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干货污水处理从业者不得不看的技术300问上篇(珍藏版)

1.问:采用CAST工艺,污泥脱水后的混合液直接排入进水泵房,导致进水COD,SS偏高,并影响选择池的反硝化反应,应该如何解决?答:这是一个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被忽视的问题,即污泥脱水后的滤液回流至生化池后对生化处理的影响问题。由于污泥脱水前要加调质药剂,如PAC和PAM,有些药剂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脱水时可随滤液回流至生化反应池。处理这些滤液在技术上没问题,只是成本问题,如果选用合适的污泥调质药剂,并控制好加药量以及脱水机的进泥量等,对前面的生化处理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还是强调的是,污泥脱水效果取决于污泥处理工序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污泥浓缩池的管理。

2.问:“污泥泥龄”是怎样确定的?如何来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确定它,还是用其它来确定排泥量?答:泥龄、F/M、等与其说是运行的控制参数,不如说是设计方面的参数,在工艺控制中的只是参考参数。实际运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据MLSS值加上经验来控制的,在SVI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也可用SV30来参考。

4.问:在运行过程中,氧化沟表面有一层厚厚的污泥堆积,粒径约1mm左右的污泥颗粒泛黄色,时常会造成二沉池大量飘泥,污泥返白,有絮体随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处理效果丧失,堆积污泥减薄消除,周而复始,请问其成因和控制措施。答:说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种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从你所描述的现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测定一下污泥耗氧速率,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

7.问:我调试的是工业废水。工艺为:水解+厌氧+好氧池1+好氧池2+沉淀。由于安装问题,曝气池布气不均匀(圆形曝气头曝气),每个曝气器处,均有一个类似喷泉上下翻滚(直径1m左右),曝气不均,对处理效果有多大影响?还发现曝气区填料挂膜较少,镜检有大的后生动物,没有发现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为淡黄色,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能给我解示一下吗?答:你所说的情况不能说是曝气不均,是正常现象。还有你说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盖就很好了,至于说曝气区外的生物膜厚达3cm就是严重结球了,要采取措施,如用大气量冲刷和厌氧脱膜等措施。

9.问:本厂近一周的进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数据平均如下:

BOD

COD

PH

SS

色度

氨氮

总氮

总磷

进水

253

810

7.9

286

32倍

28

64

6.0

出水

4.8

74

8.1

12

8倍

7.6

22.8

1.02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严重,泥龄已达35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浓度的2/3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13.问:活性污泥法处理鱼类加工废水,生化部分分三个格池串联进行,现在第二、第三生化池出现了大量的泡沫,而第一生化池中没有泡沫;起初以为是洗涤剂泡沫,但是最近在洗涤剂高峰时,将水外排,已经有四五天了,依旧没有好转而且有增多的迹象,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在进水含油脂、负荷低的后段易繁殖。这类泡沫很难用水喷淋消除,只能人工清除或让部分原水直接超越至后面生化池,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若卡氏菌繁殖。

14.问:老装置改造用来处理氨氮废水。采用水解+厌氧+两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污水回流到水解池,污泥回流到厌氧池(缺氧池)。如果加大回流,水解池污泥流失很快(水解池由黑变清),并且后面的厌氧池溶解氧可达0.7。为此尝试沉淀池底部回流(通过放空管回流),由于回流量限制,氨氮的去除率不理想。请问:前置反硝化工艺,通常回流的是好氧池出水还是沉淀池出水?答:应该是二级好氧池的出水回流至缺氧区,而不是回流至水解池和厌氧池。可能是你没完全介绍清楚,我总感觉这工艺有问题,水解池就是酸化池,主要是通过水解酸化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应该先了解一下硝化效果是否好,再考虑反硝化问题,还有你说的沉淀池是否是最后的沉淀池(沉淀好氧池脱落的生物膜用)?厌氧池后是否有沉淀池?我感觉除了设计问题,还有运行管理问题。

16.问:我们厂采用厌氧-水解-一级好氧接触氧化-二级好氧接触氧化工艺。进水COD在1000mg/L以下;进水氨氮50mg/L;BOD5/COD在0.35以上。出水氨氮无法达标,如何解决?答:你们的工艺应改变,这样是无法达标的,进水氨氮50mg/L(总氮还要高),BOD5/COD在0.35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COD在1000mg/L以下也不必用厌氧,可将厌氧池和水解池都改成好氧池,反硝化池不必另设,只要将目前的第一级好氧接触氧化池的溶解氧控制在0.5以下就可(是假设水解池和厌氧池都改成好氧池的情况下),因为不了解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只是初步的想法。

17.问:为什么你说“BOD5/COD在0.35以上就不必水解酸化”?答:因为这样的B/C比的污水可生化性还可以,污水中不可生化物质在此比值下不算很高,大部分可以被活性污泥吸附而通过剩余污泥排放而去除并使出水达标。还要说明的是所谓不可生化的有机物,其中一部分还是可以降解的,只是生化过程需较长。我说不必酸化并不是酸化效果不好,而是从投资、占地等经济角度考虑。

19.问:废水硫化物高若用湿式氧化法,要是生成硫酸怎么办?这样对管壁有腐蚀作用,可能造成管壁塌陷,是否让硫化物沉淀较好?答:不存在你说的问题。用湿式氧化法硫化物被氧化成硫酸盐,当然也会有一部分未完全氧化的硫代硫酸盐。

20.问:所加的干污泥量与什么有直接的关系,初次培养应该加多少?答:接种培养法要多少泥只能是大概的范围,关键还是要经验,否则接种的泥最多也没用。我曾在这里看到一个贴子,这个单位直接将附近同类厂的化工废水装置的活性污泥进行移植培养和驯化,移入的污泥量很大,花了很大的污泥运输费用,可培养驯化近一个月仍失败,这就是培养和驯化过程的控制不当造成的。

22.问:接触氧化装置生物膜培养过程中发现生物膜形成后又会脱落,如何解决和避免呢?答:生物膜形成而大部分又脱落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脱落后第二次或第三次重新形成后才算是挂膜成功,也就是说第一次生物膜形成不能算挂膜成功,如果第一次挂膜后没大量脱落是偶然的,经一、二次脱落后才形成才是必然的。这样说可能太绝对,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

23.问:腈纶废水较难处理,用什么处理工艺合适?答:腈纶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含有大量低聚物和SCN等无机性COD,且含氮有机物高。所以先要预处理,如中和,混凝等,然后用生化处理,生化前面要设水解酸化工序。

