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人民政府淮安市淮阴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项目名称:淮安市淮阴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

编制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农业委员会

技术支撑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项目负责:韩飞研究员

报告编制:郑友助理研究员

制图:邓贺囡助理研究员

审定:黄鸿兵副研究员

淮阴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第1章总则

第1节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出要“优化养殖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渔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建立起一种环境友好、产出高效、生态安全的健康养殖模式,走一条生产有序、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对照十九大提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对江河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综合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的工作要求,淮阴区结合当前渔业发展面临养殖残饵、排泄物污染,池塘清淤,水污染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淮阴水产业的发展定位为:“生态、特色、优质、高效、创新”,即崇尚生态养殖,富有淮阴特色,产品品质优,经济效益高,创新能力强的现代水产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十三五”是淮阴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既是淮阴区实现“赶超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淮阴区属辖淮安市,东邻涟水,南靠淮安区、清江浦区,西接泗阳县,北靠六塘河与沭阳隔河相望。地势平坦,以京杭大运河为界分别向南北倾斜,地面真高运南14-16米之间,运北在10-12米之间,由西向东呈微行斜向,形成高亢平原和滨湖洼地。沭淮铁路、京沪高速、宁连高速、宿淮盐高速纵贯南北东西。淮阴区共有9个镇、4个街道办、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商贸服务中心、7个场圃,总人口93.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多万人。境内河流、渠道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产养殖。

一、面临形势

淮阴区天然水域资源较丰富,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础与日益提高的社会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渔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现代渔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3、渔业经营制度与渔业资源保护的要求还不相适应。4、水产业发展的总体性思路系统性还不强。5、渔业综合实力、总体生产能力还比较低。6、渔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养殖模式单一。

二、编制背景

三、目的意义

第2节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2012年修正本)》

二、政策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发〔2018〕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

《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

《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活动的通知》(农渔发〔2013〕32号)

《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3〕1513号)

《农业部关于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农渔发〔2016〕39号)

《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

《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

《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

《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2(2013年)的通知》(苏政发〔2013〕86号)

《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渔业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4〕13号)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

《淮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淮安市淮阴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淮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5-2020)》

《淮安市淮阴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三、编制标准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

《渔业水质标准》(GB/T11607-1989)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第3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8年-2030年,基准年2017年。

二、规划目标

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划分;建立以养殖使用证为核心的养殖业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管理;确保有效供给、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努力实现水产养殖生态化、生产高效化、品种优良化、经营多元化、养殖规模化,达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1、充分利用淮阴区水资源丰富、地方优良品种优势,加快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种的开发利用;遵循自然环境分异规律,明确不同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2、对养殖功能区进行科学布局,实施渔业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养殖污染防控管理,推广先进节能环保养殖新技术,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渔业。

3、强化禁养区、限养区管理,保护与开发并重,合理发展天然水域渔业。

第4节基本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着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科学确定开发内容和限度,保障经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二、发挥优势原则

要充分利用淮阴区水资源丰富、地方优良品种优势,加快主导产业和主导品种开发利用,集中财力,重点突破,加快形成渔业规模产业化,使全区水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能够尽快地占领国内外市场,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原则

在规划过程中,应实事求是,突出其水域资源优势、文化多元性优势、资源特色优势,科学利用优势资源,有机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生态文明观。

四、绿色发展保护优先原则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面提升渔业环境质量,加快推进渔业产业体系和发展方式的提升。

第5节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淮阴区设立的9个镇和4个街道办管辖范围内的国有水域和集体水域,包括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国有、集体)水域。

第2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6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一、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地理位置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中东部,淮河流域下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8°12′-119°36′,北纬32°43′-34°06′。全市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8%。全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公里,东接盐城市,南邻扬州市和安徽省,西连宿迁市,北接连云港市,是江苏南北交通交汇中心,更是长三角北部区域的交通枢纽。

淮阴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平原的腹地,因古代县域在淮河南岸(水之南为阴)而得名。地处北纬33°22′-33°56′,东经118°56′-119°09′。东与淮安区、涟水县相依,南濒洪泽湖,西与宿迁市泗阳县相邻,北隔六塘河与宿迁市沭阳县相望。淮阴区南北长62.5公里,东西宽38.5公里,面积为1264.10平方公里。区政府所在地在长江路街道办,为淮安市的“北大门”。穿过主城区的主要河流有盐河和古淮河。主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形成“八纵八横”干道框架。

