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常委、福建邹鲁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洪辉:
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
市政协常委、福建邹鲁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洪辉着重从网络食品监管的角度作了即兴发言。他认为,互联网虚拟性、隐蔽性的属性,造成网络食品交易存在交易主体信息不真实、交易行为不透明、经营业态不确定性的特点,进而导致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出现监管对象难以确定、违法行为难以发现、违法行为难以查处等问题。
市政协委员、莆田学院科研处处长陈祖芬:
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市政协委员、西天尾司法所所长郑淑娟:
织牢食品安全的制度网
郑淑娟建议,要完善市场监管局的职权清单,科学制定“三项清单”,进一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的“三项制度”,全面实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以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制度,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执法铁军。
“要探索守正创新,提升监管效能。除了不断完善案件会商、交流培训、考核通报、激励问责等制度,还要守正创新,立足市场,与时俱进探索新监管制度。”郑淑娟建议,要根据法律法规和业务工作的变化,及时动态调整监管清单,不断完善消费舆情常态化监测、分析、处置和反馈机制。要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线索移送机制。各职能部门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明确分工负责,进行线上线下宣传,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
郑淑娟建议,要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制定行动指引、运用信用惩戒等方式,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发挥综合监管合力,促进监管对象规范经营。要进一步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发挥西天尾等试点作用,引领全市市场监管单位主动融入“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进一步梳理食品安全专题模块入网事项,制定统一的网格事项清单和规范事项处置流程。并加快完善市、县两级“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功能,推动更多餐饮服务单位接入系统管理,实现“明厨亮灶”信息在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上共享应用。
市政协委员、仙游鲤城会生基督教堂主任黄家基:
扩大食安应急演练范围
市政协委员、仙游鲤城会生基督教堂主任黄家基就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提出建议。
“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做义工,通过一定的培训并颁发聘书,让社会人士一起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12315要加强对内监督,及时反馈投诉,提升权威。”黄家基如是建议。
“食品安全无小事。各级政府部门都制定了关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也分门别类编写了应急处置手册,确保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时有章可循、规范处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流于形式。比如现在村居一级都已经配备了留样冰箱,但却没有留样,有的成为摆设。二是食品安全的应急处置更需要应急演练,这样才能更好掌握预案和手册里的方法。现在的应急演练只开展到县区一级,乡镇没有演练过,对突发事件村干部几乎不懂怎么处理,而且演练的内容也比较单一。”黄家基建议,要扩大演练范围,比如对农村喜丧宴的演练、对水源中毒的培训演练,“分级别、有针对性的演练,能够大大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部门回应
完善食安监管机制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明池从四个方面作了回应发言。
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一是提升监管队伍专业化水平。目前,食品安全监管队伍100%具备执法资格,专业化比例达91%。建立专家队伍,选定105名专业人才,组建市级食品安全专家库。二是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在“智慧市场监管”平台基础上建立“智慧食安”监管平台,跨部门整合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执法办案等数据,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三是提升监管执法保障水平。
加强日常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是建立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出台《莆田市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行动方案》,每年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将食品安全监管融入综治网格管理(暂未纳入市防疫网格,需市指挥部批准),在全省率先开展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实现食品安全基层监管的高效化、精准化。三是建立科学严谨的检测体系。
压实监管责任,实施食品安全难点攻坚。一是整治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压实订餐平台主体责任,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点题整治行动。二是加大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出台《莆田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方案(2020—2022年)》和《莆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三是推进食品安全短板攻坚工作。四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社会共治,凝聚食品安全监管全力。一是常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引导。二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信用等级。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宣贯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评价工作,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三是拓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渠道。四是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
把关好农产品源头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郑文炉针对市政协调研组提出的涉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作了回应发言。
针对“在食用农产品源头环节,种植养殖生产主体特别是散户落实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不到位,农兽药登记、使用记录等过程管理不规范”和“共治格局亟待推进”的问题及若干对策建议的回应。一是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二是组织实施农药减量增效控害专项行动。三是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四是加强兽药监管和使用技术指导。强化兽药经营环节监管,强化兽药使用环节管理和指导,强化抽检执法,开展宣传培训。五是加强监管人员队伍建设。六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七是切实强化行刑衔接。八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
针对郑淑娟委员关于食品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的建议中提出的“要加强法规宣传,营造法治氛围”的建议的回应。一是立足新媒体阵地。常态化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知识,尤其在元旦、春节、冬奥会、农民丰收节等重要节点,加大宣传推送力度。二是立足培训班阵地。2022年以来共有10355人次高素质农民及监管人员接受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三是立足主题活动阵地。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主题活动、食安创城活动、农民丰收节、食品安全宣传周为契机,开展一线宣传。
针对黄家基“关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的建议”的回应。2021年,配合市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
监管好餐饮具消毒
该委以食品安全“四个最严”为标准,立足卫健职责,不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认真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专项整治,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强化责任严落实。强组织,强推进,强宣传。二是健全体系抓监测。加强食品污染物监测,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三是信息赋能促规范。开展线上监督,实现一键溯源,推行网上备案。四是协作联动聚合力。定期会商强沟通,联防联控强处置,信息共享强监督。
严把进出口安全关
忠诚履行职责,严把口岸进出口食品安全关。一是进一步强化莆田进出口食品的口岸监管工作。二是强化进出口食品准入把关。三是进一步强化进出口食品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四是进一步强化完善风险预警、产品追溯和应急反应机制。五是进一步强化海关后续核查处置。
强化食安社会共治,完善部门执法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形成对进出口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围绕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安全月等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