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满足以上要求的甜味剂,才是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甜味剂。基于此,研究人员开始借助甜味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生产复合甜味剂,其使用效率较为便捷化,且甜度高、成本低,成为甜味剂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实际管理机制和应用模型建立过程中,允许使用甜味剂的实际用量也会受到限制。其中,饮料中的甜味剂要保证糖精数值控制在0.015%以下,甜蜜素的含量要控制在0.065%以下,且两者的甜度叠加不能超过8,这些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若是其甜度超过8,就要利用第三种甜味剂进行补充处理,以保证整体效果和甜度符合要求。
另外,管理人员还要综合分析和集中处理实际问题,确保安全品质和工艺成本得到有效维护,因为不同甜味剂的口感和质感存在差异,会导致其用量超过标准,出现不良异味。而利用复合甜味剂可以有效排除问题,消解苦味和涩味,使其更加接近蔗糖,在提升甜度的同时,成本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在应用新型处理技术处理甜味剂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协同增效作用,如将安赛蜜和阿斯巴甜两种元素进行有效配比,从而进行有效复配,其甜味剂的整体甜度会有所上升,成本则会相应减低,约为单一甜味剂成本的24%—40%。而且在利用安赛蜜和阿斯巴甜后,甜味剂的稳定性得以有效优化,项目运行效果也实现了升级,主要是由于协同增效作用能保证甜味剂的甜度有效升高。
另外,一部分元素在实际应用和处理过程中,也要处理和混合天然糖苷或者有机酸,从而更好地克服乙酰磺胺酸钾(AK糖)的味道,甜度也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0%—40%,形成较为有效的甜味剂成品。由于AK糖和甜蜜素混合使用也有较好的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甜味剂复配研究也将其消解AK糖自身的高浓度甜味作为重点,从而形成一种明快清爽的感觉。
在甜味剂复配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对口感进行全方位升级,类似于3,5-二羟基苯甲酸的物质是一种低浓度的碳水化合物,能表现出蔗糖的口感,并能改善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