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以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为目标,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倡导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促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农业产业链条生态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就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详细探究,以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发展为其他行业领域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产品产量增长依靠大量化肥及农药,虽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同时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变化,也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探索绿色农业发展路径,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经济要实现转型和升级离不开绿色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不仅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实现了增加家庭收入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而绿色农业更加注重环保和产品的安全,因此其在市场中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虽然价格相对比较高,但是发展潜力依旧巨大。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农民的增收,同时还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和转型。绿色农业鼓励农民积极发展新型农业,比如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而这些新的业态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带动了休闲农业等周边产业的发展,也是农民创业增收的重要方式。农民在发展绿色农业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督促其进行学习和参与培训,从而使自己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综合素质,这对帮助其更好的从事绿色农业工作,实现绿色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任何一个行业的高速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绿色农业更是如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加大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来培育高产、高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的同时还能实现产品的增产增收。此外,通过使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智能化的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以及污染。其次,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以及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能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达到依据土地具体情况精准施肥的目标,不仅减少了用肥的数量,还提高了用肥的质量;在对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开展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数量,这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大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先进的机械生产设备,能够有效降低劳动力的投入和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有效实现。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应完善农业发展机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信息化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