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有理数》教案及知识点解析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有理数指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有理数》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把记成,显示了乘方符号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探索的性质→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运算.

2.难点:运算的符号法则.

3.疑点:①乘方和幂的区别.

②与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类比,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概念,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记作,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记作,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四次方.

师: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五次方.

师:(为正整数)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次方.

师:很好!把个相乘,记作,既简单又明确.

【教法说明】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不断进行推广的,是由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是由计算正方体和体积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

师:在小学对底数,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还可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生:还可取负数和零.例如:0×0×0记,(-2)×(-2)×(-2)×(-2)记作.

非常好!对于中的,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板书).

【教法说明】对于的范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动脑参与,并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逐步说明可以取正数,可以取零,可以取负数,最后总结出可以取任意有理数.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中,取任意有理数,取正整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在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_;

(2)在中,-2是__________,4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

(3)在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4)5,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是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2)、(3)小题的区别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而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的相反数.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通过第(4)小题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师: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业说,我们已经学过几种运算分别是什么其运算结果叫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前后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然后举手回答.

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五种运算,它们是: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结果:和、差、积、商、幂;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鼓励.

【教法说明】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主动参与,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如何进行乘方运算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相互讨论,并在练习本上举例.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得出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2.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1.(1)2,(2),(3),(4).

2.(1),,,.

(2)-2,,.

3.(1)0,(2),(3),(4).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三个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对错,并予以鼓励.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比较这三组题中,每组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边巡视边做适当提示.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师加入某一小组.

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与,与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何联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

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师: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

生: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

师:你能把上述结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吗

生:(1)当时,(为正整数);

(2)当

(3)当时,(为正整数);

(4)(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为有理数).

【教法说明】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法则熟练进行运算。难点是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运算.

(三)进行新课(板书课题)

例1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2)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探究活动

题目(1)在1,2,3,4四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2)在1,2,3,…,11,12十二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3)在1,2,3,4,…,99,100一百个数的前面添加正号或负号,使它们的和为0;

(4)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你能总结出一些什么数学规律

参考答案我们不妨不妨以第二问为例探讨,比如,在12,11,10,5这四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则这12个数的和是:-12-11-10+9+8+7+6-5+4+3+2+1=2.

现在我们将各数的符号加以调整,考虑到将一个正数变号,其和就要减少这个正数的两倍,因此可得到两个(明显的)解答:

(1)得+1变为-1,有-12-11-10+9+8+7+6-5+4+3+2-1=0;①

(2)将(+6-5)变为-(6-5),有-12-11-10+9+8+7-6+5+4+3+2+1=0.②

又如,在11,10,8,7,5这五个数的前面添加负号,得

12-11-10-9-8-7+6-5+4+3+2+1=-4,

我们就有多种调整的方法,如将-8与+6变号,有

12-11-10+9+8-7-6-5+4+3+2+1=0.③

经过几次试验,我们发现了规律:欲使十二个数的和为零,其中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必须相等.但

1+2+3+4+5+6+7+8+9+10+11+12=78

因此我们应该使各正数的和的绝对值与各负数的和的绝对值均为

为了简便起见,我们把①式所表示的一个解答记为(12,11,10,5,1),那么②,③两式所表示的解答就分别记为(12,11,10,6)与(11,10,7,6,5).

同时我们还发现:如果(12,11,10,5,1)是一个解答,那么(9,8,7,6,4,3,2)也必定是一个解答.同样,对应于②,③两式,还分别有另两个解答:(9,8,7,5,4,3,2,1)与(12,9,8,4,3,2,1).这个规律我们不妨叫做对偶律.

此外我们还可发现,由于的三个数12,11,10其和33<39,因此必须再增加一个数6,才有解答(12,11,10,6),也就是说:添加负号的数至少要有四个;反过来,根据对偶律得:添加负号的数最多不超过八个.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有理数乘法法则.

2.内容解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乘法既是有理数运算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的基础,对后续代数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与有理数加法法则类似,有理数乘法法则也是一种规定,给出这种规定要遵循的原则是“使原有的运算律保持不变”.本节课要在小学已掌握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通过合情推理的方式,得到“要使正数乘正数(或0)的规律在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时仍然成立,那么运算结果应该是什么”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会乘法法则的合理性.与加法法则一样,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的法则,也要从符号和绝对值来分析.由于绝对值相乘就是非负数相乘,因此,这里关键是要规定好含有负数的两数相乘之积的符号,这是有理数乘法的本质特征,也是乘法法则的核心.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

(2)能说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能用例子说明法则的合理性.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在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能按照乘法法则,先考虑两乘数的符号,再考虑两乘数的绝对值,并得出正确的结果.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归纳过程.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的区别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本课要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先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为引导,让学生思考在这样的规律下,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个负数相乘各应有什么运算结果,并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总结出规律,进而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在这个过程中体会规定的合理性.上述过程中,学生对于为什么要讨论这些问题、什么叫“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等,都会出现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应该在“如何观察”上加强指导,并明确提出“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看规律”的要求.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观察给定的乘法算式;从哪些角度概括算式的规律.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我们知道,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按照这种分类,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有理数分类的角度考虑,区分出有理数乘法的情况有:正数乘正数、正数与0相乘、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设计意图:有理数分为正数、零、负数,由此引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几种情况,既复习有关知识,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又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

问题2下面从我们熟悉的乘法运算开始.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3×3=9,

3×2=6,

3×1=3,

3×0=0.

