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1014

世界关节炎日:久坐人群如何保护膝关节?专家解答

高层动向

刘金峰副主任率团出席第十四届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

慢病中心吴静主任带队赴新疆开展老年健康工作调研

疾控动态

标准宣贯共享食安

2024年广西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培训班顺利举办

科研动向

首次证实:武汉大学汪晖团队揭示父亲喝咖啡会跨代遗传,导致后代患上脂肪肝

治愈1型糖尿病?一场医疗奇迹!Cell: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源自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产生的胰岛,

从功能上成功治愈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神经病学》:降糖药SGLT2抑制剂与患痴呆和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20-30%有关!

《自然·医学》:预测肺腺癌脑转移的方法来了!科学家开发甲基化模型

高准确度预测肺腺癌脑转移风险,可无创区分脑转移与其他脑肿瘤

舆情信息

康养康复消费跃升

选择“黑医美”被判部分担责也是一种提醒

完善普惠托育为年轻家长缓解后顾之忧

11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北京加强高龄老年人服务保障

海南招聘事业编大学生村医

北京将8类慢性病纳入首批市级长处方病种目录

2024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启动

上半年全球发布30款人形机器人医疗护理领域需求增长

靶向疑难病症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揭示

精神病医院什么样?呵护心理健康还有这些招儿

别让电子游戏影响睡眠

“老寒腿”怎么防?建议做到四个“早”

热点追踪

2024-10-12人民网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旨在提醒人们对关节炎要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致残。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聂庆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最常见的是骨关节炎,一种由于退化或过度使用关节等因素诱发的非感染性疾病。

聂庆虎表示,骨关节炎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和肿胀,可能是缓慢出现,也可能是在损伤后急性发生。除此之外,如果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僵硬、关节活动时发出摩擦声、关节肿胀等症状时,需警惕骨关节炎的发生,尽早到医院骨科就诊,早期诊治可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有效延缓疾病进展。

生活中保护膝关节还需注意哪些方面?聂庆虎建议:控制好体重,体重过大容易加重关节的负担而加剧软骨的磨损;补充营养,多吃含钙食物、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养成良好习惯,避免久站、久走、久蹲,以免增加关节负担,加速关节退变;做好关节保暖,寒冷刺激容易诱发或加重骨关节炎疼痛等急性症状。

返回目录>>

2024-10-12国家卫健委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2024年10月10日—11日,第十四届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金峰率团出席。

会议通过了《第十四届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议宣言》。金砖国家卫生部门负责人、世界卫生组织代表等60余人参会。

期间,刘金峰参访俄罗斯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和癌症研究中心,并在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发表演讲。

2024-10-13中国疾控中心

调研组采取现场考察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博乐市阿场衙门托哈村进行了细致的调研,深入了解了当地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及整体进展。同时,在博乐市疾控中心召开工作座谈会,听取了疾控工作人员关于老年健康素养调查和老年心理关爱行动等重点工作的汇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积极鼓励。

吴静主任对博乐市在老年健康工作中展现的务实态度、细致的工作方法和周到的安排表示高度认可,并期望将老年健康常规工作提升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新高度。

2024-10-11重庆市疾控中心公卫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2024年食品安全月,市疾控中心面向重庆市所有企事业单位举办了食品安全标准宣贯活动。市卫健委食品处处长程雪莲、市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中心主任张华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二室主任王君等领导、专家出席活动,来自各区县的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近三百次参加活动。

活动开幕式由市卫健委食品处万维福主持,由张华东主任和程雪莲处长致辞。为提高我市食品生产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牢固树立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执行能力,本次活动专程邀请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重庆中医药学院专家授课,对GB3165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规范》、GB31652-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食鲜切果蔬加工卫生规范》、GB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31654-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GB3165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规范》、GB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以及DBS50033-2024《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老鹰茶》进行解读。

2024-10-14广西疾控中心慢病所

2024年10月9日-12日,由国家医学呼吸中心(中日友好医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自治区疾控中心承办的“2024年广西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培训班”在南宁顺利举办。各市卫生健康委和武鸣区、上林县、柳南区、荔浦市、港口区、平南县、北流市和宜州区等8个项目县区所在市级疾控中心、县区卫生健康局、县级医院、县级疾控中心及所有项目承担单位约214名领导和骨干参加了培训班。