2、地形地貌

淮阴区地貌形态为黄泛冲积平原。地形平坦,以古淮河为分水岭,向南北两侧逐渐倾斜低洼。运北地区,海拔10-12米,其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呈微波形斜面,而其中有部分洼地(夏家湖地区),海拔仅9-10米,运南地区,海拔在14-16米之间,称作西南高平原,其地势由北向洪泽湖边呈波状倾斜。地貌可划分为古淮河高漫滩、堤侧倾斜平原、决口冲积扇形平原三大类,土壤主要有沙壤土和黄粘土。

3、水域资源状况

全区水域总面积20000公顷,占全区总面积15.8%。其中洪泽湖水面12400公顷(淮阴区范围);主要河道13条,面积2758.5公顷;大小干渠163条,面积488.6公顷。

二、自然气候条件

1、水文水系

2、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淮阴区监测省控监测断面2个、市控监测断面2个,全部达到国家Ⅴ类水质标准。2017年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在3.5-5.9毫克/升之间,生化需氧量的年均值在1.7-4.3毫克/升范围内,化学需氧量的年均值在13-17毫克/升范围内,氨氮的年均值在0.10-0.47毫克/升范围内。

地下水水质较好,由淮阴区环境监测站监测的项目均无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的规定。

饮用水源古淮河,2017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在2.8-5.2毫克/升之间,生化需氧量的年均值在2.0-2.1毫克/升之间,氟化物的年均值在0.61-0.75毫克/升之间,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的规定。

3、气候

淮阴区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年平均气温14.1℃,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3.41小时。年均降水量934.8毫米,年雨雪日平均为106.6天,梅雨多雨季节,平均在6月25日进入雨季,7月中旬雨季结束。区内冬季盛行东北偏北风,春季盛行东北、东南风,夏季盛行东南偏东到东南风,秋季盛行东北偏北到东风。区内无霜期较长,按地区最低温度大于0℃统计,平均无霜期为216天,初霜期平均在11月8日,终霜期平均在4月1日。

4、自然灾害

淮阴区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影响,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灾害性气候有涝、连阴雨、干旱、寒潮、霜冻、大风、冰雹等,但主要是涝渍和干旱。涝渍是淮阴区的主要灾害。夏涝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月下旬至9月上句,秋涝出现在9月中旬至11月下句,连续阴雨有春季、初夏和秋季三种情况。重大涝灾一般为四至五年一遇,干旱发生机率少于涝灾,平均为十年一至两遇。

三、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饵料资源

(1)、浮游植物有7门98属,生物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2)、浮游动物有32科69属,生物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3)、底栖动物有39种,主要有河蚬、螺蛳、河蚌等。

(4)、水生植物有30多种,主要有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

2、渔业资源

(1)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鳊鱼、

鯽鱼、刀鱼、银鱼、黄颡鱼、黃鳝、泥鳅、白鱼、乌鱼、鲶鱼、鱖鱼等20多种。

(2)主要经济甲壳类有河蟹、龙虾、青虾等6种。

(3)主要经济贝类有河蚌、螺蛳、河蚬。

(4)主要经济水产植物有水芹、藕、菱角等。

3、渔资源产量

天然水域渔业资源较丰富,2017年内陆捕捞产量为1900吨,其中鱼类为900吨,甲壳类为1000吨;养殖产量为16500吨,其中鱼类为14284吨,甲壳类为2216吨。

四、水域环境状况

表1淮阴区主要水域水质监测结果(2017年均值mg/L)

