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现状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食品安全现状

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大量使用农药,过多的使用添加剂以及滥用激素等。第一,农药的大量使用。2015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达132.8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12%;第二,过多使用添加剂。适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而且可以促进食品中营养的吸收,但是为了某些利益,许多商家会过度的使用添加剂,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滥用激素。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较大利益,会在食品中添加激素来增加食物的产量。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其次,食品安全标准落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标准在内的体系。虽然目前我国食品体系已较为完整,但是在现有的体系中有些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的需要,应该对其进行修改。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的覆盖面总体上达80%,但仍然有20%的食品无国家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有的食品种类的覆盖率仅达50%。

最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无照经营的小商铺,而这些小商铺的规模通常比较小,生产设备想对简陋,原料进入门槛较低,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许多漏洞,且卫生环境极差,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由于这些小商铺分布较广,大部分是在农村,职能管理部门往往不重视,很多的食品小商铺很难找得到,监管存在盲区。

三、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为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2]刘锐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10).

[4]李哲敏.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

[5]刘录民,侯军歧,景为.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6]陈晓雯,方菁,周洁.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和农药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6).

[7]辛志强.浅析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2,(6).

[8]尤玉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3,(1).

[10]肖进中.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6).

[11]杨永华.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甘肃理论学刊,2009,(2).

[12]任智华.日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2010,(6).

关键词:食品安全隐患现状食品检验监管状况建议

一、前言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时俱进,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以上食品问题,发现并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目前特殊条件下多方社会经济道德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一)从导致疾病和中毒产生方面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成因

1.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

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我国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大多由微生物引起。在我国,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更容易发生。

2.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

3.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属于化学污染的范畴。以镉污染较为严重,其次是汞、铅等。多数金属在体内有蓄积性,半衰期较长,能产生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可能还会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潜在危害。目前,我国儿童铅污染较为严重。

(二)从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和经营者素质方面去分析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因素

尽管政府一贯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由于食品安全受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等多种因素制约,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1.市场信息的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导致败德行为的出现和市场混乱,造成市场失灵。由于食品安全质量特性,食品市场买卖双方同样面临着对食品安全信息了解的不完全性,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的驱动下,拥有信息优势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会自觉不自觉地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提供虚假、遗漏、过时或误导的信息,甚至采取不道德的手段生产和将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给顾客。消费者在知情权和选择权等信息占有上总是处于劣势,对于所选食品的安全性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有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机制失灵,以致出现低质量的劣质食品驱逐高质量的优质食品的现象,最终导致食品市场秩序混乱。

2.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消费者在与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冲突中处于弱势,必然会有一些企业要不择手段地损害消费者利益。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拥有强大经济力的组织体,而单个分散的经济力薄弱的消费者难以与之抗衡,再加上法律知识缺乏,当其利益受到损害后,往往选择忍气吞声,或者大多数消费者心存“免费搭车”的念头,最终结果可能谁也不去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保护自身权益。

四、加强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

及时更改和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地方性法规。面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上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二是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科学确定食品标准制定原则和依据,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逐步实现标准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三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各类认证的法律地位,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统一的食品认证认可体系,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社会信誉高、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食品认证机构;四是加强劣质产品召回制度,为查处和销毁不安全食品提供法律依据;五是加强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二)建立顺畅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

建立良好的质量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解决食品质量的市场失灵。政府要提供公共信息和教育培训,及时食品安全信息,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疫情和有毒有害物污染警报,提醒公众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对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进行宣传报道,并接受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建立各类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对生产者和食品系统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与教育。

[1]郑华英,龙一兵.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2.05

[2]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02

[3]李新生.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食品科学,2008.02

【关键词】食品包装安全重要性现状对策

日常生活中,食品包装与食品的密切关系早已被千家万户所认知。无论是商店、超市,还是每个家庭,处处可见设计精美、实用方便的食品包装。食品包装就像食品的贴身衣物一样,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不但起着保护、宣传食品的作用,而且便于食品的储藏、运输和销售。在很大程度上,食品包装已经成为食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食品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然而,我国食品包装目前面临的形势却不容乐观。

1我国食品包装安全现状

1.1包装材料使用不当

包装材料的卫生级别分为工业级、食品级和药品级。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应达到食品级要求。但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食品包装制品,因其使用量大、流通快,所以很多不具备生产食品包装制品条件的小型企业或家庭作坊也在生产,不仅生产环境差,而且为了牟取私利,甚至使用工业环境级原料或有毒有害的再生废料进行生产。特别是塑料制品,利用垃圾站收拣的废旧塑料垃圾、农用薄膜、医院废弃物等进行加工,未经消毒处理,就作为食品包装原料再次用于食品包装的生产并投入市场。这些再生塑料虽然在加工过程中经高温加热,但其中的增塑剂、稳定剂和甲醛等种种有害物质却不能完全去除掉,用这种塑料制品包装直接入口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长期使用将引起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1.2违规添加禁用助剂

