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的多数学校物理实验室的配备不齐全,虽拥有独立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试验操作环境,但实验室的x器设备及材料配备尚未完全齐全,实验仪器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必需具备的物质条件,实验仪器的配备情况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起到直接影响的作用,对高中生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教师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课堂内容由于外部环境的限制往往无法全面、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多数物理实验均在教师一人操作下完成,对学生们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并未培养学生们的操作能力。
2.素质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理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策略
2.1重视实验教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2.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3端正学生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储备物理实验知识
及时指出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不认真、不细心、不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步骤进行的错误做法,规范学生的物理实验态度,实验态度对实验成败或实验结论的准确程度起到直接影响的效果,因此,应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认真、实事求是、不伪造实验数据及不抄袭实验数据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实验知识的储备主要是指以物理实验知识为基础,运用物理实验的方式解决物理知识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们在物理实验操作之前充分预习物理实验知识,在试验操作过程中不断进行灵活运用,在实验操作后强化自己的掌握能力[3]。
【关键词】词块英语综合能力大专院校
一、引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大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三年中学好专业知识从而顺利走上求职道路,是英语教师的工作重点、难点。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常以单纯的背诵、默写的强化性方式,因此导致单词记不牢,语言输出能力薄弱,从而影响英语成绩的提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大专院校英语系108名学生进行词块教学实验,分析词块训练的教学效果,探讨英语词块能力对英语成绩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
三、实验过程
(一)实验对象
本研究的词块教学实验对象是来自广东省某一大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108名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按自然班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54人。实验对象在实验前都已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识别词块,因此词块教学对其将具备一定的效用。另外,两个班级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词块训练以外,其他课程设置、授课老师均相同。以上条件为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提供了保障。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步骤
实验对象在大一第二学期开学初参加词块能力前测和英语综合能力前测。实验组的词块能力训练开始于学期的第一周,词块专训教师在实验班实施以单元主题为基础的词块训练,围绕每单元的主题全面展开听说读写活动,通过强化记忆、复习、练习巩固等使词块教学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使学生从接受词块、模仿套用到具备重新组装、创造使用的能力。
实验组的词块能力训练一共进行了16周。笔者在第17周对108名实验对象进行后测,包括40分钟的词块能力B卷测试和140分钟的英语综合能力后测。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前测结果
在词块训练之前,实验对象参加了英语词块能力前测和英语综合能力前测。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词块能力前测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74.78和74.54。笔者使用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说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在词块能力前测成绩中两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182,p=0.856>0.05)。
在英语综合能力前测成绩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分各为66.98和66.86。笔者使用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如表2)显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两组在英语综合能力前测成绩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08,p=0.914>0.05),由此可认为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水平相当。
(二)前后测结果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词块训练,108名实验对象在期末再一次参加英语词块能力后测和英语综合能力后测。表3整理出在英语词块能力测试和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两组学生的前测、后测平均成绩以及前后测成绩的对比。
由表3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词块测试成绩和综合能力测试成绩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的学生经过系统的词块能力专训,英语综合能力后测提高的分数比控制组的学生多了5分。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环境下的其他因素相同,这5分可以认为是词块能力训练带来的效果。可见英语词块能力提高了,综合能力测试成绩也显著提高了,词块能力专训对英语综合测试成绩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词块能力对综合测试的影响
将实验班学生词块能力后测成绩作为自变量X,英语综合能力后测成绩作为因变量Y,用SPSS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出回归系数为0.499,如表5所示。根据回归分析的结果可得出回归方程Y=37.701+0.499X,即学生的英语词块测试每提高1分,其英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就会相应地提高0.499分。
(四)实验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的分析可得,在英语综合能力测试中,有经过英语词块专训的学生比没有经过词块专训的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更大。英语词块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的成绩。英语词块能力水平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测试的成绩也相应的提高。英语词块能力测试成绩每提高1分对英语综合能力测试成绩的贡献是0.499分。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有学生反映词块专训使他们背诵单词的压力稍有减小,学习兴趣也因为背诵难度的降低而有增无减。英语教学中一直被提倡的“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要讲究方法”的说法也从理论真正过渡到实践。以词块为记忆单位的英语学习法,使学生的记忆容量增大。单词不再是孤立存在的字母组合,而是作为词块中更小的单位被整体输入以及整体提取。
五、结语
【参考文献】
[1]Ellis,N.andLarsen-Freeman,D.Languageemergence:Implicationsforappliedlinguisticsintroductiontothespecialissue[J].AppliedLinguistics.2006(27):558589.
