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时期,接诊了多例40岁左右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病人,特别是脑卒中的病人,正值生命力旺盛的年华,却已经偏瘫,很是令人痛心和同情。为此,我要大声疾呼,应高度警惕了,心脑血管疾病正在趋于年轻化!
据北京36家医院共同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4558位脑卒中(脑卒中包括脑梗塞和脑溢血)患者中,45岁以下的患者占6300多人,达到了9.77%,也就是说,每10个患者中,就有一人不满45岁。
相对于脑血管病,冠心病的年轻化程度更为严重。目前,心梗的首次发病年龄逐年在大幅度提前。根据卫生部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5年,在30岁至40岁的全国人群中,有200万人发生过心梗;到2000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50万。据卫生部预计,到2020年,全国30岁至40岁的心梗患者将要达到900万。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建立进程,不得不警惕了,一定要重视预防了。
如何预防呢?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从干预不良的生活方式入手。
1.戒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因为烟草中所含的剧毒物质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研究发现,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0-30mmHg,长期大量地吸烟,也就是说,每日吸30~40支香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天长日久,小动脉壁的平滑肌变性,血管内膜渐渐增厚,形成小动脉硬化。吸烟对血脂代谢也有影响,能使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下降,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快,易发生急进型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冠心病、心肌梗塞等。
2.控制血压。凡血压高者,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目前,我国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很低,有了高血压病,不在乎的多,一旦造成脑梗塞或脑出血致使偏瘫,悔之晚矣。所以,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到一个适当的水平,尽量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并且逆转已经形成的损害。消除高血压带来的种种不适感,保证生活质量。
3.调脂治疗。总胆固醇升高会聚集在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管腔变窄,患上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脑中风的危险性也随之而增加。所以,总胆固醇必须控制到5mmol/L以下。
4.控制血糖:糖尿病与冠心病是等危(同等危险)症。就必须从IGT(餐后2h血糖:7.8mmol/L~11mmol/L)和IFG(空腹血糖:6.1mmol/L~6.9mmol/L)阶段着手进行干预。因为IGT和IFG均为糖尿病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血糖调节已受损,胰岛素的分泌及作用已存在缺陷。所以,血糖要控制到6mmol/L以下。
5.减肥。肥胖、超体重是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特别是糖尿病的重要易患因素,由于生活方式不良,营养过剩,运动过少,肥胖者或体重超重者,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男性腹围大于90厘米(2尺7)、女性腹围大于85厘米(2尺5.5)就属肥胖,须注意控制了。一定要将腹围控制在90cm(男)、85cm(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