以一次性塑料快餐盒为例,很多不法厂家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中大量添加工业级的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禁止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的添加剂。更有些黑心企业,将主要原料的添加剂的比例对调,工业碳酸钙、石蜡等添加剂的使用量超过了50%,有的高达80%。这种高填充的快餐盒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乙酸蒸发残渣以及正己烷蒸发残渣检测,指标超标严重,甚至超过国家标准上百倍(国家标准为30毫克/升)。食品温度较高或微波炉加热时,有害物质就会溶解在食物中,长期摄入会导致消化不良、肝系统病变等,甚至患上胆结石等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重大危害。

1.3印刷中大量使用含苯油墨

食品包装发生卫生质量问题,印刷油墨是关键因素之一。油墨中苯类溶剂及重金属残留严重。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油墨系统中油墨本身就是含苯的,所以工业上常用苯类溶剂加到油墨中以达到稀释的目的,且甲苯价格低廉,不少企业都把它作为调配混合溶剂的主要原料。苯的残留量如果超标,对人体危害极大。

同时,苯具有蓄积性,人一旦吸入很难排出,日积月累会引发癌症等疾病。现在,欧美国家已不允许在食品包装中使用含苯及重金属的原料,日本政府在几年前也规定食品包装材料中不得含有苯。我国也在推广环保的水性油墨,用于解决含苯油墨对包装及食品造成的危害。

2009年,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开始正式实施,标准中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对食品接触用塑料、纸制品、橡胶等材料中用到的增塑剂、增韧剂、固化剂、引发剂、促进剂、防老剂、阻燃剂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因市场需求量大,且一直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造成生产混乱,质量参差不齐。自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后,产品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

2009年12月1日实施的《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18006.1-2009),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承认了不可降解餐具的合法身份,结束了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没有国家标准可依的混乱状态,减少了每个企业必须制定企业标准的麻烦,明确界定了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的范围是指预期用餐或类似用途的器具,包括一次性使用的餐盒、盘、碟、刀、叉、勺、筷子、碗、杯、罐、壶、吸管等,也包括有外托的一次性内衬餐具,但不包括无预期用餐目的或类似用途的食品包装物,如生鲜托盘、酸奶杯、果冻杯以及方便面碗等。

3对策及建议

现代食品包装既要着眼于新的包装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添加更高的科技含量,利用新材料的细腻、光滑、柔韧等特性达到包装食品的最佳效果服务,又要不断地推动包装工艺的发展,将工艺流程自动化、系统化、电脑一体化,降低废品率,充分利用资源。

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更是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食品包装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既要低碳排放,又要注意以下几点。

安全化:由于材料不同,使用环境不同,盛装的食品不同,食品包装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渗入到食品中。因此,生产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与食品实现双QS),还要注重标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指导消费者使用食品包装制品。

透明化:开发和生产无色透明或半透明制品,既可以展示所包装的食品,又便于回收利用,提高产品废弃后的价值。另外企业应在产品上标注原料的名称和代号,便于回收利用。

减量化:通过对包装的设计改进,在达到同等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包装制品的使用量。

资源化:对所有有较高价值的包装制品进行回收和利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延伸生产者责任;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消费―再循环”这一循环经济新理念。

无害化:对于确难回收的废弃物如塑料袋等进行无害化处理;鼓励使用更环保的可重复使用的布袋,减少浪费。

产业化:回收利用是各种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经营者以及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只有把各种包装物纳入循环经济的链条中并进行产业化的回收利用,才能解决食品包装行业的持续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敖金霞,高学军,权东升等.转基因水稻深加工产品两种荧光定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1):34-39.

[2]周霞.广东省转基因大豆和豆制品的监测[D].中山:中山大学,2006.

[3]李慧,杨冬燕,杨永存等.深圳市场4种国产农产品转基因成分监测结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152-1153.

[4]肖唐华,周德翼.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监测中心现状及特点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72-75.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流通领域

一、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和意义

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是工商部门重要工作。实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是国家赋予工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难度不断提高。加之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又存在的各种隐患,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监督管理行为,充分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中的职能,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生命财产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不仅是个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二、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从法律责任适应度来看还有相当的欠缺。目前,《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还缺乏应有的力度,特别是在流通领域,“还没有彻底剥夺违法犯罪分子再次违法犯罪的条件和能力,法律的威慑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1]。

2.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够完善

3.食品流通检测体系仍不健全

与市场准入制度需要相匹配的食品检测体系和必要的检测设备及手段的缺乏,造成了不仅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不能及时检出,假冒伪劣问题严重。商务部报告显示,我国经营食品零售的5万多家企业中建立检测中心的只有不到500家,全国2.6万家农贸市场配有垃圾处理设备的不足1‰。此外检测体系不健全还表现为各部门的检测工作缺少协调,检测力量缺乏整合,检测资源不能共享,快速检测的技术手段落后。

4.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不健全

目前,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信息的资源严重短缺,没有全方位的互通的信息网络体系,资源无法实现共享,不能满足政府决策部门、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息的需求。且信息分散,缺乏共享机制。现有涉及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信息由不同部门管理或者由不同单位负责进行信息采集和资源开发,标准不统一,方法不规范,资源采集与体系建设存在交叉重复等问题,不仅在部门间、而且在部门内部也存在严重的资源分割。

