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2024年6月以来重要的科技成就梳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1.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完成海上安装

6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在珠江口盆地深水海域完成海上安装。它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投产后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

2.托巴水电站首台机组投运

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位于云南迪庆的华能托巴水电站首台1号机组正式投入运行。电站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2024年年底全部投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超62.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91.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22.3万吨。

3.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线贯通

4.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

国家重大工程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已于30日通车试运营。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战略性通道,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是国高网G2518(深圳至广西岑溪)跨珠江口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具有重要地位。项目于2015年工可批复,2017年初步设计批复并开工建设,2024年6月16日通过交工验收。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全体参与者用辛勤付出、坚强毅力,高质量完成了工程任务。

5.广州海珠湾隧道实现双线贯通

7月15日,广州海珠湾隧道实现双线贯通。工程全长4.35公里,设计为双管双向6车道,计划于2025年建成通车。届时,广州市中心城区到广州南站开车可从4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左右。

6.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开工建设

7.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至枣阳段工程隧道全部贯通

记者8月4日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随着穿越秦岭的最后一条天然气长输管道专用隧道——全长6.03公里的商山隧道贯通,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至枣阳段工程全线105条隧道全部贯通,该段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250亿立方米。

二、航空类

1.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自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嫦娥六号探测器经历了约30天的奔月之旅,在经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等一系列关键动作后,顺利完成了今天这世界瞩目的“精彩一落”。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特别是此次任务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落差可达十多公里,好比要把一台小型卡车成功降落到崇山峻岭中,需要精确避障,还要有先进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来确保安全着陆。

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20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你们作出的突出贡献,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嫦娥六号任务自发射后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并搭载4台国际载荷,开展了务实高效的国际合作。

记者7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与法国同行共同组成的嫦娥六号任务中法氡气测量仪合作团队,成功测量月球上的氡和钋分布、月球表面的电离辐射以及空间环境的带电粒子等,圆满完成探测任务。

嫦娥六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后,氡气测量仪对月球上的氡和钋分布进行了连续111小时轨道测量。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的阿波罗环形山成功着陆,在采集第一批样品后不久,氡气测量仪开始对月球表面进行测量。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样品在月背起飞升空,氡气测量仪结束探测任务并永久留在月球背面。

7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这是科学家首次在返回月壤中发现分子水,对研究月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2.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6月14日下午,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各项参数测试正常。这是该系列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对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充分验证,将为我国实现2030年前载人登月打下坚实的基础。

3.我国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6月2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此次试验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为2025年如期实现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4.我国首颗探日卫星“羲和号”又有新发现

“羲和号”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同时获取了太阳Hα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的精细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太阳大气各个层次的自转速度都呈现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规律。而且,越靠近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速度越快。

5.“千帆星座”首批组网星成功发射

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30次飞行。

三、传统能源类

1.我国深层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

2.我国最大海上自营油田累产原油突破1亿吨

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目前拥有24座平台,日产原油超8900吨。

3.万吨级海洋油气平台完成海上安装

4.我国陆上超深井钻探速度创造新纪录

四、新能源类

1.我国首个重载铁路加氢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6月2日,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我国首个重载铁路加氢站——国家能源集团巴图塔加氢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它可在零下25摄氏度实现全天候连续工作,所加注的氢燃料可供机车连续运行8小时,空载续航里程达800公里,预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00吨。

2.我国单体容量最大沙漠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据央视新闻6月3日消息,我国单体容量最大的沙漠光伏项目——乌鲁木齐米东350万千瓦光伏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投运后,每年可提供60.9亿度清洁电力,节约原煤近19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0多万吨。

3.我国首个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生产绿电超500万度

6月11日从中国石油获悉,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投产两年来累计发出绿色电能超过500万度。工程通过在全长522公里的沙漠公路两旁建设光伏电站,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循环发展。

4.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4年6月份新闻发布会。

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超表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需求还将持续走高,大幅催生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将优化完善网络布局,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今年全国计划新增公路服务区充电桩3000个、充电停车位5000个。

5.全球单机容量最大风电机组启动发电

7月19日,从华能集团获悉,18兆瓦超大风电机组在辽宁营口启动发电。这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机组,每年可输出7400万度清洁电能,满足4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万吨。

6.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迈上新台阶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同比增长24%,占新增电力装机的88%;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约1.28亿千瓦,占新增电力装机的84%。

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5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量同比增长47%。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为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能源转型、扩大有效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7.我国西北地区海拔最高风电场首批机组投运

8月3日,我国西北地区海拔最高的乌恰风电场,首批20台机组在新疆正式投运。项目共建设38台风电机组,安装高度在海拔2800米至3300米之间,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年底前全部投产后,全年可发电约5.4亿度。