培训班开幕式由自治区疾控中心副书记、副主任贝春华主持。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医联体办公室主任、中日好友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慢阻肺病高危筛查项目负责人杨汀教授以线上形式进行了开幕致辞,他强调要抓住慢阻肺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个契机,加快广西项目进度和提升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慢阻肺病防控工作。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处处长王盛讲话,他详细介绍了2023年广西项目完成情况和2024年项目进展,指出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并对广西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工作提了几点意见:一是高度重视,组织实施好慢阻肺病高危筛查和干预工作;二是加强协同,合力加强广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工作;三、以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健全机制,有机衔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各环节。

参训同志在培训班上认真听课、积极实践和讨论交流,梳理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获益良多。此次培训班的顺利召开,为广西慢阻肺病高危筛查项目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4-10-14生物世界

研究结果显示,父系孕前咖啡因暴露(paternalpre-pregnancycaffeineexposure,PPCE)大鼠的雄性后代在成年后表现出跨代遗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在Advanced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SpermmiR-142-3pReprogrammingMediatesPaternalPre-PregnancyCaffeineExposure-Induced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inMaleOffspringRat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精子miR-142-3p重编程介导了父系孕前咖啡因暴露诱导的雄性子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跨代遗传,表明了miR-142-3p可能是由父系环境不利因素引起的NASH的一种潜在治疗靶点。

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因素(例如外源性物质和心理压力),会导致慢性应激(压力),并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常见于咖啡、茶、巧克力和软饮料等多种饮品及食品中,它作为一种慢性应激源,具有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该团队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孕期母亲摄入咖啡因会对后代健康产生长期不利影响。

研究表明,父亲在怀孕前摄入咖啡因会损害后代的早期大脑发育,这与父亲体内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有关。糖皮质激素对于生殖细胞形成、胚胎发育和产后健康至关重要。这些发现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父亲的咖啡因暴露和由此产生的高糖皮质激素水平对后代代谢健康的影响。

不利环境暴露会改变精子的表观遗传修饰(例如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这些被修饰的“标记”通过精子传递给后代,从而影响多代的发育编程和后代表型。

父亲在孕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慢性压力会影响精子miRNA的表达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导致后代肝脏脂质代谢功能障碍。此外,在父亲长期应激压力下,精子miRNA表达的变化与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有关。鉴于这些发现,有必要对高水平父系糖皮质激素对精子miRNA表达以及后代长期健康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父系孕前咖啡因暴露(paternalpre-pregnancycaffeineexposure,PPCE)大鼠模型,模拟人类因咖啡因引起的慢性应激压力,探讨父系应激导致子代NASH的发育起源。

研究团队通过灌胃的方式给予雄性大鼠每天摄入15-60毫克/公斤体重的咖啡因,连续8周,让后让这些雄性大鼠与雌性大鼠交配并产生后代。

从机制上来说,研究团队发现,一种miRNA——miR-142-3p的减少被认为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生有关,NASH的特征是肝脏中ACSL4表达水平升高带来的肝脏脂质代谢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miR-142-3p减少的根源在于父系精子中miR-142-3p的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而这是由高水平的皮质酮(属于糖皮质激素家族)引起的,而不是由咖啡因本身引起的。使用miR-142-3p敲除的精子通过体外受精所孕育的后代也出现了类似结果。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父系孕前咖啡因暴露(paternalpre-pregnancycaffeineexposure,PPCE)的后代存在跨代遗传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提供了首个证据,并确定了miR-142-3p可能是由父系环境不利因素引起的NASH的一种潜在治疗靶点。

2024-10-14生物谷原创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治疗1型糖尿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昌平实验室等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创造了一项医疗奇迹:他们从一名1型糖尿病女患者体内提取细胞,将其转化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再编程使其生长为胰岛,最后将这些胰岛注射回患者的腹部,成功治愈了她的糖尿病。

在过去十年中,干细胞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将干细胞编程为类器官、器官和生物组织,甚至用于治疗肌肉损伤和镰状细胞病等疾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生产不足的疾病。这种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因此也被称为青少年糖尿病。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们采取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治疗1型糖尿病。他们首先从三名1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提取细胞,然后将这些细胞还原为多能状态,即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接下来,他们对这些细胞进行编程,使其生长为胰岛细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修改了标准方法,让细胞接触某些特定的分子,而不是引入外源蛋白,从而让细胞返回到多能状态。

治疗过程是逐步进行的,以便将前一位患者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下一位患者。首先,科学家们将150万个胰岛细胞注射到第一名患者(一名25岁的女性)的腹部。选择腹部注射是为了便于监测和在必要时取出这些细胞。整个注射过程大约持续了30分钟。