关键词:图书馆电子资源学科能力测试系统试题
1.引言
当今教育界普遍强调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性的开拓、潜能的开发及综合素质的提高[1]。图书馆系统拥有丰富的资源,并且这些资源已经大量地被电子化,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估,将会从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的一些工作量。但是我们考察了河北省的很多高校,都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相对浪费。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建立能力测试系统为教学服务,正是本文要研究的课题。
2.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现代教育考察的是能力教育,重视的是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各个学科也逐渐地将能力测试放在了首位。图书馆的大量的资源正是这种考察学生能力的最好的素材,所以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核,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并且以图书馆电子资源为辅助依据的学科能力测试符合教学与考试的基本原则――教考分离[2],有利用考试的科学化管理[3]。通过对能力测试系统的研究,我们发现能力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正确理解上现实的应用。而通过一种系统将学生学习的学科中的专业知识中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原理与作为现实应用中的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进行有效地连接起来,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对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起到激起学生的兴趣的作用,并且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样对教师的科研活动也有很大的帮助。
3.能力测试系统的构架原理
能力测试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能对于出现的新知识和新应用对系统进行更新。另外,系统应该具有灵活的结构,通过专家对系统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进行修正。通过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深入分析及参考很多考试系统后,我们建立了学科能力测试系统的整体构架,如图1所示。依据此构架便能形成一个具有和现实同步更新的一个开放的结构系统。
自动匹配程序通过一些算法并利用电子资源中关键词、检索项等WEB接口形成一种学科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库与电子资源的对应联系,依据这种对应联系,可以实现针对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库中的词条为关键词的电子资源数据的搜索。其查询算法可以采用有限深度的广度搜索,即通过限定搜索的最大深度,对各个XML链接进行搜索,并通过在搜索中建立标识,防止重复搜索,从而一旦有新的电子资源加入后,系统自动启动匹配程序,并通过匹配形成一棵棵的搜索树,其结构如图2所示。这些搜索树的根节点即为学科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库中的词条,而叶子结点则为对应的电子资源。自动匹配程序,通过数据库操作语言将这些对应关系记录在粗匹配库中。从整体上来看,自动匹配程序将搜索出来的结构集合形成一个数据库,称之为粗匹配库,通过这一步,已经利用电子资源中的行业专家的联系,将知识点与新领域的资源建立了联系。
专家系统是学校的专业教师的系统入口处,其目的是人为校正系统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匹配,经过专家系统的修整,粗匹配库中的关联将放入到准确匹配库中。准确匹配库是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知识点的准确可靠的联系的核心数据库。
能力测试题目生成系统是系统的输出点,也是体现系统智能性的部分。将准确匹配库中的资源和学科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库中的词条进行结合,按照一些个算法进行组合,形成题目。这些个组合的算法中有语义分析程序、语句形成程序等组成。通过对相应知识点的考核,运用语义分析程序,以准确匹配库为基准,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从而形成一些候选的题目。根据这些候选的题目,可以形成选择题、填空题、能力题等很多试题形式,而卷面的设定、题目分值的量化[4]等可以出完题目后由专业的教师进行量化。
4.结语
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图书情报专业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学科能力测试系统直接将这种电子资源应用于学生的考试中,这在实践上的意义重大。它有可能导致考试的概念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产生一些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当然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十分初步的,但是相信,这一研究前景光明,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谢立新,胡良书.试卷设计科学性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6:81-84.
[2]李静,岳桂华.搞好题库建设保证考试质量[J].药学教育.1995,11,(1):53-55.