五、船舶交通类

1.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船舶交付使用

6月22日,在江西九江,国内首艘商用氢燃料电池动力游览船——“西海新源1号”正式交付使用。首批游客登上“西海新源1号”,畅游庐山西海,体验绿色动力的便捷与舒适。

“西海新源1号”该船总长23.65米,型宽5.5米,型深2.4米,设计吃水线0.95米,可载乘员22人,最大航速25千米/小时,全船为铝合金结构,采用双电机双桨推进,船舶主要动力采用国氢科技自主研发的“氢腾”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系统净输出功率240千瓦,专为船舶应用场景开发,零部件国产化率100%。具有零污染零排放、高舒适性和低能耗、低噪声等特点。

2.“极地”号破冰调查船在广州命名交付

6月24日,我国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在广州南沙正式命名交付,并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承担科考任务。

交付的“极地”号破冰调查船隶属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是中国船舶广船国际自主设计、建造的我国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全长89.95米、型宽17.8米、设计航速15海里每小时,可以满足无限航区航行需求,总吨位4600吨,续航力为14000海里,一次补给可以保障全船60人在海上生活80天。

3.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1.0碳星快轨”在山东青岛正式发布

碳纤维因具有轻质、高强度、抗疲劳、耐腐蚀等优点,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它的强度是钢铁的5倍以上,但重量不到钢铁的四分之一,是轨道车辆轻量化的绝佳材料。

该车的车体、转向架构架等主承载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实现了车辆性能的全新升级,具有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环境适应力更强、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技术优势。

与传统金属材料的地铁车辆相比,该碳纤维地铁车辆的车体减重25%,转向架构架减重50%,整车减重约11%,运行能耗降低7%,每列车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1亩。

碳纤维地铁列车最高速度达140公里每小时,与传统地铁行驶速度90公里每小时相比,速度大大提升。目前,该碳纤维地铁列车已完成厂内型式试验。按照计划,年内将在青岛地铁1号线投入载客示范运营。

六、计算机前沿技术类

1.我国首次成功构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量子模拟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近日成功构建了求解一种特定科学模型的量子模拟器,首次观测到该体系中的特殊现象——反铁磁相变,实现了超越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奠定了重要基础。这一研究成果于7月1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2.国内首个算力互联公共平台发布

3.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首个人工智能版本

在8月8日召开的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大会上,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发布了首个人工智能版本,该系统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了人工智能与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标志着中国在自主操作系统领域实现新突破。

七、其他类

1.首个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建成

2024年6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团队利用青藏高原及邻近周边地区8个无线电探空站,和阿里、珠峰等9个微波辐射计新组建了我国首个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立体观测网,实现对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数据的全天候实时观测,为研究当地恶劣天气、环境变化等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

2.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7月9日从上海市政府举办的发布会获悉,我国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日前成功完成海试。“开拓二号”连续完成5次着底采矿,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实现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最深达4102.8米,在国内首创深海复杂海底地形高机动行进、深海多矿类复合钻采等深海采矿领域多项技术。

3.万吨级医院船“丝路方舟”号完成首次南海岛礁巡诊服务

8月7日,我国第二艘万吨级医院船“丝路方舟”号完成首次南海岛礁巡诊服务返回三亚某军港。自7月10日启航以来,“丝路方舟”号医院船航程3600多海里,为西南沙及华南沿海岛礁军民共计3500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

【试题演练】

【例1】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关于嫦娥六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四期工程的“关键一环”,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

B.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

C.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北极-艾特肯盆地

D.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嫦娥六号作为探月四期工程的“关键一环”,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工程创新多、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嫦娥六号探测器的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ABD项正确。C项错误,应该是“南极”,而不是“北极”

