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欧美上呼吸道疾病流行情况分析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21937期文章 来源:Pure Global 普瑞纯证随着2024年的开始,全球正在... 

随着2024年的开始,全球正在面临着流感的高发季节。我们的注意力再次转向了众所周知的上呼吸道疾病:流感、新冠病毒(COVID-19)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过去几年新冠大流行对全球健康造成的冲击仍历历在目,而流感(Influenza)的威胁亦未曾消减。

每年都有数百万人感染流感病毒,导致各种程度的疾病和甚至死亡案例。

01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总体情况

2023年末,欧洲的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新冠的活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见图一)。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超过了10%的门槛,新冠的流行率保持在10%以上。在2024年初开始,RSV和新冠的流行情况在欧洲整体呈下降趋势,而流感的流行情况开始逐步上升,最高峰的阳性率达到33%。另外,我们发现新冠与流感的流行率呈现错峰的现象。

图1数据来自ERVISS(欧洲,2022.6-2024.6)

02

乙型流感的阳性率比上个流感季下调

对于流感,我们比较关心乙型流感和甲型流感的流行情况。我们可以从GISRS的流感数据(图2)及ECDC更新的流感数据来看,甲型流感A(H1)pdm09是推动流感流行率上升的主要因素。2023年末到2024年初的流感情况与上一年的流感情况相比,乙型流感(FluB)的阳性率大幅下降,从占总的流感阳性率的~28%下降到~4%。

上流感季的流感病毒百分比分布:

A(H1)pdm09:占流感阳性率的61%,

A(H3):占流感阳性率的39%

B/Vic:占流感阳性率的28%

本流感季的流感病毒百分比分布:

A(H1)pdm09:占流感阳性率的74%

A(H3):占流感阳性率的26%

B/Vic:占流感阳性率的4%

图2数据来自GISRS(东欧,2022.6-2024.6)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整体流感情况与欧洲相似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也反映了类似的趋势。CDC的报告指出,在2023-2024年流感季节,美国的流感和新冠的阳性水平较高,且同样呈现错峰的趋势。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提供的初步数据(见图3),从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5月11日,新冠的阳性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最高水平达到了14.4%,即使到了夏季,新冠的阳性率依然保持在3%以上,而另外的流感和RSV的流行率皆下降到1-2%。

图3数据来自美国CDC(2022.10-2024.5)

FluB流行情况与欧洲相反

图4数据来自GISRS(美国,2022.6-2024.6)

表1数据来自美国CDC(美国,2023.10.1-2024.6)

样本

样品收集概览

在2023年10月-2024年2月的流感季,PureGlobal在欧洲斯洛伐克和捷克各6个收集点,收集了1300多个上呼吸道样本,样本类型主要以鼻咽拭子和鼻腔拭子为主,收集到的病原体包括:

AdenovirusHumanCorona229EHumanCoronaHKU1HumanCoronaNL63HumanCorona0C43SARS-CoV-2HumanMetapneumovirusEnterovirus/HumanRhinovirusInfluenzaAHumanBocavirusHumanParechovirusInfluenzaBHumanParainfluenza1HumanParainfluenza2HumanParainfluenza3HumanParainfluenza4RSVA/BLegionellapneumophilaBordetellapertussisChlamydophilapneumoniaeMycoplasmapneumoniaeHaemophilusinfluenzaeStreptococcuspneumoniae

病原体比例统计

在以上样本中,甲型流感占总的阳性数目的41%,其次是新冠样本,占总阳性数目的28%。前5位继而是流感嗜血杆菌、人鼻病毒以及肺炎链球菌,分别占阳性数目的10%,6%和4%。RSV排在第6位,占总阳性率的3%,而乙型流感则仅占总阳性数量的0.23%。

上呼吸道产品的制造商最主要的联检产品包括甲乙流感、新冠、RSV、腺病毒等,PureGlobal总体的收样比例情况,与欧洲流行率趋势一致,可供制造商参考,帮助各个制造商了解最新上呼吸道流行情况。

THE END
1.2024年高考数学大题概率统计题型分类汇编含答案.pdf响我们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推动未来社会发展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某公 司在这个领域逐年加大投入,以下是近年来该公司对产品研发年投入额x(单位:百万元)与其年销售量 y(单位:千件)的数据统计表. x123456 y0.511.53612 z=lny-0.700.41.11.82.5 nx+m (1)公司拟分别用①y=bx+a和②...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315/7116042002006053.shtm
2.世界肥胖联盟:2024年世界肥胖报告互联网数据资讯网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到 2035 年全球将有超 过 7.5 亿青少年(5-19 岁)遭受身体质量超重或肥胖的 影响。这意味着全球每 5 个青少年中就有 2 个超重或肥 胖,其中大部分青少年都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 由于高身体质量指数,7.5亿青少年将面临在幼年就会出现非传染性疾病早期症状的高风险。2035 年,预计有 6800 ...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679818.html
1.2024年百日咳发病和死亡数或将达到37年来峰值!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高达59,458例,相比去年同期激增了26倍。具体到2024年4月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新报告的百日咳病例数为91,272例,其中死亡病例为7例。累计到2024年1-4月,上报的病例总数已达到150,730例,累计死亡病例为20例。按此趋势预计,全年的报告病例...https://bio-germ.com/news-events/marketing-activities/data_276.html
2.statista全球统计数据库Find statistics, consumer survey results and industry studies from over 22,500 sources on over 60,000 topics on the internet's leading statistics databasehttp://www.statista.com/
3.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健康危险因素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 2010全球成人烟草调查-中国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态调查... 生命登记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网络... 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 应急专题 / MORE>>信息资源 / MORE>> 全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数据... 2017年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 2016年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 中国...https://www.phsciencedata.cn/
4.全球气候资讯11月全球前沿气候科学研究根据美国《循环》月刊10月30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预计到2036年至2065年期间,美国因极端高温导致的心血管相关疾病死亡人数将增加1.6倍,增至约4320例。这项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预测,美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非裔美国人受到的冲击最大。 当地时间2023年8月21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高温热浪持续,建筑工人仍...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86007
5.基因测序时代来临,精准医疗走向临床医疗系统据估计,到2025年,测序数据总量约每7个月加倍,系统在计算机资源方面要求过高,因此,数据安全、公共数据库等方面问题接踵而至,相关政策项目、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布局该领域,基因测序逐渐走向临床。 NGS掀起全新发展模式 454 自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完成后,基因测序领域开始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2005年底,454公司推出了革...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7102057880
6.FDA预计5款新药将在2024年9月做出批准决定上市医保该申请还包括来自EMERGENT-4(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4659174)和EMERGENT-5(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NCT04820309)试验的长期安全性数据。 Dupilumab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2型炎症 PDUFA日期:2024年9月27日 FDA同意优先审查dupilumab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sBLA),作为某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未得到控制的成年患...https://www.pidrug.com/a/yiyaozixun/6436.html
7.NMPA在2024年度有望批准上市的54种创新药信达生物已经与劲方医药达成全球独家授权协议,作为独家合作伙伴获得该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2023年10月,福泽雷塞片上市申请被CDE纳入优先审评,拟用于治疗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性治疗的KRAS G12C突变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ESMO ASIA 2023 年会上,信达公布了本次申请上市关键临床的初步数据结果。截至 2023 年...https://nursing.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d83f8086e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