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考试科目:卫生综合
报考专业: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劳卫与环卫、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营养与食品卫生
一、名词解释
1.居民食物结构
2.食品卫生社会规范
3.铅吸收
4.汞毒性震颤
5.生物化学地球性疾病
6.生化需氧量
7.概率
8.可信区间
9.预期寿命10.潜伏期11.队列12.匹配13.移民流行病学
二、填空题
1.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的代谢产物为。
2.我国已近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有。
3.N-亚硝基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其中系终末致癌物。
4.密胺塑料类的卫生学上的问题是。
5.矽肺病理形态可分为、、。
6.马拉氧磷在人体内可以被酶水解失去毒性。
7.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类型有。
8.气象因素包括气温、气流、气湿和气压,对机体的等多种生理活动起着综合作用。
9.“冷化效应”是由于而使气温明显下降所致。
10.公共场所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对实行卫生监督。
11.t分布和正态分布的形态都是性分布。
12.进行抽样调查时,以随机抽样的误差最大。
13.对于偏态分布的资料,制定其参考范围的方法用。
14.队列研究资料分析时,所计算的率的指标有和。
15.筛检联合试验,串联可提高筛检试验的,并联可以提高。
16.无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称之为。
三、单选题
1.鉴定脂肪酸败的最早的指标是:
A.过氧化值B.酸度C.羟基反应D.碘价E.皂化价
2.引起“烧热病”的有害物质为:
A.芥子苷B.芥酸C.恶唑烷硫酮D.棉酚E.二聚体
3.膳食纤维布包括:
A.纤维素B.半纤维素C.木质素D.果胶E.树胶和黏胶
4.目前我国多采用哪两项指标评价人体的蛋白质的营养状况?
A.血清白蛋白和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
B.血清运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C.血清运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D.血清运铁蛋白和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蛋白
E.血清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5.关于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引起食物中毒的菌株90%为神奈川试验阳性
B.沿海地区是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多发地区
C.该细菌本身及产生的耐热性溶血毒素均可以引起食物中毒
D.患者恢复期血清与从粪便中分离的该菌的抗原抗体反应凝集效价增高
E.根据中毒的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临床诊断
6.餐具消毒的主要方式为:
A.用漂白精消毒B.用优氯消毒C.用碘附消毒D.煮沸消毒E.辐照消毒
7.废气的有效排放高度是指:
A.烟囱的高度B.烟气抬升的高度C.排气筒的高度D.烟囱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E.烟波中轴至地面的距离
8.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之一是: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这是指污染物在最高容许浓度时应:
A.无色无臭B.不影响大气透明度C.低于嗅觉阈和刺激作用D.不发生慢性毒性E.以上都包括
9.有害物质在地面水中稳定性的研究数据,可为以下提供依据:
A.确定毒性大小B.对地面水的自净作用C.体内蓄积性的估计D.确定安全系数E.确定卫生标准
10.水温对氯化消毒效果的影响为:
A.水温低时氯的溶解度大,故消毒效果好B.水温低时微生物抵抗力低,故消毒效果好C.水温低时可使化学反应速度变慢,故不如水温高时效果好
D.水温低时对消毒效果影响不大E.以上都不对
11.土壤含氮有机物在氧化条件下的最终产物为:
A.氨B.NOC.NO2D.亚硝酸盐E.以上都不是
12.当以△B表示表示亮度差阈,B2表示背景亮度时,则△B/B2称为:
A.亮度比B.对比感度C.对比感觉阈D.视敏度E.照度
13.不管变量x服从什么分布,只要样本含量n足够大,则可以近似地认为:
A.xx
s
-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B.
xu
σ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C.xu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D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14.进行配比研究可以减少:
A.选择偏倚B.信息偏倚C.混杂偏倚D.Neyman偏倚
15.为评价某种一级预防措施在控制冠心病中的作用,最合适的研究方法是:
A.临床试验B.回顾性队列研究C.前瞻性队列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横断面研究16.一种新疗法只能延长寿命,但不能使疾病康复,结果会导致该病的:
A.患病率下降B.发病率升高C.患病率升高D.发病率下降E.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下降
17.从某市意外伤害中抽查300张儿童的死亡记录卡发现,家庭危机状况差的死亡儿童比家庭经济状况好的死亡儿童高五倍,由此推断该市社会经济状况差的家庭中,儿童发生伤害的频度5倍于社会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由此推论:
A.正确B.不正确,因为观察组和对比组不可比C.不正确,因为未进行显著性检验D.不正确,因为没有按率作比较E.不正确,因为结果可能由观察着或调查着的偏倚造成18.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年代、不同名族的调查,均发现同卵双生者精神分裂症的同病率显
著高于异卵双生者的同病率,此结果表明:
A.此病主要与遗传有关B.此病主要与环境有关C.此病主要与生活习惯有关D.此病病因与遗传与环境因素同等重要E.此病病因遗传与生活习惯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