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保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文名称:ChineseJournalofChildHealthCar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中华预防医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6579
国内刊号:61-1346/R
邮发代号:52-18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期刊收录:
CA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在人一生的身体发育过程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发展时期:婴儿期和青春发育期。如果在婴儿阶段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重视,将造成孩子心理发展的问题,导致难以弥补的创伤。下面,就儿童发展期中的婴儿期,提出一些心理保健方法,以飨读者。
出生至1月:婴儿因不适应宫外环境,情绪消极,爱哭闹。此期在满足婴儿生理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多抚触、搂抱婴儿。尽量母乳喂养,哺乳时双眼注视婴儿。日常护理过程中,告知婴儿将要做些什么、如吃奶、洗澡、穿衣等。平时多哼唱轻柔歌曲给婴儿听。可做的游戏:用婴儿手握住母亲的小手指、摇铃、听音乐。
2月至3月:此期婴儿能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用手摸东西,能咿呀发音,头可随看到的物品或听到的声音转动180度,并注意自己的手。如果前期婴儿能得到好的照顾,到这个时期,就显得好带,爱笑。父母应经常给婴儿做按摩,锻炼婴儿,用物品逗引婴儿转动头部,给孩子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环境。可做的游戏:在宝宝的视线内摆放一些色彩鲜艳,能发出悦耳音响的彩球、玩具等,充分利用色彩和声音对宝宝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4月至5月:此期婴儿扶腋下能站得直,能喃喃地发出单调音节,能伸手取物,能辨别人声、望镜中人笑。宝宝开始对母亲表示出特殊的黏密。母亲应尽快满足婴儿的要求,尽力让孩子保持快乐,让形成的黏密关系是安全型的。可做的游戏:逗逗飞、照镜子、使用毛巾秋千培养婴儿的平衡能力。
5月至6月:此期婴儿渐渐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识熟人和陌生人,自拉衣服,自握足玩。父母应微笑着与孩子讲话。可作的游戏:拉拽东西、举高高、扶腋下跳等。
6月至7月:此期婴儿会翻身、自己独坐很久,将玩具从一只手换入另一手。能听懂自己得名字,自握饼干吃。保证每天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尽量与婴儿多说话,如到医院注射疫苗或接受治疗等,事先一定告知婴儿,切忌哄骗、强迫,以免造成婴儿恐惧。可作的游戏:敲鼓、双手打拍、坐姿的练习。
8月至9月:试独站,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能懂“再见”。教会婴儿与他人的日常交往。多赞赏、鼓励婴儿。可作的游戏:藏起玩具让孩子找、插入吸管。
9月至10月:能独站片刻,拇、食指对指拿东西,能摹仿成人动作。训练婴儿行走能力,对婴儿的好奇心给予支持、鼓励。可作的游戏:搭积木、捡拾细小物品、站立、迈步练习。
2009年中和乡、那马镇和延安镇记录在儿童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人数分别为为896、982和924人,2008年中和乡、那马镇和延安镇记录在儿童系统管理系统中的人数分别为为746、701和794人,2年的平均管理率分别为70.1%和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院所督导的儿童系统管理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陆金如单位: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儿童健康护理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常情况下的儿童保健护理指的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发育特征以及心理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尽量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进而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
儿童健康教育是我们社会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它本身就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其特殊的规律,这种特殊规律的特殊性具体就表现在人的体魄、心理和美育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社会主体快速变化和发展的当今社会,完全可以说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事业和创造奇迹的坚实基础。
儿童保健护理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我们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儿童进行整体的护理,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其研究内容包括儿童整张发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及患病儿童的护理。广义上讲,一切涉及儿童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都属于儿童护理保健的范围。