三、加强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

1.加快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法律和标准的建设和完善

我们要加快立法工作步伐,积极进行法律修订工作,加快制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修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实现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特别是要根据确保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以及确保某一类食品安全的需要来专门制定单一的法律,如市场准入制度法,并根据法律的需要出台相对应的制度,细化法律条文和技术性规定。

同时要不断完善流通消费领域食品安全标准建设。通过参照遵循国际标准,将国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节省大量财力,又可以从整体上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整体的可用性和科学性。

2.完善统一协调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和检测体系

按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监管责任。把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向集中统一监管、全过程监管等方向发展。同时按权责一致原则,健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机制,将责任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在履行职能,行使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因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能造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后果,有关负责人要承担领导责任。

3.建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信用制度

4.改进流通领域市场秩序预警防范制度

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必须实现指挥中心和信息汇总中心功能的最大化,并充分利用信息汇总中心的资料,建立监管回访制度。在信息中心里,有由以前检查、抽查时登记的资料统计而来的汇总资料,可以看出哪些是经常违规的企业哪些是比较违规比较恶劣的企业,对这些企业要进行重点监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回访,直到改进为止,从而达到防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景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迫在眉睫.中国质量万里行.2005(8)

[2]龚雯: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存在五大“隐患”.人民日报,2005-3-20(2)

[关键词]消费者参与监管;社会治理;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1.6[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3.01.014

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如刘丹松[1]主张以法律为手段来解决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于志勇[2]主张吸收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谭德凡[3]主张重构和反思食品安全监管的模式、体制,形成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格局;颜海娜[4]主张完善政府规制,打造“整体政府”,以解决多头管理等监管缺失问题。已有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中以消费者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非常有限。本研究拟立足公共治理理论,以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着力从消费者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参与渠道、参与保障等方面去探讨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路径。

一、治理理论视角下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1.食品安全监管多元参与机制构建的根本要求

食品安全监管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参与不足。[5]公共治理理论于1990年代兴起之后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它主张构建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治理网络,谋求善治和维护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公共治理理论为研究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公共治理理论视角审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质上是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食品企业、消费者、媒体、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监管格局。因此,食品安全治理目标的实现是政府、食品生产企业、第三部门等组织间互动协调的结果,而不是贯彻政府单方面行政指令的结果。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所依靠的是合作网络的权威,而不单是政府的权威。[6]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增强,有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强烈诉求,而且消费者可以结成团体更好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从而成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一种特殊的力量。

2.食品安全监管自身特性的客观要求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性,体现为复杂性、广泛性、长期性、危害性等特点。食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经由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存储、流通、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甚至还要经由多个国家生产、流通。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非常复杂,单靠政府部门难以有效监管。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应用于食品行业也兼具两面性。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新添加剂等已经运用到食品链条中,从而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和复杂。同时,食品安全问题还具有长期性,需要常抓不懈。单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突击检查,不能做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危害性强,一旦发生就可能酿成公共危机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广泛性,要求构建食品安全监管多元参与机制,实行全过程无缝隙监管。所以,消费者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必然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之一。

3.消费者自身优势的必然选择

二、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现状调查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郑州市400份消费者调查问卷为样本,采取偶遇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地点选取郑州市金水区、中原区、二七区的部分超市、公园、学校、居民区等人流量大的地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问卷回收率100%。在后期的分析中,运用了Spss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境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食品安全环境的满意度反映了郑州市民对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从表1所示的调查结果看,只有2.50%的人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很好,认为一般的有34.50%,认为不好有待改善的占4500%,认为不断恶化的有18.00%。有超过60%的郑州市民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环境持不满意态度,说明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面临很大挑战。

4.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渠道调查结果

5.消费者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的调查结果

从表5所示调查结果看,在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中,40.25%的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同销售者或厂商协商解决,20.25%的人会向消费者协会求助,有31.00%的人会自认倒霉不采取行动。

6.消费者不采取维权行为的原因调查结果

2.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有待增强

3.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渠道不畅

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渠道不畅通,维权途径效力低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维权途径主要有和解、调解、申诉、仲裁、诉讼等。从调查结果看,消费者遭遇食品安全问题时,通过求助消协调解、提请仲裁、向法院等维权途径运用较少。这说明现有的参与渠道和维权途径并不畅通,这些渠道并未有效地发挥作用。其原因在于,消协作为社团组织没有强制力,实践中消费者消费前一般不会签订书面仲裁协议,向法院提讼成本高且程序繁琐等。

4.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成本较高

四、构建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路径在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媒体、社会等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元参与机制的背景下,我国应该积极探索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消费者自身优势,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作用。

农药残留检测

从2013年3月开始,由我国农业部与原卫生部联合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规定了322种农药在10大类农产品中的2293个限量。

农药按用途分,主要包括杀虫、杀螨、杀菌和除草剂。其中应用广、用量大、毒性较强的是杀虫剂。其按化学成分划分主要包括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药酯类等。

主要使用的传统仪器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薄层色谱(TLC)等。我国多以GC和HPLC为基础,为准确定性(确证),应用GC-MS和LC-MS,甚至GCMS-MS。

随着生产、储、运、销逐渐规模化和法治化,我国将很快如同发达国家那样实现“源头快检筛查十实验室仪器分析检测确证”的模式,并向以GC-MS、LC-MS,甚至GC-MS-MS为核心,进行多残留同时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方向发展。

