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共创未来。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14日—18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届时,全国各地特色绿色食品,黑龙江大米、大豆、玉米、乳品、食用菌、杂粮等“黑土优品”及特色优质农产品将集中亮相。
品牌价值达713.10亿元,连续8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五常大米”不仅是五常的金字招牌,更是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靓丽名片,现已成为中国高端大米的代名词。本届绿博会,五常市将组织20多家企业100多款产品集中亮相,展示五常大米产业化发展成果。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最南部,幅员面积7512平方公里,是哈尔滨市下辖九县(市)中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五常现有耕地面积441.6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51.1万亩,年产优质水稻约130万吨,成品五常大米70余万吨。五常现有大米生产加工企业514家(含合作社生产企业16家),大米分装企业288家,全市规上企业104家为大米生产加工企业,占比69%,合作社7387家,全产业从业人员达35余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0%左右。
五常市通过招商引进中粮、华润、北大荒、益海嘉里、东方等大型企业集团,培育了乔府大院、五米常香、葵花阳光、金禾等本地龙头企业,其中,乔府大院和五米常香两家企业已在新三板上市。加工企业主要使用佐竹、郴州粮机、永祥粮机等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流水线作业、无尘化加工,智能化、自动化设备达到80%以上,在全国同类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五常市积极培育引进稻米精深加工项目,根据不同群体需求,发展速食米饭、米糠油、大米酒、功能米等大米深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要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五常市于2021年3月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申请,2021年8月27日获批筹建。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制度机制、修订大米标准、提升品牌价值、注册区域品牌、加快推动集团运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主销渠道等方面工作,强化地标管理,推动示范区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任务。通过完善大米标准体系、研究制定管控措施、优化溯源防伪流程、扩大溯源覆盖面、加快大厅展示展览、加快制作水稻销售卡、种子前端纳入溯源、推进XR技术应用、加快溯源平台建设等举措,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溯源管控。
下一步五常市将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三年成体系”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保护“五好”(环境好、水质好、土壤好、气候好、品种好)、做精“五品”(品种、品质、品味、品相、品牌)、推进“五化”(标准化、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实现“五增”(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消费增信、品牌增值)为工作思路,在创新监管、健全保护、强化宣传、加强合作、助推快速维权中心、品牌指导站项目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不断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力度,全面提升地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进而推动五常稻米产业健康发展,引领龙江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5日—18日,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国际绿博会C馆,黑龙江优质稻米展区,五常大米展位邀您莅临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