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生产加违规添加剂网购成食品安全监管新漏洞新闻频道

在网上购买进口奶粉、进口婴幼儿辅食,网上找人代购家乡特产煎饼、奶皮子,花上数千元购买原产地在中国台湾的老酒……这些在当下很多互联网“原住民”看来再正常不过的销售、购买行为,其实背后危险重重。

9月3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从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涉食品安全案件审判白皮书》中获悉,网购食品安全纠纷案件如今已占到该院受理的全部涉食品安全民事案件数的64.4%。其中,五成以上案件涉及进口食品问题,如食品经营者销售的进口食品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检疫等。以“代购”等名销售未经检验检疫的进口食品现象则“较为普遍”。

“代购”奶粉不走海关?十倍赔偿逃不掉

一个月里,徐某某分3次在邵某开设的淘宝代购店购买了共计4680元的日本奶粉。这些奶粉的外包装均未见有中文标签。徐某某后来以所购商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为由,起诉邵某要求“退一赔十”。一审法院判决邵某退回徐某某货款4680元,赔偿46800元,徐某某退还所购奶粉。邵某不服,上诉至上海市三中院,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海市三中院民事庭庭长姚建中告诉记者,在该院审理的代购进口食品案件中,绝大部分被告都提出过“代购不是销售”的辩护,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代购行为均被法院认定为销售行为。

法院认定邵某与徐某某之间属于买卖合同关系,并非“代购关系”。邵某在网络平台发布奶粉信息,显著标识商品为“现货”,涉案订单均从浙江省发货,因此法院推定邵某已拥有涉案奶粉的“所有权”。邵某自称的代购行为实为“现货买卖行为”。根据《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乳制品销售者有查验进货、审验供应商、禁止购进无标签的乳制品等义务。本案中,邵某网店销售的涉案奶粉不符合上述规定。

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食品应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后,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生产商及配方实行注册认证、进口需经严格的检验检疫、销售产品需符合国家奶粉质量标准。

姚建中介绍,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代购案例不在少数,须引起消费者、代购者和网络购物第三方平台的重视。

小作坊食品、违规添加剂食品照样能卖

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即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应当依法先行取得许可,且该许可应当标明于食品预包装上。

在本案中,张某某销售的“罗布麻茶”上未见食品经营许可或其他标志,属于无证经营的食品。张某某在二审中提出,该罗布麻茶属于保健食品。他销售的“罗布麻茶”,外包装既无保健品批准文号,亦无食品经营许可证标识,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法院认为张某某作为经营者,未尽进货查验义务,销售无证食品,属于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仍销售的行为,因此支持了消费者诉请。

在另一起案件中,消费者姜某花了5600元在唐山某酒业公司开设的淘宝店上够买了两瓶原产地为中国台湾的“金门高粱金箔酒(限量发行)”。但当他把酒送给朋友时,却被朋友告知,金箔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允许添加在食品中。卫生部明确规定,金箔不得作为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禁止金箔添加食品中。原告要求“退一赔十”。

上海市三中院认为,法律规定“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本案所涉商品为白酒,是食品。而金箔既不是酒类食品生产的原料,又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食用,故属于违法添加物质。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请。

第三方网购平台监管不严,行政监管仍有欠缺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审查许可证,或者未履行报告、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等义务的,除承担相应行政责任外,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上海市三中院所掌握的数据,当前发生在网购渠道的涉食品安全案件数量远大于实体交易领域,并且出现了已被认定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仍然公开销售、销售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自制食品、违规销售保健食品等问题,“反映出第三方网购平台在食品销售领域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也反映出第三方网购平台在落实监管责任、履行监管义务方面存在不足”。

THE END
1.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而食品的制作和生产涉及的环节多、涉及面广,食品的种类又特别丰富,监管工作尤为重要。有计划、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抽检固然重要,但食品的监督、监管需要的是常抓不懈。食品安全监管要不得“搞形式”“走过场”的工作方式,这会让食品经营商户养成“一抓就严,不抓就松”的坏毛病。http://wb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01329.html
2.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制不足与改善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食品的种类和生产销售途径等都发生了变化,旧的立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实践的需要。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修订,通过了新的修改法案,该次《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幅度很大,新增条款繁多,涉及的产业环节也较为复杂,并对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号称“史上最严”,即...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837981.html
1.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处理一、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处理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我们应着力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1、生产者与销售者必须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讲究诚信,凭良心办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2、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https://m.64365.com/zs/706977.aspx
2.市市场监管局“四举措”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澎湃号·政务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结合食品安全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进一步强化全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一是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治理体系 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农村食品小作坊、小摊贩、小食杂店改进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管理水平。按照“九有九...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34307
3.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12篇(全文)三是一些监管部门只关注“政绩”或“形象”, 在日常食品安全监管中避重就轻, 怕出问题, 规避责任。正是因为我们相关的监管部门不能主动承担责任, 没有去将事后的追究转变为预防性的管理, 才导致经常都是等到大量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是媒体曝光以后才去跟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mwdog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