两个半月后,检测结果显示,这名女性患者已经开始自行产生足够的胰岛素,可以停止注射胰岛素。一年后,她仍然能够自行分泌胰岛素,保持血糖水平稳定。这标志着她在功能上已经被治愈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名患者之前曾接受过肝脏移植,因此已经在服用免疫抑制剂。这意味着她的免疫系统是否会出现再次攻击胰岛的情况还有待观察。尽管如此,这项研究仍然为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4-10-13奇点糕

研究提供了II类证据,表明SGLT2i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痴呆/PD风险降低有关,SGLT2i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诱导糖尿排泄,从而起到为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作用。同时,SGLT2i可以改善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明确SGLT2i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神经治疗效果,来自首尔延世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讨论了SGLT2i的使用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痴呆和PD风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35万余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与其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相比,使用SGLT2i与血管性痴呆风险降低31%、PD风险降低20%有关,与全因痴呆和PD复合风险降低22%有关,且不受性别、糖尿病并发症、合并症和药物使用的影响。研究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

研究评估的SGLT2i药物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艾格列净和伊格列净,SFLT2i使用组包括SGLT2i单药治疗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对照组为使用其他口服抗糖尿病的患者。

随访期间,共发生6837例全因痴呆或PD新发病例,发病率为66.1例/10000人年,SGLT2i使用组的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发病率显著低于非使用组。

计入首次用药6个月之后的痴呆新发病例(即6个月药物滞后期)。主要结果分析显示,SGLT2i使用与AD风险降低19%、血管性痴呆风险降低31%、PD风险降低20%有关。

在次要结果分析中,SGLT2i使用与全因痴呆风险降低21%有关,与全因痴呆和PD风险降低22%有关。

总的来说,研究提供了II类证据,表明SGLT2i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痴呆/PD风险降低有关,SGLT2i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神经保护作用。还需要更多研究观察结果的长期稳定性。

在肺腺癌脑转移缺乏预测标志物的情况下,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准确性的脑转移预测方法,尤其是无创鉴别脑转移和其他脑瘤,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多伦多综合医院及多伦多大学科研团队在《自然·医学》杂志发文,研究者们收集了四百余份肺腺癌患者的肿瘤和血浆样本,构建了肺腺癌DNA甲基化特征模型,用于预测患者的脑转移风险。

该模型预测效果不仅优于临床特征,还可以仅凭血浆甲基化标志物对脑转移和其他脑瘤进行准确区分,可以成为神经影像学难以处理的肿瘤的“照妖镜”。

研究者首先对166例原发肺腺癌临床注释队列进行了分析,综合详细临床数据筛选甲基化谱,共确定了5553个差异甲基化CpGs可以有效预测脑转移的发展,并依此构建了预测模型。

研究者在独立的验证队列中测试了模型效果,预测的患者脑转移高、中、低风险分层符合生存曲线,且效果独立于临床因素。

整合临床预后因素后,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5年内脑转移的发展,AUROC高达0.82。

研究者还分别测试了不同疾病负担和分子亚型,甲基化模型都能起到不错的预测效果。

脑转移与其他的脑肿瘤不易区分,研究者尝试通过血浆甲基化生物标志物鉴别脑转移和神经胶质瘤/CNS淋巴瘤等主要脑瘤类型,最终得到的模型AUROC达到0.8。

模型构建流程

不过该模型在肺鳞癌(LUSC)中表现不佳,说明肺鳞癌和肺腺癌之间存在较大的甲基化差异。

总而言之,在肺腺癌脑转移缺乏预测标志物的情况下,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高准确性的脑转移预测方法,尤其是无创鉴别脑转移和其他脑瘤,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2024-10-14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张佳欣1896年1月底的一个清晨,在美国芝加哥的一家灯泡工厂里,罗丝·李女士尚未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项开创性医疗实践的前沿。当时,医生将X射线管置于她左侧乳房的肿瘤上,利用高能粒子流穿透恶性肿瘤。这一事件标志着X射线疗法的诞生。

自此以后,放射治疗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随着镭和其他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医学界得以向体内更深处的肿瘤部位施加更高剂量的辐射。质子治疗技术的引入更是进一步提升了放疗的精确度。伴随着医学物理学、计算机技术和成像技术的发展,这种治疗的精确度得到了极大提升。

然而,直到2000年,靶向放射性药物(也称为“核药”)的出现,才使得放射治疗达到了分子级别的精准度。这类药物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像被编程的导弹一样追踪癌症,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将放射性物质直接递送至肿瘤处。它们不仅在重大疾病的精确诊断和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还凭借其独特的活体功能显像能力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目前,仅有少数几种靶向放射性药物可供临床使用。但随着生物制药巨头加大对该领域的投资力度,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此类药物问世,从而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临床受挫仍然探索