我国GC开发较早,技术性能不断提升,如东西电子、福立、上海仪电、天瑞、聚光、舜宇等企业,近几年推出的产品性能包括所配置的检测器(FPD、NPD、PFPD、ECD)已能满足单用GC检测农残的国标和行标的要求。

LC的引进和开发也不晚,但近几年产品性能才得以不断提升。东西电子在国内最早推出了GC-MS,并在农残分析上进行了不少推广应用。普析、天瑞、聚光、舜宇等也推出GC-MS和LC-MS,聚光还推出了GC-MS-MS。我国色质联用仪正在着力进行农残分析的应用开发和示范推广。

兽药、渔药残留检测

兽、渔药残留,加上工业色素类残留多达21类,且大多为大分子,结构和生化性质复杂。早期运用分光亮度仪(UV)、荧光计(FL)、CZE、GC、TLC、免疫分析法等。现代除少量应用GC和TLC、各种免疫分析法做快速筛查,已广泛使用高效、高分辨率的LC,以及能可靠确证分析的各种色质联用议(GC-MS、LC-MS、GC-MSMS和LC-MS-MS)。

兽药多残留检测近年来在国际上得到高度重视,例如我国于2006年了25项动物源性食品中118种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其中18项属于多残留分析方法,均应用LC-MS-MS检测。

对于农药检测中的高效/超高效LC和GC-MS、LC-MS,GC-MS-MS仪器,我国已有普源、东西电子、天瑞、聚光、舜宇、普析等企业推出,正处于应用开发和推广示范期,而LC-MS-MS尚缺成熟的国产产品。

添加剂、非法添加物检测

合法使用的添加剂含量多为常量级,部分微量级,所以检测、忡裁方法和仪器即用常量和部分微量级的检测仪器就够了。以其采用率排序,大致如下:滴定仪、水分计、烘箱与天平、酸度计、熔点仪、比色计、分光仪、UV、红外、旋光仪、纸层析、薄层色谱、离子选择电极;成分较复杂时用一般的LC和GC;涉及元素分析时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上述仪器我国生产企业多、水平与国外产品相近。

检测非法添加物的难点主要包括可用添加物多且未知,所以总是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需动用最快速、高通量、高分辨率、多目标物的筛查技术与仪器才能胜任,如超高效,高分辨率的GC、LC、GC-MS-MS、LC-MS-MS仪器才能胜任,其中MS采用杂交、重组、磁高分辨率等新技术,这方面正是我国国产仪器的大空白。

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检测

早先使用溶出伏安法和分光亮度仪,如今绝大多数为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可检测痕量级的水平。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可用于检测砷、铅、汞、锡、硒、锗、锑等元素,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并可多元素同时检测,且价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ICP-MS),检出限可达ng/L级水平。

从食品安全角度看,仅检测有害元素含量是不够的,因同一种元素的价态(形态)不同,毒性差异很大,如甲基汞的毒性是无机汞的100倍,Cr(Ⅵ)的毒性比Cr(Ⅲ)高100倍,亚砷酸盐As(Ⅲ)的毒性比砷酸盐As(Ⅵ)高60倍。所以应进一步检测其价态(形态)。国外多采用HPLC-AAS、GC-AAS、HPLC-ICP-MS及CE-ICP-MS,后两种较完美,但价格很贵。近几年,我国成功开发并批量生产的LC-AFS联用仪,灵敏度、检出限均能满足农产品、食品安全的检测要求,且价廉,很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生产AAS的基础较好,如瑞利、东西、普析、上光、上海仪电、天美、聚光、天瑞、高密等企业均生产中高档产品。AFS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且还有AFS与LC联用的价态分析仪,典型的生产企业包括吉天、海光和上述生产AAS的众多厂家。近年来,天瑞推出ICP和ICP-Ms,正着力于应用开发和示范推广。

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方法与仪器

生物性污染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因之一,而食源性食品安全事件中,有31%以上是由致病菌引发的。

传统的细菌污染指标是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许多国家采用此指标。我国2010年度公布有关微生物检验的10个国家标准,也沿用上述指标,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仪器:培养、菌落计数器、加染色、显微镜检,也提到检测试剂盒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上述仪器除最后一项,我国国产产品很多,也很成熟,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仪器还附加上镜检时的菌落形态判读等,其代表企业有先骇威锋、天迈生物等。

上述检验方法仪器尚可适应我国当前国情,但对于进出口检验和部(省)级质检中心,以及大型食品生产企业等,就显得太粗放。借鉴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如传统法基础上的数值化、酶联荧光免疫、PCR与基因检测、SPR、生物芯片、MALDl-T0F-MS等。近几年博奥生物公司(生物芯片国家工程中心)推出了生物芯片微生物、致病菌检测系统;中科院电子所研发出SPR仪;毅新兴业与英国Sal公司及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合作推出Clin-TOF微生物、致病菌检定和检测系统等产品。

生物毒素(真菌与真菌毒素)的检测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开发的真菌毒素HPLC激光诱导荧光确证技术,可运用国产HPLC配上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完成检测任务。此外该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还与华夏科创等企业推出真菌毒素免疫亲和定量速测技术与仪器等,一些其他厂家也推出与上述仪器类似的产品。