25.问:水解酸化阶段会不会出现COD升高现象呢?我的意思是,大分子水解为小分子,原来水中有些大分子无法被重铬酸钾氧化,而水解后却可以。我做的是垃圾渗滤液。答:确实有可能原来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大分子有机物通过水解酸化后能被氧化了,但水解酸化池出水COD还是不会升高的,理由是:(1)重铬酸钾法测定COD时,有硫酸银作催化剂,可氧化95%以上的有机物;(2)水解酸化过程中COD也会去除一部分的,去除率肯定高于前面说的不能被重铬酸钾氧化的那些物质。

26.问:(1)我们用蒸馏滴定法测氨氮时,馏出液呈现黄色,影响滴定终点,不知道是为什么,怎么避免或者排除干扰。(2)好氧污泥浓度的测定时,是取10ml沉淀了半小时的污泥,还是取10ml水和污泥的混合物沉淀后测定。好氧污泥浓度一般控制在多少是正常的。(3)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浓度一般是多少为正常的。答:浓度高要稀释后用比色法测定。如果加入显色剂后仍有黄色,说明氨氮浓度很低(只是猜测)。污泥浓度测定要用100ml混合液在量筒沉降后的污泥来测定,污泥浓度控制的范围要根据装置的实际污泥负荷来定,不能一概而论的。

27.问:在春节期间,卡鲁塞尔2000怎么运行(春节一些人回家,没有倒班)?答:只要污水不断人就不能休息,所谓的周末运行模式靠不住的。

29.问:微生物镜检时怎样计数?我用的是10×的物镜,16×的目镜,即总放大倍数为160倍,在总放大倍数160倍下的一个视野看到3个钟虫,那在1平方厘米中有多少钟虫?答:应该用100倍,即目镜和物镜都是10倍,来观察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并计数,丝状菌的丰度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结构和游离细菌的密度观察400倍较合适。计数方法是:先确定每毫升曝气池混合液共有几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于载玻片上,小心盖上盖玻片,然后在100倍下将所有泥样都看一边,记好各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数量,然后再观察其它内容。

33.问:我单位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2000型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8万吨/天。运行中NH3-N去除不理想,上月进水NH3-N平均为32.35mg/L,出水为25.99mg/L,是否提高好氧区的DO值,就能降低NH3-N值?答:可提高好氧区的溶解氧,同时将内回流闸门开大,这样使反硝化区的缺氧部分容积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硝化效果,此外还要考虑碱度是否够等因素。

36.问:我厂有两组卡鲁塞尔氧化沟,设计日处理量8万吨,现在只运行了一组系统,日处理量4万吨,年后将启用第二组系统,用一组系统的污泥对二组系统进行污泥培养,请说说具体如何操作?答:可采用污泥转移培养法,即把现在已运行的一组氧化沟的剩余污泥不断移入将投运的另一组就可。

37.问:请从实用性角度谈谈对污水处理行业的自控技术的看法,比如说是卡鲁塞尔工艺呢?答:生化处理工艺方式很多的,要看什么工艺,如果是传统鼓风曝气活性污泥法,就没必要自控,只要有液位保护控制和泵等设备的手动遥控控制就可。卡鲁塞尔氧化沟用自控制当然好,如果有水下推进器,用保护控制就可,如果没有水下推进器,最好用运行控制。我这里说的保护控制就是控制系统(如PLC)根据设定的溶解氧范围,通过曝气机的开停和转速使溶解氧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运行控制就不同,除了前面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在曝气机慢速运行或只有个别曝气机运行时,防止污泥下沉,即在曝气机的总体运行状态只满足DO的控制,而不能满足泥水混和的自动调控。

39.问:对于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的污泥泥龄以及剩余污泥量应该怎样算才能使实际量与计算量的出入不大,它有没有简洁的计算公式或者说通用公式?答:在实际运行中排泥量和泥龄不是根据计算来控制的,其它形式的活性污泥工艺也一样。

40.问:我厂主要处理印染和化工污水。现生化池污泥只有1.2g/L,镜检没有发现原生和后生动物,出水不达标,一个星期大流量回流污泥,还是没变化。SVI和SV%都很高,看不到丝状菌。请问该采取什么措施?答:估计污泥已中毒受损,加大回流量是不对的。应该增加排泥量,并移植先前没受损时排出的剩余污泥或其它厂的污泥。

41.问:一个工业园需要建设30000吨/天的污水处理厂,现有家公司提出“硅藻精土+生化”处理工艺。以前也曾看到关于这种技术的介绍,但是说法相差很大,不知道该相信谁?请发表看法。答:硅藻精土用在城市污水处理效果很好,运行费用也很低,工业废水处理要慎用。

42.问:UASB法在国内应用很多,但运行的效果也大不相同。究其原因,我想是几个方面:三相分离器;布水系统;保温措施。在此我有些疑问:(1)采用UASB法时,三相分离器是根据特定污水设计的吗?我见国内有很多专门生产三相分离器的,而U法使用较多是在工业废水方面,不同的工业废水性质不一样是否会影响三相分离器的正常使用?(2)三相分离器是底部进水,布水容易堵塞,不知道运行的好的U法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3)厌氧反应在35℃时比较好,U池的保温是如何做到的?尤其是采用钢结构的池体时。u池产生的沼气如何使用?如果U池内的温度达不到要求,考虑加热时应采用何措施呢?答:三相分离器一般不会根据特定污水来设计,只考虑其结构对三相分离的效果。布水系统堵塞问题是多孔式布水方式必然存在的问题,工艺上可采用反冲或气冲的方法解决,至于池体的保温一般不需特别的措施,只需控制进水温度即可。如进水温度过低,可在进水管线上加装汽水混合器,利用蒸汽加热至合适温度。不过在高效厌氧反应器中,我不看好U池,因为相对EGSB和IC来说处理效果较差,对已建的UASB,如果处理效果不好,建议作些改造,如增设内回流管或后面增加沉淀池。

44.问:我们用的是卡鲁塞尔2000的氧化沟,出水口的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mg/L左右,最高值控制在3.0mg/L,进水的水量为每沟每天3万吨,进水的BOD有时候较低,平均值在50mg/L,氧化沟的有效容积为14750m3,MLSS一般控制在3000mg/L,由此得出的F/M为0.0339(不知此值对否),如果此值正确,那么污泥负荷也太低了吧?污泥龄一般控制在15天左右,SV30为15,SVI为50左右,不知该如何进行工艺的调整,来缓解跑泥的现象?答:据我判断污泥已老化了。应对措施:增加排泥量,减少供氧量;如果沟里设置水下推进器,曝气机可间断运行。

