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精选5篇)

一、立足生物学概念的动态属性,构建生物学概念的知识框架

生命的组成、生命的运动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中间涉及的概念非常之多。其中,描述生命体系的组成物质结构属性的物质性概念,比如生物膜、细胞器种群、内环境、生态系统等这些物质性的概念。生物学当中还有一些能够很好地描述生命系统运转过程的程序性概念,比如基因突变、细胞呼吸、物质循环、光合作用,等等。物质性概念和程序新概念共同作用构成了生命运动,运动也就成了生命结构系统的最为基本的属性,生物学概念的运动动态性教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以变的方式来激活各种生物学概念,再现概念所表现的各种生命运动的动态属性,从而更好地接近生命系统的实际情境。这就要求在高三生物复习概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生物学概念的动态属性,构建一个相对完整而又符合生命运动规律的概念教学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概念,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感知生命运动。

比如,在对光合作用概念的复习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没有了光照就不可能会发生光合作用。如果把光照进行无限制的增强,光合作用发生的速率是否也会呈现正比例的增长,为什么?光反应与暗反应、ATP与C5循环、化学能与光能、酶、有机物、色素、氧气、二氧化碳、水等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学生就能够在探讨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对生物学的概念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总结,能够对光合作用有一个更加深刻而又全面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和判断应用能力。

二、将生物学概念呈现于不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背景中

在高三生物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对于生物概念的教学应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呈现各种生物学的概念,尤其是一些相互联系的生物学概念,呈现于不同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背景中,实现生物概念的立体化、系统化、综合化。一个生物学的概念所描述的一些对象的属性在不同的生命系统当中就会展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意义,它的发生时期和地位也会有所不同,就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这些概念的多重属性。

三、在生命结构系统中根据有序作用、共变共存,呈现生物学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生命结构系统中,各个生物学概念之间具有明显的时序性,并体现出突出的共变共存的特点。一个生命系统的构成是由各种各样的生命要素来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他们表现出明显的时序性、共变性和共存性的特点,而且各种生物之间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复杂性关系,总是呈现出生物多样性的特点。而构成生命系统中的各种概念也如同自然生物群落一样具有明显的有序作用,存在着共存共变的特点。比如,染色体和基因存在着时序性,存在着典型的共变共存特点。绿色高等植物光合作用时,暗反应和光反应、细胞呼吸、氧气二氧化碳和矿物质元素的跨膜运输、各种高等植物的叶片的气孔的开闭以及各种蒸腾作用等这些生命活动都表现出明显的有序协调等特点。

一、优化教材的结构体系

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学生对自然的认识也应具有整体性。2012年版《科学》以新修订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整合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等三个领域的学习内容,从“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从相对静态地描述自然界的图景开始,逐步过渡到可观察的“运动和变化”“相互作用”,以及较为抽象的“结构与功能”“转化与平衡”“发展与和谐”等动态地描述自然界的图景,形成了以“存在的自然―演化的自然―人与自然”为主线的结构体系。这样的结构体系不仅避免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知识的重复,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从相互联系和发展的角度深入地理解科学,建立开放型的科学知识结构,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

2012年版《科学》力求适度地呈现统一的概念和原理,梳理并提炼出不同章节所要呈现的核心概念以及学习主题,然后把它们结构化、逻辑系统化,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有条理、有层次,便于知识的迁移。例如,2012年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主题是“物质系统的层次”,教材安排了“观察生物”“人类的家园――地球”“物质的特性”三章内容的学习:“观察生物”阐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层次”;“人类的家园――地球”阐述了“地球的结构与层次”;“物质的特性”阐述了“物质的结构与层次”。这些内容的编排采用由近及远、由宏观到微观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建构出一个比较有层次性的物质系统结构图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012年版《科学》在知识内容的编排上,更加符合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例如,2001年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内容的编排顺序为“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常见的动物―常见的植物―细胞―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单细胞生物、细菌和真菌、组织)―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器官、系统)―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这样的编排是按照“个体―细胞―个体”的逻辑顺序展开,不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基于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许多动物、植物的内容,已经有许多关于动物、植物的感性认识,2012年版《科学》将这一内容编排顺序调整为“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常见的动物―常见的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这样的内容编排顺序,使“物质系统的结构层次”得到了明显体现,也使内容之间的关系更加合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逻辑结构的形成。

三、注重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四、分散学生学习的难点

五、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2001年版《科学》为了突出学生学习的探究性,把教材中的一些活动(探究、实验)过程、结论等留成空白,希望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实验)来填写完整。大多数师生反映教材文字量过少,不利于学生的阅读,也给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带来了极大的麻烦。2012年版《科学》通过比较幽默风趣的语言、增加各种颜色的插图、图像更加真实化,或将人物卡通化、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等,增强教材的可读性。2012年版《科学》还对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搭建必要的“脚手架”。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前,先让学生完成“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凸透镜能够成像,并初步认识物距与像距的概念,这样教材做了合乎情理的铺垫和引导,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就能够自主展开。教材还通过增加实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例如在学习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知识时,增加了“蝙蝠利用次声波捕食”“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用超声波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等实例。这些实例,不但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开拓知识面,而且也让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

