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在选购食材时往往追求简单、方便。醋作为常见的调味品,其价格差异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有些人认为,醋只是用来调味的,无需花大价钱购买;而有些人则坚信,高价醋必定有其独特之处。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不禁要问:几块钱的醋和几十块钱的醋,到底差在哪里?
醋是怎么来的?
1醋是酒发酵后的产物
其实,根据GB2719-2018《食醋》的国标对醋的定义,醋的本质是由含有淀粉、糖类的原料(如水果、谷物、薯类等)或酒精,经过发酵而成的酸性调味品。
2醋的分类
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陈醋、米醋、果醋、白醋等。每种醋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用途。
目前,国内的一些地区有各自的代表醋,比如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等。这些醋基本是以各自地区的主产粮食作为原料,加上各自的传统酿造工艺进行生产。
一些醋属于地理标志产品,也会有对应的标准。比如山西老陈醋的国标是GB/T19777、镇江香醋的国标是GB/T18623、永春老醋是GB/T26531、独流(老)醋是GB/T19461-2008。
高价醋和低价醋有什么区别?
2块钱一袋的醋和上百元一瓶的醋,价格差了几十倍,实际差别真的大吗?
在分析了30多款醋的原料、工艺等后,我们发现高价醋和低价醋,在品质、原料、酿造工艺和口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价格高的醋,往往具备这些特点:
1总酸度高
高价的醋,一般总酸含量比较高。总酸值代表了食醋在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的量,是食醋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酿造醋来说,总酸度越高说明发酵程度越高,食醋的酸味也就越浓,质量也就越好。同时,总酸数值越高,酸性强,也能更好地防止细菌污染,使醋保存得更久。
一般来说,优质食醋不仅酸度较高,由于在不挥发酸、pH等其他指标上有严格把控,所以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回味绵长。
3原料简单、添加剂少
而这款,添加了焦糖色来增色,苯甲酸钠来防腐,蔗糖素来调味。
买醋应该看这几点!
1看标准或地理标识
GB/T19777、GB/T18623(特级)可直接选
目前市面上山西醋占了半壁江山。在我整理的30款热销醋里,有12款来自山西,大家熟知的紫林、水塔、宁化府、东湖,都是山西醋的品牌。
在对比了30款调味品后,我发现,如果你不想动脑子,在选择调味品时看标准,GB/T19777、GB/T18623(特级)直接选。通过和其他常见的执行标准一对比,你就能看到谁更严格了。
除了总酸外,有地理标志产品的醋要求会更多。除了总酸、不挥发酸和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山西老陈醋的国标还会对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等指标做了规定。氨基酸态氮保证了醋的鲜味,糖、酯和pH保证了醇香的口感。所以,追求好醋,看标准最直接。
如果你不会看,买醋时,你可以认准地理标识。
2看总酸度总酸≥5发酵更充分
虽然上面讲到优先选GB/T19777、GB/T18623的醋,但因为这两个标准是山西和镇江的地方醋,对于大部分其他地区生产的醋而言,基本用的是GB/T18187《酿造食醋》的标准。
这类醋在挑选时,要看总酸度。
虽然国标中要求固态发酵的醋总酸度要≥3.5,但实际上,这是最低的要求。想要买好醋,总酸起码得在5以上,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6以上的。
3看配料表
醋本身作为调味品,每个人的追求并不相同。
如果你比较看重成分,追求品质,喜欢天然的味道,建议可以在选择时,选配料里只有“水和谷物”的。这种没有过多额外的添加,成分也很天然。
如果你只在意醋的口感,对成分要求不高,那么配料表的组成则没有那么重要,选价格便宜的正规产品就行。
这样用醋,健康收益高!
关于醋,流传的功效着实不少,什么软化血管、降血脂降血压……其实目前被证实的,并不多。这里有一点吃醋建议,为健康加分。
对卫生、安全要求高时,适当放些醋。
另外,一些老人看到土豆发芽了也舍不得扔,在处理时除了深挖去除发芽的部位外,在烹调时加醋也能破坏一定的龙葵素,降低中毒风险。
醋不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选购醋时,我们应注重原料、工艺和品质,根据自身需求合理选择。而在使用醋时,我们也应讲究方法和适量,让醋的酸香与滋味,为我们的餐桌增添更多色彩,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大家在选择醋时,还是要参考个人的饮食偏好等因素,无需一味追求高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