45.问:水解酸化在废水处理中是一个很难说清的处理工艺,对于COD来讲,有的去除率很低,有的去除率比较高,我设计的一个化工废水项目,水解酸化COD的去除率高达40~50%,但需少量曝气。另一个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水解酸化COD去除率一般在15~20%左右,但色度的去除率很高。水解酸化对pH的要求实际上并没有象资料上讲的那么高,pH在6~10之间均有效果,但在8左右效果应该比较好。你对此有何见解?答:你说的化工废水水解酸化COD去除率可达40~50%,而且需少量曝气,这问题是特例,不能说明就是酸化的实际效果,因为去除的可能大多是无机性COD,是在曝气条件下被氧化的(因为有少量的曝气),如果不曝气COD去除率会明显下降。

46.问:UASB按照三相分离器的原里和作用,是不应该有污泥回流的,但由此而来产生如下问题:(1)UASB反应器跑泥时如何补充污泥?(2)UASB反应器受冲击时引起污泥浓度波动,如何尽快使其恢复平稳?(3)在排出UASB反应器中无机化的污泥时,如何尽快使其恢复到所需的污泥浓度?答:U池如果污泥流失,即使污泥能回流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污泥回流的同时反应器的上升流速也会相应增加,回流量大污泥流失量也大,所以U池大多数是没有污泥回流的。我说的大多数没有也就是说有的U池还是有污泥回流的,因为在U池后又增设了沉淀池,但这样的工艺不多,如果这样还不如用EGSB或IC更好。据我所知,U池主要还是以絮状污泥为主的,加之反应器不高,所以上升流速不能太快,污泥保有量不多,容积负荷上不去。虽然典型的U池没有污泥回流,但出水还是能回流的。

47.问:UASB之所以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主要是颗粒污泥的作用,而你却说是絮凝污泥,这是怎么会事?答:我没有说U池没有颗粒污泥,只是说是以絮状污泥为主,因为绝大多数UASB都是这样,这也是U池容积负荷低的原因(相对EGSB和IC而言),至于为何U池不能象IC一样基本上都是颗粒污泥,且颗粒污泥粒径小、质量高,这就涉及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和条件,这方面我就不展开了,但可以说明一点,反应器上升流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UASB不能完全满足这方面要求。

48.问:要控制UASB污泥的流失是否可采用在上部增加一回流管,控制其回流比,形成内循环?答:很好的建议!不过这样的目的主要是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使颗粒污泥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污泥保有量增加。

50.问:UASB池增加内回流管,水的上升流速提高,会不会给三相分离器带来副作用?答:我想不会的,因为是从三相分离器的下部向底部回流,不会影响三相分离器的上升流速。

51.问:UASB池不设内回流时,如果排泥时泥排多了如何办?答:因为污泥不外流的,所以也不存在你说的问题。如果另设沉淀池,污泥就要回流,但回流量的大小也只能反映污泥在整个系统内的周转速率或循环速率,也与系统内的污泥量无关,也就是说如果U池不排泥,无论污泥回流量是大是小,系统内的污泥量不会影响(不考虑污泥增长的因素情况下)。

52.问:如果UASB排泥时控制不当,造成污泥流失怎么办?如何恰当控制排泥量?答:这是运行管理方面的事了,如同好氧活性污泥工艺有“三相平衡”的调节一样,各类厌氧装置的各项运行参数也要根据运行状况来控制的,如泥、水二相平衡的调节,使反应器的容积负荷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容积负荷(这里指污泥所点的容积)是通过排泥量来控制的,也受限于废水水量和浓度。当废水量增加或废水浓度增加时,为了保持负荷平衡,就要少排泥或不排泥,提高系统的污泥量,反之则多排泥以减少系统污泥量。此外还要考虑很多受限因素,如:系统的污泥量过多,虽然可降低容积负荷,但会使污泥的膨胀度增高,影响泥水分离;排泥量太多,则会造成容积负荷过高,使VFA/ALK的比值升高,影响处理效果。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试凑法来确定的,有些方面则靠经验。

53.问:我们做了一个工艺,也用到UASB,并且UASB设了出水回流,由于进水量非常小,一天就10几吨水,所以污泥投加到UASB后,污泥悬浮不起来,运行了一个多月污泥都是沉在池底的,而且好像回流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污泥就是沉在池底一米多的位置,后来换了一台循环泵,想加大回流量,可是刚换泵后面的出水就变黑了,我觉得可能是把池底的污泥冲起来了,这样下去会不会把所有的污泥都冲走呢?是不是循环泵的流量太大,把污泥都打碎了呢?答:污泥已经无机化了,虽然还不知道你们的UASB池容积多大,但已能推测到容积负荷已小到无法维持的程度了。

57.问:MLSS可用悬浮物的方法测定吗?答:MLSS只是很粗略地表示污泥中微生物量的多少,当然不能用悬浮物的方法测定,因为MLSS包括固定固体和挥发固体二类,固定固体是无机物,挥发固体是有机物+微生物,如果用悬浮物的方法测定。一些溶解性的有机物和游离细菌就流失了。

60.问:我现在正在做一个污水处理方案的改进项目,该工艺进水COD约为10000mg/L,pH=4.4,水量100吨/天。该厂经过气浮-三级接触氧化-沉淀处理后COD约为700~800mg/L,pH=6.7。请问在原有工艺上如何改进,使出水COD达到500以下(三级排放标准)。答:这类废水虽然浓度很高,采用气浮加好氧工艺还是可以的,并不是任何高浓度水都要用厌氧。检查一下运行管理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改造,在不影响现有工艺的情况下,在技术上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能达标的。

61.问:用厌氧罐对畜粪厌氧高温发酵20天了还不产气,而且pH时升时降,请帮助分析一下。答:VFA过高,还没完全进入碱性发酵阶段,在没有产气前不能排上清液或泥,否则会引起罐负压。

62.问:看到有的工艺(如SBR法)讲到其因为没有污泥回流而解决了污泥膨胀问题,就感到疑惑了,你是如何看的?答:SBR工艺没有污泥回流就没有污泥膨胀的说法不妥,我知道有的资料这样说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64.问:我见过的医药废水一般都会有水解酸化,没有的话会影响后面接触氧化的处理效果,你以前说过我们的废水没必要进行水解酸化,请说明具体理由?答:你说的没错,水解酸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你们的水B/C比不低的,就没必要用水解酸化,更何况酸化池的运行控制是有要求的,控制不当效果也不好,你可以调查一下,有多少酸化池有好的处理效果。