如今,放射性药物已有相当大的热度。但若要将这种疗法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更多种类的癌症,还需要研发新型肿瘤杀伤粒子,并寻找更多的合适靶点。

几十年来,放射性碘因其能被甲状腺吸收并摧毁癌细胞而得到广泛使用,但主要限于甲状腺癌。其他癌症则不具备对放射性元素的类似亲和力,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能识别和附着于肿瘤细胞特定蛋白质的药物,用作靶向载体,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输送到病变区域。

然而,放射性同位素与细胞靶向分子结合的治疗药物要在常规癌症治疗中确立地位并不容易。1997年获批的Quadramet,旨在缓解癌症骨痛,而非缩小肿瘤,临床使用有限。21世纪初,两款针对淋巴瘤的新药虽临床试验效果显著,但因竞争不过非放射性药物而停产。

这些挫折导致对放射性药物投资停滞。但研究仍在继续,如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进行的放射性标记抗体药物治疗前列腺癌试验。这些努力为放射性药物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镥素药物点燃希望

在欧洲,临床医生们在开发针对生长抑素受体的放射性标记药物方面取得了进展。经过不同放射性有效载荷的试验后,研究人员最终将目光聚焦于镥同位素。这是一种核素,因其对肾脏的毒性较低且半衰期更长而受到青睐。

Pluvicto和Lutathera是基于特定的肽构建的,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到癌细胞上的目标受体。在前列腺癌治疗中,Pluvicto针对的是PSMA受体,而Lutathera则针对生长抑素受体。这些药物通过输液进入血液,并在全身循环,直到它们遇到并牢固地附着在肿瘤细胞表面。

一旦药物在目标位点锚定,其中的镥同位素就会释放出β粒子和γ射线来破坏DNA并导致癌细胞死亡。同时,γ射线还可让医护人员实时追踪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α同位素成新选项

当前的研究方向和大量行业投资正逐渐转向依赖α同位素的药物。与β粒子相比,α粒子质量更大、能量更高,能够撕裂DNA并导致高度局部化的细胞毁灭。这种效果被形象地比喻为“在细胞内引爆了一枚炮弹”。

此外,α粒子的射程相对较短,通常在数十微米范围内,这与β粒子可以穿越数毫米的组织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使用α粒子的疗法具有高度的局部效应,能够摧毁肿瘤组织,同时减少对周围健康细胞的损害。

在寻找下一个突破性靶标的竞争中,诺华表现突出。该公司正在开发新一代放射标记药物并扩大生产能力。今年早些时候,诺华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启用了一座耗资1亿美元的专用生产设施,计划每天生产数百至数千剂药物。这与当初芝加哥灯泡厂的简陋装置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4-10-14经济日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消费成为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健康买单。数据显示,医疗服务市场快速增长,用户呈现年轻化趋势,26岁至35岁消费者的健康服务订单量占比已达57%。

此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转变,使得医疗美容服务需求快速增长。8月至9月,医疗美容订单量同比增长94%,美白嫩肤、祛痘/祛痘印和抗衰紧致增长最快,同比增速均超过100%。

2024-10-14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因消费者选择无医疗资质美容机构实施医疗美容手术,导致“美容”变“毁容”的事件屡屡发生。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重庆市城口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因医疗美容引发的健康权纠纷案件,判决消费者与美容机构各承担20%、80%的责任。

消费者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美容院做双眼皮手术受到伤害,本是权益被侵犯的一方,但法院在划分责任时,却让消费者承担了一小部分责任,这种责任分配或许会让一些人感到困惑。实际上,法院的判决综合考量了双方的过错程度,合法合情,公平公正。

医美行为属于诊疗行为,一般而言,在因医美行为引发的侵权纠纷中确定责任归属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案涉美容院在未取得必要的医疗执业资质的情况下,以黑医美的身份擅自为消费者石女士做双眼皮手术,存在明显过错,这种过错是导致手术失败并产生后续损失的主要原因,美容院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同时,消费者石女士未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做美容手术,未对案涉美容院的资质进行审查,盲目草率地让案涉美容院实施手术,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对自身损害的发生也存在一定过错,理当承担一部分责任。法院在对案涉美容院的侵权行为进行准确定性的基础上,判决案涉美容院承担80%的责任、消费者承担20%的责任,符合过错责任原则,既让侵权方付出了必要的责任代价,也让被侵权的消费者承担了部分责任。