序号

监测点

TN

TP

高锰酸钾指数

氨氮

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

1

古淮河

1.82

0.09

4.0

0.69

7.48

2.0

2

淮河

1.72

0.080

4.5

0.36

8.59

2.4

3

淮沭河

1.69

0.085

0.25

8.72

2.3

4

京杭大运河

0.084

0.30

8.69

2.6

5

盐河发电站

1.83

0.088

3.8

0.64

9.14

6

盐河磷肥厂

2.08

0.160

8.74

2.1

7

盐河新渡

2.31

0.189

0.87

8.49

2.2

8

盐河北京路桥

1.85

0.125

4.2

0.88

8.80

五、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淮阴区渔业产业重点在洪泽湖区域,目前已建立了万亩无公害河蟹养殖基地。全区推广龙虾养殖一万余亩,其中精养占60%,养殖模式为池塘精养、稻田套养、河沟、低洼地粗养殖等。以市场为导向,在巩固河蟹、龙虾等水产品养殖的同时,引进与推广渔业生产新技术,调整渔业养殖结构和产业布局,有计划地引进青虾、鳜鱼、黄颡鱼等名优品种。

加强河湖水产养殖污染控制,把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和布局作为防治水产养殖污染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严格控制湖泊的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养殖强度,减少药物和饲料投入,积极推广水产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工程,严格养殖投入品管理,依法规划、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

本规划倡导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大大降低传统养殖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通过建设尾水处理循环利用措施,将大大提高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效率,降低水产养殖的需水量,达到提升产能与保护环境的有机统一。

第7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一、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2017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3020公顷,其中特优品种养殖面积2066公顷,水产品产量1.65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养殖产量0.26万吨。精养池塘亩平均单产商品鱼850公斤/亩,实现渔业一产总产值4.2亿元。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1、养殖方式

(1)湖泊养殖:主要围网养殖河蟹、花白鲢、龙虾等。

(2)池塘以四大家鱼等常规鱼类和特色鱼类黄颡鱼、泥鳅、异育银鲫“中科三号”养殖为主,龙虾、河蟹、黑鱼等特种水产品为辅,精粗结合。

2、养殖水平

经过多年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全区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运南片的原韩桥、赵集、南陈集,运北片的原徐溜、棉花、王兴等乡镇养殖技术水平提高较为明显,在放养模式、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水平都走在全区前列。

3、养殖理念

在主管部门的领导支持关心下,在全区科技人员的努力下,通过渔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的实施,通过送科技下乡、科技结对帮扶等活动,全区养殖从业者的养殖理念有了较大转变,由养殖思维陈旧、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变为踊跃参加新技术培训、外出参观学习,逐步走上了科学放养、科学管理之路。养殖户实施高效渔业、高效设施渔业养殖的积极性很高,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4、高效设施渔业

高效设施渔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面积已达2万余亩。原韩桥、南陈集、凌桥、三树、袁集等乡镇积极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全区养殖塘口增氧机、投饵机得到了普遍使用;河蟹养殖中微孔增氧技术的推广使用,“种草、投螺、稀放、套养、调水”的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技术的普及推广,提高了全区河蟹养殖规格、品质、产量和效益。

5、休闲渔业

体闲渔业有了很大发展,如淮安市古清口休闲旅游生态园、淮阴区矛盾沟钓台、淮安市淮阴区古道庄园、古运河度假村、江苏华标特种水产有限公司、三禾渔业生态园、吴城科技生态园、王兴渔公园度假村、淮安市绿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凌桥毛家湖生态园、凌桥凌家桥生态园等,占地面积320公顷,养殖水面200公顷,垂钓面积近73公顷。

6、质量建设

通过培训、宣传教育和执法监管,养殖户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年提高,养殖过程中都能够自觉地规范使用投入品,不投伪劣饲料,不使用违禁药物,不滥用药物,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已深入人心。在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动下,养殖户能够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建立塘口档案并做好规范记录,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提供了保障。

7、龙头企业

水产品加工企业江苏润通食品有限公司,有标准化厂房6万平方米,主要产品为龙虾仁加工、河蚬肉加工等。水产品加工产值已达5000多万元。该公司已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出口企业卫生注册,是美国HACCP出口认证企业。生产的龙虾产品通过食品安全QS认证和109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市场。

8、渔业组织

到目前为止,全区成立了1个水产养殖协会,36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水产家庭渔场。

9、服务体系

经过多年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强化了全区水产推广体系。水产技术人员积极为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积极开展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施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积极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渔业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有力促进了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0、防疫体系

