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食品打而不绝主因监管不力

三步并作两步,肖萍(化名)飞快地从厨房冲进卧室,摁下电源开关,打开电脑,右手按在胸口,嘴里嘟囔着:“开机怎么又这么慢。”

“走这么快,还不穿防护服?”丈夫木冲(化名)皱着眉头。

“都吃进肚子了,还穿什么防护服。”听着这句莫名其妙的话,木冲一时怔住了。

肖萍挥挥拿在左手的一根黄瓜,“看看,才放了3天,就成这样了”。

稳住肖萍的左手,木冲定睛看去,只见黄瓜的一头鼓起了一个大包,足有乒乓球大小,“这是传说中的变异吗”?

“没工夫跟你开玩笑。”肖萍开始百度“有毒黄瓜”。

对于肖萍夫妇来说,5月18日这个周末是“黑色”的。“这种东西,大人吃了也就算了,但是肚子里的孩子怎么办?”作为一名“准妈妈”,肖萍不能忍受任何带“毒”的东西,“避过了生姜,没想到摊上了黄瓜”。

在肖萍看来,食品安全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虽然过多地谈这个问题不利于养胎,但她还是想弄明白,为什么食品就安全不了?

“史上最严”“严惩重处”打击食品犯罪频出狠招

冷静下来的肖萍,不想再去追究“有毒黄瓜”的责任,之前下肚的两根黄瓜早已消化殆尽,再想无益。倒是“食品安全”勾起了这个理科毕业生较真的心。在北京市一家网络公司任职的肖萍,平日只在闲暇时浏览一点新闻,偶尔吐槽一下无良商贩,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政策、法律法规倒不甚明了。

5月2日,公安部公布了各地公安机关在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专项行动中侦破的10起打击肉制品犯罪典型案例;

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5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挂牌后的首场记者会,通报5月初至9月底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的部署和安排。国家食药监总局规划财务司负责人王小岩指出,目前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问题十分突出,要让那些为了谋财不惜害命的人倾家荡产、人头落地。

一个事件催生一个政策专项打击后又死灰复燃

在既往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让人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添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

2008年3月,江苏省南京市儿童医院将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随后,甘肃、河北等地相继检测出三鹿牌配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同年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患儿实行免费医疗。同年10月8日,卫生部等五部门公布了乳及乳制品当中三聚氰胺临时限量标准。10月9日,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直接导致了我国奶粉行业的重新洗牌,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更为细致的监管分工出炉。

仍然是“但是”,在不断打击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同时,还有不法商贩在生产食品时,违法使用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工业原料。就在不久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的一对父子,在制作熟食牛肉时,为了让自己加工售卖的牛肉鲜红好卖,竟然把工业亚硝酸钠等对人体有害的原料掺入牛肉中,生产“毒牛肉”10万余斤。

通过网络查询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肖萍发现,曝光——打击——死灰复燃似乎成为一个规律。

食品安全犯罪何其嚣张管与被管牵扯利益关系

5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2年,全国法院共审结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刑事案件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刑事案件1533件;生效判决人数2088人。

这样的信息让肖萍悲喜交加——喜的是,司法机关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持续未减;悲的是,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在三令五申之下何其嚣张。

肖萍很困惑: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为何屡打不绝?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是分段式管理,从上到下依据各自的职责进行了分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其职权,承担其责任,容易造成管理疏漏,这是出现食品安全事件的体制性原因。”西北政法大学教授贾宇表示。

针对这种“九龙治水”式的食品安全监管,2009年通过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食品监管部门的职责,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不断强调的“加强监管”似乎仍难以扼住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势头。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些部门在小集团利益的驱使下,采取了有利就抢着管,无利就让着管的实用主义思维。此外,地方政府与被监管企业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出于本地财政收入、政绩、人情、贪腐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地方政府有可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推行地方保护主义。上述状况所酝酿的潜在监管风险和腐败诱因都显而易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

THE END
1.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而食品的制作和生产涉及的环节多、涉及面广,食品的种类又特别丰富,监管工作尤为重要。有计划、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抽检固然重要,但食品的监督、监管需要的是常抓不懈。食品安全监管要不得“搞形式”“走过场”的工作方式,这会让食品经营商户养成“一抓就严,不抓就松”的坏毛病。http://wb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01329.html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制不足与改善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的种类和生产销售途径等都发生了变化,旧的立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践的需要。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通过了新的修改法案,该次《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幅度很大,新增条款繁多,涉及的产业环节也较为复杂,并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号称“史上最严”,即...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37981.html
1.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处理一、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处理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应着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1、生产者与销售者必须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讲究诚信,凭良心办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https://m.64365.com/zs/706977.aspx
2.市市场监管局“四举措”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澎湃号·政务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进一步强化全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一是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治理体系 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农村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食杂店改进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按照“九有九...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34307
3.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12篇(全文)三是一些监管部门只关注“政绩”或“形象”, 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中避重就轻, 怕出问题, 规避责任。正是因为我们相关的监管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责任, 没有去将事后的追究转变为预防性的管理, 才导致经常都是等到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是媒体曝光以后才去跟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mwdog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