我们常说的儿童保健护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护理评估难度大,这就体现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已经成为父母日常消费的主要体现,父母为了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金钱远比以前多,孩子的健康自然也就成为父母心中的头等大事,所以父母在为孩子保健付出了代价之后就要求达到相应的效果,这就对我们儿童护理保健提出了新的挑战;②病情观察任务较重;③护理项目繁杂琐碎,由于当今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先进设备的不断更新,儿童护理方面也涌现出了相当多的门类,这就要求我们儿童护理保健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熟练先进设备的操作,为日常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④护理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儿童的身体免疫力不是很好,所以,比较容易感染疾病,在平时,注意给孩子摄入均衡且丰富的营养,这是保证孩子的关键要素,另外,要注意让宝宝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3]。
1怎么进行儿童护理保健
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
1.1休息是恢复身体疲劳、减少身体能量消耗的最好方法。婴幼儿身体的调节机能还未完善,有时往往出现孩子发烧至40℃,精神却很好,因此很难做到卧床休息。为了不使孩子出去玩耍能好好休息,尽可能让他在房间内或床上听音乐、看画、讲故事、搭积木等,当孩子对游戏不感兴趣的时候,适当地抱抱他。
1.2要多喝开水领孩子到医院看病,常常听到医生讲:"回去多喝水"。多喝水对身体起什么作用呢?水分在身体组织成分中占很大的比重,年龄越小比重越大,婴幼儿身体内水分的总量占体重的70%~75%。由于发烧,出汗较多,水分消耗增加,这就需要多喝水及时加以补充。多喝水能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常常碰到孩子不肯喝水,这就要家长想方设法,如在水中加些鲜果汁。对大便稀薄的孩子,不宜多喝糖水,可喝些淡茶水,茶叶内有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4]。
1.3饮食调理孩子患病后消化机能降低,出现食欲下降,胃口不好。这时过多吃营养食物是不能吸收和利用的,反而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最好能根据患儿平时饮食习惯,在原来饮食的基础上吃些富于营养、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蒸蛋、粥、面等。
1.4要给孩子测量体温一般说体温高低是疾病变化的标志之一。体温高时每隔4h测量1次,如体温在38℃以下,上下午各测量1次就可以了,采用腋下测量比较安全。体温的波动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早上起床时体温比较低,上午8:00~9:00时开始体温逐渐上升,到晚上21:00~22:00时达到最高,以后又慢慢下降。患儿体温一般呈波浪形,但是像下楼梯一样,逐步下降到正常。假若患儿的体温变化符合这个规律,家长可不必担心了[5]。
2特殊儿童进行儿童护理保健的方法
2.1发热发热是儿童时期许多疾病发生过程中一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的正常体温在一昼夜间会有一定的波动,但波动的范围不会超过1℃。儿童正常体温温度36.9℃~37.5℃,腋温36℃~37℃,舌下温度较温度低0.3℃~0.5℃,一般认为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则认为是"发热"。发热的可分为:低热37.5℃~38℃,中度发热38.1℃~38.9℃,高热39℃以上。
儿童发热护理要点:①体温在38.9℃以下,物理降温。冷湿敷、温水洗澡、擦浴;②体温在39℃以上,药物降温;③卧床休息多饮水;④注意孩子精神状态和病情变化。
2.2惊厥儿童惊厥常常是突然发生,发作时可出现两眼凝视,口吐泡沫,四肢抽动,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儿童惊厥护理要点:①让患儿马上躺平侧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窒息;②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人口腔内的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2.3呕吐儿童呕吐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与其他症状同时存在。如果儿童出现呕吐的症状作为儿童护理保健人员首先须注意:①呕吐物的性状与颜色:呕吐物是否有酸臭等异味,有否含有咖啡色样的物体;②呕吐的同时是否伴腹泻、腹痛;③呕吐的同时是否有咳嗽、流涕、气急等;④呕吐的同时是否伴有发热、精神萎靡、头痛等。
儿童呕吐的护理要点:①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如睡觉时呕吐,马上给予侧卧位);②呕吐时仅有少量咳嗽或无其他症状时,吐后小儿精神状态良好,继续观察;③如呕吐呈喷射状并伴发热、精神萎、腹痛加剧等症状,应送医院诊治。
2.4儿童支气管哮喘病的护理儿童哮喘是由于过敏所致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疾病护理的重点是预防哮喘发作:首先防止灰尘污染,室内避免放置花草、鸟羽等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进行户外阳光下活动,不要在易引起过敏的某种花草中乱跑。合理膳食,因哮喘发作使消化功能减弱,严重咳喘易呕吐,应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应及早发现喉痒、胸闷、干咳等发作先兆。
总的来说,儿童自身的抵抗力比较薄弱,在特定的时期容易患各种疾病,所以,更需要针对性的儿童保健护理。儿童保健护理主要是针对各个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特点,在护士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解决儿童常出现的问题,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准。由此可见,儿童综合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进一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防止儿童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出现各种营养性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郝波,王临虹,张文坤.中国部分城市2岁儿童行为偏离的多因素水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1(12):273-274.
[2]朱宗涵.儿童早期发展面临的的挑战[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1):53.
