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及中国化妆品行业上中下游产业链市场发展全景分析及细分产品市场规模竞争战略研究预测
1、化妆品定义及分类:根据《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定义,化妆品是指作用于人体面部、皮肤、毛发、口腔等人体部位起到清洁、保护、保养和美化作用的日用化学工业品,通常以涂覆、揉擦或喷洒等方式施于人体不同部位,有令人愉快的香气,使容貌整洁,增加魅力。
由于化妆品的范围很广,产品丰富多样,化妆品分类方法众多。按照功能不同,行业内通常将化妆品分成护肤品、洗护产品、彩妆、香氛香水及其他这五大类别:
2、行业产业链分析:化妆品行业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涉及原材料和包材供应商、制造商、品牌商、渠道商和消费者几大参与方。
化妆品包装材料供应商为化妆品提供外包装材料,化妆品的包装材料多为塑料、玻璃等,高品质的包装设计可有效增加化妆品产品销售附加价值,利于产品市场推广,因此,知名化妆品品牌企业多注重包装设计及创新,知名包装材料供应商为阿克希龙、阿蓓亚、兴中控股集团、HCT集团等。
(3)下游:渠道商及最终消费者:化妆品的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线上渠道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抖音、快手等,线下渠道包括:百货、商超、化妆品专营店等。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消费者逐渐养成线上购买化妆品的习惯,但相较线上购买化妆品,消费者可在线下实体店亲身感受化妆品功效,因此,仍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线下渠道购买化妆品。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布的《2023-2029年中国及全球化妆品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预测报告》
3、行业现状:
(1)全球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化妆品行业缓慢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仪表。为了更好地修饰外表,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使用护肤、彩妆等化妆品,带动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2015-2025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及预测
数据整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护肤类产品市场规模增长较快: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护肤产品市场规模为1,360亿美元,占据整个化妆品市场份额的27%,主要参与品牌包括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和资生堂等。近年来,护肤品占比不断增加,2025年全球护肤类产品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6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4.98%,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2)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对外在形象要求与认知的提高以及核心消费人群结构变化等一系列因素驱动下,国内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当前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二,市场规模增速超越其他国家,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重要市场之一,市场空间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即使在2020年宏观环境不利影响冲击下国内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仍然达到3,400.2亿元。2015-2022年期间,我国化妆品零售总额总体保持增长趋势,2022年我国化妆品行业零售总额实现3,935.6亿元。
2015-2022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现状分析
随着未来经济逐步恢复,预计2025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500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6%。
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年轻消费者对护肤与抗衰老意识进一步加强,消费者对护肤产品的需求日益加大,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护肤品是我国化妆品中规模最大的品类。
2021年中国化妆品行业细分市场分布
从宏观环境来看,人口结构变化、收入水平提升带来的消费升级,导致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核心消费人群增加、化妆品消费理念加强、营销渠道多元化成为了决定未来中国化妆品市场容量的核心因素。
从消费群体来看,围绕女性产生的“她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她经济”,又名女性经济,指的是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围绕女性消费、理财形成的具有支撑引领力量和可持续推动作用的一种特有经济现象,对护肤品消费需求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测算,2021年我国25-45岁女性人口已接近2亿,随着经济收入和社会、家庭地位的提升,女性逐渐成为时尚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
女性庞大的人口基数、经济独立性及消费特点造就了“她经济”时代的旺盛消费需求。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护肤品市场规模为2,938.1亿元,2015-2021年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55%,整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护肤品人均消费水平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消费者在护肤品领域人均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护肤品消费不仅远低于美国、德国等护肤品市场较为成熟的欧美发达国家,也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亚洲邻国。未来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护肤消费习惯、理念的培育,差距有望不断缩小,市场发展潜力大。
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美妆及个护人均消费支出为62.4美元,日、韩消费者同为亚洲肤质,人均美妆及个护类消费支出分别是262.6美元和266.2美元,超过我国的4倍。总体看来,护肤品行业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国内化妆品适用人群、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的提升,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3)行业发展态势:
1)消费升级推动化妆品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消费升级使我国化妆品加速增长。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较高的收入水平是化妆品消费的重要原动力。另一方面,关税及消费税下调、各大化妆品公司在定价上对中国市场的战略性倾斜使化妆品内外价差缩小,部分海外消费、海淘消费回流国内,也推动了中国市场化妆品旺销。
2)销售渠道多元化: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网上支付安全水平的提升,电商渠道发展势头迅猛。凭借营销手法多样化、线上成本更低以及配送到家等比较优势,化妆品线上消费市场急剧膨胀,侵占线下渠道份额。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我国化妆品市场电商渠道占比从2010年的2.6%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38.7%,成为占比最大的渠道。而2021年线下商超、百货、专业渠道占比分别为17.4%、17.0%、17.7%。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市场将迎来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转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化妆品企业,将在构建多元化销售渠道上,加大投入。在巩固原有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布局电商渠道,实现多渠道销售。
3)国内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新零售时代下,许多新锐国产化妆品品牌打破了传统化妆品品牌的运营模式,通过精准营销,迅速打开市场。
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牌通过向国外竞争对手学习,不断提升营销能力、改善品牌形象,推出高质量产品,向高端市场渗透,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功效型”护肤品市场规模约为308亿元,同比增长32.19%,增速明显。与此同时,化妆品安全性成为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重要考虑因素,有机、天然、无添加是保证产品安全的重要条件;医学护肤理念兴起,玻尿酸、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活性肽、果细胞等概念产品无论在线上电商,还是线下个人护理店的销量都是名列前茅。因此,安全、绿色的功效型护肤品赛道将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推崇。
5)化妆品代工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化妆品代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生产配置条件较低、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研发落后的中小企业将被迫出局或走向规范化。在外部经济不稳定、原材料价格波动的环境下,以低价竞争为核心的中小代工企业抗风险能力逐渐变弱。
目前,国内化妆品代工企业研发投入及研发专利增速明显,部分化妆品代工企业研发投入已高于化妆品品牌商。新零售时代下,新锐品牌商自建工厂及研发体系的投入较大,且本身品牌认知度不高,急需规模大、口碑好、技术储备雄厚的代工企业为其品牌产品背书。在多个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化妆品代工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