65.问:举例说明:Q=20000m3/d,活性污泥法,二沉池表面负荷取0.9m3/m2*h,但是我们的污泥回流比是100%,那二沉池表面负荷岂不是变成了1.8?这样考虑对不对?答:沉淀池表面负荷是每小时污水量除沉淀池的表面面积,即每平方米沉淀池的水面每小时通过的水量,不考虑回流污泥量的,因为回流污泥量不通过沉淀池水面,而是从池底部流出并回流至曝气池的。

66.问:回流污泥是从沉淀池底部流回曝气池,但是进入沉淀池的水量是进水量加上回流量,回流的水量还是要在沉淀池重新沉淀,还是要占用表面负荷的是这样吗?答:你说的也有些道理,但还是错了。沉淀池可分二部分,上面是泥水分离部分(澄清层),下面是回流污泥浓缩部分(污泥层),以幅流式为例,曝气池混合液由沉淀池中心进水口流入,在泥水分离后,污泥下沉,分离的水上浮并溢流出池,污水占用的是澄清层的容积,污泥占用的是当下部污泥层的容积。

67.问:我们现在设计的二沉池是奥贝尔氧化沟后的沉淀池,氧化沟回流污泥浓度要求8g/L,但中进周出沉淀池的回流污泥浓度达不到要求,因此专家建议采用周进周出,生产厂介绍此工艺用单管吸泥机,回流污泥浓度可达到8-12,对吗?答:我认为不妥,如果今后污泥沉降性能差的话,回流污泥浓度不可能高,至少不会比幅流式高。我知道周边进水式从理论上讲沉淀效率比幅流式高,因为可以减少进水水能对沉淀的影响等因素,但如果污泥沉降性能稍差就会发生严重短流,使整个生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大大下降。

68.问:问一个工艺设计的问题。流量=360m3/d,COD=1700mg/L,BOD=850mg/L,SS=100mg/L,色度=100倍,处理的是80%工业废水和20%的生活污水。要求:COD<90mg/L,BOD<20mg/L,SS<60mg/L,色度<40倍。请问采用何种方法能达标,我拟用物化预处理+SBR法+活性碳吸附,不知道有没可能达标?答:建议用混凝+SBR(低剂量PACT技术),即在曝气池内少量连续加入粉末活性炭,使活性炭与污泥结合,可大大提高处理能力,日常运行中只要补充少量通过剩余污泥排放流失的活性炭就可,补充量仅为每吨水15~20克,运行费用也不高。

69.问:有一工业废水,浓度很高。因为废水没有菌种,化验BOD时需要接种,接种后化验出来的结果比COD还要高,结果是COD:90000mg/L,BOD:100000mg/L,不知是何原因?答:可能是测定BOD5时没做空白试验造成的误差或空白样品中没加接种液而引起的误差。

70.问:有实验验证有二类工业废水的BOD会比COD高,一类是氨氮浓度比较高的废水,因为这里面有硝化、反硝化细菌,这两类细菌作用消耗氧导致BOD比COD高,一类是含吡啶的废水,因为吡啶不能化学开环(所以不表现出COD),但是吡啶可以生物开环,所以BOD比COD高(注:吡啶的化学开环是氧化开环,吡啶的生物开环是还原开环),你对此此问题有何见解?答:你关于氨氮浓度高的废水和含吡啶的废水BOD5高于COD的说法也许道理,但问题是在BOD5培养的条件下氨氮没有充分的硝化条件,这个过程甚至连有机氮的氨化也不一定能完成的,氨氮只能通过同化作用去除。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亚硝酸盐对DO的测定误差,这需用叠氮化钠典量法测定五天后的溶解氧才能消除误差,否则BOD5就没有代表性。至于吡啶的生物降解作用是有前提的,要在微生物适应情况下才行,并没有普遍性。对这样的废水要接种,而一般接种液用生活污水或大粪水,不会适应这类废水的。

71.问:外国设计的UASB负荷是中国设计的一倍,难道是他们的污泥比我们好还是他们的后段处理更有保障?答:我也说不清楚,大概国外是按颗粒污泥设计的,国内是按絮状污泥或半絮状污泥设计的。

72.问:能否提出一下用AB法处理焦化废水较好的具体工艺流程?答:礁化废水可生化性差,用AB法是适宜的,因为一些不可生化的物质可在A段被去除。基本流程:格栅+进水提升泵+A曝气池+中间沉淀池+B曝气池+沉淀池。前面是基本流程,如果废水pH异常或还有其它特定物质,还要进行中和、混凝等预处理。

74.问:本人所在厂的情况:流程是工业废水调节池(COD=500mg/L)然后混凝,沉淀后到生活废水调节池(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比例为1:2,COD为300-400mg/L);再到厌氧酸化池(有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沉淀池-浅层过滤(消毒,活性炭)-出水。问题:氧化池水体发黑,沉淀池沉淀效果很差,还有气泡。出水COD不达标,有时达到150mg/L以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何解决?答:工艺选择不合理,运行也可能有问题。可先确定好氧池是否供氧不足,填料上生物膜是否过厚或好氧池底部积泥等情况再说。

75.问:我厂现在面临较大的问题:氨氮出水不达标,水量是27万吨/日,A/O除磷工艺,目前是调试运行阶段,氨氮出水30mg/L左右,进水只有35mg/L,曝气池水温16度,MLSS5000mg/L左右,R=80-90%,SV60%左右,泥龄6d左右,除磷效果很好,出水氨氮要求25mg/L,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且不说其它条件,仅从泥龄来看也不具备完全硝化的条件,因为6天的泥龄,污泥负荷就在0.15以上。

76.问:现今的污水工艺是不是已经很少用到初沉池了?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是否设了曝气沉砂池,就可不设初沉池呢?答:一般来说城市污水厂要设初沉池,工业废水处理就很少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当然城市污水也有不设初沉池的,与后面采用的工艺有关,如用AB法就不应该设初沉池。还有初沉池与沉砂池是有区别的。