食品品质与营养成分检测

人们对食品关心的是外观、口感、安全、营养,后二者是核心,而品质好坏,实际上是指人体发育、生长和生存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生物活性成分、水和纤维素。这些营养素中除矿物质外都是常量级,所以用常规、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就能检测。

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一系列与品质和营养成分对应的检测仪器,例如:

(1)蛋白质测定仪:凯氏定氮/蛋白质测定仪、燃烧法氮/蛋白质测定仪、亮度法等。燃烧法尚缺国产产品,凯氏定氯仪的国产企业很多,如盛晟、海能等。

(2)氨基酸分析仪:蛋白质摄入后,分解和合成为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组成,其含量及配比是判别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基于阳离子分离柱分离后茚三酮衍生亮度法的仪器(lEC),我国尚缺成熟产品。基于反相色谱分离、柱前衍生的液相色法(HPLC)和基于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的仪器(lC)均属常量分析,国产仪器应能达到。IC仪器的国产企业很多,如微通、盛瀚等企业。

(3)脂肪和脂肪酸测定仪:脂肪测定仪我国已有多家企业生产,如海能等,只是自动化程度尚不及国际名牌。近年,纽迈公司推出卜核磁共振油份和水分测定仪。现今发现不同脂类有不同营养价值,脂肪因其所含脂肪酸链的长短和饱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功能,而且人体不宜摄入过多脂肪,而又不能缺乏几种必需脂肪酸,所以脂肪酸分析仪有着新意义,其实就是分辨率较高的常量分析气相色谱仪。国产多家GC生产企业若能担当得起,仅需应用开发跟上。

(4)维生素测定仪:实际上是荧光亮度计,带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更适用,也属于常量分析,国产荧光亮度计和HPLC能够担当,生产企业很多。

(5)微量元素(人体所需矿物质)测定仪:众多原子吸收光谱仪生产企业产品均适用。

(6)糖分(糖度)检测仪:实际是旋光仪,上海仪电等企业产品完全能满足要求。

(7)近红外农产品品质分析仪:聚光一英贤等。

(8)农产品和食品快速检测仪:主要用于测定硝酸盐、甲醛、吊白块、二氧化硫、过氧化值等;吉大小天鹅为代表有众多企业生产此类仪器。

(9)稻米品质分析仪:浙江托普等。

(10)面粉品质分析系统:浙江托普等。

(11)纤维素测定仪:浙江托普、纤维仪器厂等。

转基因农产品检测

转基因农产品的检测,即检测农产品中是否有外源基因,实质上是检测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片断、目的基因片断、外源基因转录产物的丰度等。就方法而言,分为基因水平检测(各种PCR定性、定量方法和基因芯片技术)和基因转录水平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技术、蛋白芯片技术,以及Southen杂交Westen印迹法等)。

主要使用仪器按检测程序分3部分:

(1)用于DNA样品制备的仪器设备:试剂盒、离心机、振荡器等;

(2)基因扩增的仪器设备:PCR仪、混合液,保真DNA聚合酶等;

(3)分离、分析、检定的仪器设备:电泳系统、成像分析系统、核酸(蛋白)测定仪、酶标仪、洗板机、定量PCR仪等。

以前上述仪器主要依靠进口,如今国内许多企业能生产和提供,如天能、天美、三科、新芝、郎基、博日、六一、昊诺斯、君意、雷勃等企业。

适合当前国情的4种快速筛查技术与仪器

为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从源头开始,全面、及时地监控全国的食品安全,快速筛查技术与仪器在我国现阶段具有特殊意义。当今在国内已较广泛使用的快速筛查技术与仪器有以下4大类。

(1)基于经典的分子光谱法及纸层析法的速测技术与仪器

(2)免疫分析方法

(3)生物污染检测技术与仪器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很复杂,费工时,而现代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又非常昂贵,当今快速、简便检测生物污染的仪器是ATP荧光仪,即利用三磷酸腺苷与荧光素酶的发光反应,检测微生物和有机物污染程度。目前ATP仪,已应用于乳制品、糖饮料、肉类食品等行业中快速检测微生物、霉菌、细菌等污染。

(华北理工大学药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分子印迹是一项具备特异识别功能的新兴技术。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应用,并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进行综述。对近年来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另外对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分子印迹聚合物;食品;安全

TheSynthesisonNovel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anditsApplicationinFoodSafety

MENGDe-xinLIUZhi-shuangYUWen-xuanZHAONing

(SchoolofPharmaceuticalscience,North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ngshanHebei,063000)

【Abstract】molecularimprintingisanidentifyingfeatureofemergingtechnologies.Thisarticledescribesthehistoryofitsdevelopment,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andreviewthepreparationof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s.ApplicationofMolecularImprintingtechniqueinfoodsafetyinrecentyearswereintroduced.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MolecularImprintingtechnology.