建立了以区水产站为中心,以重点渔业乡镇为点的防疫网络。到目前为止已在原韩桥、赵集、南陈集、凌桥、王兴、徐溜等乡镇建立了鱼类病害测报点,做到了鱼类发病季节全方位的监测和预警预报,为养殖户的病害防治提供超前服务,大大降低了全区水产养殖病害发生率,保障了水产养殖的稳产高产,也提高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1、区域条件

淮阴区累计新建黄河路、淮河路、康马路、韩侯大道等70余条道路和银川路黄河桥、北京路盐河桥等20多座城区跨古淮河、盐河的桥梁,建成五大对外交通出入口,形成“八纵八横”城区主干道框架。公路:境内有京沪、宁宿徐、宿淮、宁淮和淮盐五条高速在境内交汇,通车里程达134公理,是全国县区中拥有高速公路里程数最多的城市之一。205国道、325省道和236省道与境内高速构成了纵横南北东西的公路交通网络。铁路:新长铁路纵贯全境,直达北京、青岛、哈尔滨、成都等大中城市,连接南京、连云港、徐州、扬州等主要城市。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淮安段、新建徐州至淮安至盐城铁路(淮安段)。航空:周边空港密布,距离上海浦东机场42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200公里,淮安涟水机场仅15公里,现已开通台北、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温州、武汉、重庆、沈阳、长沙、湛江、汕头、西安等航班。水运:淮阴区南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区内更有京杭大运河、淮沭河、盐河、古淮河、张福河“五水交汇”,航道网络四通八达,辖区内共有干支航道9条,通航里程达17437公里,盐河航道可行100吨级船舶,通航上海、南京、北京、苏州、杭州、徐州、济宁、连云港等城市。

2、区域经济

2017年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82.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1.8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03.4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07.61亿元,增长10.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个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5.85:41.86:42.29,调整优化为14.8:42.13:42.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1639元,比上年增加5885元。

3、产业结构

2017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3020公顷,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84万吨,总产值4.2亿元。养殖产量1.65万吨,养殖产值3.43亿元,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425.6公顷,产量1278吨,产值0.95亿元;龙虾精养面积222.1公顷、混养面积864.61公顷,产量938吨,产值0.59亿元;鱼类养殖面积1372.3公顷,产量14284吨,产值1.89亿元。全年粮食产量64.6万吨,比上年增加1.51万吨。全年油料产量1.178万吨,比上年减产0.14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7.12万吨,比上年下降1%。全年木材产量7.8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6%。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20公顷。全年工业增加值17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62141万元,比上年增长2.45%,全年财政总收入379071万元,比去年减少109050万元,下降22.3%。

2018-2030年期间,使全区渔业产业布局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落实,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养殖。大力建设高效设施渔业、现代渔业和精品渔业,建设现代苗种生产基地,培育苗种和引进新品种,重点发展生态绿色养殖业。

三、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1、淮阴区渔业产业发展将以生态养殖模式为主,提倡低密度养殖。湖泊养殖以螃蟹和小龙虾为主要养殖品种,池塘养殖主要以四大家鱼和特色鱼类为主要养殖品种。淮安市盱眙龙虾在全国乃至世界已有很高的知名度,淮阴毗邻盱眙,通过品牌效应带动了当地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淮阴区有优越的水产业基础条件,区内及周边有良好的水产品消费习惯及市场需求。随着冷链运输及交通的不断发达,小龙虾、河蟹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为淮阴区的水产养殖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