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012年版《科学》在具体的知识学习中也尽可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1章“代代相传的生命”一章内容呈现时,尽可能地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引出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殖的概念,从介绍各种生物的典型生殖方式后再概括生殖的类型和特点,从了解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花的结构等知识后到形成植物生殖和生命周期的概念等。在展开内容时,注重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实践应用等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的领悟和迁移,实现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二、调查的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调查记录;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⑥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了解生物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两类:

(1)非生物因素:光、水分、温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

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P.17)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3、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的应该是生产者。

4、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②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③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④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的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三、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3)观察(4)练习(5)收镜装箱

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

4、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二、植物细胞

1、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作用(P.45)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3、植物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

4、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细胞质里叶绿体和线粒体。

三、动物细胞

1、动物细胞的结构(P.47—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制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0.9%)刮涂盖染吸)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建了“细胞学说”,恩格斯将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并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细胞的生活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细胞中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烧):如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分子比较小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生活中产生的一些不需要或

有害的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

3、植物叶片细胞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4、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6、细胞核是控制中心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3)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脱氧核糖核酸),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3、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2、细胞分裂的过程:(P.57)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①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分裂为两个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溢裂为两个新细胞④

3、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作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不同。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二、动物体结构层次

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组织。

动物和人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作用和分布P.60)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形成器管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

9、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三、植物体结构层次

1、植物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P.63)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3、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4、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宏观到微观可以这样描述:植物体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每一种器官都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每一种组织都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

5、植物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四、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

或湿润的环境中。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变形虫、大肠杆菌、眼虫P.66页

2、草履虫的结构(P.70图Ⅱ-24)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也有害

益处:①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净化污水(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等)

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一、藻类、苔藓、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2、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根不能吸收水分,也不能不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蕨类植物不结种子,它的叶片背面有孢子囊群,可产生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萌发和生长。

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片)、胚乳

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子叶和胚乳里有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着的称为裸子植物;

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页)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

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3、种子萌发的过程

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

3、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P.93.94页)

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二、植株的生长

1、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2、根尖的结构(从上到下):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4、幼根的生长

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成熟区的表皮上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植株的芽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有分生组织,芽在发育时,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枝条是由幼嫩的茎、叶、芽组成的。

年轮反映了茎加粗生长的过程,加粗生长是茎的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6、根向下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茎向上生长,并长出绿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

植物生长需要做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缺乏症P.99页)。

缺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

7、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需水量也有很大差异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页)

2、一朵花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等组成

3、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

里面有花粉,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

4、传粉和受精(P.104105页)

传粉:发育、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到雌蕊柱头

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植物传粉的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叫做自花传粉。如小麦水稻

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叫做异花传粉。传粉的媒介主要是风和昆虫。

6、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7、人工辅助授粉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意义:成熟区大量的根毛,使得根尖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因而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

2、在根、茎、叶脉中有导管,它属于输导组织。所有的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根吸收的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这个管网被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3、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

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蒸腾作用

散失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4、叶片的结构: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植物

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

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5、蒸腾作用的意义:

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②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运输,保证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只要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就都能制造有机物。叶片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3、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5、植物运输物质的途径:导管:从下往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从上往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细胞核中的DNA也是有机物。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了解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得经典实验(P.122页)

4、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示意图是重点P.124页)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

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不仅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水。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来检验种子萌发时是否放出了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原料)(场所)(产物)

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将产生的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保持干燥和低温、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部位叶绿体线粒体

条件光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产物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储存能量释放能量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植被覆盖率低;②对森林资源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沙化。

