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重视健康体检的人越来
越多,与
之相对应的各类体检机构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与此同时,人们对健
康体检的
疑问也很多;有些人想体检,但不知道去哪里体检;有些人认为体检
基本差不
出什么病,只是一种“心理安慰”;有些人认为体检项目越全越好,
价格越贵
越好;有些人虽然做了体检,但根本就不知道那些体检项目都代表什
么含义;
还有些人体检后,发现某些指标不好,惊慌失措……
亲爱的读者,
你有健康体检的习惯吗?
你知道健康体检的意义吗?
你想知道什么样的体检机构最值得信任吗?
你想知道哪些体检项目最适合你吗?
你想知道哪些体检项目不该遗漏吗?
你想了解各种检查项目的含义吗?
你知道体检前后都该做些什么吗?
本期的健康主题就与大家探讨“健康体检”这个话题。下列30个
健康体检
小常识,融合了国内众多医学专家的权威观点,全方位讲解健康体检
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认识,让健康体检真正实现“物超所值”。
1、去技术力量雄厚的医疗机构体检
2、人人都需要体检
3、体检不是“走过场”
4、体检项目并非越多越好
5、体检手段不必追求“高精尖”
6、体检前要做三项准备工作
7、体检后要做4项后续工作
8、老年人体检要勤,项目要全
9、儿童体检应选择正规的儿童保健机构
10、成年男性:每年请医生“摸”一下前列腺
11、已婚妇女:每年要做妇检
12、女性:别“省略”乳腺检查
目前国际上推荐的三种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方法为:乳腺X线摄影、由医生操
作的乳腺触诊和乳腺自查。健康体检中的乳腺触诊检查是一项很好的发现早期
乳腺癌的方法。遗憾的是,不少女性因为害羞、怕麻烦,把该检查给“省略”
了。此外,乳腺摄影对发现乳腺疾病,特别是对早期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
值,40岁以上女性应每年检查1次乳腺X线摄影,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35岁以
下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宜选择乳腺超声检查。
13、40岁以上:每年拍1次胸片
肺癌是中国第一大癌。胸片对呼吸道疾病(包括肺癌、炎症、结核、间质性肺
病等)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40岁以上者,无论男女、吸烟与否、有无症状,
都应该每年拍1次胸片。吸烟人群、有肺癌家族史和长期咳嗽、咯痰的人,特别
是年龄大于60岁的,建议每年拍2次胸片。
14、化验大便:加做隐血试验
15、尿检虽小,必不可少
16、中老年人:做做颈动脉超声
在中老年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病,它与
项无创检查手段,不仅能提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信息,还可以提供斑
块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信息,是目前筛查颈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17、没有眼病,也要查眼底
18、45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每年检查1次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多年与老年人,尤其好发于绝经后的妇女。要及早发现骨质疏
松,必须依靠仪器来测定骨密度。目前最好的骨密度检测设备是双能X线吸收
仪,俗称骨密度仪。它能精确反映骨量的丢失情况,也能预测将来发生骨折的
危险性,骨密度值愈低,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愈大。绝经前期的妇女(45岁左
右)和50岁左右男性,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该每年到正规医院做1次骨密度测
定,了解自己目前的骨密度情况。每年的测定数据都应妥善保管,并与自己第1
次测得的骨密度指(初始数据)作比较,以便掌握自己每年骨量丢失的速度。
一旦骨密度值达到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药
物治疗。
19、乙肝“大(小)三阳”:测乙肝病毒DNA
20、50岁以上女性:每年检查1次卵巢
21、时常过敏:去查过敏原
22、2岁以上儿童:每半年做一次眼科检查
23、“老烟枪”:去做肺功能检查
24、40岁以上:每年查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25、肿瘤标志物“超标”:莫惊慌,早检查
如今,不少健康体检都包含“血肿瘤标志物”这项检查。肿瘤标志物是由
肿瘤产生,并打上了肿瘤“烙印”的标志物。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
白(AFP,肝脏)、癌胚抗原(CEA,消化道、胰腺、乳腺),糖类抗原125(CA-
125,卵巢、乳腺、消化道)、糖类抗原19-9(CA19-9,消化道、胰腺、卵巢)
等。一旦发现肿瘤标志物超标,许多人会惊慌失措,以为自己得了肿瘤。实际上,
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在正常人体内也有微量表达,且个体差异较大,“超标“并
不代表一定患了恶性肿瘤,不必过度惊恐,应找临床专科医生咨询,并做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