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调衡针药同步:脑萎缩、肺结节、脂肪肝、高血脂的逆转治疗
摘要
脑萎缩是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造成的一种症状,主要是指脑组织的细胞(神经元)体积缩小。如果大脑半球出现萎缩,思维和自理能力均会受到影响。
一定程度的脑萎缩是由于衰老而自然发生的,一般到50岁以后,每个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脑的功能也会随着细胞的萎缩逐渐出现退化,甚至出现老年痴呆、脑血管病,以及某些脑变性疾病等问题。
本文报道一例脑萎缩伴多项慢病指标病例,通过间断的针药综合调节,在近十个月的调理过程中实现了成功逆转。
姓名:梁某
性别:男
年龄:60岁
体检发现异常指标1年余。
2022年5月25日在单位体检发现诸多问题:
验血结果提示:高血脂
B超检查显示: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右侧颈动脉斑块、肺结节、胆囊结石、轻度脂肪肝、肾钙乳症;幽门螺旋杆菌测定显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颅脑CT发现:轻度脑萎缩
一直未系统调理,今寻求中医综合调理。
自觉右眼视物不清,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鼻音重,睡眠中鼾声重、易醒、梦多,食欲尚可,二便正常。舌胖大满口,色紫,苔厚腻。
1、髓海不足
2、虚劳
1、脑萎缩(轻度)
2、高血脂症
3、主动脉粥样硬化
4、冠状动脉钙化斑块
5、右侧颈动脉斑块
6、脂肪肝
7、肺结节
8、胆囊结石
9、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0、肾钙乳症
左低左长(调衡医学术语)
肩、髋功能强阳;
跟臀试验阳性;微小静脉曲张。
患者体检发现诸多问题,存在疼痛性症状以及代谢性、器质性等问题,类似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很常见,如果采取对症治疗,将难以把握全局、获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上下内外通过经络相互沟通联系;诸病与内,必形于外。
《调衡医学》理论很鲜明地指出,肌肉乃后天之本(脾主肌肉,脾胃后天之本,肌肉主导了体温、呼吸、心跳、血压等后天基本生命活动),因此不问病名,不问症状,扶正人体结构,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即是去除人体邪气。
就患者本身的情况来说,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因此在调整形体结构(调平阴阳)、恢复关节功能(补肝阳、肝气)的同时,予以中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补肾)。
针灸处方:调衡针灸形态和功能调理
中药处方:随证轮替以下两方
方1:肉桂、茯苓、麦冬、炙甘草、佛手、贝母、牛膝、赤芍、木瓜
方2: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患者反馈中药口感较好,为方便自己经常当茶饮用。
经过近10个月的阶段性针灸治疗和中药调理
患者自述有“长高了”的感觉,并且“吸烟、喝酒有时会感到不适”;右眼视物不清未明显改善,肩部活动不利有所改善。
2024年3月份体检复查
脑部、胸部未见异常,幽门螺旋杆菌呈阴性,轻度脂肪肝消失;血脂目前正常,鼻音重减轻,夜间睡眠时鼾声减轻甚至消失,只有在劳累或酒后睡眠中发生。
2024年3月进行“胃肠镜检查”
查出患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胃角重度肠化”,伴有糜烂,心脏左室顺应性欠佳(以上两项体检此前没有做过),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左肾钙乳症囊肿,目前持续治疗中,争取更优结果。
治疗前后舌象对比
法令纹也有所淡化,这也有力地从侧面印证了面部表情与人体形态之间是存在相互影响的。
治疗前后形体对比
2023年7月手背伸受限
2023年7月针灸前后对比2次左右
2023年10月,患者自行拍摄的背影
以下是2024年的检查报告
幽门螺旋杆菌转阴(左)
脑部CT复查无明显异常(中)
轻度脂肪肝消失(右)
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黄帝内经灵枢·师传篇》云:“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顺之奈何?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意思是治病需要顺从病人的方便。
《调衡医学》的张文勇先生曾经教导,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因此不能着眼于改变他人,而是要精进自己的医术。经过这个案例,更加觉此颇得古人之心。
“阴阳失衡即为病”。中医的工作就是平衡阴阳。
目前我们通常认为慢性病是源于生活习惯,但改变患者的生活习惯对于医生来说是没有操作空间的(除了住院期间),如果患者能改变,也不需要医生的帮助了。患者通过调理变好之后,自然会对生活和健康更有信心,因此有可能自觉、自然改变生活习惯。当然,我们的目标不是改变他人,而是让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获得更轻松、幸福的生活。
感谢师父的智慧,让我们都能轻松、愉快地看病,收获健康和幸福。
针灸主编点评
该文通过调衡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能够使患者做到形体归正,症状消失。
文中脑萎缩影像学证实:轻度脑萎缩好转,脑供血改善。
治疗前后患者形态:前后失衡状态的改变明显,这将非常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中医有云“肾主骨生髓造血”,脑萎缩是髓海不足,脑部血液循环的供应充足也可以纠正髓海的不足,如果FMR监测脑部氧供及代谢的数据,证据将更加充分,这有待于基础临床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文不仅为临床提供了治疗思路,更为开展预防脑萎缩的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调衡医学编辑部
2024年5月15日
药法主编点评
该例患者,是经由体检发现身体不同问题,其中包括脑萎缩、高血脂症、主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右侧颈动脉斑块、脂肪肝、肺结节、胆囊结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肾钙乳症。
如果是西医对待此类问题,会先给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幽门螺旋杆菌三联药物治疗。至于体检发现的其他问题,他们会让你定期复查,这就应了那句常用客套话:“有看法,没办法。”
但即便是这么复杂的体检报告,梁博士通过调衡医学的理论,针药并用,奇迹出现了。患者的脑萎缩消失,脂肪肝消失,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转阴性,血脂恢复正常,肩关节疼痛减轻,更难能可贵的是,睡眠的鼻鼾声甚至消失,且患者有了一种“长高了”的感觉,说明体型变好了,身体发生了质的改变,这就是调衡医学的魅力所在,梁博士采取了不问病名,不问症状,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发挥得淋漓尽致。
吐槽:如果体检发现身体出现了问题,西医会让你回去定期复查,意思就是回去等,等出现了明显的症状,或者体检指标明显增高了,瘤体明显长大了,再做处理。试问,我们的身体等得起吗?
梁博士的这个案例,已经充分说明,调衡医学在治未病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愿调衡医学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让临床医生都能学调衡、用调衡,这样的话,不管人民群众的已病或未病,都能得到很好的调理,人民群众基本健康的保障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作者:梁秋语,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助理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波士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学博士后,调衡医学张文勇先生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