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分析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厦门开展餐饮加工过程管控专项研究性抽检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叶雅真张金亮黄琳记者陈家华)作为海滨城市,生鱼片、生腌、捞汁海鲜……汇成了厦门特有的海鲜美食文化,是市民日常饮食必不可少的佳肴,也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慕名尝鲜。近年抽检数据显示餐饮食品中自制的水产制品潜在大肠菌群等微生物超标风险。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在不合格(问题)食品的核查处置中,发现除了原料环节把关不严会带来风险,加工过程管控是否到位也是重要的风险点,但却往往易被经营者忽略。

为此,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研究性抽检,选择40家较大型的餐饮服务单位,对其冷菜专间、分餐备餐专间、烹饪场所操作台面、冰箱冷库等加工场所的食品接触面,以主要微生物项目为检测指标,调查餐饮服务单位的加工过程管控情况,通过数据分析与验证,有效推动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抽检情况

本次研究,对比较大型的40家餐饮服务单位的场所环境(冷菜专间、分餐备餐专间、操作台面(烹饪场所)、冰箱冷库)的食品接触面进行涂抹采样。检测项目为大肠菌群及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

抽检结果显示:大肠菌群在加工场所存在的概率较高

本次研究在40家主体的加工场所(冰箱冷库、分餐备餐专间、冷菜专间、烹饪场所操作台面)采样检测120批次,检出49批次微生物样品,其中仅发现1批次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被抽检的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场所的环境卫生总体较好;检出卫生状况的指示性指标大肠菌群48批次,显示大肠菌群在加工场所存在的概率较高,为避免对加工食品造成污染,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加工过程管控的规范化管理。

I检验依据

场所环境表面卫生检测目前暂无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本次研究中,(1)涂抹采样和大肠菌群指标检测分别参照GB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附录A、B;(2)致病菌指标根据国标检测;(3)致病菌及大肠菌群项目的限量指标参照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410-2008《餐饮业即食食品环节表面卫生要求》(该标准已废止)进行评估。

II抽检结果

抽检40家主体的场所环境表面涂抹样120批次,检出49批次微生物样品(其中48批次检出大肠菌群、1批次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致病菌未检出。其中,冷菜专间抽检9批次,有4批次检出大肠菌群;分餐备餐专间抽检31批次,有11批次检出大肠菌群、1批次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烹饪场所操作台面抽检40批次,有25批次检出大肠菌群;冰箱冷库抽检40批次,有8批次检出大肠菌群。

III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的原因

微生物检出可能原因:(1)餐饮操作人员个人卫生状况不佳,加工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引入微生物污染;(2)接触已经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原料,进一步污染了专间、熟食区的操作台或容器等;(3)使用了受到污染的水进行清洗消毒;(4)分餐备餐器具未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5)冷库无法保证正常换气,或冰箱冷库关闭不严实,滋生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风险项目小知识

食品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和有害的众多种类。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指标涵盖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等。其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主要用于反映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状况,或提示食品受到污染;致病菌是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或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致病性细菌。

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是人体肠道内的主要菌群之一。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一般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表示食品可能受到污染。因此,国内外常将其作为反映卫生状况的指示性指标。在日常生活中,经过热处理、化学消毒杀菌剂、紫外线、臭氧等方式大肠菌群是可以灭杀的。餐饮加工场所因人员流动、肉制品原料等因素影响,其环境中普遍会存在大肠菌群,应当增强加工过程管控来防控食品污染风险。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条件致病菌,通常条件下不致病,但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呕吐、发热、腹泻等症状。人畜化脓性感染部位,常为该菌的食品污染源。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餐饮企业规范食品加工过程管控五要素:

此次专项研究的餐饮服务单位是设施设备相对比较齐全、管理也较为规范的,49批次检出微生物的样品中,仅发现1批次金黄色葡萄球菌,说明被抽检的餐饮服务单位加工场所的环境卫生总体较好;检出卫生状况的指示性指标大肠菌群48批次,显示大肠菌群在加工场所存在的概率较高,为避免对加工食品造成污染,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加工过程管控的规范化管理。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有“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因此,餐饮服务单位也应当在加工作业中加强这五要素的管理和落实:

人员管理:一是建立餐饮单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卫生安全培训,提升对加工过程管控的责任意识和规范作业。二是防控人员交叉污染风险。设生食、冷食专间,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分装包装专间,专间入口处设置通过式二次更衣室,人员进出严格执行卫生规范要求。非专间工作人员不得无故进入,专间严禁存放私人物品及杂物等。不同区域的操作人员原则上不串岗,如确需串岗,人员流向应遵守高清洁区人员流向低清洁区。三是细化食品处理区人员管理。尤其是冷食生食、熟食分装包装区域的操作人员加工制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加强手部消毒频次等。