【Keywords】Molecularimprintedpolymers;Food;Security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lyimprintedtechnology,MIT)是指制备对某一目标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能选择性地把目标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从复杂样品基质中分离和富集出来,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选择性。

1分子印迹技术

1.1发展历程

上世纪40年代Pauling[1]首次提出了利用抗原合成抗体的设想,将分子印迹技术描绘成“人工锁”、“分子钥匙”的技术,提供了建立分子印迹技术的理论依据。随后,Dickey[2]提出了“专一性吸附”的概念,被视为“分子印迹”技术发展的萌芽。1972年,德国Wulff[3]首次人工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MIP),从此,分子印迹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1993年Mosbach等[4]成功研制了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后,分子印迹技术才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各学科的快速发展以及检测手段的改进,分子印迹技术发展相当迅速。

1.2基本原理

分子印迹技术原理如图所示,当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印迹分子)作用时形成多重作用位点,通过交联、聚合这种作用被记忆下来,当模板分子去除后,聚合物中就留下与模板分子空间结构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三维空穴[5],模板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决定了MIP中的空穴的空间结构和选择的功能单体的类别。当MIP在适当的环境下中遇到与模板分子或者相匹配的结构类似物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识别作用。

1.3制备方法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比较简单,一般包括三个步骤[7-8]:(1)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适当溶剂中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2)加入交联剂,在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光或热聚合,使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与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式形成高度交联刚性印迹聚合物;(3)在将模板分子从印迹聚合物中洗脱或解离出来之后,便在聚合物中原位置留下了与模板分子的空间大小、形状以及化学基团相匹配的识别空穴,这就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许多成熟的制备方法。MIP比较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本体聚合、沉淀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电化学聚合等。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分子印迹技术的研究方法。例如表面印迹技术、膜材料、磁性纳米材料、以及各种新型印迹载体等。

1.4技术应用

相对于其他识别系统,MIPs拥有许多有发展前景的特点,如低成本、容易合成、高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条件和优秀的可重用性,MIPs已经应用在许多领域,如固相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生物传感器、药物控制释放、酶催化、手性识别等领域。

2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人们在日常生产活动中常会有意或无意对食品造成污染,如:储存不当是食品发霉变质,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过量农药,农业生产源头的污染的等等。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添加剂、霉菌毒素等几方面,具体介绍如下:

2.1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

韩爽等[9]以灭草隆为模板,在包覆SiO2的Fe3O4微球颗粒表面上进行分子印迹,制备了分散均匀的磁性核壳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并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性印迹聚合物对灭草隆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特异识别功能,最大吸附容量达到80mol/g,使样品中的灭草隆很好的富集,且制备过程简单,能够快速分离。

荆涛等[10]建立了一种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onlineMISPE-HPLC)来检测食品样品中痕量四环素类抗生素。该研究分别采用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和强力霉素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四种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了模板分子的选择对印迹效果影响的初步机制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土霉素和金霉素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双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其对四环素一族均表现出极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系统研究了其分子识别机制。随后,以此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与液相色谱仪联用,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自动化在线分析系统,用于食品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

2.2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

兽药残留(veterinarydrug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储存于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蛋,奶中),是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11]。

在畜牧养殖业,为了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促进动物生长,提高产品的投入产出比等,人们大量使用各种兽药以及激素等化学物质。如肉用家畜应用广泛且危害严重的红霉素兽药。宋素泉[12]用模板红霉素和单体MAA(methacrylicacid)的比例为(1:2),交联剂为EGDMA(ethyleneglycoldimethacrylate),采用甲醇/乙腈(2:3,v/v)作为致孔剂,热聚合温度为60℃。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孔径分析、热重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物理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经过MIPs净化的样品,基质对检测的干扰大大降低,同时极大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在选用的三个加标浓度下,红霉素的回收率都大于79%。

磺胺由于其抗菌谱广、疗效好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兽药临床。以MMIPs(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基础建立了提取蜂蜜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测定的快速和选择性的方法[13]。通过混合和搅拌样品、对萃取溶剂和聚合物进行了萃取。在最佳条件下,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限为1.5-4.3ng/g范围内。

2.3食品中其他方面的检测

双酚A为一种有机化合物,也是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素,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内里,大多都含有双酚A,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酚A达到一定剂量或威胁健康。ATRP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合成MMIPs(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于痕量从罐装橙汁和牛奶样品中提取的双酚A[14]。相比于传统的固相萃取方法提取,超顺磁性MIP吸附剂可以直接分散在食品样品的提取物中,通过借助磁性物体收集并洗脱。因为纳米材料的表面积大以及MIPs良好的选择性,MMIP吸附剂相比于常用的吸着剂来说能检测出频率更低的化合物。

聂颖恬[15]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三聚氰胺检测法,能准确检出奶样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前处理方便,测试过程快速,检准确性较好,检测限可达0.25ppm,不依赖人型仪器,有望广泛应用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陈海燕[16]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检测环境水中的磺胺类抗生素及其乙酰化代谢物。

3结语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极为方便的而有效地制备对不同的物质分子具有预定选择性的聚合物的一项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突出特点是其识别特性,除此之外它具有抗机械、耐高温、高压等物理特性,抗酸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深入,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中,利用了分子印记聚合物的高选择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化学发光分析的选择性,从根本上解决了化学发光选择性差的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电子技术、合成手段和现代分子检测手段的迅猛发展,MTPs的合成、表征方法和理论系统将日益完善,其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

[1]PaulingLJ.AThoeryofthestructureandProeessofFormationAntibodies[J].J.Am.Chem.Soe.,1940,62(3):2643-2657.

