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李秀波刘浩
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模式主要是以精养、虾蟹混养、稻田养虾较为普遍,而部分区域有少量的虾藕混作养殖模式。笔者一一介绍了各模式的特点和管理要点,并对洪湖地区未来小龙虾养殖发展之路提出些许浅见,仅供参考。
一、前言
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是淡水经济虾类的一种,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湖北省洪湖境内河渠纵横、湖泊众多,水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洪湖市继续发展大宗淡水鱼产业的同时,也在下大力打造小龙虾、河蟹两大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洪湖地区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
表1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主要分布情况
主要区域养虾面积(亩)虾蟹混养面积(亩)稻田养虾面积(亩)池塘精养面积(亩)藕田及其它螺山镇2.2万1.8万0.4万少数少数滨湖、小港4万2万少数0.5万少数汊河镇1万0.8万0.2万少数少数万全镇、峰口镇1.4万1万0.3万0.2万少数沙口镇3万2万极少数0.2万少数代市镇、曹市镇1.5万1万0.3万0.2万少数黄家口镇、乌林镇6万5万0.4万0.6万少数里湖渔场大同湖农场2万1.5万0.15万0.35万少数大沙1.5万1万0.2万0.25万0.05万龙口镇0.4万0.1万0.1万0.2万少数瞿家湾1万0.2万0.55万0.2万0.05万
注:以上数据来自市场调查的不完全统计,仅供参考
二、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模式及其分析
近年来,随着小龙虾在全国养殖和消费的大环境背景影响下,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面积逐年增多,而该地区的小龙虾养殖模式也区域多样化。据市场调查不完全统计,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模式有稻田(带埂、不带埂)养虾、精养、虾蟹混养(伊乐藻、轮叶黑藻)、虾藕混作这几种模式(见表2-6)。
稻田(带埂)养虾
稻田(不带埂)养虾
稻田养虾模式中,稻田有无田埂在整个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有一定差异性,有田埂的稻虾养殖在后期进入水稻栽种期,便于稻田内外水位的调控、水稻生长,但全年养殖下来对小龙虾养殖效益影响不大。
精养模式和虾蟹混养模式下,小龙虾发病较严重,疾病暴发在养殖中期,主要受水质环境影响、细菌感染、弧菌病、缺氧、脱壳未遂、纤毛虫寄生等这几类疾病危害。同时,通过养殖模式对比可知,洪湖地区的小龙虾精养和虾蟹混养模式效益还是可观的,其中轮叶黑藻为主的虾蟹混养模式的效益最为理想。
虾藕混作养殖小龙虾,在洪湖地区有一定的发展空间,莲藕区域较为广泛,但从该模式的显示,由于投放密度较稀,全年养殖和管理成本较低,相对其他养殖模式而言,效益上有一定差距,但其发病率比较低。
表2稻田养虾模式及管理要点
表3小龙虾精养模式及管理要点
表4伊乐藻为主的虾蟹混养模式及管理要点
水草:11月-次年1月移植伊乐藻放苗:12月后进蟹苗15-20kg/亩,蟹,蟹苗规格在100只/斤。绝大部分无需转苗;开春投放花白鲢鱼苗,各5-10尾/亩。小龙虾自繁自育能力强,大部分池子无需放苗,池子存在原生虾子;5月放入鳜鱼苗30-40尾/亩;放鳜鱼苗前3-7天投放饵料鱼,白鲢水花1.5万尾/亩,花鲢水花0.5万尾/亩投喂:以饲料和小麦为主,饲料占比60%左右,少量冰鱼。以饲料计算,随温度提升,投饵率在0.5%-5%起捕:从4月开始陆续起捕虾子,捕大留小
表5轮叶黑藻为主的虾蟹混养模式及管理要点
表6虾藕混作模式及管理要点
三、洪湖地区未来小龙虾养殖发展策略
洪湖地区未来小龙虾养殖应向区域性特设化养殖模式发展,从洪湖地区主流养殖模式可看出,小龙虾养殖效益的可观性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但是因为洪湖市下辖各个镇水质资源、配套设施等不一,只有相匹配的养殖模式才能带动当地的小龙虾养殖进步,比如在莲藕集中种植区,可以大力推广“虾藕混作”模式,同时加大该模式的技术挖掘工作;混养区可以采用虾蟹混养模式,同时做好疾病防控。
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分布
从图中可看出洪湖地区小龙虾养殖区域很广,但是洪湖小龙虾养殖暂时还并无江苏盱眙、潜江等其他地方的小龙虾那么有影响力。介于此,未来洪湖小龙虾还应朝着品牌化、专业化升级,洪湖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自身资源足以支撑小龙虾养殖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我们在发展的同时,应运用“创新、健康、有机、生态”的养殖新思路,生产绿色、高附加值产品,给产业链进一步带来巨大腾飞。
(致谢:对为本文提供市场调查数据的北京水世纪洪湖大区全体同仁,以及各市场经销合作伙伴、标杆客户在调查过程中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征稿
zhenggao
中国水产业领先的行业公众号“水产前沿”诚征原创稿件,欢迎任何涉及水产的原创独家好稿(请勿一稿多投,请勿抄袭),也欢迎提供新闻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