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畜牧兽医学院,重庆荣昌402460;2重庆养猪科学院
摘要本试验就不同抗生素(选用土霉素和氯霉素)与益生素先后饲喂樱桃谷肉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共分10个组,其中9个组为试验组(采用L934)正文方案设计)和1个对照组。全期35d,其中第1~7d为预试期,第8~14d选用土霉素,第15~21d选用氯霉素,第22~35d选用益生素。结合日增重、料肉比、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土霉素用0.2%、氯霉素用0.05%、益生素用0.3%,其先后使用饲喂肉鸭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抗生素益生素肉鸭效果
抗生素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己有50年的历史,能显著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及经济效益,但同时存在着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污染环境等弊端。益生素是一种天然的绿色添加剂,无毒无副作用,无残毒污染,不产生抗药性,成本较低,使用方便,但与抗生素相比却有着饲用效果不稳定的弱点。因此,研究抗生素和益生素的配伍使用就显得格外必要,其已成为饲料添加剂研制的一个新课题。据李梅(1996)和聂志武(1998)报道:益生素能与某些抗生素联合使用,并且先用抗生素后用益生素饲喂畜禽优于单独使用和同时使用的效果。但国内有关抗生素与益生素的联合使用的研究报道,主要是定性分析并且主要见于肉鸡和仔猪上,在肉鸭上的定量分析未见报到。因此我们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对肉鸭先用抗生素后用益生素的基础上,通过在添加不同水平的抗生素与益生素组合中,筛选出一个最佳水平组合。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抗生素选用土霉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5g/片)和氯霉素(中国长征制药厂生产,0.25g/片),益生素选用加酶益生素968-1(宝来利来(泰安)生物工程公司生产,活菌总数>50亿FU/g)
1.2试验地点
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养鸭场。
1.3试验动物
由成都正大种禽场提供1日龄樱桃谷肉鸭300只。
1.4试验设计
肉鸭饲料中土霉索、氯霉素、益生素的添加水平为0.05%、0.10%、0.20%:0.05%、0.10%、0.20%:0.075%、0.15%、0.30%。采用L9(34)的正交设计使用表安排试验组,将表中抽象水平换成具体水平,并设对照组一个,共同组成试验方案,见表1。
表1试验方案
组别8~14日龄15~21日龄22~35日龄土霉素(A)氯霉素(B)益生素(C)11(0.05)1(0.05)1(0.075)21(0.05)2(0.10)2(0.15)31(0.05)3(0.20)3(0.30)42(0.10)1(0.05)2(0.15)52(0.10)2(0.10)3(0.30)62(0.10)3(0.20)1(0.075)73(0.20)1(0.05)3(0.30)83(0.20)2(0.10)1(0.075)93(0.20)3(0.20)2(0.15)100001.5饲粮配制
参照樱桃谷肉鸭的最低营养规格(英国樱桃谷种鸭公司建议),按肉鸭前期(0~21日龄)和后期(21~35日龄)分别配方(见表2),并加工成不含抗生素和益生素的粉料,然后按试验设计要求加入不同水平的抗生素和益生素组成各组的试验饲料。
表2基础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表%
原料基础料Ⅰ(0~21日龄)基础料Ⅱ(22~35日龄)玉米5561豆粕29.515次粉4.510菜籽饼47.5鱼粉43骨粉22Lys0.50.42Met0.20.2CaCO3/0.5Nacl0.30.4CP2217.69ME(ML/Kg)2.92.94Ca1.01.15p(有效)0.550.51注100%Kg饲料添加40g禽用多维和100%微量元素添加剂以及10gVA、VD。
1.6试验方法
1.6.1试验分组:将1日龄300只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10组,进行一周预试,在预饲期内,各组均只喂基础料Ⅰ。在第8日龄早晨8:00空腹逐只称重,并淘汰过弱和生长过快者,最后将各组相互进行适当调整,使各组在数量及平均体重上差异不显著(P>0.05)后开始按试验方案进行正式试验。
1.6.2饲养管理:所设10个组均在同一鸭场饲养,饲养管理条件一致。即均采用地面垫料平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24h连续弱光光照(试验前10d用红外线灯保温),每天记录各组饲料消耗量,死亡只数,并于试验结束(35日龄)时早上8:00分别对各组逐只空腹称重,并作好记录。其余饲养管理按肉鸭常规饲养管理进行。
1999.3.18~1999.4.22
1.8试验测试项目
日增重料重比死亡率经济效益
1.9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北京刘碗如教授倡导的正交试验统计方法:即“直接看”与“算一算”的分析法,对各组日增重、料肉比、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试验结果