“幼有善育”关乎万家幸福,更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代际之间照料能力减弱,越来越多家庭需要高质量的托育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0万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从实施重大专项支持一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和普惠托位建设,到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费用纳入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并提高扣除标准,再到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努力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多数年轻家长倾向于公立或普惠性托育机构,但目前市场上的托育机构大多为营利性机构,托育服务收费超出不少年轻人的可负担能力,导致了资源与需求的错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民办托育机构占全部托育机构的89.5%,平均托育服务收费价格(不包括餐费)为1978元/人/月,一线城市在5500元/人/月以上,与年轻家庭的支付能力和期待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从价格入手,规范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部分地方存在的普惠托育服务定价原则不明确、收费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让托育价格趋于合理,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引导,也需要正视托育机构运营需要直面的场地和人员成本高、生源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挑战。一方面,政府要更好通过建设补贴、运营补助、租金减免、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投入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托育机构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强化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建立口碑,借助跨领域资源整合实现收入多元化。

缓解年轻人托育焦虑,规范价格是突破口,但不是唯一突破口。如何进一步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供给,提供在安全保障、地理位置、价格标准、师资水平等方面让年轻家长放心满意的托育服务,如何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分级制定质量评价标准,让托育服务往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等等,都还需要我们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拿出更多实实在在的办法来。

可喜的是,在国家层面,规范托育行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正在陆续出台,顶层设计方案日渐清晰。我们期待,经过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托育事项能够被年轻家长从焦虑清单上更快划掉。

2024-10-14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施芳)北京市民政局等11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推出20条措施,进一步提升“老老人”服务保障水平。

据介绍,“老老人”是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失智和高龄自理老年人。北京市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参照本政策执行。

北京加强“老老人”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明确优化“老老人”补贴津贴制度,强化“老老人”兜底服务,加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供给,开展“老老人”特别是老残共养家庭监护服务试点。优化“老老人”服务设施功能布局。精准布局养老服务中心,构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网络。

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将完善医养结合对接机制,支持以有偿签约服务等方式促进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签约合作服务,优化医疗护理服务资源供给。推进“老老人”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加大家庭照护人员培训支持力度,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生活数据异常监测预警体系,探索拓展智慧养老场景应用。

2024-10-11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刘泽林)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促进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招聘公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4名事业编制大学生乡村医生。

该省此次招聘对象及范围为:2024届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以及2022年6月以后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其他有关政策规定,按2024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的人员包括:以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人员,退役后1年内的;参加“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的人员,参加服务项目前无工作经历,服务期满且考察合格后2年内的;大学毕业后未参加工作直接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于2024年培训合格的等。

本报讯(记者郭蕾特约记者姚秀军)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药监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门诊慢性病长期处方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脂血症、骨关节疾病、精神类疾病8类慢性病,纳入首批市级长期处方适用慢性病病种目录。根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同步发布的《北京市8类慢性病长期处方用药指南》,上述8类慢性病患者,可请医生开具最长12周的长期处方。

《通知》要求,优先将国家基本药物、集采药物纳入长期处方用药目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对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易制毒药品,麻醉药品,第一、二类精神药品等特殊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结核等慢性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除外),国家重点监控药品,需血药浓度监测类药品,静脉使用药品,以及对储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药品(胰岛素除外),不得开具长期处方。原则上,中成药、中草药不纳入长期处方用药范围。

公告指出,此次调查范围包括被抽中的我国大陆地区的城镇和乡村地域;调查登记对象为抽中住房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应在户中登记的人包括调查标准时点居住在本户的人,以及户口在本户,调查标准时点未居住在本户的人。调查内容涵盖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迁移流动、工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公告要求,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及其统计人员,对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提到人形机器人,你会想到“恐怖谷”效应,还是期待它能改变生活?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的人形机器人,其应用领域正从传统的教育科研、娱乐表演向工业制造、医疗护理等领域拓展。

人形机器人是指模仿人类外形和行为的机器人,其设计目的是在结构和功能上尽可能接近人类。按照外观形态分类,仿真型的机器人外观接近人类,模拟人类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一般用于人机交互和社会研究。非仿真型的机器人则具有人类的基本形态(头部、躯干、双臂等),但外观不完全模仿人类,设计更偏向功能性和实用性。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服务领域。

《2024人形机器人产业半年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快速增长。从产业布局及发展情况来看,中日美三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较为领先,三者有着共同的优势,包括强大的科研实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广阔的应用市场。此外,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拥有顶尖的机器人研发机构,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有较强的技术创新优势。

