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患糖尿病,19岁得心梗,三四十岁高发癌症,记者调查发现
医生分析:与压力大、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健康等因素有关
当你熬着夜,刷着手机,亦或是吃着外卖,加着夜班时,有没有想到,很多疾病正悄然向你靠近,吞噬你的健康。
记者从我市两家医院了解到,目前糖尿病、脑出血等“老年病”日渐年轻化,逐步演变成“青年病”,向你我敲响了警钟。医生分析原因,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最小糖尿病患儿仅两岁
青少年发病群体日渐增大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晓桐妈妈无论怎样都不会相信,自己年幼的儿子会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病人多出现昏迷,需要立即抢救,处理不好,有生命危险。”据龙南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马永文介绍,像晓桐这样的低龄糖尿病患者在病区里并不鲜见,最小的患儿只有两岁,这名患儿是因为病毒感染损伤胰岛功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以往一般大于45岁,现在越来越年轻化,20岁之前发病群体在日渐增大。”马永文说,年轻患者一般以一型糖尿病居多,老年患者则以二型糖尿病居多。分析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和家族史、肥胖史等遗传病史,熬夜、暴饮暴食、缺乏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
20岁至30岁的心梗患者
在临床中并不少见
19岁的红红突然胸闷不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让她一直出冷汗、恶心、呕吐,被家人快速送到医院。经过检查,红红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简称心梗)。
“这名患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引发的心梗,送医比较及时,经过抢救转危为安。”据油田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孙志奇介绍,该名患者是他接治的最年轻的心梗患者。因为发现早,处置及时,没有生命危险,而约30%的心梗患者在没有被送到医院时就已经死亡了。
令孙志奇感到担忧的是,从目前的接治情况来看,以往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高发的心梗,目前已经向年轻人逼近。20岁至30岁的心梗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而这也是引发年轻人过劳死的元凶之一。
分析心梗年轻化以及“过劳死”的原因,孙志奇说,这和工作压力过大、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缺乏运动、总吃外卖及垃圾食品等关系很大。如果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持续大于15分钟,服速效救心丸不缓解,就要考虑心梗的可能,须立刻送往医院抢救。
三四十岁高发癌症
肿瘤科床位要提前预约
今年29岁的小程是一名IT工作者,常常熬夜工作,吃饭也不规律,而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
近两年,小程时常感到胃疼,也没太在意,后来开始上腹痛,没有食欲,总是感觉乏力、恶心,直到最后吞咽困难,他才去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胃癌。
“在我们病区,这样年轻的患者不在少数,三四十岁的癌症患者越来越多。”据龙南医院血液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车瑛琦介绍,从科里住着的肺癌、乳腺癌、肠癌、胃癌、卵巢癌等实体恶性肿瘤患者和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来看,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患者量也在不断增加。40多张床位不够用,提前约床的名单写满预约单,医护也是满负荷在工作。分析原因,车瑛琦说,排除遗传等不可抗拒的高发因素,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癌症年轻化和生活节奏有关,但是目前病区里住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有长期吃外卖、高脂饮食的经历,而且长期熬夜,压力大。患乳腺癌、卵巢癌、甲状腺癌的女性患者,很多人发病前两年,都因为工作、生活等压力大,让自己抑郁。
脑出血患者年轻化
隐性高血压是元凶
今年32岁的小王突然间感到头痛、头昏,以为是因为熬夜没有休息好,便没有在意。没想到,这种症状越来越重,紧接着,恶心、呕吐,继而发生昏迷。他被家人送到医院,诊断为脑出血,幸好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很多人都认为脑出血是老年病,一般年轻人不会得,其实并不是这样。脑出血也在越来越年轻化,我们接治的小于40岁的患者越来越多。”据油田总医院神经重症病房主任白玉海介绍,目前该院神经重症病房里,接受救治的70%都是因为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不少都不到40岁。
“高血压是万病之源,血压持续性高,你了解它,监测它,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就是隐性高血压,血压忽高忽低,导致脑血管脆性增强。”白玉海说,这也是引发中青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现代人生活节拍增快,生活、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生活压力增大。平时血压是正常的,但是在劳累、焦虑、紧张等外界因素干扰下,血压就会突然间增高。而脑血管壁特别薄,走向弯曲,在血管动力学的作用下,最容易出现“出血”事件。
白玉海说,隐性高血压多发于40岁左右,防止此类疾病引发的脑出血,除了家里要常备血压计,定时监测血压外,还要保持规律生活,适当运动,情绪稳定,饮食健康,劳逸结合,而这也是防止很多疾病年轻化的方法。看似简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本报记者沈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