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诸城市粮食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夏玉米高产攻关田安排在辛兴镇朱庙社区刘丙信家庭农场,面积200亩,共安排了10个品种,每个品种20亩。10月初,我们组织技术人员严格按照《全省粮油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逐品种进行了认真测产。其中立原296地块,平均亩穗数5200个、平均穗粒数574.4粒、平均千粒重375.9克,折合亩产954.35公斤。这是我们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以来收获的第11个夏玉米单产过900公斤的记录。
总结这些年的高产攻关工作经验,做好以下几点,夏玉米亩产过900公斤并不难。
一、认真做好播种准备。在小麦收获前把所有玉米备播工作准备好。
3、微囊悬浮种衣剂拌种。对购买已包衣的玉米种,建议进行二次拌种,多年的实践证明,二次拌种预防多种病虫害的效果、产量优于一次包衣的种子。10%的噻虫嗪微囊悬浮剂140克加3%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克可处理玉米种10斤。使用时先兑水120-160毫升,混匀后再拌种。拌种后在阴凉处摊开晾干备用,严禁日晒。
4、播种机选择。选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一次作业可实现化肥深施、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推荐使用大华四行指甲式分层施肥精量播种机、农哈哈旋耕分层施肥四行精量播种机。
5、化学肥料的选择。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吸收氮2.55公斤,磷0.98公斤,钾2.49公斤,氮磷钾比例为2.6:1:2.5。推荐使用掺混肥,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养分配方,一般氮磷钾比例为10:12:8,每亩用量40-50公斤,硫酸镁1公斤。
6、试播试种。
二、玉米免耕直播。
小麦收获后要抢抓时机马上直播玉米。
1、播种方式。采用单粒精量播种机免耕贴茬精量播种,等行距,行距60cm,播深均匀一致,覆土深度3-5cm,精量播种率≥90%,漏播率<5%,伤种率≤1.5%;株距应一致,株距合格率≥90%。匀速播种,播种机作业速度根据不同机具掌握,一般应控制在6-8km/h左右,避免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
2、种植密度。每亩紧凑型玉米留苗4500-5500株。在构成玉米产量三要素中,提高亩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增加亩粒数(亩穗数和穗粒数)。低产变中产,以增加亩穗数来增加亩粒数作为提高亩产量的主要措施;中产变高产,以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在提高亩粒数增加亩产量为主导因素;高产再高产,主要是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抓好植株整齐度,以提高穗粒数,增加亩粒数和千粒重夺取高产。穗足是基础,粒多是关键,粒重是保证[3]。
3、播种量。播种密度=留苗密度/发芽率/出苗率。
4、种肥同播。播种前预调至计划施用量。施肥于种子侧下方3-5cm,防止烧种和烧苗。
三、滴灌“蒙头水”。随播种随铺放滴灌管道,1行玉米1条滴灌带。播完马上浇“蒙头水”。传统生产不浇“蒙头水”是常态,我们的办法浇“蒙头水”是常态。只要土壤相对含水量小于85%,夏玉米播后马上用滴灌设备浇一遍“蒙头水”,每亩7-10立方,有利于早出苗、出全苗、成壮苗,还有利于玉米苗前化学除草。
四、玉米苗前化学除草。提倡玉米苗前化学除草,尽量不要苗后除草。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40%乙阿200ml兑水50kg,使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进行封闭式喷雾。
五、化控促壮防倒伏。高肥水、密度较大、生长过旺、降水较多、倒伏风险较大的地块,在玉米7~11片叶片展开期喷施乙烯利、助壮素化控剂预防倒伏,可以适度控制植株高度,促进茎秆粗壮和叶片光合能力,增强抗逆能力和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改善群体结构。使用化控剂要注意合理浓度配比,防止因用量过大造成植株过矮,无法制造充足的光合产物,影响产量。密度合理、生长正常的田块不宜化控。
六、“一防双减”。穗期容易发生大小斑病、锈病、纹枯病等病害和玉米螟、黏虫、蚜虫等虫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选用无人机进行“一防双减”作业,药剂可以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撒颗粒剂加200g/l氯虫苯甲酰胺,可防治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保护植株正常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效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效。飞防药剂稀释浓度按照飞机载药容量和起飞一次作业面积计算。
七、大喇叭口期追肥浇水。喇叭口到抽雄期是玉米的需水临界期,对水分尤其敏感,用灌溉设备每亩灌水20-30立方水,同时每亩追施尿素肥15-20公斤、氯化钾5公斤。此时追肥既能避开茎秆徒长,又能主攻穗多、穗大,是追施攻穗肥的关键时期。此时土壤水分过多也会造成发育受阻,空秆率增加和倒伏,如遇强降雨应及时排水。
八、玉米吐丝期追肥浇水。此时追肥,主要维持营养器官不早衰,提高光合生产率,促进果穗和籽粒建成,是追施粒肥,促进粒多粒重的重要时期。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