2024年上半年,全球范围内共公开发布了超过30款人形机器人整机新品,其中足式机器人占大多数,占比达74%。这些新品在运动能力、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预示着人形机器人将更加自如地适应多样化的工作场景。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从传统的教育科研、娱乐表演向工业制造、医疗护理等领域拓展。2024年上半年,多款人形机器人开始在汽车行业进行测试或落地,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着巨大潜力。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加剧,人形机器人在家庭护理、医疗辅助等领域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具体应用有哪些呢?2024年,人形机器人开始应用于商超、酒店引导与迎宾场景,汽车制造的简单装配、检测、物料搬运等场景,以及养老社区的下棋、伴舞等娱乐场景;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从简单迎宾到实现智能导购,用于汽车制造中外观检测、底盘装配等场景,出现在养老社区的护理和按摩等场景,以及用于高危环境下的巡检巡逻等。

报告预测,到了2030年,人形机器人将拥有更加智能的商业场景应用,大量应用于装配、分拣、质检、搬运等场景以及安全教育辅导、安全看护等场景,并且可以参与救援、实现搬运、搜救等。2035年,人形机器人可与其他设备相配合,实现高效生产;在家庭场景下,实现按摩、护理、家务处理、情感陪护等应用,在高危环境下,可以进行全流程作业、人机协同实现高效救援等。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英国邓迪大学研究人员详尽地揭示了蛋白质降解剂分子的工作原理。这些分子可用于治疗此前被认为无药可治的疾病,如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该研究有望成为靶向蛋白质降解和泛素机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

蛋白质对于细胞正常运作至关重要,其不能正常工作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靶向蛋白质降解即利用细胞内的蛋白质回收系统摧毁致病蛋白质。蛋白质降解剂的工作原理是捕获致病蛋白质,然后给蛋白质打上“过期标签”,以便将其摧毁。

这个“标签”是一种称为泛素的小蛋白质,必须准确标记在目标蛋白质上的正确位置,才能发挥作用。研究人员使用了MZ1蛋白质降解剂分子,借助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快速冷冻蛋白质,通过聚焦电子束和高分辨率相机生成蛋白质的数百万张2D图像。随后,他们使用先进的软件和人工智能模型,生成了降解剂药物作用过程的3D快照,最终准确识别出目标蛋白质上添加关键“标签”的精确位置。

蛋白质降解剂分子正在引领药物发现领域的革命,目前已有50多种此类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针对的是那些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患者。研究人员揭示了此前难以观察到的蛋白质降解剂工作原理细节,这将有利于在分子水平上更有针对性地使用它们。

2024-10-14新华健康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刘映)洒满阳光的四合院、高高的柿子树、迷你型的篮球场,室内还可以玩沙盘游戏、唱歌跳舞,甚至来场“剧本杀”……10月10日是精神卫生日,新华网走进北京回龙观医院,揭开“精神病医院”的神秘面纱:本以为这里“精神紧张”,没想到却是“氛围松弛”;本以为心理疾病主要靠吃药,没想到却是综合防治,还有很多招儿。

在“空谷幽兰”般的音乐声中,该院舞动治疗老师田松带来一场“随律而动”的身心合一体验。随着音乐节凑不断变得欢快,参与者的情绪也逐渐从拘谨转向愉悦。“舞动治疗是众多心理治疗技术中的一种,对于一些社恐人士来说,经常进行舞动练习,会有很大帮助。”田松说。

在成瘾医学中心,一间病房的玻璃门上画满了医务人员的漫画像。“这是一位酒瘾患者为了感谢帮她治疗疾病的医务人员画的,是个年轻女孩,她已经治疗出院了。”该院成瘾医学中心病区主任杨清艳介绍,针对网络、游戏、赌博、购物等行为成瘾及药物、烟酒等物质依赖患者,成瘾医学中心可以提供综合诊疗方案。除药物治疗外,这里有很多行为疗法,可以玩沙盘游戏、唱歌跳舞,甚至来场“剧本杀”。