2、经过多年发展,淮阴区水产养殖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效,生态养殖早、产品品质优、品牌效应高,在此基础上还带动苗种培育、水草种植、螺狮冰鱼、饲料蟹药、增氧监测、渔网渔具、运输装卸、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旅游餐饮等10多个行业的发展。随着水产品供需关系和消费者生活方式的转变,品牌的附加值将不断提升,一方面严把水产品质量关,在源头上预防,重视水产品的加工和附加值提升,在衍生产业链上,注重品牌建设、外观设计,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塑造品牌形象,建立消费者信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从养殖模式、水域选择、苗种培育、饲料肥料等方面,严格把关,争取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占水产品的比重达到90%,打造名优品牌,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8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根据淮阴区水域承载力评价、水产养殖业基础和渔业资源区域特点,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健康、优质高效”为主线,以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为核心,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着力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渔业生态环境,切实提升渔业管理水平,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对于禁止养殖区范围内的水产养殖水面应实现全部退出,禁止在粮食功能区或基本农田新开挖水产养殖池塘。对限制养殖区范围内的养殖水面应科学评价其养殖容量,严格控制生产方式,并要求建立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对于养殖区内集中连片的池塘养殖水面,应要求其走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之路,建立配套的污染物减排措施,科学规范养殖行为;对于不连片的小散池塘养殖水面,应通过逐步引导其转产,降低点源污染;对湖泊网围养殖进行全面整改;对于生态养护区的养殖水面,应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为首要目标,在确保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增殖放流和科学捕捞。

1、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渔民持续较快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提高渔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渔业现代发展道路。

2、加快发展设施养殖和生态养殖。以提升优化水产养殖结构,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水产健康养殖业,促进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的现代水产养殖业形成。加快推进设施水产养殖业发展,提升水产养殖装备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池塘养殖,进一步推进池塘生态工程改造、养殖设施创新升级、工厂化设施养殖技术提升;加快推进水产苗种繁育设施改造,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型水产苗种繁育设施和技术,全面提高水产苗种繁育设施化水平。

3、建立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以洪泽湖生态养殖带和高家堰镇渔业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围绕河蟹、小龙虾及特色鱼类以及四大家鱼等其他优势主导养殖产品,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多种模式的投饵性种类、滤食性种类和水生植物间的多元混养与轮养的复合生态养殖系统,建立水产与水生经济植物共生,渔业与畜牧轮作等循环渔业生产方式,着力提高名、特、优新品种养殖占比,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渔业,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渔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4、促进渔业协调发展。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建立健全水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形式多样的休闲、观赏渔业;推进渔业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根据渔业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多种模式渔业经营体制,引导渔业企业、合作社、家庭渔场、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规范化运作,提高渔业经营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水平,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渔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渔民持续增收富裕。

第3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9节功能区划概述

一、分类依据

根据淮阴区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及承载力评价结果,结合《淮安市淮阴区生态红线区域名录》、《洪泽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文件要求以及淮阴区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将滩涂水域分划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2、分类概述

表2淮阴区三区划定明细表

区域名称

分类代码

类型

面积(公顷)

禁止养殖区

1-1-X

主要河流

6746.23

限养区

2-1-X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6557.82

2-2-X

基本农田保护内的区域

873.51

2-3-X

未养殖水面

3729.68

养殖区

3-1-X

淡水养殖区

625.48

合计

18532.73

第10节禁止养殖区

一、位置和面积

禁止养殖区主要是指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区域。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根据淮阴区实际,将主要境内天然河道及其支流河道划为禁养区。

表3禁止养殖区面积列表

1、河流部分

根据《淮安市淮阴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6-2020)》,淮阴区的主要河道有中运河、盐河、古淮河、二河、张福河、淮沭河划为禁养区(代码1-1)规划总面积共计6746.23公顷。详见附表1。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将淮阴区渔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淮安市淮阴区古淮河饮水水源保护区、二河淮阴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统一划为禁养区,因饮用水源保护区与河流部分重复,故不单独设定分类代码。

表4淮阴区一级管控保护区名录

红线区域名称

主导生态功能

红线区域范围

面积(平方公里)

一级管控区

淮阴区渔沟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

水源水质保护

取水口设在新325省道淮沭河大桥北约350米处的东岸。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及其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和一级保护区水域与两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0.20

淮阴区古淮河饮水水源保护区

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及其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和一级保护区水域与两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二河淮阴区饮用水源保护区

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及其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和一级保护区水域与两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0.35

洪泽湖东部湿地

自然保护区

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3.0

淮沭河洪水调蓄区

洪水调蓄

淮阴区渔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

洪泽湖淮阴区部分重要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

洪泽湖北岸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23.8

二、管理措施

1、在禁止养殖区内严禁开展任何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对已经实施养殖的应理清历史渊源,制定拆除方案,根据不同性质,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禁养区内原有投饵投肥的水产养殖场点,已有政府文件规定实施办法的按照文件规定执行,未出台文件规定的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限期依法关停或责令搬迁。

