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的消息上周被公布出来,立马引起各方惊叹和热议。
根据已披露的陈年肉集散城市长沙为样本,涉事10万吨冻肉折合2亿斤,以餐馆最常见的青椒肉丝为例,每盘用冻肉250g,可做出2亿盘青椒肉丝。这意味着,722万人口的长沙以每天人均一盘的速度,需27天才能全部吃完。如果以散装鸡翅每个50g来算,可做出20亿个烤翅。700多万长沙市民每天吃一个鸡翅,需277天才能消耗完。
当然,消息也引起了质疑,有人指出四十多年的仓储、冷冻费用超过了冻肉本身价值,走私并不划算。
“僵尸肉”从哪里来多为国外过期战备肉
据报道,此次查处的走私冻肉中,包装上生产日期显示“肉龄”长达三四十年,甚至有“70后”冻肉。
长年冷冻费用有多高成本低每年每吨仅17元
“僵尸肉”被公布后也引起了许多质疑,网上有消费者称四十多年的仓储、冷冻费用,甚至要超过冻肉本身的价值,没必要花大力气走私进入国内。
真的是如此吗
也正是低廉的储藏成本和价格,催生了近年来走私过期陈年肉的市场热潮。该人士称,售价低于30-40元区间的牛肉,就有这样的嫌疑。
什么客户在买“僵尸肉”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消化
那么,“僵尸肉”都到了哪里呢记者了解到,走私肉已形成一条完整的再加工、分销产业链,重点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在这张走私销售网络中,形成了驻点团队、环环相扣的严密模式。该人士称,走私肉由国外运往香港等口岸,再通关进入广州等集散城市,经过分割、再冷冻后销往全国各个渠道。同时,厂房跟冻库往往建在偏远郊区,运输时由好几批车队走不同线路,每个地点和环节都有对口人员接应,直接销往饭店、餐馆。
另一位从事乌拉圭牛肉进口的香港贸易公司负责人林某还告诉新京报记者,存放三四十年的“僵尸肉”在业内实际并不多见,只有在国外部分冷库盘点时才会流出,超出保质期1~2年的冻肉才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据他透露,进出口肉类贸易周期较长、交易量庞大,一旦出现积压过期,就会有大量经销商找上门,“提出以40%~50%甚至更低价格全部收购。”
多家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和专家向记者表示,根据目前技术手段,一般能对肉质的感官、微生物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其是否过期,但很难直接判断出陈年冻肉的实际存放年龄。
国内现有的肉制品检测标准为GB2707-2005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T1723-2008鲜冻分割牛肉等卫生标准。其中,对肉制品检测集中在色泽、黏度、气味等感官指标,冻禽解冻失水率、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等理工检验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微生物指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理事长南庆贤介绍,陈年冻肉在长期储藏中表面会出现发黄、发褐甚至氧化发黑,其肉质细胞中的营养早已流失,纤维质也发生变化。而“进口走私中储藏环境很难保证,车内一旦到达0℃以上的解冻条件,冻肉化开后会迅速滋生细菌导致腐败。这时候即便再次冷冻,肉质还是存在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