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百色“撤地设市”以来的二十年,也是百色二次创业和实现工业振兴的二十年。早在2003年,百色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工业立市的决定》,确定“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制定了“三中心两区一市”的战略定位,围绕建设区域性铝制造业中心和现代生态农业中心,于2016年开始创建国家高新区,这是百色市委、市政府为全面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实现百色建成左右江革命老区核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百色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对规划区内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市工业园区、新山铝产业示范园实行统一管理。积极围绕“中国铝都”“芒果之乡”,重点打造铝产业链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加快从传统铝材生产和农业生产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举全市之力、聚全市资源建设高新区。进入“十四五”以来,百色高新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新型铝产业、林木产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在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高新区还需要加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短板,高标准统一建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打通生产、销售、融资、仓储、物流等环节,强化一体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注重配套产业的引入,实现高新区产业之间的内循环,在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推动节能降碳、绿色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
开发与开放
坚持创新引领、改革驱动、绿色智能、特色发展,国家高新区持续进行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突出区域特色和品牌优势,纷纷将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此同时,坚持开放协同也是高新区必须重视的一条准则。尤其欠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要尤为重视开发与开放,善于开发自身特色优势,用更为开放的姿态、有效的政策、灵活的机制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等建设,将高新区与自贸区、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体建设,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环境发展质量,寻求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协作,构建区域化稳定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
传承与创新
红色基因是革命老区的本底,创新是老区振兴的灵魂,做好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特色高新区擦亮红色品牌的关键所在。高新区不仅仅是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更是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拥有深厚红色资源的革命老区,红色血液滋养了其生生不息的砥砺创新精神;生态人文赋予了其宜养宜游的绿色发展环境。
百色以红色资源促进绿色发展,以革命遗存保护展示工程、红色村镇提升建设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程等为抓手,将红色文化融入到特色产业、生态文明、园区治理等各方面,红色旅游成为百色旅游业又一响亮品牌。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提升了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质量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利于推动高新区品牌传播,用红色文化吸引人,用绿色资源留住人,带动城市全面绿色转型。2018年12月,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化高新区改革,将百东新区与广西百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并,成立新的百东新区,按照一级政府的“城市新区”进行建设和管理。新区城市功能逐步提升,百色干部学院已成为全国干部教育的“红色殿堂”,广西大学附属中学百色分校、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东院区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百色高新区真正成为了一座红色文化鲜明的产业科技新城。
对于革命老区,高新区要高举红色旗帜,将红色文化融入到宣传动员工作中,融入到企业家精神与创新动能培育中,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依托重点企业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企业红色教育路线,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引领科技创新资源,将高新区红色文化阵地打造成红色孵化器,持续赋能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