2、杜绝新增养殖行为,坚决打击任何形式的违法养殖行为。加强对未及时拆除养殖行为的监督与管理,对养殖过程实行全程监控,确保养殖生态化;定期对禁止养殖区水质等环境质量监测,及时掌握禁养区环境质量动态,保护养殖区环境。

3、制定禁养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出台并执行违反禁养区管理办法的行政处罚办法。

第11节限制养殖区

限制养殖区主要指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试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水域等生态功能区。重点湖泊、水库和天然河沟等公共自然水域。限养区规划总面积约11161.02公顷。

1、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号)及《洪泽湖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将洪泽湖淮阴区重要湿地划为限养区,代码2-1。规划总面积为6557.83公顷。详见附表2。

表5淮阴区二级管控保护区名录

二级管控区

古淮河淮阴区段重要湿地

湿地生态保护系统

二河至淮涟交界处22.4公里,流经长江路、王家营、新渡3个街道办的杨庄、越河、沈渡、星光、营东、双河、淮涟7个村,为古淮河水及韩候大道至宁连路段沿岸30米陆域范围,其余段沿岸100米陆域范围。

2.87

位于淮阴区西南片,包括高家堰镇河头、沿湖等3个村。内含洪泽湖北岸湿地自然保护区。除一级管控区外,其余为二级管区。

64.92

京杭大运河淮阴区段清水通道维护区

流经三树、马头2个镇,沿河有三坝、三叉、新堡、三园、豆办集、头庄、仲弓、双闸、许渡9个村。为大运河及两岸外侧200米范围,码头段100米范围。

11.16

六塘河淮阴区段清水通道维护区

流经淮阴区徐溜镇涵洞、韩庄、淮北3个村,刘老庄镇后河村、友谊村范围内六塘河水域及其南岸100米为二级管控区;徐溜镇洪北村、蒋渡村、新园3个村范围内六塘河水域及其南岸500米为二级管控区。

淮沭河洪水调控区

位于淮沭河东西偏泓之间,西偏泓及其向西100米,东偏泓及其向东700米。除渔沟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一级管制区外,其余为二级管制区。

73.34

二河淮阴区生态公益林

水土保持

位于淮阴区南部,南北总长26公里,总宽50米,包括马头、南陈集、高家堰3个镇,涉及陶闸、马头、太山、头堡、张周、窑厂、孙庄、高埝、十堡、小摊等10个村。

1.16

一线保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的水域范围二级保护区水域与两岸背水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淮阴市淮阴区饮水水源保护区

二级管控区为市区皮家渡一恒坝段一级保护区以外水域及该水域与两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0.19

二河淮阴区饮水水源保护区

二级管控区为自二河闸至淮阴闸段除一级保护区的水域范围和该水域与西岸纵深600米的陆域范围,马头段100米范围。

22.03

省级公益林

位于淮阴区丁集镇、高家堰镇、马头镇、南陈集镇、三树镇、王家营街道办、长江路街道办、丁集镇、新渡街道办、徐溜镇、古清口街道办、11个镇(街道)和宁淮高速、宿淮高速等高速路边。

29.56

洪水调蓄区

民便河(一干闸至北六塘河,全长36.2公里)、跃进河(豆办集至六塘河,全长33.6公里).渠西河(中运河至六塘河,全长34.7公里)、赵公河(洪泽湖至胡成堆,全长10公里)范围内两岸各200米;淮泗河(韩圩圩西至六塘河地下涵洞、全长22公里)范围内两岸各100米为二级管控区。

49.2

2、现有养殖区域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划为限养区(代码2-2)。规划总面积为873.51公顷。详见附表3。

3、现有水域中未进行水产养殖的水面划定为限养区(代码2-3)规划总面积为3729.68公顷。详见附表4。

表6限制养殖区面积列表

限制养区

生态红线保护区域

6557.83

11161.02

1、限制养殖区内不得在开放性水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养鱼,限养区内已有的养殖生产者,县级渔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有关规划和水环境承载力,要求生产者限期对可能造成周边水环境污染的养殖设施进行整改或调整养殖品种,整改不到位的,应限期搬迁或关停。

