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地产开发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质量管理效益的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理解现场质量管理目标及管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项目主管做好现场质量的监控工作,及时搜集反映质量情况的数据,同时协同工程参与各方,对工程数据进行实时的分析,及时发现数据中的异常状况,并有针对性的研究质量问题的纠正措施。会同监理单位落实纠正措施,并及时收集质量处理情况的反馈结果。在质量关键部位及易于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上要求承包商编制具体的专项施工方案,对工序技术标准及施工质量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然后由监理单位监督执行。参与并监督监理单位加强对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进场检验工作,并按照施工材料标准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材料取样检测。监理完善且严格的质量付款机制,将监理费用及各个承包商工程款的发放和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直接挂钩。
3、加强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
价格是房地产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筹码,开发项目时必须完善加强项目的成本管理,要严格控制项目成本。在项目开发之前充分做好预测和评估工作,对项目成本、利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做到投标招标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房地产行业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的行业,因此,控制风险是非常必要的。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开发过程中的各参与方的责任,来减少隐蔽损失。同时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投保的方式,在客观上降低房地产业的风险。
2房地开发中设计管理工作控制管理
协调发展商与建筑商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商面对的是使用者市场,发展商要迎合使用者的口味;建筑师面对的是开发商的市场,建筑师自然要迎合开发商的口味。建筑师是开发商的设计顾问,在均衡开发项目与社会、经济、城市、技术、环境等各方面为开发商定位平衡点;开发商也是建筑师市场顾问,在提供精确的市场化对建筑设计的要求后,使建筑师的创作最终切合使用者需求的脉搏。
加强发展商与建筑师的交流合作
发展商与建筑师在相互信任、彼此依赖的基础上着重注意如下:建筑师必须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增强理论;建筑师必须有组织协调能力,并在设计过程中记录下所有重要的谈话内容、方能明确发展商的观点和意图;开发商应当给予相应宽松的创作环境,应尊重设计的专业性,不要盲目加以意见,左右设计师。
前期工作是创作的源泉,交流与沟通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设计成功与否,也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是否顺利。因此,设计的前期阶段,建筑师应主动和开发商联系沟通,尽量去挖他们的想法,把零散、混乱的思路变成条理清晰的构思,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给予转化和升华。
建筑师还必须协调和和统领各个工种的关系,加强相互的沟通和协调,使建筑设计在建设工程中不断完善和落实。为减少建成与原设计的差距,建筑师必须始终不懈贯彻设计意图,了解不同工种的配合。这也是一个建筑师综合能力的体现。
深化策划师与建筑师的交流成果
3房产项目管理控制要点
一、项目决策阶段开发商的项目市场定位及决策机制不完善。即项目前期市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不到位,是影响项目管理有效实施的根本
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阶段的匆忙、犹豫及其引起的问题一定会在以后的项目建设、销售、交付及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例如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则性、功能性的大变动、变更,“伤筋动骨”。当工程“不得不”匆忙上马或工程待定内容久拖不决时,因市场定位的前期基础资料不丰富、产品研究方面资源整合匮乏等,所谓决策就成了几个领导的“拍脑袋”,决策成了经常性的、临时仓促“救火”的具体工作。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供应迟慢,变更多。
因市场研究阶段进行得不细致、不规范,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问题拖到了项目实施决策阶段来解决,本应属设计师的工作受到了开发商的过多干预和限制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表现就是施工图技术文件慢、建设过程中变更多。
许多开发商的项目规划和建筑方案是开发商高层领导包办“设计”的,使得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无所适从,项目无详细、完整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整体设计不系统、不配套、不协调,设计师无创意,做出的规划和建筑效果的确是完全体现了开发商意图,但产品功能性、系统性和效果的设计失误的责任也由开发商承担。
三、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不严密,项目收尾阶段交叉施工作业时,发包工程内容及接口界定不清,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重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甲方分包工程项目管理难。
目前的工程管理中,尤其在高层建筑及大型小区的开发建设实施过程的后期,甲方分包工程的施工单位与单位工程总承包施工单位以及甲方分包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和接口问题上,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难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