[2]Dickey,F.H.Proc.Natl.Acad.Thepreparationofspecificadsorbents[J].Sci.U.S.A.,1949,35,227-229.

[3]WulffG,SharhanA,ZabroekiK.EnzymeanaloguebuiltPolymersandtheirUsefortheresolutionofracements[J].TetrahedronLett.,1973,14,4329-4332.

[4]VlatakisG,AnderssonL.I,MullerR,etal.Drugassayusingantibodymim

-icsmadebymolecularimprinting[J].Nature,1993,361:645-647.

[5]WulffG.Enzyme-likecatalysisbymolecularlyimprintedpolymers[J].ChemicalReviews,2002,102(1):1-28.

[6]张华.表面改性、分子印迹型TiO2的制备及其性能[D].太原:中北大学,2014-5-20.

[7]金红华,王娟,张兰.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化工环保,2006,26(4):295-298.

[8]周勤,袁笑一.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J].科技通报,2005,21(1):110-114.

[9]韩爽,王远,苏立强,等.核-壳型磁性灭草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26(6):822-826.

[10]荆涛.基于新型分子印迹复合材料的快速检测技术在环境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11]J.Cooper,P.Delahaut,T.L.Fodey,C.T.Elliott.Developmentofarapidscreeningtestforveterinarysedativesandthebeta-blockercarazololinporcinekidneybyELISA[J].Analyst129(2004):169-174.

[12]宋素泉.重要违禁兽药红霉素和氯丙嗪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3]L.Chen,X.Zhang,L.Sun,Y.Xu,Q.Zeng,H.Wang,H.Xu,A.Yu,H.ZhangandL.Ding,J.Agric.FoodChem[J].2009,57,10073-10080.

[14]Z.Xu,L.Ding,Y.Long,L.Xu,L.WangandC.Xu,Anal.Methods[J].2011,3:1737-1744.

[15]聂颖恬.功能化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食品中三聚氰胺和苯甲酸的检测[D].重庆:西南大学,2012,5.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保障措施

表1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的调查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来自于多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行业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新的食品五花八门,安全事件也随之产生。从最初的食品原材料的采集,到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卫生保障的手段,到食品经营企业的处理,甚至于购买的居民对食品的不当处理,都有可能因为疏忽或只顾眼前的利益诱发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一、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二、食品安全的保障措施

[1]戴洪柱,伍峰.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思考[J].北京:中国卫生产业.2011(4):112

[2]刘宪芝.论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治措施[J].郑州: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7):97

[3]刘洪利.浅谈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北京:科技资讯.2010(28):228~230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工程;重要性

一、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的现状

1、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余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农药也不断的翻新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生产之中,以致许多庄稼都或多或少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有的甚至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重威胁着并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2、动物制品中的各种激素严重超过国家的规定标准

3、各种添加剂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

科技快速的发展使各种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适量地使用添加剂可以使食物更美味,甚至更好看,这样可以增强人们的食欲。但是,使用添加剂如果过多的的话,不但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危害人们的身心。目前,许多不法商贩为了使食品的表面看起来好看,违法的使用各种食品色素,添加剂等,这些食品的添加剂和色素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4、严重污染的生活环境状况

二、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微生物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包括细菌污染、病毒污染和真菌污染三个方面。1990以来年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表明,微生物食物中毒在各类食物中毒病原菌中毒事件中占在第一的位置上,占40%左右的数量份额的食物中毒事件。在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在这些过程中都很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食品。

2、使用化学性物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3、环境污染问题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4、食品生产的管理水平低和规模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三、食品质量中食品安全要注意的问题

1、保证食品原料安全

2、合理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

3、从供应链整体角度考虑来保证绿色食品

四、如何增强食品安全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1、生产者

1.1质量就是生命,这句话往往是食品企业经常要挂在嘴边的声音。但这句话也往往让消费者痛彻心扉。为了让人们能够随时吃到放心的安全的食品,生产商必须先建立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意识不乱是在加工或者生产食品的过程中,说到底,食品的生产者才是食品的第一人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生产商要时时刻刻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保证食品安全。

1.2此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和员工都要不断的接受每年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科学知识和行业规范,以及其他方面食品安全的道德和伦理的集中培训和教育,在意识上和行动上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1.3加强食品企业内部食品安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生产产品或食品质量的研究,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检测,处理和信息反馈及其他食品安全的活动。

1.4更新设备,创新生产食品的方法和充分的利用新设备和新工艺,减少人工食物链的污染和破坏,从而达到减少不必要的食品污染。

2、消费者

2.1消费者在采购食品的过程中要看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具有相应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主要经营机构的资格是合法的。

2.2此外,消费者还应掌握一些确定的食品安全的包装和食品质量的一些方法。消费者在选购食品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食品包装完好、具有生产日期、有效日期。

2.3购买肉类产品,最好到放心店和具有长期信誉的食品店购买。

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品质量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的开发和研究以及应用,从源头上加强对食品原材料、生产加工的具体过程中、食品的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程序中,做好相应的外部监督检查规范和内部自我监控调节。只要我们从每个环节都做好了、落实了,一定能做好食品安全问题。

