯片与基板之间灌充底部填充剂,用以分散和消除焊点周围的应...https://www.bmlink.com/SZDQ/news/487578.html
1.底部充胶Underfill填充流程底部充胶 Underfill 填充流程5.6 、Underfill 工艺控制要求561、如果客户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的产品BGA填充建议直接使用人工充胶,普通的气动式充胶机(脚踏型)就可以完成点胶过程。但如果客户要强调点胶精度和效率的 话可以选用各种在线或离线的点胶平台或全自动点胶机。5.6.2 、从冰箱取出胶水回温至少 4 小时以上,禁止采用...https://m.renrendoc.com/paper/121821030.html
2.underfill工艺制程及产品检验方法202306目前,行业内主流Underfill工艺大致可分为三类:毛细管底部填充(CUF)、模塑底部填充(MUF)、预成型底部填充技术(PreassemblyUnderfill)。不同工艺类型的Underfill技术在不同场景分别应用,以保证所对应封装流程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毛细管底部填充工艺原理:利用毛细作用(液体表面对固体表面的吸引力)使得胶水迅速流过BGA /PCB芯片...https://eleadtech-global.com/news-detail/92
3.基础工艺知识图3-2 SMT技术的组成 SMT组装工艺流程 表面组装方式确定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条件(或可能)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不同的组装方式有不同的工艺流程。同一种组装方式也可以有不同的工艺流程,这主要取决于所用元器件的类型和电子装备对电路组件的要求以及生产的实际条件。不同组装方式的典型流程有十几种,在实际生产...https://m.mayiwenku.com/p-8470362.html
4.中金: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材料行业成长硅片是半导体产业链的基石,大部分集成电路的制造流程都是在半导体硅片上进行加工,经过一系列例如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沉积等工艺,再经过测试与封装形成各种电路元件。硅片的制造环节分为拉晶及后端加工,拉晶工艺是硅片制作核心工艺之一,主要流程为将电子级高纯度多晶硅拉制成单晶硅锭,后端加工分为切片、研磨、抛光等...https://www.gelonghui.com/p/590894
5.MiniLED背光厂商40强一览Mini LED工艺流程大致如下图所示:分选、印刷、检测、固晶、检测、返修、测试等。 五、MiniLED背光的厂商 Mini LED背光厂商从数量上来看大致有40余家,主要分布在广东、安徽、江苏、江西,台湾几个省。福建、湖北、四川、北京、吉林也有少数厂商。从城市来看,深圳、苏州(昆山)、合肥等地MiniLED背光厂商最多。 http://m.eepw.com.cn/article/202204/433658.html
6.汉高DieAttachUnderfillGlobeTop在半导体封装中的应用Die Attach(芯片贴装)封装流程包括:1)使用粘片胶将芯片粘于基板上,通过金片或者铜线将芯片与基板连接;2)进行涂层后针对BGA等封装形式进行粘球,将小型吸球粘在芯片背面;3)针对QSP、QSN以及SOIC等具有管脚的类型,下部将进行清洁与电镀;4)针对倒装工艺,使用Underfill胶完成倒装工艺。https://www.ibuychem.com/expert/article/2580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