从儿童青少年、职场人群到老年人,焦虑抑郁可以说影响到了各年龄段人群。“有的人回到家,看到孩子成绩没考好,就会突然气不打一处来。如果他当天没有什么压力,可能未必会生气。所以所有的情绪都是应激的量堆积到一定程度,就得病了,情绪就容易失控了。运用正念静观的视角治疗抑郁焦虑,就是尽量减少应激量的堆积,让人的压力水平下降。其实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很多烦心事,但只要不超过可承受的范围,就不会出现症状。”正念静观医学中心病区主任武雅学表示,这里作为国内率先成立的正念静观特色诊疗中心,以正念冥想这一心理治疗技术为特色,结合药物、物理治疗,不少被睡眠、焦虑、抑郁、强迫等问题困扰的人群,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一老一小”心理问题严峻,需“家校医社”共同发力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患病率已达17.5%,主要包括注意缺陷、抽动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物质使用等疾病类型。”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童永胜表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与儿童青少年相比,老年期心理健康问题更容易被忽视。《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19.05%的老年人处于轻度抑郁状态,12.17%存在中高程度的抑郁情绪。医院老年科主任韩笑乐认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早识别早干预。比如及早知晓老年抑郁的一些不典型症状:坐卧不安、易怒等焦虑症状;头痛、便秘等躯体症状;担心得重病等疑病;思维及行动迟缓等精神运动性迟缓;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损害;一些自杀倾向等。

“中医药治疗精神障碍比较有优势,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疗效,实现身心同治,有助于预防复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闫少校表示,医院今年专门成立了中医精神医学治疗中心,中药、针刺、艾灸、耳穴、泡浴、按摩、中医音乐、八段锦等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什么会这样?主要还是当前人们普遍都面临着内外部压力的加剧,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内部的压力难以释放,所以如何预防、如何调整尤为重要。”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指出,精神心理疾病需要综合防治,需要“家校医社”共同参与、共同发力,从了解危险因素、自我筛查、自我加强训练、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的认知训练进行干预和综合防治,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实现同心健心安心,助力全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2024-10-12光明网-《光明日报》

熬夜玩游戏给睡眠带来负面影响

一般来讲,熬夜玩游戏会给睡眠带来如下影响:

睡眠质量下降。即使勉强入睡,熬夜后的睡眠质量也往往不佳。研究发现,熬夜会影响深度睡眠的比例,导致第二天醒来时感到疲惫不堪。缺乏深度睡眠不仅影响身体的恢复能力,还会削弱记忆巩固和情感调节功能。

合理玩游戏,保证睡眠健康

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必须学会自我管理,尽量避免损害健康。以下一些建议,可以帮助玩家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电子游戏活动。

避免在睡前玩游戏。尽量避免在睡前1~2小时内玩游戏,以免大脑因过度兴奋而难以入睡。晚上,可以选择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阅读、听轻音乐,来帮助身体和大脑逐渐放松,为睡眠做好准备。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舒适、昏暗,减少电子设备的使用,创造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来阻隔外界干扰。

2024-10-12中国新闻网

膝骨关节炎,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说到“老寒腿”,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其实,膝骨关节炎就是“老寒腿”的学名,它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影响膝关节软骨和周围组织,导致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受限。就像机器轴承用久了会磨损一样,我们的膝关节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老化。

而早期膝骨关节炎(EKOA),顾名思义,就是膝关节病变的早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等组织仅有轻微的磨损,尚未出现严重损伤。如果不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疾病可能会迅速恶化,进展到中期或者晚期关节炎,出现关节畸形,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一、早重视!这些症状不容忽视

早期膝骨关节炎的症状常常不典型,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

僵硬感: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膝关节会感觉僵硬,活动一下就好多了,但一般不会超过1小时。

轻微肿胀:在深蹲时可能会感觉膝关节后方有酸胀感。

关节响声:活动关节时可能会听到“咔啦”的声音,这是软骨损伤后不平整的两个关节面之间相互摩擦导致的。

哪些情况容易中招?

年龄:岁月不饶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软骨会逐渐老化、丧失活力、变得更脆,加剧关节的退变过程。早期膝骨关节炎可能出现在40岁左右。

性别:女性比男性更常发生膝骨关节炎,研究表明可能与女性年龄增长后雌激素减少有关。

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长期过度的机械负荷会对膝关节软骨造成损伤。此外,肥胖会使全身组织处于一种“促炎状态”,这也会导致关节软骨的损伤。

遗传:如果家族中有膝骨关节炎病史,患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运动方式:不当的运动方式会导致关节的损伤,进而促进骨关节炎的发生。

二、早诊断!别让这些疾病“浑水摸鱼”

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早期膝骨关节炎。通过X射线观察关节间隙的改变以及有无骨赘形成的迹象;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一步检查软骨、软骨下骨骨髓、半月板等组织结构的早期病变。当然,还会结合年龄、胖瘦情况、职业、生活和运动习惯等综合考虑。

