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的方法(精选5篇)

创新能力是指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和逻辑,借助形象和抽象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并将其付诸实施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创新技能是保障。而科技创新能力就是运用先进、科学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出现新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本文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情况,研究了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的国际竞争往往体现在具有科技创新竞争力和高素质的人才竞争上,作为承担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上进行改革就尤为重要。我国本科生科研活动起步相对较晚,普及率较低,成效不显著,对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因此,在高校如何更多更好地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既是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的要求,又是教师科研队伍水平提高的需要,更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

1.学生素质提升的要求

2.教师水平提高的需要

在大学里,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两个并行的主体,大学生素质的提升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不断更新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教师不单纯以教学为唯一工作,而是教学科研并重。教师把所学和所教的知识在科研中进行实践,同时又从科研中获得新的知识,教给学生。创新是科研中最重要的目标,通过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完成科研目标,更有助于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如何充分利用高校优势,结合课堂和课外教学资源,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措施。

1.创新题目的合理选择

2.创新过程的互动配合

科技创新是一项不断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指导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查阅一些新的技术资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有新的想法时,要及时讨论,用自己专业知识去帮助学生完善创新思路,同时也可以从学生的新思路中得到启发,为自己的科研题目及教学积累新的知识点。学生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要积极思考,勤于阅读国内外资料,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并及时与指导老师讨论,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更新完善,形成新的方案和思路。

3.创新成果的积极推广

四、结论

科技创新是大学生培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结合学生兴趣、教师科研以及社会需求合理选择科技创新题目,认真对待科技创新过程的每个环节,积极推广科技创新的成果,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霖,武军莉,杨静宁等.浅谈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09,(4):32-33.

[2]黄静.对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89-91.

[3]辛丽艳.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5):66-68.

[4]杨学昭,张五一,王东云.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1):146-148.

[5]徐洪珍,李茂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294-297.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的重要课程。高职教师要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不足,探索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输,老师单边主导,照本宣科,机械讲解,师生双边作用的教学过程难以体现。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教学方法缺少创新,学生一味被动受纳,学习兴趣缺乏,极大地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

(2)教材内容枯燥重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材与各个本科院校的教材都是统一编制,区别不大。这些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多,抽象的理论内容篇幅较大,而教材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兼顾不够,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同时,思政课教材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多有重复,学生学起来似曾相识,机械重复,兴趣不高。

(3)实践教学延伸不足。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招以后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多,而思政课教学多是合班上课甚至多班合堂上课,上课学生人数过多,这也使得教师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学生们很难走出教室、走进社会。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2)教材内容要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时比本科院校要少,学生的基础也相对薄弱一些。所以,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挑选、整理,把枯燥的教材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在理解上更加简单容易,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例如,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时,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划分为几个知识板块,突出主要知识体系,然后进行专题式讲述,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桥梁。通过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去体验、理解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例如,专题辩论赛、主题演讲、模拟课堂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能力。许多高校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观游览,但仍存在基地过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问题。因此,还需建立更多的基地,开辟更多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基地,让高职大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有更多的思考和体悟,从而明辨是非,做一个德技双馨的合格人才。开展社会调查是实践教学较为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依据兴趣自拟题目,让学生有一个较长时期的调查、思考、交流、写作,这样才会有一份满意的答卷。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1996年全国统一在高中开设了艺术欣赏课,颁布了《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改变了高中音乐教育长期空白的状况,体现了德、智、体、美要全面发展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音乐教学作为高中教学的一部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全面提高高中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规范了高中音乐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各个方面的标准,为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准设立了新的目标,是新时代对广大高中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提出的新挑战。

当前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现行普通高中音乐教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作为高中音乐教师,我们要根据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改革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时俱进,转变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主动转换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认清当前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媒体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比以前更加全面,对国内国外的通俗音乐、民族音乐等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许多高中生曾学习过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接受过家教式的舞蹈、歌唱等方面的专业训练。高中生基本掌握了一些音乐方面的初级专业知识,音乐的整体素质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针对这种教育环境的转变,高中音乐教师要开拓思维,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

其次,高中音乐教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注意避免音乐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避免音乐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而缺乏综合性和选择性,避免内容的繁多与书本知识的过于偏重,使音乐教学不脱离生活及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再次,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要善于根据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了解音乐艺术的学生,要加强音乐教育教学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学生美育的全面发展;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提高我们音乐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1.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运用。网络、多媒体具有技术、功能上的多种优势,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法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地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应用DVD录像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而且能增强课堂效果。

