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近一个月之久的电商“双11”大促正式收官。今年“双11”各大平台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电商生态亦迎来最新变局,各大平台之间不再一味“内卷”低价,而是转向品质化竞争的良性竞争秩序之中。
从成绩单来看,两大传统头部平台阿里和京东今年的“双11”收官战报都略显简单。尽管各大电商平台对大促GMV(成交总额)早已闭口不谈,不过据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双11”总结数据显示,今年“双11”各大平台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销售额份额来看,天猫淘宝占比为38%,京东为20%,抖音为13%,拼多多为10%。
今年“双11”出现了一个最为显著的变化,虽然各大平台对低价商品的投入仍在持续,但普遍都在淡化“全网最低价”的概念,转而将重点放在提升商品质价比、消费品质以及消费服务体验。
京东也不再以低价为主要竞争策略,京东集团CEO许冉在今年“双11”发布会上表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内依然存在恶性内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京东“双11”不仅要让每一位用户都享受到“又便宜又好”的消费体验,也要让每一位品牌商家都能卖得火爆、有增长、挣到钱。
如今,“双11”已从过去的淘宝天猫“打头阵”,演变成现在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多强并存推动了电商市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今年“双11”大促的表现,既集中体现消费市场回暖的趋势,也展现了电商平台从低价“内卷”迈向品质竞争最新变化。无论是在供给端还是需求端,电商交易的核心都正在从对低价的狂热转向对品质的追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