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毒与灭菌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会有疑问?如何才能更好的消毒或灭菌呢?其实消毒与灭菌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掌握有关规律,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因素的作用,才能有助于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项。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如苯扎溴铵、氯己定对革兰阳性菌的杀灭作用要大于阴性细菌,对芽胞只有抑制作用。70%的乙醇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老龄菌比幼龄菌抵抗力强。因此必须根据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04湿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空气的相对湿度(RH%)对气体消毒剂影响显著。使用环氧乙烷或甲醛消毒都有一个最适RH%,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杀灭效果。环氧乙烷消毒一般以RH80%为宜,甲醛气体消毒以RH80%~90%为宜。臭氧气体消毒物品表面,相对湿度≥70%,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RH%对空气消毒的影响也显著。过氧乙酸喷雾消毒,空气RH%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则杀菌作用较差。臭氧空气消毒,相对湿度≥60%,才能达到消毒效果。
05酸碱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酸碱度的变化可严重影响某些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一方面酸碱度影响消毒剂有效成分的释放,另一方面酸碱度的变化也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如戊二醛在碱性条件下可使杀菌能力提高,但易聚合失效,酸性溶液较稳定,但杀菌力下降。而含氯消毒剂类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杀菌最适pH为6~8,pH<4时易分解。氯己定溶液pH在5.5~8.0时具杀菌活性,偏碱更好,但不宜超过pH8.0。季铵盐类最适杀菌pH为9~10,不宜低于7。而酸碱度对甲醛杀菌作用影响不大。
06化学拮抗物质
07穿透力
季铵盐类消毒液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类有机抗菌剂,尤其是高分子季铵盐以抗菌性强、刺激性小、环保等优点成为当今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几步,即吸附到细菌表面,穿透细胞壁,与细胞膜结合,扰乱细胞膜组成,导致胞内物质泄漏,最后细菌死亡。季铵盐分子带正电,经高分子化后,相对分子量增大,电荷密度提高,由于微生物细胞表面带负电,而且细胞膜内含有的磷脂及一些膜蛋白水解液也带负电,因此,抗菌剂分子量增大有助于吸附菌体及与细胞膜结合,但同时由于分子量增大,分子变大,在扩散穿透细胞壁时的阻力增大,但就综合效果而言,高分子化后的抗菌剂比相同结构的小分子单体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能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使用安全性亦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