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院的产房回到家中,伴随着新生命带给家庭的欢乐,初为人母者心思全放在孩子上,可是,新妈妈可别忘记了医生的叮嘱,应该再去医院做一次细致的产后检查,以便了解自己身体的恢复情况。对于有产后合并症的产妇,如患有肝病、心脏病、肾炎等,应该到内科检查;对于怀孕期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则需要检查血和尿是否异常,检查血压是否仍在继续升高;如有异常,应积极治疗,以防转为慢性高血压。而在妇产科检查方面,则需要要检查盆腔器官,看子宫是否恢复正常、阴道分泌物的量和颜色是否正常、子宫颈有无糜烂、会阴和阴道的裂伤或缝合口是否愈合等。产后检查能及时发现产妇的多种疾病,还能避免患病的产妇对婴儿健康造成的影响。专家建议,产后检查最好是在产后42—56天之间完成。新生儿更需产后检查婴儿的情况是否正常,都必须经过产后检查才能够明确知道。所以,婴儿的产后检查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能用自我感觉是否良好来代替。为了宝宝的正常生长和体格健壮,在满月后就要给婴儿进行保健检查。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身长和体重在内的全身体格检查、脐部的愈合情况、婴儿的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等方面。
孕期保健的目的是什么?
孕期保健要从早孕开始,对孕妇宣传普及卫生知识,包括优生、少生、产前检查的重要性、孕期营养、烟酒、医疗用药等对胎儿的影响、以及放射性物质对母婴影响等问题。
答孕期保健的目的是保护孕妇和胎儿在妊娠期间的健康指导,妊娠足月时,能安全娩出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良好、高质量的新生儿。这就要求:受精卵本身是健全的,它由带有正常遗传信息的精子和卵子所组成;母亲身体能适应胎儿,胎盘发育对孕妇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全身各系统所增加的负担,生活环境、工作条件适合胎儿正常发育的要求。
妊娠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母体随着胎儿发育的需要,各系统均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属于生理现象。但在妊娠过程中,这种改变如果超出了生理范围或孕妇原来有病不能适应妊娠期改变,则孕妇及胎儿都可随时出现病理情况。为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必须认真做好孕期保健。孕期保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早期发现孕妇:无论从预防流产、孕期合并症或预防胎儿发育畸形的角度出发,都要求早期发现孕妇,以便及时进行保护。应当在每对夫妇计划怀孕时,即对男女双方健康情况、有无代谢或遗传性疾病家庭史、生活和工作环境等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查了解。一旦确诊妊娠,就应开始进行孕期卫生宣教。
(2)早孕期保健:孕妇要做到“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检查、早期确诊。凡是生育年龄妇女,停经40天左右,应到医院进行早孕检查,一般除化验尿或血妊娠试验外,应做妇科检查。早孕确诊后应到管辖地段保健科进行早孕登记,建立围产保健手册。
(4)孕期营养:孕妇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食物种类要全面,要想得到丰富的营养,使胎儿生长发育好,必须合理的调配饮食。孕期营养要强调蛋白质、杂粮、蔬菜和水果的摄取,要避免偏食。
(5)孕期用药:大主张在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权衡利弊,不可偏废。对于中药也不可滥用和盲用,应严格遵守孕妇用药原则,维护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6)产前诊断:为了减少围产儿死亡和减少残缺儿童的出生,以提高民族健康和智力,近年来国内都很重视产前诊断的发展应用。所谓产前诊断是指胎儿出生以前,通过一些生物化学、生物物理或遗传学方法,了解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包括胎儿的成熟程度、胎盘功能状态或胎儿有无先天性畸形或异常,以便在处理高危妊娠或异常妊娠时能掌握更多客观资料,拥有更大主动权。因此,产前诊断近年来已成为孕期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同时孕期要注意加强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防护,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严格做到不抽烟,不饮酒等,因为这些都是导致新生儿畸形的因素。祝广大女性朋友渡过一个平安、健康的孕期。
通过孕期教育,95%以上的孕妇都能按围产保健的要求产前检查8次以上,保证了孕期系统管理的正常进行。
孕妇在妊娠期间内遵循医生的指导服药,做到不滥用药物、忌放射线照射、防病毒感染、忌烟酒等;在孕期中、晚期从事轻体力劳动;能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和遵医行为,按时接受孕期检查。
从每次孕妇的理论考试中统计,95%以上孕几周内开始有胎动、12h胎动几次为正常、孕高征有何症状、最佳分娩方式、孕期内几周检查1次、何时做保健操等知识。
通过录像与讲课,使用模具操作,或一对一讲解,使孕妇初步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孕妇建册率、高危管理率、孕妇学校学员测试合格率均达100%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大于90%孕期普及教育率为100%产检中发现高危妊娠124例,地中海贫血79例,梅毒3例。在对地中海贫血筛查中,及时发现患病的孕妇,及早进行系统检查、管理,对夫妇双方患地中海贫血及遗传病者,交由优生遗传专科进行产前诊断检查,降低了出生缺陷,保证出生人口质量。
通过医务人员丰富的医学、心理学知识和社会常识的教育,使孕妇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孕期保健服务,有效地解决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贫乏的问题,使孕妇得到适时的最需要的孕期教育和治疗,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使孕期保健工作不断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