[1]苏越.食品安全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控制

0.引言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

当前,在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以及其他食品的污染,食品污染问题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1.2境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全世界各国爆发的传染病,例如疯牛病,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等,也是随时危险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1.3新技术带来食品品质下降、受污染问题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食品加工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科学技术的滥用,也导致了食品的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繁荣,让消费者一年到头可以随时吃上自己想吃的果蔬,但是由于大棚蔬菜生长期短,因此营养和口感就会有损失,消费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果蔬已失去原来的口感和清香。更甚者,农民为了抢市场、抢销售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果蔬农药残留超标。

1.4食品制造及流通通道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不安全因素逐渐暴露,其主要集中在食品掺假、采用劣质、变质原料;经销者非法出售过期食品;食品标签不规范;餐饮业作业条件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等。

2.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2.1由环境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鱼类长期生活在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中,极易在体内聚集有害物质,人们在食用这种鱼类只有很可能导致中毒,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水中生物很可能发生病变,人们使用后,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2.2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当前社会中,非法经营食品问题相当严重。在食品加工生产中,有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置卫生制度于不顾。有的企业无视法律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有企业明知故犯出售过期食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食品经营陋习越来越多,像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等,给社会带来极大隐患

2.3食品原料自身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有些果蔬在一定条件之下会具有毒害作用。例如马铃薯、西红柿、杏仁,这些都是本身无毒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变成要人命的毒物,像发芽的马铃薯、未成熟的西红柿等等,还有的是由于误食或烹饪方法欠妥当,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畜、禽、鱼、肉等食物中自身会携带病毒,而且很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2.4包装工艺引发的食品不安全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食品包装材料日渐丰富,食品外装五花八门也增加量食品的不安全行,例如:有些食物用塑料包装,但塑料本身是有毒性的,再者包装的回收或处理失当,也会导致失误污染。

3.保障中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等各个层面,贯穿于食品生产的原料采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食用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3.1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2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制建设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世贸组织的挑战,就要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强、与国际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监管,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督,加大对生产基地的治理,对于违法犯罪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要落实好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检测落实到实处。

3.3污染源的控制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要严格减少果蔬化肥农药的使用,就要做好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的培训;还要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范围,严格管制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对农产品药物残留的控制和检验,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

3.4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自律

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自觉选用优质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并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促使有关单位生产和销售安全营养的食品,生产过程、加工工厂要远离污染源,坚决抵制污染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善食品安全检测过程。

3.5加强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保障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市场监督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区域食品污染的检测控制技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分析与控制技术(HACC)P等方面的落后,一直阻碍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是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机制,以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卫生营养,在这其中,要有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更主要的是食品经营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THE END
1.论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与控制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在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实现全程监管、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成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虽时有发生,但与庞大的食品及生产经营者规模相比,所占比例很小,食品安...http://www.fanwy.cn/1w/159/317759.htm
2.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健全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积极改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2009年6 月1 日,我国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随着本法正式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https://www.safehoo.com/Manage/Trade/zh/201803/1515989.shtml
3.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审视杨永华律师律师文集[摘 要]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其带来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现存体制有缺陷、管理技术薄弱是食品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应制定食品安全基本法,整合现有的监管制度重新构筑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https://www.lawtime.cn/article/lll443851448945oo9024
1.我国跨境电商模式及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国外法规解读专业解读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食品伙伴网汇总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允许进口的食品品类规定以及跨境电子商务进口食品的监管现状,并对我国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做出分析预测。 http://info.foodmate.net/reading/show-1778.html
2.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探究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势头有所遏制,食品安全状况趋于好转,但是食品安全监管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提出了几点对策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8-4428.2013...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sczk201302040
3.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困境及建议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一个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现结合我国的现实和国情,就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提出一些看法。 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的分析 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不到位,既源于市场失灵,也源于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监管者和生产者信息不对称。监管者通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612/15/10192586_217679369.shtml
4.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有关劣质食品的报道层出不穷,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色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福寿螺、毒火腿、瘦肉精、毛发酱油、黑心月饼及2008年9月份曝光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导致死亡。 https://www.wenshubang.com/shenghuo/464828.html
5.创新技术支持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行政监管关系研究综述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定原则,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贯穿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全生命周期。本文旨在探究创新技术支持下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行政监管的良性互动关系,从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发展、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中的技术应用与创新入手,明确创新技术应用于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监管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http://www.anytesting.com/news/1936892.html
6.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2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中,仍存在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监管职责划分不明确、食品检测方式落后和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亟待解决。 2.1 监管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已经颁布了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出台时间早、覆盖面较窄以及标准不够统一等各项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标准较为模糊。个别省...https://www.fx361.com/page/2022/1125/11646496.shtml
7.食品安全调研报告15篇(荐)为认真做好我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根据地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要求,我区围绕从“农田到餐桌”的各环节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食品安全信息分布状况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试点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8269530.html
8.食品药品继续教育专业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监管体制建设...食品药品继续教育专业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和监管体制建设》 本学习课程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以案说法,依法释案,深刻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https://www.gdjxjy.com/m/view.php?aid=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