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是地方营商环境的“晴雨表”,2023年,渝北区经营主体数量再创新高,截至2023年底总量达19.49万余户,同比增长8.7%。经营主体数量的快速增长,是近年来渝北区厚植发展土壤,持续营造国际一流环境的最真实反映。
大幅压缩业务办理时限
公平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渝北区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依法依规清理各种不合理限制,给经营主体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各类企业纷至沓来。渝北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点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同样具有吸引力,产生了外资在渝北的聚集效应,渝北区外资企业在重庆市占比近十分之一。
数量大不是最终目标,量质并举更有韧性和后劲。为破解企业退出难题,打通企业注销“难点”“堵点”,渝北区市场监管局一方面争取政策支持,一方面优化办事流程,先后推出了“企业简易注销一件事”“企业普遍注销一件事”套餐等改革措施,企业的退出成本持续降低,极大方便了企业快速灵活地退出市场,仅2023年,通过简易注销方式注销的企业达2401户,同时还对5503户长期停业未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实施了强制注销,1363户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挤出“数据水分”。
建立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
同时,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深入企业开展食品生产“百企千坊万家”纾困解难行动,先后制定市场监管部门《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2条措施》,推动区政府出台《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23条措施,依据《渝北区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奖励》政策,为优质企业拟兑现商标方面奖励160万余元,申请中央专利转化专项资金500万元。
截至目前,渝北区累计注册国内商标94533件,中国驰名商标20件。国内注册商标总量和驰名商标数量均居重庆市,新增PCT专利申请7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数量39.33件,较重庆市平均水平高出20.5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