77.问:我上贴说用氧化沟的时候不用初沉池是根据我们这边的情况说的,在广东我看过的氧化沟都是不设初沉的,具体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可能是考虑到广东那边的水质不同,他们的COD和BOD一般都比较低,能否给解析一下?答:如果是城市污水,用氧化沟工艺前面应该设初沉池合算,这所以用“合算”二字是从运行费用来考虑的,当然不设也可以。你说的厂氧化沟工艺前面不设沉淀池也许是考虑其他原因,不能妄加推断。但有些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是不够合理的,至少从投资和运行费用角度来说是这样。

78.问:采用AB法工艺,为何前面一般不设初沉池?答:这样有利于A池处理功能的提高,由于A段的废水直接由排水系统而来,废水中原本就有的细菌和悬浮物及胶状物的共存体也具有一定的絮凝性和粘附力,再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相互间发生絮凝与吸附,此时难沉降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在得到絮凝、吸附和粘结后与可沉降的悬浮物一起沉降,并随剩余污泥排出,使A段中以非生物降解的途径去除的有机物量大大提高,可保证B段的运行稳定。

79.问:我拟采用的工艺流程:沉砂、初沉、曝气、二沉,有个地方不太明白,就是总的处理率和各池体的处理率问题。如果总的处理率是91%左右,那么各池体的处理率是怎么算呢?我导师说要根据有关的规范然后把这总处理率分到每个池中去。但我查到手册里说各池体处理率的数据,与导师说的不一样。请问是怎样计算得出的?

答:设计手册上的只能参考,主要还是设计方面的经验,二者结合起来才行。为什么设计院的设计计算书不会轻易让人看,就是这个原因。还有更重要的是做好设计前的水质水量等调研工作,城市污水相对来说较容易,对一些特种的工业废水在设计前还需要搞模拟小试。

81.问:经常在书上看到污泥回流比为25%,100%之类的,请问污泥回流比是怎么样来控制的?是通过PLC控制?答:回流量是通过沉淀池出泥量来调节和控制的,而回流污泥泵则是根据沉淀池出泥量来运行的。在实际运行中回流污泥量应该相对稳定的,而回流比只是在进水量变化时才波动,所以我认为回流比是设计参数,不是运行控制参数。

82.问:近日曝气池和沉淀池有黏性泡沫产生,而且沉淀池有象厚粥样的东西漂浮在表面,舀掉后仍然会有,请问是怎么回事?答:要确认是否是若卡氏菌引起的生物泡沫,生物泡沫有些粘性的,在负荷低,进水有油脂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要控制好污泥负荷。

84.问:我厂曝气池及二沉池出现许多红色小虫,(应该是鱼虫),该虫身体发红,肉眼可见,活泼好动。介绍一下其生活习性及有什么指示作用?答:对!这种虫也称鱼虫,是水质良好的标志。

85.问:我们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比较好,COD,氨氮,总磷快达到排放标准了,但是经过A2O工艺处理,结果却高了很多,三项指标都高了,这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理?答:先将缺氧池和厌氧池停运,好氧池DO控制好,出水不回流直接排放。

86.问:我们处理的是食品厂废水,包括薯片糖果和彭化食品等,处理流程:1#--2#调节池-混凝池-一沉池-活性污泥法(六个生化池依次相连)-二沉池。污泥回流和进水都进入第一个生化池池子。污泥沉降性一直不好,生化池SV30达到97,进水COD2200-2500mg/L,混凝后COD大概1600mg/L左右,现在出水合格,二沉池挺大的。但沉降不好,显微镜160倍下看不到什么生物,只几个好象藻类,动都不动。不知如何调整?答:请确认是否有大量丝状菌(如球衣菌),如果确认的话,可用下法试试:将第一只池作好氧生物选择池用,即该池少量进水,同时加大曝气量使DO在2mg/L以上,其余污水分别进2、3、4池。这样可使大量低等细菌先在第一池内繁殖,成为优势菌,再进入后面的池时,占优势的细菌也会在与丝状菌争夺营养时也占优势,从而达到压抑丝状菌繁殖的目的。但如果是非丝状菌引起的膨胀可临时在曝气池出水处投加PAM助凝(不能加过量,否则适得其反)。

87.问:一个食品废水处理装置调试,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流程:加药-一沉-曝气池-二沉。现在出水比较好可是在曝气池里用烧杯取一杯混合液,发现污泥比较稀,沉降很慢,大约1小时以后泥水分离在40%。少量进水运行问题不大,但最近满负荷进水后,二沉池开始有很多细小的泥浮起来,随出水流走,现在翻泥更严重了,请问这是污泥膨胀吗?怎么解决?答:不象是污泥膨胀,一小时的沉降在40%,不能说明污泥膨胀,沉淀池漂细小的污泥是污泥解絮现象,原因有多方面,如:污泥轻度中毒或老化;废水缺氮磷也会发生此类情况。据我判断营养比失调的可能性大,要确认废水的氮、磷含量。因具体情况不清,只能初步推断。

88.问:最近在调试一污水工程,工艺为水解+接触氧化。因为过年放假,有10多天没进水了。为了不让细菌死掉,投加了少量面粉。昨天接触氧化池上浮了一层黄色泡沫,很粘稠。停止曝气后,搅动泡沫,泡沫消散是有类似污泥一样的细小颗粒下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是负荷太低,细菌自身氧化,还是其他原因呢?答:没事的!主要是污泥活性差和投加面粉的原因,随着污泥活性的增加面粉降解,泡沫就会逐渐减少的。

89.问:近期我厂处理后污水的COD猛增,且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说明:我厂是普通的炼油厂,以前出水COD都在80mg/L左右,目前却一下子增到1000mg/L左右,且持续了有20天,而且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很差)答:应该当机立断,进行污泥接种修复或重新培养。

90.问:我们的处理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十月份起,氧化沟表面会出现白色泡沫,开始为薄膜状,而后呈隆起的小包,颜色转为淡黄色.该泡沫具有粘性,气温下降至16摄氏度,泡沫将逐渐减少.从显微镜下观察,泡沫有较为固定的形态,基本上是以一个点为中心,从该点出发以丝状向外发散,有主干和分支,将其包围起来,基本是圆形,直径约为100um.这是哪一类型的丝状菌,具有哪些特点以及适宜的生长条件?答:可能是若卡氏菌大量繁殖所至,此类菌在污泥负荷较低、进水中含油脂类物质时易繁殖。