由于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涉及到膝关节的疾病也种类众多。当怀疑早期膝骨关节炎时,还需要和其他引发膝关节疼痛的疾病相鉴别,比如膝关节外伤性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虽然都会引起膝关节疼痛,但它们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都有所不同,是完全不一样的疾病。

此外,中医将早期膝骨关节炎归为“痹症”范畴,认为其发病与气血运行不畅、外感寒湿之邪等因素有关。根据不同的证型(如气滞血瘀证型、寒湿痹阻证型等),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推拿、针灸、中药等,以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的目的。

三、早干预!早治疗!效果特别好

针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早干预和早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缓解疼痛、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早期膝骨关节炎属于慢性劳损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注意和干预,只有全面了解疾病病因、危险因素、治疗方式,提高重视程度,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消除误解,积极主动参与到预防和治疗中来。

膝关节辅具:使用手杖、拐杖等辅具可以分担膝关节的负担,缓解症状的同时延缓疾病的进展。不要因为拄拐“不好看”而放弃这么好的辅助措施哦!

物理治疗:通过热疗、水疗等方式促进膝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局部外用辣椒碱、关节腔注射等药物缓解疼痛和控制炎症。

中医疗法和中药治疗:通过推拿、针灸、中药等方式改善膝关节症状。

总之,早期膝骨关节炎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早重视、早识别、早干预、早治疗,就能有效守护我们的膝关节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生活努力吧!

—————————————————————————————————————————————————————

THE END
1.2024年高考数学大题概率统计题型分类汇编含答案.pdf响我们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某公 司在这个领域逐年加大投入,以下是近年来该公司对产品研发年投入额x(单位:百万元)与其年销售量 y(单位:千件)的数据统计表. x123456 y0.511.53612 z=lny-0.700.41.11.82.5 nx+m (1)公司拟分别用①y=bx+a和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5/7116042002006053.shtm
2.世界肥胖联盟: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互联网数据资讯网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 2035 年全球将有超 过 7.5 亿青少年(5-19 岁)遭受身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的 影响。这意味着全球每 5 个青少年中就有 2 个超重或肥 胖,其中大部分青少年都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由于高身体质量指数,7.5亿青少年将面临在幼年就会出现非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的高风险。2035 年,预计有 6800 ...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679818.html
1.2024年百日咳发病和死亡数或将达到37年来峰值!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高达59,458例,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26倍。具体到2024年4月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新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为91,272例,其中死亡病例为7例。累计到2024年1-4月,上报的病例总数已达到150,730例,累计死亡病例为20例。按此趋势预计,全年的报告病例...https://bio-germ.com/news-events/marketing-activities/data_276.html
2.statista全球统计数据库Find statistics, consumer survey results and industry studies from over 22,500 sources on over 60,000 topics on the internet's leading statistics databasehttp://www.statista.com/
3.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健康危险因素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 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态调查... 生命登记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网络... 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 应急专题 / MORE>>信息资源 / MORE>> 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数据... 2017年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 2016年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 中国...https://www.phsciencedata.cn/
4.全球气候资讯11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根据美国《循环》月刊10月3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预计到2036年至2065年期间,美国因极端高温导致的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人数将增加1.6倍,增至约4320例。这项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预测,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非裔美国人受到的冲击最大。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1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高温热浪持续,建筑工人仍...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86007
5.基因测序时代来临,精准医疗走向临床医疗系统据估计,到2025年,测序数据总量约每7个月加倍,系统在计算机资源方面要求过高,因此,数据安全、公共数据库等方面问题接踵而至,相关政策项目、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布局该领域,基因测序逐渐走向临床。 NGS掀起全新发展模式 454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后,基因测序领域开始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2005年底,454公司推出了革...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7102057880
6.FDA预计5款新药将在2024年9月做出批准决定上市医保该申请还包括来自EMERGENT-4(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4659174)和EMERGENT-5(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4820309)试验的长期安全性数据。 Dupilumab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2型炎症 PDUFA日期:2024年9月27日 FDA同意优先审查dupilumab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作为某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未得到控制的成年患...https://www.pidrug.com/a/yiyaozixun/6436.html
7.NMPA在2024年度有望批准上市的54种创新药信达生物已经与劲方医药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作为独家合作伙伴获得该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2023年10月,福泽雷塞片上市申请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ESMO ASIA 2023 年会上,信达公布了本次申请上市关键临床的初步数据结果。截至 2023 年...https://nursing.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83f8086e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