[3]梅建国.儿童护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110.
【关键词】儿童保健;成长发育;应用价值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210
儿童处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若不能满足儿童对营养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发育[1]。所以如何预防避免儿童发生营养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比儿童保健联合常规保健与单纯采用常规保健两种方案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2月本院的102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儿童的监护人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次研究的儿童男69例,女33例,年龄11个月~6岁,平均年龄(3.8±1.5)岁。将所有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30例,女21例,平均年龄(3.6±1.3)岁;对照组男39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0.9)岁。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2两组儿童的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儿童经过10个月的保健之后发现,观察组儿童的营养性疾病发生率为1.96%(1/51),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13.7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人体的骨骼器官在儿童时期还没达到成熟,仍在不断的发育,如果此时社会和家长不能给予儿童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养育,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灵上均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儿童营养性疾病、心理性疾病等,因此对儿童的保健显得尤为重要[2]。
本文通过对比采用儿童保健联合常规保健与单纯采用常规保健两种方案,结果发现,观察组儿童的身高、体质量、MDI值、PDI值以及适应性、语言、精细动作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联合常规保健相较于单纯常规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作用显著,能够有效的促进儿童体格、精神、心理的健康成长,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金雪梅.浅谈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9):329-330.
[2]吴燕.探讨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250.
[3]司冬梅,蔡莹莹.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中国医学工程,2015,6(3):80,82.
1.不忘健康初心,关爱母婴领航。
2.孕期规范的产科检查是保障母婴安全最有效的手段。
3.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检查服务。
4.孕产妇和0-6岁儿童可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项目。
5.0-6岁儿童体检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儿童免费提供的健康保障。
[关键词]婴儿;睡眠习惯;夜醒
[Keywords]Infant;Sleephabit;Frequentnightwaking
1.1一般资料
采用普查的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5年11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定期体检的171例健康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0~5个月龄婴儿64例,男婴37例,女婴27例;6~11个月龄婴儿107例,男婴56例,女婴51例。
1.2方法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2睡眠习惯的比较
2.2.1不同月龄婴儿不同睡眠地点所占比例的比较81.9%的婴儿与家人(主要是母亲)同床睡眠,18.1%的婴儿与家人同睡一个房间,自己独立睡小床,没有婴儿单独睡眠。其中0~5个月婴儿与家人同床睡眠的比例为75%,6~11个月与家人同床睡眠比例86.0%,0~5个月同床睡眠比例低于6~1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P>0.05)(表1)。
2.2.2不同月龄婴儿不同入睡方式所占比例的比较喂奶和拍抱是该年龄段婴儿睡前安抚的主要方式,婴儿独自入睡比例仅为14.6%,其中0~5个月婴儿自我入睡比例为10.9%,低于6~11个月龄的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P>0.05)(表2)。
2.2.3不同月龄婴儿不同睡眠姿势所占比例的比较0~5个月龄婴儿的主要睡眠姿势为仰卧,占67.2%,6~11个月婴儿主要睡眠姿势为侧卧,占45.8%,6个月以后,俯卧位睡眠婴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P
2.2.4夜间哺乳6~11个月婴儿夜间哺乳的比例较高,约为81.3%,仅有18.7%的婴儿夜间不哺乳。
2.3不同月龄婴儿不同睡眠障碍发生情况的比较
婴儿总的睡眠障碍发病率为46.8%(80/171),其中婴儿总的入睡困难发生率为11.1%,0~5个月婴儿入睡困难发生率较低,为9.4%,6个月以后,婴儿入睡困难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P>0.05)。婴儿期磨牙比较罕见,本次调查仅1例,占调查总数的0.6%。0~5个月婴儿打鼾发生率较高,占17.2%,6月龄以上婴儿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P
2.4不同睡眠习惯睡眠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6~11个月龄夜间哺乳婴儿睡眠障碍发病率为66.7%(58/87),明显高于夜间不哺乳婴儿的30%(6/20)(χ2=9.096,P0.05)(表5)。
3.1婴儿睡眠障碍发生率高
3.2不良睡眠习惯的影响
造成婴儿睡眠障碍的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家庭养育方式、母亲焦虑情绪、孕期睡眠、婴儿气质、亲子关系、营养均可能对婴儿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11-14],其中,不良睡眠习惯是造成婴儿睡眠问题的重要原因,由于本次调查例数较少,入睡方式与睡眠障碍之间关系不能确定,有待于做更进一步证实。何种睡床习惯更有利于婴儿睡眠尚存在争议,2008年国内某项研究表明,独立睡眠的婴幼儿夜醒次数少于与母亲合睡,且出现如急躁、胆怯、害羞的几率明显低于与母亲同床[15]。本次调查不同睡床习惯睡眠障碍发生率未发现明显差异,通过哺乳、拍抱、摇晃等方式安抚婴儿入睡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婴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12];在自然状态下,婴儿在4~6个月逐步建立昼夜节律,6个月后夜间无需哺乳,夜间喂奶将明显增加婴儿睡眠障碍的发生率。
3.3针对不同月龄婴儿家长有重点地开展健康教育是减少婴儿睡眠障碍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睡眠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婴儿期,入睡困难和频繁夜醒影响儿童的体格、心理和智能的发展,在孕期和婴儿期开展健康教育、引导家长采用科学的育儿方法,逐步改变不恰当的养育方式,对减少婴儿睡眠障碍发生,提高婴儿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EdnickM,CohenAP,McPhailGL,etal.Areviewoftheeffectsofsleepduringthefirstyearoflifeoncognitive,psychomotor,andtemperamentdevelopment[J].Sleep,2009,32(11):1449-1458.
