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专卖店”成列的食品种类繁多,从传统的瓜子、花生、豆类制品到熟肉制品、干粉冲剂等。
图表1:“临期食品专卖店”成列的食品种类
临期食品和过期食品的区别
但是,“临界期”具体到什么期限,才算定义中的“即将到达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
目前全国各省市对于“临期食品”的地方性管理规定,如《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进口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规定>
的通知》《广州市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等,将“临期食品”的“临期”定义分类为两种:将处于保质期届满日之前指定天数内的食品界定为“临期食品”和将处于保质期届满日之前指定比例天数内的食品界定为“临期食品”。
图表2:“临期食品”的“临期”定义分类
临期食品新旧处理方式——临期食品店铺的兴起
图表3:“临期食品”处理方式对比
临期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驱动因素
1、行业潜在规模
我国临时食品行业潜在规模庞大。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曾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2016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从4240.36亿元增长到22156.4亿元,预测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图表4:2006-2020年中国零食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保守假设每年零食行业有1%的库存沉淀计算,2020年临期商品的行业规模就已经达到约300亿元。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图表5:2016-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市场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3、行业驱动因素和痛点
一直以来,临期食品都躲在大型商超的角落,由于品类单一,入不了年轻人的眼,消费群体通常是逛着免费班车的老年人。直到2020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实体店没有营业,导致大量食品滞销。产业链上游囤货积压,处于下游的特卖零售却正好迎来一波发展商机。一般食品要经过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一般超市为了少承担风险,不会接受超过一半保质期的商品,这就造成了供应商的一种损失,而临期商品销售商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以低价购买供应商的食品。
图表6:临期食品行业驱动因素
但是,临期食品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发展痛点,如货源不固定,商家是否篡改到期日期等安全隐患,不少顾客对此有一定的担忧。
临期食品行业发展前景
分析临期食品的大环境,首先分析我国的零食行业发展阶段。目前,零食行业已经走进了第四个发展阶段:
以简单补充饮食需求为核心的粗放经营“1.0版本”;居民健康生活理念崛起时代以改进产品品质为根基的“2.0版本”;考虑多元消费场景、融入文化休闲元素打造主题零食品牌“3.0版本”;以及贴合顾客物质消费、精神愉悦全方位需求,继而企业与客户彼此互动,共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4.0版本”新时代。
图表7:中国零食行业发展阶段
可以看到,目前我国零食行业处于贴合顾客物质消费、精神愉悦全方位需求,继而企业与客户彼此互动,共同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4.0版本”新时代。其实临期食品行业作为零食行业中的子行业,也正处于这个阶段。企业通过降价的方式,将临期食品集中促销,有效避免了食品过期,也是一种贴合下沉市场顾客消费心理和需求的行为,创造了一种企业顾客双赢的局面。临期食品性价比高、到期日明确标注,虽然临期但未过期,其实使得客户以一种较低的价格享受到了性价比较高心仪的零食,挑选食品的过程中带来一种愉悦之感。可以说,临期食品店铺的兴起,其实预示着我国零食行业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
2016年,我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22156.4亿元,预测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7.8%。据此推算出2026年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将接近4.7万亿元。保守假设每年零食行业有1%的库存沉淀计算,2021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估算为323亿元。。2026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估算为471亿元。
图表8:2021-2026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未来,临期食品专卖店或将进一步打通线下线下渠道,我国对临期食品的监管也将趋于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