2.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

普通高级中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素质,因此教师应从审美的角度教会学生如何欣赏、鉴别和创造音乐美,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良好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素质的最终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反馈,鼓励学生发言,师生互相点评,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次序,使学生在掌握节奏、乐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将意志品质升华到一定高度。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校应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比如可以举办才艺展示比赛,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舞蹈比赛等。这些课外活动能增加课堂学习的连续性,教师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可以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众所周知,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设置交流环节、提供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加以引导,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的音乐作品(比如校园歌曲),在课堂播放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聆听,相互交流,感受乐曲的意境,从比较中有所发现,从发现中有所提高,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中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师要主动更新教学计划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增加乐理部分的内容。基于学生要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全面的现状,教师要适当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曲式结构,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欣赏音乐、学唱歌曲等。二要增加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素材。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中的曲目都是一些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相对较少,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加入这部分内容是时展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拘一格,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音乐。书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欣赏价值很高,可是学生往往觉得它们离实际生活很远,因此在教师教学中应播放校园音乐活动或比赛的录像,增加部分本校学生演出视频的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与音乐的距离,提升自信心。

四、结语

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实施,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特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使之成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成为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导向。高中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任重道远,笔者愿同广大音乐教育者一起努力,谱写音乐教学的新篇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冯兰芳.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05,(10):28.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激烈竞争新时期,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并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原料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拟从其应用型人才特征及食品原料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新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主要是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3]。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新的类型层次的大学本科应用型教育,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4,5]。

(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食品专业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更要强调专精实用[6,7]。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而言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每一种应用型人才都是社会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一般是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食品专业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二、食品原料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大都为工厂和企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改革与创新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现实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及食品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涉及到营养学、卫生学、市场商品流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传统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举例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不能与时俱进,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五个一流”建设,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是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方向,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尤为重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途径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明确新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原料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第四学期开设,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食品原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粮油原料、水果蔬菜原料和畜产原料三类食品原料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对食品原料有系统的认识,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确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二)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食品原料主要来自各种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原料品种学生都缺少感性认识,因此,若按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模式,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8]。食品原料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尤其对于一些因条件所限,不能实地进行参观考察的食品原料,应多收集一些典型图片和网络视频资料,可以通过从互联网下载、购买或自己动手拍摄等多种途径解决教学素材的问题。

(三)重视食品原料学课程实习、实践环节中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食品专业的学生参观实习一般都去食品生产工厂,但只看到食品是如何加工和包装的,而对食品原料如何生产和流通,几乎是一无所知[9]。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多去食品原料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场所选择要注意多样性,既有分散的农户生产,也有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果蔬种植企业、水产养殖场等。

(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魏怡.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教学应用型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17(3).

[3]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4.

[4]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5]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27(4).

[6]李文虎.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3(4).

[7]秦祖泽,唐受印,俞贵邦,黄俊伟.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2,3(3).

[8]舒留泉.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2010,31(10).

[9]谢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J].课程与教材,2009(7):135-136.

[10]谢翠英,冼绍祥,方熙茹.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

作者简介:

关键词:创新视角中职电工基础课程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推动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人才的补给,而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新世纪发展下,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培养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教育活动。由此可见,为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就必须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培养全方位人才。《电工基础》作为中职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成为电工所必须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的属性,理论知识繁杂,概念性理论较多,还有很多抽象的原理,再加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学习这方面课程中难度很大。但是学习电工基础课程,学生如果能够将这门课程学好,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就有必要对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活动中的困难,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促进教学活动形式的创新。

在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

(二)考评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的学习活动中,一门课程学习的好坏都是通过考试机制来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这一考评机制对学生学习电工基础这门课程而言是不适合的。本身这门课程实践性就很强,而考试侧重的都是理论化知识的解答,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根本体现不出实践操作能力是怎样的,因此,这一考评的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电工能力的提升所起到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三)教学方法落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陈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本身理论知识就很枯燥的电工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师的催化作用下更显得枯燥,而且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教师,学生参与和设计的机会是很少的,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方法