[3]吴至凤,赵聪敏,赵雪晴,等.婴幼儿睡眠质量与体格发育的关系[J].重庆医学,2009,38(22):2806-2808.
[4]王惠珊.重视儿童睡眠障碍的评估与防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69-772.
[5]王惠珊,黄小娜,蒋竟熊,等.中国城市0-5岁儿童睡床习惯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4):420-422.
[6]杜亚梅,韩春玲,杨健梅,等.宝鸡市城区240例婴儿睡眠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2(16):721-723.
[7]谢怡,孙晓勉,郑雪娟.深圳市婴儿睡眠现状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1(19):977-979.
[8]CharmandariE,KinoT,SouvatzoglouE,etal.Pediatricstress:hormonalmediatorsandhumandevelopment[J].HormRes,2003,59(4):161-179.
[10]尹国燕,马淑丽,张琪,等.婴儿夜醒行为与其家庭环境因素的调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7(16):2464-2465.
[11]P建锋,张怡.儿童鼾症与生长发育关系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4):47.
[12]江帆,颜崇淮,吴胜虎,等.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6):435-438.
[13]KordasK,SiegelEH,OlneyDK,etal.Maternalreportsofsleepin6-18month-oldinfantsfromNepalandZanzibar:associationwithirondeficiencyanemiaandstunting[J].EarlyHumDev,2008,84(6):389-398.
[14]中国婴儿睡眠监测组.婴儿早期喂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9):779-782.
上海,家住车站北路的孙女士哭诉:为了让女儿长得更高更健康,从女儿5岁时,就给她服用某进口品牌的保健品,并坚持了近两年。不久前发现8岁的女儿增大,个子却不见高。医生告诉孙女士,她女儿的症状属“性早熟”,骨龄超前了3年。孙女士心急如焚,后悔莫及……
像孙女士的女儿这样出现“性早熟”的儿童绝非一二,孩子服用补品补药,即使孩子还是学龄前儿童,甚至是未满周岁的婴儿也可能会发生性早熟。这种性早熟是父母催出来的,所以叫假性性早熟。其特征是男孩变粗,女孩突然增大或阴道流出白带样的分泌物。这完全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儿童“性早熟”的主要诱因是孩子服用了含有雌性激素类药物或营养补品,如鸡胚宝宝素、蜂皇浆、花粉以及含人参的保健品等。许多家长听说给孩子吃保健品有好处,可以促进生长发育。这样做常常适得其反,弄巧成拙。这些含有性激素类物质,具有促进和加强的作用,儿童服用后会出现性早熟和“骨骼超龄”。“骨骼超龄”就会过早地关闭生长点(骺板),孩子反而长不高。
蜂王浆触发过敏
《英国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论坛报》先后报道了蜂王浆引起儿童哮喘的病例:有的在服用蜂王浆胶囊后40分钟发生急性哮喘发作;有的发作时,需要气管插管加以监护;有1例很明显地在服用蜂王浆胶囊后发生急性哮喘,随后心跳停止,一直人事不省,2天后死亡。
美国免疫学医师卡金指出,蜂王浆可能被花粉或其他物质所污染,这些物质触发免疫反应。患有未曾诊断出的变态反应患者,在初次服用蜂王浆后便有可能发生一次致命的变态反应。现已有充分证据表明,蜂王浆含有致敏蛋白,它有可能使哮喘或过敏反应患者发生危及生命的变态反应。
小胖墩患上脂肪肝
近年小胖墩越来越多,成了家长的一块心病,有些7~8岁的小胖墩竟然患上脂肪肝。这其中除了营养过剩、缺少运动等因素外,滥用保健品也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有些保健品中可能含有激素,不仅刺激了孩子的食欲,还会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体内糖、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异常蓄积,怎不让胖墩再患上脂肪肝有的还患上了糖尿病呐!
