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疾病类型分析,2019年院前急救的前十位病种中,以创伤(4.6万人次)位居榜首,其中车祸外伤(2.6万人次),占急救总量的24%;生活伤、工业生产伤、坠落伤等非车祸外伤占比19%。其余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1.5万人次)、理化伤害(7157人次)、消化系统疾病(6725人次)、心血管系统疾病(6516人次)等。
心脑血管急危重症随时会危及患者生命,从去年出车情况来看,脑卒中患者占4.1%,胸痛患者占1.6%。据了解,冬季是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高峰,这主要是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压升高,容易诱发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苏州市急救中心副主任林岐提醒,发生卒中和胸痛,要早识别、早诊断、早救治。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市急救中心调度指导心肺复苏成功32例,较上年翻了一番;调度指导分娩成功10例,在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情况下,基本与上年持平。得益于苏州智慧急救平台的建设,目前市区共有39个急救分站和4个非急救转运分站,以及75辆智慧型救护车,与全市14家医院的急诊、专科中心实现了互联互通,智慧急救院前各项数据传输率大幅提升,做到病人未到医院、信息已到医院。
与此同时,为提升市民的急救能力,市急救中心去年开展培训129场,普及2.5万余人次。
此外,去年酒精中毒3600多人次,与上年相比,醉酒呼救人数增加近千人。新春佳节临近,聚会应酬往往导致酒精中毒事件扎堆。对此,急救人员提醒,市民过节团聚时不要过量饮酒,防止出现酒精中毒、肠胃性疾病。醉酒者身边必须有专人看护,严重的最好送至医院醒酒。
市区每天835人呼叫“120”
6次出车就有一次“扑空”
据介绍,救护车空诊是指出车后病人自行转运,或拒绝检查送医等导致救护车跑空的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救护车空车1.9万车次,相当于每天“扑空”53趟,但15.1%的空车率比上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
从性别分布上看,2019年市区院前急救患者中,男性6.2万人,占59%,女性4.4万人,占41%,男女之比为1.4∶1。急救人员分析,这可能和苏州外来人口、生产一线职工、机动车司机、醉酒者等往往以男性为主有关,如果疏于健康管理,身体就会发出“警报”。此外,去年院前急救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59岁年龄段,占所有急救患者的54%,是社会主要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