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形式:单选、多选、判断题的形式出题。
本章关键考点:①可比性、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实务应用;②会计职业道德规范;③内部控制的要素。
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最基本)和会计监督
拓展职能: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关系: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障
会计的目标
1.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2.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关信息
【例题·多选题】(2018年)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核算内容的有()。
A.资本、基金的增减
B.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C.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D.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一、会计基本假设包括:
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会计核算应当集中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3)如果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则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4)如果企业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或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则属于企业会计主体的核算范围。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2)会计分期的目的,是据以分期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3)分类①会计年度:我国是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②中期: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
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2)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3)采用货币计量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不排斥采用其他计量单位,其他计量单位可以对货币计量单位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举例】原材料的实物量度(吨、千克等)可以补充说明原材料的储存、耗费等经管责任的落实状况。
二、会计基础:
分类
概念
适用企业
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2)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盈利性单位,政府会计中(非盈利)财务会计
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2)我国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①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②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政府会计中(非盈利)预算会计
【例题·多选题】(2020年)下列各项中,可确认为会计主体的有()。
A.子公司
B.销售部门
C.集团公司
D.母公司
【例题·多选题】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有()。
A.本期以赊销方式实现的收入
B.本期以现销方式实现的收入
C.属于本期应该负担的费用但尚未支付现金
可靠性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
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A.确认预计负债
B.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
C.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时提供可比信息
D.将租入固定资产视为自有资产入账
要求
爱岗敬业
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爱岗与敬业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诚实守信
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所诱惑,保密守信,信誉至上。
廉洁自律
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公私分明,清正廉洁,不贪不占,保持清白;遵纪守法,一身正气;坚持职业标准,严格自我约束,自觉抵制不良欲望的侵袭和干扰。
客观公正
坚持准则
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提高技能
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的要求。
参与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促进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决策支持的功能作用,积极参与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
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荐企业会计人员行为中,属于遵守客观公正会计职业道德的有()。
A.在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时,坚持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D.坚持以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为依据进行会计处理
第五节内部控制基础
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目标
控制要素
内部环境:是指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付。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向的沟通机制等。
内部监督:指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内部控制要素间的关系:内部环境作为五要素之首,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和环境条件;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实施控制的对象内容;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手段;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贯穿于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各要素之间;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例题·单选题】(2022年)企业应对其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下列各项中,该表述定义的内部控制要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