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山西、贵州等多地发布通告,又有一批化妆品企业主动申请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尤以广州最多,注销企业数量达26家。
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今年来至少有79家化妆品企业主动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除了部分企业是出于业务调整、迁厂等需要,有企业对青眼号外表示,大环境不好是注销的主要原因。
1
广州又有26家工厂主动销证
以广州为例,8月5日,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通告显示,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及《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该局已依企业申请注销广州市白云区龙归雅丽丝日用化妆品厂等26家化妆品生产企业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全部是企业“主动注销”。
青眼号外通过梳理发现,这26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几乎都在50万到500万元之间,广州市聚生缘化妆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为1万元。
从涉及品牌来看,知名品牌并不多,其中广州蔻丝恩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以彩妆为主,曾为名创优品、滋色品牌彩妆代工。对于其主动销证的原因,青眼号外通过公开途径联系了该公司,但截止发稿未获得回复。
2
主动退出、迁厂…原因各异
青眼号外注意到,这已是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以来第4次发布企业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通告,截至目前,广州市共计有66家企业主动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不仅如此,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各地至少已有79家企业注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而去年同期,这一注销数量为59家。
在上述79家企业中,80%以上为广州市化妆品企业,其次是深圳市,有7家企业主动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这一数量走势与国内化妆品企业的分布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管理统计2023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广东省共有3178家企业,是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尽管与企业总数相比,注销企业并不算多,但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的接连注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困境。
另有广州某工厂工作人员表示,广州白云区有不少工厂都选择搬离,在其他地方建厂,是因为白云区厂租成本比较高。
据公开信息显示,广州蔻丝恩、广州京能元实业贸易有限公司和广州澳妍化妆品有限公司经营场所均在近三个月内发生了变更。在注销名单中的广州市优尚化妆品有限公司,此前也表示,“注销的原因是该工厂已不能满足现在的业务需求,因此将新工厂搬迁到了清远,之后还会在佛山开设新厂。”
不过,尽管有不少企业销证,但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的整体数量依旧保持稳步上升趋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行业内部的自我调整和优胜劣汰机制正在有效运行。
3
淘汰加速,工厂洗牌进行时
从数据来看,今年1-6月,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为2168亿元,微增1%,6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405亿元,同比下降14.6%,创下今年单月最大跌幅。尽管这一数据表现与618提前开始有一定的关系,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的寒意与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监管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也逐渐成为行业共识。近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示于2024年化妆品标准立项计划,提到计划2024年对55项化妆品标准制修订,这无疑对化妆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化妆品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质量安全负责人被终身禁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不难看出国家层面对于化妆品行业的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并且监管内容也越来越细化。不难判断,在监管趋严的势头下,很多管理欠规范,不具备有机增长动能的工厂可能会打“退堂鼓”。
实际上,今年,多家化妆品代工厂都曾明确对青眼号外表示,化妆品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趋势,不少中小代工企业都在边缘挣扎,行业期望的复苏似乎也迟迟未能全面到来,再加之监管越来越严,要熬下来、等得起才能在市场中保留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化妆品行业的“二八定律”十分显著,中小代工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在多重挑战与压力之下,一些企业选择主动退出或被动淘汰都是必然。同时,对于头部工厂和其他企业来说,也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新,提升研发、质量、技术和品牌等多方面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这个竞技场更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