3、我国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8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THE END
1.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三单元 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705697_57292744.html
2.香港对进口食品的规管常见问题解答中国食品食品资讯(6)胶囊能做普通食品嘛?分类是什么?营养素的标准参照中国的RDI吗? 关于胶囊「保健食品」的规管,请参阅上题(4)的答案。 香港没有自己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但食物安全中心曾表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Chinese DRIs) 这一套标准相信是适合本港大部分市民的。 https://news.foodmate.net/2020/05/559332.html
3.跟熊浩学沟通利益分歧是指,我们对有形价值承载物的争夺。其中涉及利益的定位与挖掘、选项的分类与创造、标准的设定与运作,以及替代方案的分析与评估。 认同分歧,当你被某些言论冒犯、冲撞,会明显地感受到刺激,并采取行动。认同这个概念,英文是Identity,也被翻译成身份认同,它是一个人确定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https://www.meipian.cn/2jzt5ahs
4.食品标准与法规4.食品分类标准的特点逻辑上:严密用语上:规范操作上:直观;3.3.1食品安全标准的法规基础 1. 《食品安全法》规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2.《食品安全法》规定: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08/171428585.shtm
5.孟仲法论文名医风采中医药3.认为中医对疾病的分类:基本上按“证”分类,属于症状分类法,在制定辨证标准或想找出某些“证”的化验指标时,要求使这些标准或指标能反映中医的“证”,要不断探索具有定性、定位、定量意义的中医辨“证”的临床和现代科学指标,就要求首先要有更多的数据;其次要扩大病种;再次是要能交叉验证。https://www.pharmnet.com.cn/tcm/myfc/erke/1183/article.html
1.陈老师讲食品安全与营养第一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在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常因为学习和工作压力忽视饮食均衡的力量和健康的重要性。然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石。为了帮助师生更好地选择和搭配食物,权威机构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份指南不仅科学严谨,而且贴近生活实际,是我们日常饮食的重要参考。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https://houqc.tute.edu.cn/info/1231/1255.htm
2.降饮食9大类包括什么?健康饮食是指选择和摄入营养均衡的食物,以维持身体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健康机构的建议,健康饮食可以分为以下 9 大类: 1、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每天至少摄入两份水果,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https://www.dcpgjb.com/post/88356.html
3.160条健身私教专业知识,条你就可能不知道!–上海体适能健身...1. 幼儿时期—-有机质和无机质所占比例约相同。 2. 成年时期—-有机质和无机质约各3:7。 3. 老年时期—-无机质所占比例更大 (13) 人体较长的骨是? 1.股骨 (14) 骨按形态分类有几种? 1. 长骨 2.短骨 3. 扁骨 4.不规则骨 (15)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https://www.shtsn.com/10627-2/
4.2016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单招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技能考试大纲①食品的分类; ②食品的加工方法; ③食品的原料; ④食品的色、香、味。 ⑤卫生、安全意识等职业基本素养和职业操守。 (2)食品微生物检验考试内容 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涂片的制作方法; ③卫生、安全意识等职业基本素养和职业操守。 三、考试评分标准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2196320.html
5.小区垃圾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调研资料显示,四种类型的垃圾中,的被访居民能够分清易腐垃圾,居民能够分清可回收物,居民能够分清有害垃圾,居民能够分清其他垃圾。二是临潼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较高。的被访居民家庭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其中居民会严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四种类型的分类,的居民会简单分类。没有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家庭仅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btr99ez.html
6.疫情防控管理制度(精选22篇)(六)办公室清洁标准:地面扫清无灰尘、无废弃物,墙面无污迹、无蜘蛛网、标语无缺损,桌面办公用品摆放整齐,堆放有序。 (七)仪管室清洁标准:实验台上使用过的仪器全部清理,且分类归位,做到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四、校园环境卫生通报考核 ...https://www.ruiwen.com/word/yiqingfangkongguanlizhidudefb.html
7.职工食堂经营思路8篇(全文)即便食物中仅含有0.01克糖也要计价,以此让员工克制自己远离一些“垃圾”食品。按这个标准计算,桂格燕麦条售价15美分、名牌阿莫斯饼干售价55美分、大块哥罗多利巧克力售价4,25美元,而这些价格和食物的重量、所含热量都没有关系。 职工食堂承包经营合同 第5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mxmnhskf.html
8.食品添加剂分类 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 主要作用 利于保存、防止变质、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目录 1基本介绍 定义 特征 辨析 2主要作用 3分类介绍 抗氧化剂 漂白剂 着色剂 护色剂 酶制剂 增味剂 防腐剂 甜味剂 营养强化剂 其他 4国家标准 通用标准 安全标准 5注意事项 综述 危害 防范 误区 正视 6行业发展 概述 常用 ...https://baike.sogou.com/v254007.htm
9.功能纺织品表3.WHO对医药品的微生物学评定标准 我们再来考虑一下微生物对于食品卫生方面的影响。在这类环境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异味,而是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这种危害最好的实例就是抹布、毛巾及厨师的衣物等。以厨房毛巾为例,它在洗涤周期内要使用几小时甚至可以长达一周,并且经常处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之中,而且一天内会被不...http://www.texfunction.com/fangzhipin.html
10.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0篇)43.血液血细胞白细胞:数量少,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4.血小板:量最少,无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人类的血型包括A型、B型、O型、AB型四种,在输血时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若血型不同,输血后红细胞会凝结,阻碍血液循环。 45.在紧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https://www.wenshubang.com/xuexizongjie/298216.html
11.全书大致内容? 把药物的自然属性用于分类药物,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实七类 ? 对药物形态和产地等问题的大量意见 ? 药物辨识内容大量收入 ? 采用朱墨分书、小字增注的文献出处标识法,使药学内容源流清晰,是非各有所归。 旁支 专科类 · 胎胪药录 · 小儿用药本草 王末抄集 · 痈疽耳眼本草要钞...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5623711/
12.2022年市场监管执法资格专门法律考试复习题33、特种设备在出租期间的(A)由特种设备出租单位承担,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A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义务B安装调试C日常维护D检验检测 34、国际标准分类法(ICS)采用的是(A)。 A数字分类法B 字母分类法C字母数字分类法D数字字母分类法 https://amr.ah.gov.cn/xwdt/gsgg/146580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