3、划为限制养殖区的区域不得新增新的养殖水域。应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承载力评估工作,科学确定鱼种投放品种、比例和养殖容量,提倡天然生态养殖模式。加强水质监管,限制周边生活污水及畜禽粪直接排入。

4、制定限制养殖区保护管理办法,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出台并执行违反限养区管理办法的行政处罚办法。

第12节养殖区

1、位置和面积

淡水养殖区指现有养殖区域位于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以外的池塘养殖区(代码3-1),淮阴区养殖区规划池塘养殖总面积为625.48公顷。详见附表5。稻田综合种养区指全区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不单独设定分类代码。

表7养殖区面积列表

稻田综合种养区内以确保稳粮增收为前提,以不改变基本农田性质、不降低粮食主产量、不改变基本农田的种植条件为原则,且符合农业部颁布的稻田综合种养的标准。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渔共生、稻渔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实现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虾、蟹等),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而且稻渔综合种养能够有效节约水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改善水稻生长生态环境,促进稻谷生长,实现稻渔双丰收,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绿色发展政策。要加强政府宣传引导,统筹推进全区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完善和提升稻-蟹、稻-虾、稻-鳖、稻-鱼等主导模式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4章保障措施

第13节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区政府对水域滩涂规划建设工作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切实负责、部门整体协调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组建规划建设委员会,由淮阴区委书记任主任,区长任常务副主任,环保、农林、发改、统计、国土、水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研究确定重大规划和重要项目,检查督促工作落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制定行动计划,明确工作举措,推进规划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区农委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渔业规划建设工作的具体协调和推进,明确各部门职责,积极做好各专项规划,完善规划体系,保证空间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在各部门的落实。制定考核细则,组织年度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第14节强化监督检查

1、依法治渔,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加大对全区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渔业水域的执法管理,集中力量打击电、毒、炸、偷等严重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合理开发渔业水域,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同时有序发放水域滩涂养殖证,确保渔农民权益,确保资源和环境合理利用。

2、加强渔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渔政执法人员思想政治、政策法律培训,建设高素质的渔政执法队伍,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加强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加大《水域滩涂养殖使用证》发放力度。

3、加强领导,促进渔业快速发展。水产业目前还是我区弱势产业,个体经营多,规模小、散、乱,要以规划为指导,切实加强对水产业的领导,把水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奔小康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水产业发展步伐,巩固和强化渔政队伍建设,逐步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使其履行好技术示范推广、渔业病害测报、防治等公益性职能。

第15节完善生态保护

第16节其他保障措施

2、开展渔政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改革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渔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调整和规范行政执法机构,优化监督执法人员梯队。提升科技人员宣教能力,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区的生态宣传教育网络,建立专业化宣传教育队伍,完善宣教设施设备。

3、加强信息能力建设。建立区、镇(街道)一体,功能完善,互联互通,覆盖全区的渔业信息网络平台、电子政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渔业管理业务应用平台等。

