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一直以来保持了高质量、高比率的就业格局。毕业生或是选择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或是到国家重点领域、重要行业、关键岗位工作。
二、就业情况良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本硕博生源质量较高
(二)学校和学院的声望高
(三)经济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大
(四)校友在各行业表现杰出
(五)职业指导工作层次分明、开展扎实
学院设一位专职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工作,带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一位专职老师和十几位学生骨干,秉承着“以德立身,全面育人”的理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开展学院的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才。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学院职业发展中心还精心策划了模拟招聘大赛和“职来职往”参访等体验类品牌活动。其中模拟招聘大赛每学期举行一届,邀请业界校友和优秀雇主单位的专业人士为评委,对求职过程中的网申、一面、二面、终面等环节进行全流程模拟,帮助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提高面试技能,进而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并给予表现优异者到企业暑期实习机会甚至给予工作机会的奖励。“职来职往”参访活动致力于企业进校园与学生进企业的双向互动,通过参访如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人保财险、天弘基金、保利集团、华为公司等知名企业,加深学生对各行业领域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近距离看到未来的就业环境和工作状态,如在去工商银行总行参观时,与银行人力资源部、营销与产品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业务部门主管座谈,近距离了解职场情况。
三、学院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指导课程和活动的参与度不够高
(二)就业实习基地的质量与数量还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在当前就业市场上,毕业生的求职成本非常高。为了找到一个心仪的就业岗位,每位学生可能需要参加数十次笔试、面试。而为了提高就业时的竞争力,学生还需要具有若干个重量级单位的实习经历。为了减少学生的求职成本和压力,学院与多家公司、地方政府签订了就业实习基地,可以直接推荐学生实习和求职面试。虽然其中不乏行业内比较领先的单位,但在企业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最优秀学生群体的需求。
(三)职业指导不够全面深入
目前学院的职业指导队伍还不够强大。团队仅限于一位专职老师和兼职班主任等,而且这些干部还肩负着其他日常事务,职业指导更像锦上添花的兼职任务,并没有给广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咨询资源。职业指导人员需要对学生、职场信息、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应用有详尽的了解,但目前仅个别人员达到了正规职业指导师水平,这样的指导水平并不能满足优秀学生的需要。
四、改进措施
(一)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不断开阔工作思路
通过工作中的初步接触了解到,台湾大学、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等很多兄弟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早,工作比较系统深入,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向兄弟院校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做好本学院的职业指导工作。
(二)加强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指导技能
(三)加强队伍建设,增加专职工作人员数量
(四)加强课程建设,推动职业指导课程发展
与北大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密切合作,继续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争取将课程逐步从公选课建设为通选课,甚至必修课,让更多的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指导,减少学生个人发展中的盲目性。
(五)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巩固拓展高端项目
通过学院领导、著名教授和杰出校友等资源,大力拓展和巩固高端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在传统的实习、就业形式之外,通过奖学金奖教金设置、企业干部培训、校企科研合作、学生活动赞助等形式,拓展多层次、多专业的校企合作空间,有利于在校园中普及企业品牌和信息,有利于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