THE END
1.英伟达CEO称将在日本建立人工智能工厂网络英伟达CEO称将在日本建立人工智能工厂网络 摘要 英伟达CEO称将在日本建立人工智能工厂网络。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英伟达CEO称将在日本建立人工智能工厂网络。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312052923238442.html
2.中软国际AIGC模型工厂嘲案例及“昇腾云+混合云一体机”方案...中软国际华为业务集团CTO范锴锴进行了“模型工厂”发布。他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应用现代化向“模型生成应用”演进。在智能化应用开发的过程中,如何应用AI大模型,还是存在诸多痛点。第一,哪些场景可以用AI模型去替代;第二,在选择好应用场景后,原有数据支撑不足;第三,在准备好数据后,要面临选择效率更高,准确率...http://www.chinasofti.com/news/12642.htm
1.走进智能工厂,见证卓越智造的力量美通社PR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越来越广泛,许多制造业企业已经大量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线和工厂,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也成为了广大制造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https://www.prnasia.com/lightnews/lightnews-1-65-81287.shtml
2.全方位展望未来工厂:人工智能区块链AR和3D打印编者按: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哪怕是对新技术接受缓慢的制造业,也正在进行着被重塑的过程。新技术是如何影响制造业的呢?CB Insights发布一份报告,对未来的工厂进行了全方位的展望。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新技术在制造业8个环节中的运用场景,并给出了一些正在致力于此的公司的发展情况...https://36kr.com/p/1722443546625
3.走进灯塔工厂,腾讯云携手业界专家共筑AI智造未来极客公园现在,我国工业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而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成为推动这进程的核心力量。https://www.geekpark.net/news/341280
4.微型工厂的兴起工业5.0注定是一场微型工厂革命吗?微型工厂占地面积小的一个好处是,它可以设在关键原材料/基础产品的来源地或客户群附近。在选址上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微型工厂优化供应链或交付能力的可能性就远远超过传统工厂。 自动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微型工厂概念的关键是单元式制造站,它可以根据各种制造和组装要求快速重新编程或进行模块化配置。工业机器人和自...https://www.eefocus.com/article/1698472.html
5.智能工厂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智能工厂是指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推行精益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管理、智慧化服务,构建柔性、高效、绿色、安全的制造体系。智能工厂努力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大规模定制和个性化制造,...https://www.xiaogongdan.net/417.html
6.前瞻医疗器械产业全球周报第19期:全球抢购中国呼吸机,3M年产口罩...新冠疫情肆虐,呼吸机已经陷入全球性缺货,不少国家纷纷在中国抢购呼吸机。英国、德国和意大利3月初已率先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呼吸机。据媒体报道,国内一些大型工厂的订单早已排到6、7月份,小型工厂的订单亦十分紧张。一些厂商呼吸机、病人监护仪产量增加几倍,因为生产这些设备,一些工厂已经进入7×24小时生产的状态。 https://ecoapp.qianzhan.com/detials/200402-b3a2226e.html
7.《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解读为进一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在操作层面为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提供顶层设计和全面引导,我们研究编制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智能冶炼工厂、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明确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建设内容及基础支撑等方面要求。 https://www.miit.gov.cn/zwgk/zcjd/art/2020/art_d294cf718aaa4dabb3588b65e14477ab.html
8.26个最经典的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案例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数字化设计方案通过平台可直接下达至工厂进行生产,整个从设计到运维的过程全程可视。二是实现网络协同制造新模式。充分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总部智能决策与任务分配,协调五大制造基地的任务协调和过程管控, 并实现供应商和客户设计交互和进度跟踪。实现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82280
9.人工智能走进工厂,打响降本增效攻坚战第三波是实体世界智能化,伴随5G和物联网技术的成熟,数据的采集、传输、标注、建模、沉淀和迭代都成为可能。第四波将是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为代表的全自动智能化,而这一波智能化,会先在工业领域普及,再在商业和消费领域普及。 工业AI落地已经在工厂中展开。 https://www.yicai.com/news/100247281.html
10.智能制造离散制造智能工厂的五大特征;我们向华为制造部学习什么...智能工厂:以数据为中心,自动化控制、生产调度优化、资源计划管理三位融合的智能制造过程控制管理。 在中国制造2025及工业4.0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支持下,离散制造业需要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文档无纸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等先进技术应用,做到纵向、横向和端到端的集成,以实现优质、高...https://blog.csdn.net/np4rHI455vg29y2/article/details/79831284/
11.什么是无人工厂无人工厂的出现有什么利弊影响→MAIGOO知识无人工厂不能离开高端液压设备,在无人的情况下,更需要液压系统的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对设备自己能检查的智能化,这就要更高级的高端液压,就这个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之一。 3、初始投资大 无人工厂的投资建设动辄几千万上亿,需要庞大的资本来支撑前期的运营。 https://m.maigoo.com/goomai/214482.html
12.欧盟建立人工智能工厂提升创新竞争力欧盟委员会近日宣布,启动建立人工智能工厂(AIFactories)的招标工作,旨在通过这一创新计划提升欧盟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人工智能工厂不仅将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柱,还承载了欧盟希望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社会福利,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愿景。 http://www.cinn.cn/p/327168.html
13.什么是智慧工厂什么是智慧工厂 智慧工厂(Smart Factory)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帮助工厂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生产计划、质量控制、供应链等系统具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并实现高效、柔性化、可定制化的生产方式。智慧工厂也称为数字工厂、工业4.0等。https://www.alsi.cn/alsi/QA_detail/id_420.html
14.宋雨琦造梦工厂人工智能最新章节,在言外,宋雨琦造梦工厂人工智能...ai赵露思人工智能 明星mv造梦大全视频邓紫棋 宋轶ai人工智能梦工厂评价 白鹿mv造梦大全视频 鞠婧祎免费造梦在线观看电视 朴彩英ai人工智能造梦 宋雨琦造梦工厂人工智能 程潇人脸造梦在线观看 国产max3232 白鹿造梦mv免费视频观看完整版上一页宋雨琦造梦工厂人工智能下一页...http://jlsrc.com/txt/0q2sy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