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百科,董事会就是一家公司最高的治理机构,由多位董事组成,其代表者称为董事长或董事会主席。
等等,最高治理机构?这么叼!最高治理机构不就是我创始人/CEO本人吗?我都出来创业了上面还有老板?有没有搞错啊?
没错,董事会某些角度来看真的就像是创业者们的老板,因为CEO/管理高层必须向董事会报告,而董事会也要去批准或驳回一些方案,甚至fire掉创始人/CEO(乔布斯:MMP),所以单纯这角度来看,董事会的确是像创始人的老板。
大部分国家的公司法都有规定,公司设立时需要成立董事会,只是因为一开始不会要求要多少人以上这么正式的一个”会”,所以一开始往往就都是创始人身兼CEO身兼董事身兼董事长,身兼CMO身兼COO身兼打扫阿姨身兼警卫身兼倒茶收信小弟…等。
那么,董事会要干嘛?
董事会基本上就是要跟创始团队一样确保公司明天还存在着。
有鉴于此,董事会要站在最高层来审视一些重大决策。所以就算是最屌的创始人或管理高层,还是有法律责任和义务要去跟董事会报告一些重大事项的,像是要再发行新股来融资、要被谁并购/IPO、要规划新一轮的员工认购期权池(optionpool)、或下个季度业绩目标等,这些较为重大事项都需要在董事会上提报,并且获得董事会的支持,避免掉经营团队乱搞的状况发生。
而董事会是有权利去做一些动作,不管是点头如捣蒜的认可这些规划,或是像吃了摇头丸一样一直摇头觉得WTF,都可以进行批准或驳回。
但不用太担心权力无上限,这些董事会上的决定,都是要符合fiduciaryduty(受托责任)的,也就是说董事们被规定要站在公司最大利益的角度来做决策,“理论上”绝对不能有任何为了私人而损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发生。且董事会也要向股东们负责,股东大会上是可以决定要不要批准董事会的决定,甚至同不同意这个董事续任,所以有这些层层把关,原则上是对创始团队有利的。
总而言之,董事会主要工作就是借由做一些CEO/管理高层决策的认证背书,以及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或扮演产业知识的智囊团的方式,来确保公司往更好的方向走,即使那代表必须fire掉创始人(哭)。
那……董事会里有谁啊?
一般来说,董事一开始就是由创业团队最大股的那个CEO组成。
董事长和最大股东往往就是创始人/CEO本身,所以早期的董事会和股东会看起来就是自己跟自己开会,自己批准自己的决策,自己对自己说:“干得好,自己!谢啦,自己!”。
然后等到有第一笔外部资金时候,该投资人有时会要求要一个董事席位,这时才开始有个较正式的三个人的董事会。而这三个人往往是CEO+另一个创始团队人员+该投资人。
投资人之所以会想要董事席位,往往就是跟控制权有关。在这么早期给几百万到一两千万台币的投资额换取一个梦想,有个董事席位当保险我个人觉得是很正常合理的,且对创业团队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等到又有一笔外部资金进来,董事席位往往会变成五个人,这时常见的组成状况是CEO+另一个创始团队人员+旧投资人+新投资人+一个独立董事。这样的组成之所以常见是因为有两个卷起袖子做事的创始团队、两个只出一张嘴的VC、一个不跟公司有利益挂勾可以独立思考且最近因为校长争议很红的名词“独立董事”,感觉是兼顾了各个面向的想法与声音,较为健康。
董事可以持续成长到7人、9人、11人……但不太建议人很多的董事会,这样会降低会议效率,人多嘴杂,你说这是多么低……不卫生啊(猜猜这句是哪一部周星驰的电影台词?)。
如果董事会已经七个人,你觉得handle不了更多,然后还是有投资人说“不管啊人家想要一起开董事会!!”,然后在地上打滚,这时其实是可以给他们boardobservationright(观察员席位)。基本上observationright给予该权利拥有者一起参与董事会的权利,但没有任何投票权或决定权,甚至有些更私密的主题要讨论的话,其实也还是无法参与的。
所以有些你觉得有可能是来乱的,没啥价值的VC,或单纯一个VC希望他底下的新成员一起旁听董事会的话,基本上就可以给予这样的旁听权。其实挺多人喜欢旁听权的,因为他可以参与董事会,又不用负任何fiduciaryduty的法律责任,真开熏。
最后要说的是,有个很棒的董事人选我会建议大家要找,就是有经验的创业者来当独立董事。有个在董事会里担任那个投票2:2时最后做出决定性投票的人,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往往VC看的方向跟创业团队不一样,而真的做过的独立董事原则上比较能做出贴近真实对公司有利的决策。
最后,何时要成立董事会啊?
只要有投资人就要有吗?
当然不是,也不应该每个投资人都给董事席位。有的VC/angels如果真的不适任,就要想尽办法说服他不要占董事席位,可以用刚刚讲的boardobservationright,或是就当advisoryboardmember也非常好。
但由董事会的功能看来,其实早点(不是吃的早点)成立董事会是有不少好处的。我个人觉得董事会最棒的优点是,董事会理论上是由一些对于该产业、生意、生态、高层关系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或耕耘的大大们组成,脑袋里的东西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又跟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更愿意且能够像机器猫一样伸出圆手,个人认为这是董事会最大的好处。所以越早有类似这样角色在公司里,不管是董事会或advisoryboard,都是直接对公司发展有好处的。
当然,还有个价值创过业的人都知道的。有首歌是这么唱:
创业是多么多么寂寞
创业是多么多么空虚
独自在顶峰中冷风不断的吹过
我的寂寞谁能明白我
每当事情不顺利或心情郁卒这种“每天”都会发生的情况,有个可以倾诉且也懂你的对象,简直比老公老婆还珍贵啊!
接下来看创业公司里董事与CEO之间的关系。
有时会看到一个创业的董事会,会由VC董事们来把持住会议,且站在一个要教育CEO/创始团队的立场来说话,好像因为我是VC又是董事,所以你应该要听我的。
这是相当不适合当董事的心态。
董事们必须认清一点,最终在经营公司的,还是该经营团队,而不是董事会。董事必须认清,你的角色是辅佐CEO,让CEO在资讯最充足的全盘考量情况下跟董事会们一起做出共识,而不是主导公司的经营,强迫创始团队/CEO来执行。
同样的,CEO也必须要知道,你有责任义务要在董事会上报告公司经营状况、目前遇到的困难、下一步规划等,然后利用各种方式广泛的听取董事们的想法,最后提出你的解决方案来在董事会上讨论并决议。
最糟的董事会就是“融资用董事会”,也就是那种只出现在融资简报上的董事们,平常没在交流,这样很浪费那些产业大大们当初答应你的初衷。
有一条要切记:CEO也要管理董事会。
有人说过“董事会就是经营团队的延伸”,所以董事千万不要随便找。并且要学会向上管理,如何有效率的开董事会,跟董事长或leaddirector保持好的沟通渠道,确保董事会的成员是干净(不是洗澡那种干净)且方向一致的,多多利用董事/advisoryboard来帮助自己公司发展,这些都是身为创始人/CEO相当重要的课题,大概就是一万个相当重要课题里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