91.问:我单位PTA化工污水经厌氧、A/O生物法处理后产生的剩余污泥(污泥浓度5g/L),经平流式浓缩池浓缩后污泥浓度为15-20g/L,再经带式压滤机挤压,大量污泥从滤带中渗透出来。泥饼产量少,絮凝剂为PAM阳离子。请教如何解决?答:可能有二种原因造成的:(1)浓缩池浓缩效果差;(2)污泥加药调质方法不当。措施:污泥调质时,先加PAC混凝,待充分反应后再加PAM调质,可试试看!还要确认浓缩池运行是否正常。

93.问:我厂废水处理量150吨/小时,正常运行中同时投加三种营养剂:硫酸铵、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请问:这3种药剂配在一起合理吗?怎么搭配才合理?有什么好的营养剂吗?答:三种药剂可以配在一起投加,但要先确定废水的BOD5量,然后根据碳、氮、磷的比值来确定投加量,由于废水的浓度会变化,日常运行时的氮、磷投加量要通过试凑法来确定,还要考虑是否经济,如:磷酸氢二钠或其它磷酸盐选用时,要根据分子中磷占的比例及价格来考虑。假定磷酸氢二钠的价格明显低于磷酸二氢钾,但由于其中磷的原子量与分子量之比小,且含结晶水较多,就不一定合算。

94.问:我们这里的蛋形消化池温度只有23度左右。我想问:(1)除了蒸气加热外,其他还有那几种加热方法?(2)这样的温度是否会导致污泥酸化?答:这样的温度消化效果会很差,可用蒸气加热。在目前的温度下,要防止污泥酸化,只能减少污泥投配率。

95.问:一家发酵企业废水处理装置,由于废水中COD、NH3-N浓度高,采用2级A/O工艺进行处理,流程是:废水池→给液泵→调节pH→第一缺氧脱氮池→好氧硝化池(推流式)→第二缺氧脱氮池→再曝气池→澄清池。最近澄清池经常出现污泥上浮,经分析是第二脱氮池反硝化效果差,出水夹带硝酸根进入澄清池,在澄清池发生反硝化反应所致。采取的措施是第二脱氮池加入葡萄糖(最多时一天要加30%的葡萄糖4、5m3),同时把硝化池的DO降低(最低降到了0.5mg/L),效果仍然不稳定,时好时坏。请帮助分析原因,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答:如果第二好氧池DO降到0.5mg/L,到第二反硝化池的后半部就可能完全厌气,此时,如果氧化还原电位到负值,部分硝酸盐又会还原为氨氮,到后面的好氧池继续进行硝化,影响后曝气池剩余碳源的去除,所以你的分析是有道理的。降低硝化池的DO来防止好氧区向缺氧区后移在理论上是对的,但DO降得太低就会出现我前面分析的情况。建议:增加后好氧池的曝气量;增加沉淀池的出泥量。目的是防止污泥在沉淀池内缺氧而反硝化。

96.问:某城市在海拔365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这地方的生活污水用什么工艺处理好?答:用硅藻精土法,本法适合生活污水的处理,处理成本低,不受温度等影响。

97.问:最近曝气池泡沫上粘有很多泥而且很粘,到二沉池表面有很多浮泥,MLSS很低,污泥镜检中有很多轮虫的尸体,有循纤虫,莫口虫,耗氧很少,请问是否是污泥中毒?污泥中毒会发生什么现象?答:二种可能(1)污泥中毒;(2)污泥严重老化。前者的可能性大,不论是何种情况,都需要向反应池移植污泥,进行生物修复,没有好氧污泥,也可将先前排出的浓缩污泥引入曝气池,并投加大粪等营养,等污泥活性恢复,浓度增加后泡沫就会减少。

98.问:二沉池是幅流式的,池内径48米,池有效水深3.2米。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固体负荷、堰口负荷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生物池的污泥浓度一般在4000mg/L左右,R控制在50~100%,生物镜检测菌胶团正常并无污泥膨胀性状,且SV在30~40%,SVI也在100左右。但奇怪的是运行以来二沉池周边(边缘区2~3米)区域经常有大量的浅黄色的絮状污泥上浮,不是成层状,某些小区域更为严重。我曾将其作分析,上浮的污泥能重新沉下,且镜检发现菌胶团较好,且有原、后动物,与生物池的相差不多。对以上情况希望能再给些建议。答:是没调节好,这样大的沉淀应该用吸泥管吧?如是吸泥管,可将靠池外周的吸泥管出泥调节阀开大或开足,第二根吸泥管出泥调节阀也适当开大,同时相应减少其它吸泥管的出泥量。还要确认池靠周边吸泥管底部处离池壁有多少距离,如果超过一米就是设计不当。

100.问:污水处理污泥培养初需加入多少接种污泥最经济合理?答:这要看用什么污泥,用脱水污泥需约5%(污泥/曝气池容积),如果是浓缩污泥则需使投加污泥后混合液浓度在1g/L左右,但关键还是要有培养污泥的经验,如培养过程控制不当,污泥最多也没用。

102.问:假期到了,接触氧化池应该如何管理呢?要求方便快捷、经济,又不能让微生物死亡,在假期后能快速启动。答:接触氧化池停止进水、停止曝气就可。节后上班时先少量进水,闷曝至膜的泥色初步由黑转棕色时再正常进水。

104.问:关于B/C比以前曾讨论过,我认为因为酶促反应的效率远远高于无机的化学反应,B/C比可能大于1,你的意见呢?答:即使这样,B/C比也不可能大于1,因为BOD5是稀释培养法,培养过程中是用一般的细菌,如测生活污水的BOD5就不用接种,工业废水需接种,加入生活污水或处理装置的出水接种就可,并不是用特殊菌来培养测定的。

105.问:我在考虑给水微污染水处理中采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思路,不知道池内是否需要增加上下翻腾的措施,如果增加,是否能告诉我穿过球形悬浮填料的水头损失情况答:不用考虑这样复杂,悬浮填料的翻滚并不需要增加多少风压。

106.问:我厂处理生活及生产污水(4800m3/d),用生物氧化池曝气和加石灰除硬度沉淀处理。现选用的是罗茨风机/风量2000m3/h,2开1备,生物氧化池高4.5米,生化池在地面上,管线上装有曝气头,风机额定风压0.05Mpa,现在不止噪音大,电机还超流,请帮助分析一下!答:风压没问题,因为曝气器在池底有一定安装高度的,至少40cm,输气管系统的阻力不大,设计上肯定考虑了,至于池是否在地面上与此无关,只要池的有效水深不变就可。高氧的利用率,我建议还是使单侧布气,采用旋流曝气方式,当然这要根据工艺形式来定,池的结构也要与之相配。

