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糖尿病、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原来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群才容易患有的疾病。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了?
慢性病年轻化因素有:
1、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年轻人餐桌上总少不了大鱼大肉,从而导致能量摄入过多,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发生风险。
2、身体活动不足
3、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全国13.5%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超重肥胖。
4、工作生活压力大
在当下,不少年轻人生活和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焦虑状态。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引起血糖、血压波动,内分泌紊乱,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5、睡眠不足
由于白天工作或学习,很多年轻人经常在晚上熬夜看手机、玩电脑,或者是长期熬夜加班,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入睡困难、失眠,免疫力下降。研究显示,睡眠质量差可能有损心脏健康,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6、抽烟喝酒
要想防慢病需坚持哪些?
1、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做到少油、少盐、低糖、低脂饮食,限制红肉、酒精饮料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日三餐中尽可能多地选择不同的食物种类,避免长期摄取单一或者较少的几种食物,每天吃到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吃到25种以上的食物。
2、充足的身体活动
3、戒烟戒酒
预防慢性病,戒烟限酒势在必行。吸烟对人体有害无益,最好有意识地远离吸烟人群,充分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加戒烟的决心。饮酒对健康也并无益处,如果饮酒应当限量,成年人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约折合啤酒450毫升,白酒30毫升。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
4、心理健康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切忌情绪过于激动、疲惫、过劳。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处理好负面情绪,可向亲朋好友倾诉,合理的宣泄情绪。当自己不能解决心理问题时,要主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通过心理医生的疏导,积极调整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