从上述存在于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若干个问题可以看出,对中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呢?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电工基础课程,简单来讲,主要分为两大板块,分别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创新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可以从教学内容这一角度出发,主要针对的是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这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方面,在讲授过程中,针对那些理论性加强、难度系数大的知识点内容,教师要在掌握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工作,也可以适当加入实际案例,促进学生对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而那些简单的、易懂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节省课堂教学实践。其次对于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实践操作方面,教师可以将理论化知识的讲解融入实践操作中,让学生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一直在提倡巩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更应该从这一教育理念出发,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工能力,因此,我们就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任务的布置,让学生之间充分发挥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板块,通过启发式、诱导式、讨论式来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进行更好的电工基础课程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对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有必要进行创新,以此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文环.《电工基础》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创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3).

THE END
1.《食品物性学》课件20241126.ppt食品物性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食品物性学定义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如何影响食品的加工、制造、储藏、包装以及感官特性的跨学科学科。研究对象食品物性学主要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包括食品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变化,以及最终产品的物理结构和性能。研究...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3653938.html
2.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件(28页)省重点中学精品授课课件,问题引领教学,学科素养,绝对超值 1/14查看全部内容需要下载哦~ 2.00元00 我要投诉 加入收藏 下载说明 1、所有下载的附件请用最新版本的软件打开,如用旧版软件,可能会导致打不开。 2、用户一个月内下载同一个资料不会重复扣点。包年用户如有多个用户下载同一份资料只会计算一份。 3、...http://www.zxls.com/Item/547428.aspx
3.食品原料学PPT课件.ppt食品原料学PPT课件.ppt 10页内容提供方:173***6381 大小:2.37 MB 字数:约小于1千字 发布时间:2022-05-19发布于浙江 浏览人气:33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食品原料学PPT课件.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8/8022010011004102.shtm
4.食品原料学第四章果蔬原料.ppt食品原料学第四章果蔬原料.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页数:约29页 分享到: 1/29 分享到: 1/29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其他食品配料 坚果炒货 脆片 糖制品 速冻品 果酱 果脯 蜜饯 果醋 果酒 果冻 果汁粉 果汁饮料 糖制品 提取功能食品成分 配料https://www.taodocs.com/p-494121629.html
5.求助蒋爱民的《食品原料学》的ppt!食品小木虫求助蒋爱民的《食品原料学》的ppt!作者 qhbsjxqxy来源: 小木虫 150 3 举报帖子 +关注 如题 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分享至: 更多 今日热帖铜皂比色法 酸碱... 面团的DSC测试... 【2015 六 ... 电子鼻算法知多少... 【2015(12... CADD计算机辅... 求大神指导质谱图... 请教维生素片的添...精华评论 ...https://muchong.com/html/201402/6943546.html
6.荞麦PPT模板荞麦PPT模板下载0 0 食品原料学关于荞麦的介绍15页PPT 1 0 一碗清汤荞麦面 0 0 《一碗清汤荞麦面》 0 0 一碗清汤荞麦面 0 0 一碗清汤荞麦面 0 0 一碗清汤荞麦面 0 0 一碗清汤荞麦面PPT. 0 0 你不了解的荞麦 2 0 一碗清汤荞麦面上课用 0 0 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课件 0 0 最近...https://www.tukuppt.com/pptmuban/qiaomai.html
1.食品真相课件.ppt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键 词: 食品 真相 课件 温州https://www.wenke99.com/p-15227707.html
2.食品原料学——蔬菜原料食品原料学——蔬菜原料作品介绍:本作品食品原料学——蔬菜原料,格式为PPTX / PPT,大小为0.3MB,页数为21页,作品内文字及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图片更改请在作品内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如果发现内容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客服,本站会及时给您进行处理。https://www.pptniu.com/ppt/show479209.html
3.食品原料学课件课件2 02 油脂原料 .ppt11页471.5KB 3 03 果蔬原料 .ppt34页478.5KB 4 04 禽畜原料 .ppt23页270KB 5 05 水产品原料 .ppt37页297KB 课程介绍 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粮食原料 油脂原料 果蔬原料 禽畜原料 水产品原料 ...https://www.openke.net/show.php?id=3187
4.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原料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食品安全学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的情况。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食品的化学安全性中的外源性化学毒素、内源性化学毒素的毒性、危害及控制,生物安全性的真菌、细...https://swx.snsy.edu.cn/info/1043/1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