设备设施管理:切配餐具要生熟分开,加工机械必须保持卫生清洁。生熟食加工用器具应分开使用,若混用,应在每次处理原料后彻底清洗消毒,方可用于熟食加工。留样食品、冷食生食产品应放置在密闭容器内冷藏保存。

原料管控:一是做好食品原料的进货查验和储存,尤其是冷食生食食品应选用明示可直接食用的原料并注意存储条件;二是防控生熟交叉污染,食品原料与即食食品应分开存放。

制度保障:一是经营者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加强加工过程管控。二是鉴于目前即食食品、留样食品及餐饮场所环境表面的食品安全评价暂无国家标准可执行,建议行业协会等可考虑制定团体标准,以更好地促进餐饮行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加工环境管控:一是冷菜专间、分餐备餐专间、操作台面(烹饪场所)、冰箱冷库等场所环境应充分消毒杀菌。二是加强食品加工的进出管理。食品处理区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程,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THE END
1.食品企业防污染妙招质量管理综合质量管理食品安全不仅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是一个食品生产企业的命脉,食品企业为保护消费者顾客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食品在加工中出现的二次污染,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条件和措施是重中之重。https://www.foodmate.net/zhiliang/guanli/170916.html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加工用酵母GB31639—20164.4 微生物限量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限量 4.5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本文封面图来源:FoodTalks 提示: *更多国标信息请点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汇总”。 *点击进入“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查看原文件。 *资讯投稿与商务合作,请查看“FoodTalks商务合作方案”,并联系Tutu...https://www.foodtalks.cn/news/34092
1.食品质量安全与微生物的关系ppt课件经管文库(原...食品质量安全与微生物的关系ppt课件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591348-1-1.html
2.2023年河北专升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试大纲2023年河北专升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试大纲已发布!分为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两部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各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试主要内容、参考书目、样题等具体信息如下,请考生参考。 https://zsb.xdf.cn/202306/13385769.html
3.有关食品安全问题论文3000字(精选10篇)防腐剂是抑制微生物活动,使食品在生产,运输,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减少因腐败而造成经济损失的添加剂。在我国允许使用的主要有山梨酸钾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脂,丙酸及其盐类。 2、乳化剂 食品乳化剂是食品加工中使互不相溶的液体(加油和水)形成稳定乳浊液的添加剂。在食品添加剂中乳化剂用量约占1/2,是食品工业中用...https://mip.ruiwen.com/zuowen/3000zi/593766.html
4.Nature综述丨超加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对肠道降和疾病的影响超加工食品(UPFs)和食品添加剂是这种食品供应变化的关键特征,已成为饮食中的普遍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但不限于)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富含UPFs的饮食与肠道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也有证据表明,一些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甜味剂、色素和纳米颗粒,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和肠道通透性,这似乎与促进慢性肠...https://blog.csdn.net/woodcorpse/article/details/138020934
5.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优选14篇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31026080250_7672969.html
6.食品经营过程与控制制度(精选30篇)第三条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食品原料应保证来源合法安全,禁止加工经营《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食品。 第四条加工经营过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成品、半成品、原料应分开加工、存放;员工要经常洗手,...https://mip.yjbys.com/zhidu/1799114.html
7.重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全文附完整115个...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与海-气相互作用;深海极端环境下的生命特征、生存极限及适应策略的遗传、生理与生化机制及其结构基础;微生物驱动黑暗深海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与机制;生命起源及深海生命与地球的协同演化机制;洋-陆边界深部过程及资源效应,为构建海洋多尺度运动理论框架,以及国家陆海统筹、蓝色经济和...https://jdxy.fafu.edu.cn/_t334/24/c0/c7181a337088/page.htm
8.GB31607本标准依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及专家意见,考虑与相关规定和管理方式的衔接等,明确了散装即食食品是指“提供给消费者可直接食用的非预包装食品(含预先包装但需要计量称重的散装即食食品),同时结合食品加工过程与微生物污染之间的关系,考虑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的不同污染风险,将散装即食食品分为热处理散装即食食品、部...http://mbiosh.com/bzfg/jd/1840.html
9.2016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技能考试大纲2016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技能考试(含专业知识、技能操作考试),是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选拔性考试,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技能考试,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2196320.html
10.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与降然而,大多数的微生物对人类有益,人们常常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来生产食品,甚至制备药物。例如用于发酵酸奶的乳酸菌,酿造酒类的酵母菌等。 5、假冒伪劣问题 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与消费者的期望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对食品卫生仍缺乏安全感,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少数不法分子甚至违法使用食品添加...https://www.sh93.gov.cn/detailpage/kymb-5020dae1-bfbb-11ec-a62c-7c8ae163e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