2.1.1各组日增重及料重比(见表3)
2.1.2各组经济效益情况(见表4)
2.2分析
2.2.1“直接看”:从日增重来看,最优组是1和7组;从料肉比看,最优组是7组;从经济效益看,最优组是7组。因此可看出第7组为最优组合,即土霉素取0.2%、氯霉素取005%、益生素0.3%时先后使用饲喂肉鸭效果最佳。
2.2.2“算一算”(见表5):从表中平均料重比可知,A3B1C3为最优组合;从表中平均经济效益可知,A3B1C3为最优组合;从表中平均日增重可知,A1、A2、A3中以A2最优,A3次之,但二者差异不大,B1、B2、B3中以B1最优,C1、C2、C3中以C1最优,C3次之,但差异不大。结合平均料重比、平均经济效益、平均日增重可得A3B1C3为最优组合,这与“直接看”所得结论一致。
3小结与讨论
3.1结合日增重,经济效益,料肉比可得出:当土霉素用0.2%、氯霉素用0.05%、益生素用0.3%时,先后使用饲喂肉鸭效果最优,其与对照组相比较,可提高日增重11.04%,降低料肉比5%,每只鸭多获得0.47元,因此,该组合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表3各组日增重及料重比d、kg、g
组别试验只数试验天数耗料量8日龄平均体重36日龄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12828112.23109.20±2.491681.20±27.3956.142.5522728101.26108.00±2.761573.00±50.0452.322.5632828106.39108.60±2.221587.00±35.6752.802.5742828105.46108.40±2.481574.00±34.3052.342.5752828110.13109.20±2.211663.80±38.2155.522.5362828108.61110.20±2.191637.20±24.0054.542.5472728103.98108.00±2.521680.20±41.1856.142.4582828107.78109.40±2.561624.00±46.5354.122.549272898.92110.00±2.761546.60±37.9951.312.5510272898.62107.80±2.421523.50±30.7650.562.58表4各组经济效益情况单位:kg、元
组别饲料消耗量饲料费鸭苗费抗生素费益生素费总成本费总增重总收入总毛利只平均增收前期后期143.7468.49179.92844.470.72269.1144.01308.0738.961.39240.2361.03162.35817.491.28252.1239.55276.8524.730.92340.2463.15165.558414.062.65266.2641.40289.8023.540.84442.0463.42169.12845.041.33259.4941.03287.2127.720.99541.9668.19176.10848.492.86271.4543.53304.7133.261.19640.4368.17173.438414.830.72272.9842.76299.3226.340.94737.1166.87165.61815.852.81255.2742.44297.0841.811.55839.4468.67171.92849.470.72266.1142.43297.0130.91.10939.7059.22158.718116.081.24257.0338.79271.5314.50.541036.5562.07157.448100238.4438.22267.5429.11.08注:按重庆市荣昌县4~5月份市场价格:基础料Ⅰ价格为1.76元/kg,基础料Ⅱ价格为:1.5元/kg,土霉素0.03元/片,氯霉素0.06元/片,益生素14元/kg,鸭苗3.00元/只,上市成鸭7.00元/kg活重。
表5三因素不同水平下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经济效益
水平平均日增重平均料重比平均经济效益ABCABCABC153.7554.8854.932.542.512.531.051.311.14254.1353.9952.002.552.542.561.041.070.82353.8652.8854.822.512.552.521.060.771.193.2本次试验推荐的组合最优的原因可能是:试验第2周是
第一次在肉鸭日粮中添加抗生素(土霉素)此时肉鸭体内有害微生物较多,只有高水平(0.2%)才能有效地杀灭它们,从而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但进入第3周后,由于上霉素在肉鸭体内有残留,致使肉鸭体内的有害微生物不多,此时氯霉素只要取低限(0.05%)就能与土霉索的残留量有效配合,从而较优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同时由于氯霉素成本太高,低限用量亦减少了成本投入,因而经济效益也较优。但进入第4、5周时,由于抗生素在饲喂益生素的前期在肉鸭体内有一定残留,对益生素可能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益生素需取高限(0.3%)各项指标才能较优。
3.3本次试验在预试期由于供电得不到保障,致使育雏温度得不到充分保证,从而导致在预试朗各组有1~3只死亡。但进入正试期后,各组均无死亡,因此,在进行最优组合筛选时未考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