115.问:是不是在低负荷运行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污泥膨胀?在其它什么情况下也会出现呢?答: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一定是低负荷就易发生膨胀,丝状菌种类很多,不同的丝状菌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如:在废水C/N高且缺P时可引起球衣菌的膨胀;废水N、P往往不足,发硫细菌易繁殖;在硝化条件下,也可使大肠杆菌转化成丝状菌。此外,还与温度和pH等有关。

117.问:我厂污水生化池为A/O池,两池都有曝气装置,令人疑惑的是:既然A池为厌氧池,为何还要装曝气装置,难道是为了起推流作用吗?答:二个作用:(1)起辅助搅拌作用;(2)可在必要时作好氧池用。

118.问:我正在调试一污水处理装置,设计进水BOD160mg/L,实际只有40mg/L左右,污泥培养快一个月了,可污泥浓度从接种时的250mg/L才长到了600mg/L左右。目前进水1000m3/h,已达到处理装置最大负荷,应该如何处理?答:由于进水BOD5较低,污泥浓度也够了,现在不是让污泥增长多少的问题,而是要想法养住这些污泥,防止污泥自身氧化。

119.问:都说助凝剂聚丙烯酰胺有毒,它的毒性表现在哪里?答:这是相对而言的,少量的聚丙烯酰胺对微生物没影响的,如果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不好时,投加一些聚丙烯酰胺能明显改善污泥沉降性能和出水水质,如果长期投加会在污泥中积累,可能会有影响的。聚丙烯酰胺没毒的,其单体有毒。

120.问:关于有机磷农药混合废水如何能够有效处理,使COD达到500mg/L以下?答:这类废水关键是预处理,然后用生化,预处理也最好分开,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可用内电解等,含磷废水可用碱水解等。

121.问:本公司废水处理装置的进水COD>17000mg/L,BOD>6500mg/L。拟采用SBR工艺,不知道能否达到达标排放(工业水排放标准)?答:用厌氧处理或其它方法处理后再好氧处理,否则投资和运行费用会很高。

122.问:我们厂污水处理采用的是SAST工艺,运行一年多来,脱氮效果不是很好,一直找不到改进的方法。以下是某天的进出水指标:

480

951

798

22.05

34.7

6.7

6

58

33

19.86

4.9

0.6

123.问:实际运行中碱度是否根据进水氨氮控制?控制在什么范围?答:理论上很容易计算,但由于水量和氨氮的浓度有波动,而且在处理过程中氨氮的浓度是动态的,因为氨氮被硝化的同时,含氮有机物还会氨化(在某处理时段会同存),此外原水中的碱度也会变化,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试凑法确定,并控制好出水的剩余碱度。

129.问:我厂是AB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最近曝气池表面褐色泡沫多,SVI值居高不下,而且沉降性差,二沉池表面有大块的絮状污泥上浮。上周也采取了加大排泥和加大曝气的手段,略有好转。但周末又有所反弹,比上次更严重。同时,MLSS值变化大,早晨是1200,中午是900,下午是3000,没有规律性,让人无从下手。答:可能是诺卡氏菌大量繁殖造成的(泡沫一般呈褐色或灰褐色)这类泡沫不能用水和消泡剂有效去除。一般在含有油脂类、处理负荷长期过低、泥龄过长等条件下较容易发生。一旦发现生物性泡沫出现,马上要采取措施,如提高污泥负荷,也可采取人工清除等措施,清除的浮渣应该进入剩余污泥处置系统,严格禁止重新回入废水处理系统。日常运行时SRT要尽可能短,特别是在温度高的季节,更要防止污泥负荷过低。目前应该增加B段曝气池的排泥量,同时将A的一部分污泥排入B段试试。

130.问:我厂一期处理量1.4万吨,采用传统活性污泥表曝法。进水月平均COD在300~350mg/L之间,BOD在100~180mg/L之间,TP在6~8之间,TN在25mg/L左右,厂位于南方。曝气池混合液浓度一般维持在2800mg/L,DO在2mg/L左右,但多年来SV(%)一直在80%以上,SVI则在240以上,最高时SVI可达350。但出水水质较好,/CODBOD、SS能达国家一级标准,除磷的效果也好,平均能达70%,脱氮效果也能达50%左右(虽然其工艺本身并无脱氮除磷要求)。这是为什么呢?答:除污泥指数高外其它基本正常,虽然工艺设计上没有去氮除磷工艺,而氮、磷去除效果较好也是正常的,氨氮主要是通过细菌菌体合成去除的(也不排除有部分的硝化作用),磷除少量被菌体吸收外,大部分是被吸附在污泥内随剩余污泥排放或是通过微单元的释磷-聚磷而去除的(只是推测)。

132.问:炼油碱渣废水含有很高的COD、氨氮、酚、硫,虽然水量不大但直接进入污水厂会对其造成很大冲击,该采用哪种方法先处理一下?答:可采用如下工艺:调节罐--氧化反应塔(空气氧化)-中和--生化处理。

133.问:厌氧消化产生的甲烷不知如何处置?如何利用?答:可利用的途径很多,如作燃料、发电等,但安全方面的要求很高,投资费用也高,所以国内外大多是燃烧后排放,如AF、IC等厌氧处理装置产生的甲烷都用火炬自动点火燃烧。还可用于沼气鼓风机,这是很好的利用途径,这类鼓风机可分别以电和沼气作动力。

134.问:本工艺采用淹没式生物膜。考虑到外加碳源要增加劳动量,也不经济。降低溶解氧,氨氮效果去除也还好,出水硝酸盐11mg/L,但是亚硝酸盐很高。请教:在C/N较低的情况下能否提高脱氮效果?答:可采用短程反硝化,因为短程反硝化是直接将亚硝酸氮反硝化为氮气,可大大节省能耗,只是因为亚硝酸氮是不稳定的,很难积累,所以短程硝化-反硝化在实际运行中很难做到。既然出水亚硝酸氮这样高为何不试试呢?如果能实现,要外加碳源也是很合算的。

139.问:我这边有一企业准备将处理过的污水进行回用,处理工艺是:调节池-厌氧池-好氧池-一沉池-气浮池-排污口,其中在一沉池中加入硫酸亚铁和石灰,在气浮池中加入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出水水质的铁离子很高,不知道有没有办法能够将其含量降低,成本当然也不能太高?答:不要用气浮,可将好氧处理后的水加石灰,调整至pH为8左右,再加PAM,并控制好搅拌等絮凝条件,这样可提高铁离子的去除率,可试试看。

