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粮改饲”工作的推进,青贮玉米生产发展较快。但当前夏播青贮玉米生产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青贮玉米个子高抗倒伏差,易在8月份大风大雨天气中发生倒伏造成减产;二是夏播青贮玉米易在7月抽穗期遇高温天气形成玉米高温热害,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导致产量降低。青贮大麦、青贮玉米一年三熟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是利用大麦晚播早收的特性,第一茬青贮玉米可以在4月下旬播种,错开不利天气对青贮玉米的影响。同时,该模式充分利用土地和光温条件,不仅可以实现青贮大麦、青贮玉米一年三熟,而且可以实现青贮牧草高产高效,是促进草畜协同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一、技术要点:
11月初种植青贮大麦,至次年4月底收获;4月底5月初种植第一茬青贮玉米,至7月底8月初收获;8月上旬种植第二茬青贮玉米,至11月初收获,这种种植模式在全省均可采用。
青贮大麦品种可选用驻大麦3号、驻大麦4号、驻大麦8号、皖饲啤14008等。
青贮玉米可选择常规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浚单26、郑青贮1号首选、北农青贮208、豫青贮23等,也可选种专用青贮品种郑青贮1号、北农青贮208、豫青贮23等。
二、青贮大麦种植要点:
1.播前要用多菌灵和氧化乐果拌种,以防黑穗病。
2.适期播种:10月20日~11月15日可推迟播种,但要严格控制早播,防止冻害。
3.适量密植:每亩播量8公斤~10公斤,基本苗16万株~20万株,冬前与拔节末期肥水重点管理。
4.配方施肥:除施足底肥(每亩施土杂肥2立方米~3立方米,“3个15”的三元复合肥每亩施用40公斤~50公斤)外,根据苗情在返青拔节期追施尿素5公斤~10公斤,要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无坷垃,播种深度4厘米~5厘米。
5.在干旱年份12月中下旬灌一次越冬水,确保苗期安全越冬。孕穗至抽穗期喷一遍氧化乐果加粉锈宁进行治虫防病,有效防治病虫害。
6.适期收获:大麦蜡熟中期进行收获,可获得较高生物学产量。
三、青贮玉米种植要点:
1.适期播种,地温低墒情差,应适当深播,覆土需达5厘米~6厘米;反之则要适当浅播,覆土3厘米~4厘米。沙土地要深些,黏土地则要浅一些。播种后,应及时镇压,尤其是墒情较差、土块较大的地块和沙性土壤,播后镇压更为重要。第一茬青贮玉米出苗后喷吡蚜酮防治灰飞虱,1周后再喷1次,预防粗缩病。
2.合理密植:平展型矮秆杂交种每亩种植4500株左右,紧凑型杂交种每亩种植5500株左右,行距60厘米,株距随密度而定。播种质量应确保玉米苗在田间分布均匀,无缺苗断垄。
3.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并及时追肥,在每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2000公斤的基础上,施三元素复合肥40公斤~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1公斤,拔节后机械追施尿素15公斤~20公斤,促壮秆大穗。
4.田间管理:土壤墒情充足时,玉米播后苗前喷施乙草胺进行封闭除草,或于玉米幼苗可见叶2~5叶期(杂草3~5叶期)喷施甲基磺草酮类除草剂进行茎叶除草。齐苗后喷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地老虎、黏虫等。喇叭口期每亩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1.5公斤撒入心叶内防治玉米螟。
5.适期收获:青贮玉米的收获一般在蜡熟期植株含水量为65%~70%为宜,即乳线下移到距籽粒顶部1/2~3/4阶段收割,其青贮质量最佳。
四、青贮大麦、青贮玉米一年三熟优势:
1.高产高效。与常规青贮玉米—小麦模式相比,青贮大麦、青贮玉米一年三熟生产模式每年每亩可生产10吨以上的青贮原料,每亩产值3000元以上,每亩纯收益1350元,较常规青贮玉米—小麦模式每亩纯收益980元,每亩增加经济效益335元,增收34.1%
3.青贮大麦收获时正是青饲料相对短缺的时期,一年三熟可以调节青贮饲料的周年供给,保证了反刍家畜青绿饲料全年供应的稳定性。
五、推广应用情况:
2016年~2017年,该模式在开封市兰考县和南阳市小面积示范推广种植,示范面积700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2018年在兰考县和南阳市桐柏县、邓州县推广一年三熟种植模式2.3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7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