[3]曹永兵,高平挥,程明和.药理学试题库的科学建立[J].药学教育,2004,3:34-35.
关键词:《护理专业英语》CALLA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CALLA教学模式,即将学习策略培训、主题内容和语言发展活动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专业英语教学[1]。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使语言学习逐步从认知阶段转到自动阶段,继而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水平,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组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护理专业英语水平。2012年9月,我院首次尝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CALLA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192名本科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8名,其中女92名,男6名;对照组94名,其中女90名,男4名。两组学生均选择同一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每周课时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英语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言为目的”,对学生讲解课文、分析句型和语法,再让学生死记单词、背诵课文。
1.2.2CALLA教学模式
1.2.2.1制订教学计划
1.2.2.2授课前师生的准备
对授课教师进行CALLA教学模式的培训,掌握具体应用及操作。在授课前,教师向试验班的学生介绍CALLA教学模式,并详细介绍实验要求,如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学习目标的要求等。
1.2.2.3CALLA教学模式的实施
CALLA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习策略的运用。教师首先示范如何将学习策略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并告知学生使用策略的时机及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给学生设定教学任务,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5~8人,让学生采用最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目标任务的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任务展开讨论,促进专业英语学习的进一步深化。
1.2.2.4评价与总结
在集中讨论完后,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或相互评价等方式,对学习策略的运用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判断是否实现制定的学习目标,评价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然后,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策略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使用策略的情况等。
1.2.2.5扩展阶段
教师提供课后学习策略的训练,学生巩固练习,以获得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1.3评价方法
学期期末,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2]对专业英语能力测试的要求,对两组学生均以专业英语能力测试SBEproficiencytest的试题为标准,满分100分。测评老师为非课题组成员,避免倾向性,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自制调查问卷,学生填写“教学模式效果评价表”,该表由学生当场匿名填写后及时收回。发放调查表192份,回收192份,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的分析。两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的成绩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P
表1两组学生专业英语能力测试(■±S,分)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表2两组学生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n(%)
3.讨论
CALLA教学模式(CognitiveAcademicLanguageLearning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通过多年研究学习策略后设计的,旨在为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CALLA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与专业有关的课程,学术语言发展活动和学习策略教学。CALLA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策略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应用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觉的监控和调节,以此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及人际沟通能力的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启发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激发学生思考。CALLA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学习策略为驱动”就是由教师创设临床情境,如患者就医挂号、看病、静脉输液、取药等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钻研教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理解、运用学习策略,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运用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亦得到提高。再次,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提供课后策略训练,从而以训练为载体,贯穿研究性学习,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反复运用策略,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习成为被动接受、机械记忆、重复乏味的过程。我院首次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CALLA教学模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将策略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策略,并有效地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刚,王娟.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外语教学,2010(01):77-81.
【关键词】写作能力;课标;培养
原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高中英语写作简单地定义为"100字或10句式的情景表达"(《修订大纲》,2001:7),提供情景的形式为图表、图画、提纲和短文。《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以下简称《标准》)对英语写作进行了重新要求,这个要求是对应于高中英语课程结构中的四个级别(六级、七级、八级、九级)的写作技能目标提出的,并就如何评价写作技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高考是中学教学指挥棒,对中学的教学影响有着巨大的反拨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未来,要使《标准》中写作能力目标得以实现,改革现存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使之与新课程标准相呼应至为关键,本文拟就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如何在形式、层级、内容等方面与《标准》的呼应进行探讨。
一、写作能力测试层次的呼应
《标准》中的高中英语课程结构把高中英语课程结构分为六、七、八、九四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写作能力目标。那么高考英语最高应该测到哪一级写作技能目标呢?或者说,高考英语写作能力测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这可以从分析《标准》中有关写作能力的要求和写作测试理论两方面得出结论。
高考英语考试写作能力测试的命题应该以八级写作目标为依据,在写作能力层次要求上,只能以八级写作能力目标为最高目标,而不能超出这个目标。如果高考对写作能力的要求高出这个目标,就可能导致中学英语写作教学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际、脱离教材的实际,求新求高,偏离《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