“佝偻症”补成肌骨钙化
某病儿,女性,生后一直服用浓缩鱼肝油及钙片。3个月时,某医生体检认为有多汗症状,诊断“佝偻症”。6个月内除口服维生素D之外,还曾3次肌注维生素D80万IU。连同口服,6个月内共接受660IU。7个半月,因纳呆、恶心、呕吐、烦躁3个月,低热、尿频、乏力半月,第一次入院。化验:骨骼X线片检查发现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致密增厚,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密度增高。四肢软组织有转移钙化,确诊为维生素D中毒。
其实本例无任何重症佝偻症的证据,不该大补维生素D。此例诊治医生负主要责任,但有些家长以为维生素是“补药”“多用无害”,也起着促成错误的作用。要知道维生素补之不当也会中毒。维生素A急性中毒症状为倦睡、头痛、呕吐等;慢性中毒的症状有皮肤干燥、粗糙、呈鱼鳞状,脱发,唇干裂,搔痒,口舌疼痛,指甲易碎等。维生素C过量可发生腹泻、尿酸尿甚至形成尿结石等。
“金”风劲吹又如何
首先是脑黄“金”,继之是脑白“金”,接下来是黄“金”搭档,现在又刮起了“金”维他。人的头脑中真有黄金、白金吗大家到底该如何对待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曾专门召开了一次“多不饱和脂肪酸学术研讨会”,其目的是为了提醒广大消费者慎重选用脑营养品,特别是不要让青少年滥服此类药品。专家指出所谓脑黄金的两大主要成分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确有健脑作用,有助于增强神经的信息传递作用,但长期过量服用会引起精神过度兴奋,不易入睡。儿童服用应特别注意。EPA有增强的作用,因此少年儿童不宜服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强化DHA食品中,一般都是既含有DHA电含有EPA,但有的产品只标明含有DHA,应引起消费者高度注意。
面对保健品的选用原则
不可拔苗助长就是说小儿不宜用保健品。小孩的生长发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人为地、随意地加以改变。中医认为“虚则补之”。小孩初生,生机蓬勃,何虚之有所以根本不需要用保健品去补。在发育尚未成熟阶段你用外来干预助长,势必造成各器官、系统及脏器之间发育不平衡,以致出现畸形发展,性早熟就是典型例证。
牢记是药三分毒尽管保健品不是药,但它毕竟包含了某些中西药物成分。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古人云:“误用致害,虽人参、甘草亦毒药之类也。”西医早就观察到,即使维生素用之过量,也同样会中毒。
食补代替药补如果孩子先天不足,或大病之后,确需进补,也应从食补着手,尽量不用药物和保健品。许多保健成分尽在食物中:
“鱼油”来自海产品,EPA和DHA均普遍存在于海鱼或其他的海洋生物中,像日本人、爱斯基摩人那样,常吃鱼就可获得丰富的EPA和DHA保健品。
核酸在细胞多的食物中,含核酸丰富的食物主要是豆类、海产品、鸡肉、牛肉、动物肝脏等,牛奶没有细胞,当然也就没有核酸了。
卵磷脂就在蛋黄里,顾名思义,卵磷脂就是存在蛋黄中的磷脂。在大豆、蛋黄、玉米、棉子、油菜子、葵花子及猪脑中,不但胆碱含量较高,甚至还含神经鞘磷脂,是脑细胞膜重要组成物质。但是,猪脑、蛋黄胆固醇偏高,中老年人不宜大量食用;在植物种子中,油菜子、玉米及大豆卵磷脂所含的有效成分也不少。
【关键词】流动儿童;3-5岁;保健现状;干预方法
1.2方法从妇幼保健机构工作者选出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研究小组,在研究之前,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完成后,由他们依据本次已预先拟定好的调查表对流动儿童所属监护人员展开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监护人对于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儿童保健档案建立情况、儿童接种疫苗情况等。调查过程由专家控制小组实施现场监督,以保证问卷科学性、规范性、真实性,在调查问卷完成之后,再由专业负责人员再次对其进行审核,查看问卷中有无逻辑性错误,并及时对错误进行更改,以保证调查的科学性。
本次对992例年龄在3岁-5岁间的流动儿童保健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已建立保健档案的儿童仅为676例,建立率为68.15%。按照规定进行体检者仅为422例,达标率为42.54%,且过去一年内这422例儿童中体检>4次者仅为59例(13.98%),另外的363例(86.02%)均不足4次。本组992例儿童中,928例有接种疫苗史,接种率为93.55%,861例按规定建立免疫接种卡,建立率为86.79%,但是,按照国家出局的儿童保健要求,完全接种麻疹疫苗、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糖丸的儿童仅为703例(70.87%)。
3结论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日渐提升,带动了人口向繁华城区的流动,大量的流动人员成为城市居住者,使得社会及经济发展得到了新的推动活力,但由于这些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特征,难以接受系统、稳定的卫生保健检查,国家的各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3]。3-5岁间的儿童作为这一庞大流动人群中的主要成员,当前的卫生保健状况尤为堪忧,优化流动儿童保健工作状况,迫在眉睫。本次调查992例流动儿童保健情况,发现了儿童在建立保健档案、接受健康体检以及进行疫苗接种保健方面均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调查人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以下几点干预措施。