第5章附则

第17节关于规划效力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THE END
1.一种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pdf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水循环系统,包括养鱼池,所述养鱼池的左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养鱼池与蓄水池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生物过滤池与生化过滤装置,所述养鱼池与生化过滤装置之间通过第三主管道相接通,所述蓄水池与生化过滤装置之间通过第二主管道相接通,所述生物过滤池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导流管与第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914/5012334021010330.shtm
2.数字化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探索不同新型...2.1.3养殖生产过程可追溯 水产养殖过程记录全部纳入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可追溯系统,保证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系统记录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包含饲料投喂数据、鱼药使用数据、放苗数据、打样数据、损失数据、销售数据等,以完善影响养殖品种生长的相关生产数据,规范养殖生产过程。 http://www.fmiri.ac.cn/info/1016/22987.htm
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简称RAS(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是集合了现代工程学、循环水利用处理、高密度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等先进理念于一体的新型可持续化发展的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简称RAS(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是集合了现代工程学、循环水利用处理、高密度水产养殖、集约化管理等先进...http://www.gzhuankong.com/a/chanpinzhongxin/shuichanyangzhixitongshejifangan/48.html
4.斑马鱼养殖系统/水生生物养殖系统TMG10006.1 远程监控系统操作简单、数值传输迅速而精确,实现水产养殖全过程的实时监测; 6.2 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PAD、手机等信息终端,实时掌握养殖水质环境数据; 四、标准配置: 1. 系统支架(铝合金材质); 2. 鱼缸(容积可选); 3. 水循环装置; 4. 水处理装置; 5. 自动控制系统; 6. 鱼缸配置: 五、选配配置: 1. ...https://www.bio-equip.com/show1equip.asp?equipid=4274763
1.走绿色低碳助农村发展全国重点绿色低碳新技术汇总RAS绿色循环水养殖系统,是现代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基础,该系统融合了物理学、工程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于一体,在高密度养殖的前提下,面对系统内养殖水体水质自然下降可能产生的威胁,工厂化的RAS循环水养殖模式可提供成熟和完善的解决方案。该系统自动化高,可通过在线监控系统控制水质水温,操作方便;...https://i.ifeng.com/c/8G8wS6kmx39
2.水产养殖设备小型室内全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价格主营产品:水产养殖设备,水产养殖系统,工厂化养鱼 获取最低报价在线联系 规格KSO4618货号6562263 型号JSIL5465类型养殖设备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运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手段,除了可以净化水质,节约水资源以外,还可以增加养殖密度,从而增加养殖户的收益。那么,它需要什么设备呢? https://www.china.cn/yuyeyongju/4228905818.html
3.水产养殖系统养鱼养虾全套循环水设备「渔业用具」主营产品:蛋白质分离器,臭氧机,水泵,水质监控仪,滚筒微滤机,UV杀菌,水族馆工程,生物过滤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 进入店铺 产品分类 活性炭 其他水产养殖机 滤芯 产品详情 品牌/型号:ZH-RAS 类型:养殖设备 型号:ZH-RAS 属性:属性值 供应商信息 公司地址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钟二村金山湖大街10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01...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282752515.html
4.水产养殖循环水系统设备水产养殖设备水产养殖循环水设备、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设备,水产养殖水处理设备,西安天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概述 水产养殖行业养殖密度不断提高,高强度的饵料投放和鱼类代谢以及鱼类分泌物积累导致池塘内有机物越来越多,水体污染严重。 水产养殖污染物一般有悬浮物、饵料、鱼虾分泌物、重金属污染、死亡的鱼虾尸体、氨氮、亚硝酸...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9415682.html
5.系统介绍研发了集装箱式陆基推水循环养殖模式。研发出适用于传统养殖地区与池塘联动的陆基集装箱式推水养殖技术,对宝石鲈、罗非鱼、石斑鱼、草鱼、生鱼等品种进行规模性养殖。 02 发明了高效集污及尾水生态化处理耦合系统 发明了水产养殖高效集污及尾水生态化处理耦合系统,去除了养殖水体中90%以上的固体污染物。经过三级生态...http://gxnytech.com/index.php?c=system
6....花勃螃蟹盒致富经室内养虾养蟹箱技术青岛中科海水处理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5月,注册资金2350万元。是国内ZZ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的实业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先后获得青岛市著名商标、国际渔业科技博览会金奖等诸多荣誉。近30年来专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和...https://www.zhongkehai.com/index.php?lang=cn&met_mobileok=1
7.小龙虾智能养殖系统此系统基于物联网和“桑基鱼塘”理念,不仅创造性的采用水箱和网箱相结合的规模化智能养殖模式,小龙虾模块化管理,而且设计出养殖用水循环利用系统,基本做到了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 主要创新点: 1.采用育种、养殖全过程智能监测与数据处理、专家系统答疑的温室与智能网箱相结合的养殖系统; 2.采用工厂模式下智能...https://uiaec.ujs.edu.cn/project_show.php?id=313
8.鱼池循环过滤系统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鱼池循环过滤系统排行榜、鱼池循环过滤系统哪个牌子好、鱼池循环过滤系统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鱼池循环过滤系统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鱼池循环过滤系统,网购鱼池循环过滤系统上京东,放心又轻松!https://www.jd.com/phb/699407fb319890abe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