140.问:BOD与COD的关系中是否COD大于BOD,COD减BOD约等于不可生化有机物答:这样说不确切,因为COD=COD(B)+COD(NB),前者是可生化性部分,后者是不可生化部分。而微生物在20度情况下完成碳化过程约需20天(也即BOD20与CODB接近)。

141.问:某县城,约20万人口,预建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吨/日,由于政府资金有限,建设费用想控制在1500万左右,选用哪种工艺比较合适?答:建议用初步生化+纳米硅藻精土法处理,本法特别适用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可做保温材料,投资少、运行成本仅传统法的一半。纳米硅藻精土与一般硅藻土的区别在于通过特殊处理有很强的电中和作用,比表面积也大大提高。

145.问:请问三座氧化沟两座二沉池污泥如何回流?两座二沉池设了一个污泥泵房,怎么才能将回流污泥均匀地分到三座氧化沟?答:污泥泵前设配泥池,回流污泥经泵提升后经一根回流污泥总管输送至氧化沟前的配泥池,再分三根支管进入各氧化沟。

147.问:本人在做水产加工废水方案,用UASB,水质如下:Q=200t/d,COD=3000mg/L,BOD=1000mg/L,SS=300mg/L,总氮=200mg/L,氨氮=20mg/L。污水排海标准:出水要求COD<300mg/L,BOD<150mg/L,SS<200mg/L,总氮<40mg/L,氨氮<25mg/L。请教以下水质情况:(1)在BOD<150以后不降低BOD,以节省工程投资,是否能去除总氮?(2)UASB中是否对氮元素的反应终点是NH4+和NH3?答:UASB对氮的转化主要是有机氮的氨化作用,故在UASB后还要继续氨化、硝化和反硝化,建议在UASB后采用A/0接触氧化法。

148.问:养猪废水COD:10000mg/L,氨氮400mg/L,经厌氧+SBR处理后出水COD:150mg/L,氨氮150mg/L,300方/天,稳定塘15亩,可蓄水1-1.5米深,请问稳定塘如何设计,6月初种何植物,出水能否达一级?答:可采用二级稳定塘,第一级曝气塘,第二级静止塘。曝气塘可安装少量浮动曝气机(与养鱼塘的一样),一般不常曝气,静止塘内可繁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不过这样的工艺氨氮还是不能处理达标的。

149.问:本人正在搞一化工污水的处理,主要难度是:可生化性差;易变色(比起染料废水变色的程度更严重);且该废水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其pH值约2左右;生化后的COD时高时低,主要的污染物也是带苯环的物质。应该用什么样的工艺?答:需预处理后再生化处理,预处理可用内电解+混凝等方法。

150.问:本厂是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30万吨,采用改良氧化沟工艺,最近二沉池特别容易跑泥,而氧化沟MLSS一直稳定在4000-5000mg/L,为什么会这样?答:可能是污泥自身氧化造成部分污泥解絮造成的,如是这样,应该增加排泥量,减少曝气量。

THE END
1.豆制品废水处理设计方案讲义经管文库(原现金交...豆制品废水处理设计方案讲义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426407-1-1.html
2.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为加强合成树脂制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生产废治理能力和规范管理,佛山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佛山市合成树脂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废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了加强源头削减、排水收集治理、强化企业管理等要求。经了解,合成树脂行业企业废水量一般不大,但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下面,环境君将以...http://www.gdcpi.com.cn/ProvincialNews/info_itemid_24856.html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题:年产 10000 吨大豆油工厂设计 姓名:青明学号: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导师:李刚学生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不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不请人代做,若在毕业设计的各种检查、评比中被发现有以上行为,愿按学校有关规定接受处理。承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512/7054146060003122.shtm
1.UASB法范文9篇(全文)5.1以UASB—接触氧化未主线的处理工艺可以实现对可乐生产废水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5.2 UASB反应池中颗粒污泥的形成, 提高了污泥的沉降性, 防止污泥流失, 保持了池中较高的污泥浓度, 相应的提高了UASB反应池耐冲击能力。 5.3斜管沉淀池作为生化处理的二沉池的工艺参数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从下图中二沉池表面可以看到,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3ziuojp.html
2.食品废水(精选八篇)食品废水(精选八篇) 食品废水 篇1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水量和水质 根据该食品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扩建工程的要求,拟建的污水处理工程将接纳部分厂区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设计污水处理量为1500 m3/d。 采用的设计进水水质如表1。 注:各项目单位除pH外均为mg/L。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fh15swu.html
3.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从目前我们大量实践来看:对于不要求脱氮除磷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为500~700元/m3(污水);对需要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厂投资在800元/m3(污水)左右。由于水解池具有改善污水可生化性的特点,使得工艺不仅适用于易生物降解的城市污水等。 污水处理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建筑网为大家解答。https://www.cbi360.net/hyjd/20181123/156757.html/
4.金沂蒙集团有限公司100吨/年己烯醇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2)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等环境要素的污染及治理问题;本次项目评价重点是废气和固废问题。 (3)拟建项目与现有项目的依托关系及全厂的废水排放情况。 6、环境影响报告的主要结论 项目符合产业政策,选址符合区域规划要求,项目工艺及设备较为成熟可靠; 各项污染治理得当,经有效处理后可保证污...https://www.goldym.com/news/187.html
5.某工业废水水量为1200m3/d,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为800mg/L,需婴进行...某工业废水水量为1200m3/d,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为800mg/L,需婴进行气浮法预处理,请为其设计平流式气浮处理系统。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www.educity.cn/souti/8D713118.html
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法律法规1、增加了“术语”一章,并对其他章节进行调整,取消了“含可燃液体的生产污水管道、污水处理场与循环水场”一章,将其主要内容分散至相关章节,将各章节中有关管道设计的内容集中,新增一章“管道布置”。 2、增加了石油化工企业与同类企业的防火间距,“火灾报警系统”增加了相关内容。 https://www.xfx119.com/lzBdzl/detail?levId=785&isZdkd=0
7.联合环境水务(高阳)有限公司大清河流域高阳污水处理厂水质提标...中水回用工程采用“超滤膜超滤+RO反渗透+紫外线消毒”处理工艺,利用高阳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的出水生产中水,设计处理能力2万m3/d。处理后中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用于河北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染整用水、三利集团毛纺厂及东厂区印染和水洗用水等。该中水回用工程已于2012年...https://www.citicenvirotech.com/cn/?p=3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