3.1转变儿童保健工作体制,采取从小到达逐层梳理的方法,由固定的医院及妇幼保健部门人员,负责对街道、社区的流动儿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且督促他们定期地汇报体检结果,以尽早发现并解决卫生问题。
3.2开展多样化卫生保健宣教工作,由负责部门组织编订儿童卫生保健手册,或录制卫生保健视频,免费发放给本区域内所有的流动儿童监护人,并鼓励原有流动人员向新来的流动人员进行卫生保健宣传,保证所负责区域内所有儿童都处于科学规范的保健状态。
3.3寻求社区管理部门的配合,要求新来流动人员进行人员暂住登记,对于家庭中有流动儿童者,及时主动地其联系,要求他们到固定地点为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向其宣传儿童卫生保健知识。
3.4根据社区内所有流动家庭的家庭条件,鼓励他们定期到儿童到医院进行疫苗接种,向他们解释清楚儿童接受疫苗接种的必要性,以实际案例向他们展示不接种疫苗的患儿可能遭受的伤害,提高儿童监护人员对儿童保健的重视程度。对于某些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担负定期接种疫苗的家庭,根据其实际状况,为儿童实施免费接种。
3.5定期对本负责区域内所有的健康体检设备进行检修,定期更换问题设备,保证设备数量充足,以使全部的流动儿童都能够接受健康体检。
[1]丁文清,赵美兰,李瑛.银川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卫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4):504-507.
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心理、运动发育规律。儿童心理运动发育,包括语言的发育、粗细动作的发育、感知觉的发育、注意的发展、记忆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想象的发展、情绪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性格的发展等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部分。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如动作的发展、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加强学生对“虚幻”的心理学术语的理解,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可以从幼小机构学习到不同年龄段幼小儿童的教学特点,包括设施设备的要求、幼小儿童教学方法、体格锻炼的方式等等。儿童保健内容包含儿童交往能力。儿童的气质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是儿童保健教学的内容之一。综上所述,儿童保健内容既有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也有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既有躯体保健和心理保健,也有正常状态和疾病筛查,既是临床工作内容,也是社区工作内容。
1儿童保健内容教学在幼小机构进行的方法
(1)把幼儿园、小学等设定为教学单位。通过文件或协议的形式,把相应区域内的幼儿园、小学等定为教学单位,明确教学改革需求的实际意义,取得托幼机构的支持。(2)合理分解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好实践内容的计划。根据专业的要求不同,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明确的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内容分解和学时分配,并完成考核。(3)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医学与教育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小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儿童发展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医学生也能看到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理论在幼小教学中应用。(4)可以学会简单科研课题的开展。部分简单、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横向或纵向调查,让医学生学会初步的统计知识,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儿少卫生学科研课题。(5)可以与幼小机构实行教学互助。可以利用医学教学资源,为托幼、小学儿童开展人体认知方面的实物教学,解答儿童对身体方面的疑问,开展幼小机构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