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技巧及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问诊及问诊规范
一、问诊的概念及重要性
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问诊的重要性何在?通过问诊可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病经过、既往健康及患病情况等,对现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某些疾病的早期,患者尚无病理形态改变时先出现症状,有利于早期诊断疾病。
二、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1、接触病人时从礼节性交谈开始,医生先作自我介绍,语言亲切和蔼、友善,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使问诊能顺利进行。
3、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暗示性提问是一种能为患者提供带倾向性的特定答案的提问方式,很易使患者为满足医生而随声附和,如“你的胸痛放射到左手吗?”,恰当的提问应是“你除胸痛外还有什么地方痛吗?”
4、避免重复提问,提问时要注意系统性、目的性和必要性,以及要全神贯注的倾听病人的回答。
5、问诊时医生语言要通俗,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如心悸、隐血、心绞痛、里急后重,尿频尿急等。
三、问诊内容(住院病历所要求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婚姻、地址、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11项。
(三)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的全过程,必须认真、详细的询问。
3、病因与诱因问诊时尽可能了解本次发病的有关病因(如外伤、中毒、感染)或诱因(如气候变化、环境改变、情绪、饮食失调等),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4、病情的发展与演变指在患病过程中主要的症状加重、减轻或出现新的症状。例如肺结核合并肺气肿的患者常可在活动后气促,如突然出现胸痛和严重呼吸困难,应考虑有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5、伴随症状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出现一系列的其他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常是鉴别诊断的依据。因为不同疾病可出现相同的症状,因此单凭一个症状无法判断是哪种疾病,必须要问清伴随症状诊断才有方向,例如急性上腹痛可有多种原因,若患者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特别是又出现黄疸和休克时,就应该考虑急性胆道感染的可能。但是当某一症状按一般规律应出现的伴随症状而实际上没有出现时,也应将其记录于现病史中以备进一步观察,因为这种阴性症状往往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7、病程中的一般情况应记述患病后到就诊前或入院前的精神、体力、体重、食欲、食量、睡眠与大小便的情况,这对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应采取什么辅助治疗是很有用的。
(四)既往史既往史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曾经患过的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外伤手术、预防注射、过敏史,尤其是与现病史有密切关系的疾病,例如: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的患者应询问过去是否有过高血病史等。
(六)个人史包括社会经历、职业及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吸烟史、饮酒史,血吸虫接触史,有无不洁性交及性病史。
(七)婚姻史记述未婚或已婚,结婚年龄、配偶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等。
(八)月经史和生育史月经初潮的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经血的量和色,经期症状,有无痛经与白带,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妊娠与生育次数和年龄,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有无死产、手术产、产褥感染及计划生育等情况。
(九)家庭史询问双亲、兄弟、姐妹及子女健康与疾病情况,有无与患者相同的疾病,有无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精神病等。对死亡的直系亲属要问明死因与年龄。------------------------------------------------------------------------------------------------------
1.首先问诊要程序化。
也就是说问哪些内容、先问哪些、后问哪些,必须提前设计好,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病人问烦了,我们什么也得不到。这里所说的“提前”是指平时我们就应该有一套设计好的腹痛问诊程序。其实这种“程序化问诊”的理念适用于所有临床学科。
2.言简意赅。
下面有一种问法:
这类病人对腹痛发生的那一刻记忆犹新。甚至有的病人能说出几点几分。这种情况见于突然发病而且开始即为剧烈的疼痛病人。多由穿孔、破裂、梗阻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