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图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1.2亿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10秒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癌症30秒平均每10秒就有一个人罹患糖尿病30秒平均每30
5、病率及人口规模来看,慢性病在我国已有蔓延趋势。我国慢性病人群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和2025年,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和20%。规划从防治效果、早期发现和管理、危险因素控制、支持性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6个具体工作指标,主要包括:到2020年和2025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10%和15%,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提升5%和10%,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由目前的8835
6、万人分别提高到1亿人和1.1亿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由目前的50%分别提升至60%和70%,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由目前的10.5克分别下降10%和15%,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由目前的27.7%分别降至25%和20%等。2020年和2025年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2020年和2025年我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情况2020年和2025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目标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
7、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主要指标主要指标基线2020年2025年属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1/10万)241.3/10万下降10%下降15%预期性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30.90%提高5%提高10%预期性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48%55%60%预期性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1/10万)11.96/10万下降10%下降15%预期性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7.10%15%25%预期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万人)88351000011000预期性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万人)261435004000预期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50%60%70%预期性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19.40%25%30%预期性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45%65%80%预期性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大于20%25%预期性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区)覆盖率(%)80.90%90%95%预期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