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生存满意度,加速脑中风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和节约社会资源。
9月29日,时值第23个世界心脏日,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NYSE:BSX)联合百度指数正式发布了《2022心脑血管健康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在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健康传播课题组的学术指导和《医师报》的支持下,聚焦心脑管疾病中最突出的冠心病和中风两大疾病,将百度指数大数据洞察与知名专家分析相结合,以数据赋能方式发掘疾病认知鸿沟,并给出了全病程管理的具体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国家心血管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面对如此高发、高危的疾病,亟需破除民众对冠心病和中风的认识误区,才能挽救更多生命。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表示,《“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要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相信这份《报告》的发布,将为提高民众对冠心病和中风的预防意识和应对能力提供有力指引。
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女士表示:“根植中国25年来,波士顿科学始终为满足中国心血管病患的多元化诊疗需求而不懈努力,通过持续引入创新性医疗解决方案,不断填补中国临床诊疗的技术空白,帮助国内病患减轻心脑血管病负担。此次《报告》的发布,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了网民对冠心病和中风的认知现状,这为我们携手各界伙伴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共筑健康中国未来提供了重要支撑。”
最后,《报告》发现,网民在搜索疾病时往往容易混淆疾病的民间说法和专业表述,特别是在对中风的搜索中,表现出对中风种类认识的模糊,分不清“脑梗”和“卒中”之间的关系,这也容易导致网民在主动搜索科普信息时出现偏差。为此,《报告》对卒中的两种类别进行了区分,并科普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
03“带病生存”成常态民众需更重视全病程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防控是心血管病防控体系的关键。为此,《报告》中介绍了易于学习且实操性强的防控标准,呼吁大家从日常做起,远离心脑血管疾病这颗“定时炸弹”。
在网民最关心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报告》总结了三大新趋势:首先,药物治疗多样化,当下的医疗进步已经为心脑血管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药物选择;其次,手术治疗微创化,融合了内、外科跨界优势,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的微创介入疗法,已成为当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优选;第三,疾病预防化,特别是针对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欧洲心脏病学会已于2020年提出了一套完善的防治体系,既包括服用药物等常见改善手段,也包括左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等预防性术式,帮助患者摆脱终身服药或无法用药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