追问1:你认为问题要我们“观察”什么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去观察、发现规律

如果学生仍然有困难,教师给予提示:

(1)四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左边都有一个乘数3.

(2)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

设计意图:构造这组有规律的算式,为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数乘负数的法则做准备.通过追问、提示,使学生知道“如何观察”“如何发现规律”.

教师: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3×(-1)=-3,这是因为后一乘数从0递减1就是-1,因此积应该从0递减3而得-3.

追问2:根据这个规律,下面的两个积应该是什么

3×(-2)=,

3×(-3)=.

练习:请你模仿上面的过程,自己构造出一组算式,并说出它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构造算式,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正数乘负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设计意图:先得到一类情况的结果,降低归纳概括的难度,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3观察下列算式,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2×3=6,

1×3=3,

0×3=0.

鼓励学生模仿正数乘负数的过程,自己独立得出规律.

设计意图:为得到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做准备;培养学生的模仿、概括的能力.

追问1: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

(-1)×3=,

(-2)×3=,

(-3)×3=.

追问2: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指师生给出的所有含正数乘负数的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

先让学生观察、叙述、补充,教师再总结:都是负数乘正数,积都为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追问3: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有什么共性你能把它概括出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模仿已有的讨论过程,自己得出负数乘正数的结论,并进一步概括出“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既使学生感受法则的合理性,又培养他们的归纳思想和概括能力.

问题4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3=,

(-3)×2=,

(-3)×1=,

(-3)×0=.

追问1:按照上述规律填空,并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

(-3)×(-1)=,

(-3)×(-2)=,

(-3)×(-3)=.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负数乘负数的结论.因为有前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学生能独立完成.

问题5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看教科书.

追问:你认为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如果有困难,可先让学生看课本第29页有理数乘法法则后面的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归纳乘法法则,明确按法则计算的关键步骤.

追问:在(2)中,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你能说说如何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吗

设计意图:本例既作为巩固乘法法则,又引出了倒数的概念(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同时说明了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

例2用正数、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1)你能说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3)举例说明如何从正数、0的乘法运算出发,归纳出正数乘负数的法则.

(4)你能举例说明符号法则“负负得正”的合理性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小结.

作业:教科书第30页,练习1,2,3;第37页,习题1.4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1)5×(-3);

(2)(-3)×3;

(3)(-2)×(-7);

(4)(+0.5)×(+0.7).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理解.

2计算:

6×(-9);(2)(-6)×0.25;(3)(-0.5)×(-8);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

教学准备

用电脑制作动画体现有理数的分类过程。

四、课堂引入

1、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

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

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

一、有理数的意义

1.有理数的分类

知识点:大于零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叫负数;如果一个正数表示一个事物的量,那么加上“﹣”号后这个量就有了完全相反的意义;3,,5.2也可写作+3,+,+5.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数轴

知识点:数轴是数与图形结合的工具;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数轴的三元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这三元素缺一不可,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的作用:1)形象地表示数(因为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以后会知道数轴上的每一个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2)通过数轴从图形上可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3)比较有理数的大小:a)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b)正数都大于零,c)负数都小于零,d)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相反数

知识点: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分别在原点的两边;规定: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知识点: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若a>0,则∣a∣=a.若a=0,则∣a∣=0.若a<0,则∣a∣=﹣a;绝对值越大的负数反而小;两个点a与b之间的距离为:∣a-b∣。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②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多个有理数相加时,把符号相同的数结合在一起计算比较简便,若有互为相反的数,可利用它们的和为0的特点。

2.有理数的减法

知识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注意:运算符号“+”加号、“-”减号与性质符号“+”正号、“-”负号统一与转化,如a-b中的减号也可看成负号,看作a与b的相反数的和:a+(-b);一个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0减去一个数,应得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可以运用减法法则统一成加法运算;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以后,可以把“+”号省略,使算式变得更加简洁。

4.有理数的乘法

知识点: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bc

5.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除法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数的倒数,即a÷b==a(b≠0即0不能做除数)。

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即a=1(a≠0),0没有倒数。

注意: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

6.有理数的乘方

知识点: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乘方的结果叫幂,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乘方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为0。

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遇到有括号,先算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有多层括号时,从里向外依次进行。

技巧:先观察算式的结构,策划好运算顺序,灵活进行运算。

THE END
1.浅谈实验室能力验证技术论坛资讯2. 比较方法和程序。适用于新开发或非常规方法的确认,帮助实验室选择适宜的方法。 3. 确认实验室声称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帮助实验室评估不确定度的合理性。 4. 人员培训的工具。能力验证样品可以作为后期人员及新近人员对所从事检测岗位的知识了解情况;人员从事该岗位的经验情况。 https://m.lab168.com/news/show-43666.html
2.质量检验员培训PPTppt项目管理质量检验员培训是确保质量检验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有效执行其职责的重要过程。培训通常涵盖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法规、标准和最佳实践。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培训内容: 质量检验基础:介绍质量检验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原则,以及质量检验员的角色和职责。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IHGD8C0552NMBS.html
3.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方法: 1.启发式教学方法 2.讨论式教学方法 3.情景教学法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4.2018级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具有医学美容咨询的分类、基本流程、注意事项、具体沟通方法等专业知识; 9.具有美容外科基本理论和常见美容手术的解剖特点、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专业知识; 10.具有美容化妆品和美容常用药物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能力要求 1.具备医学美容审美与创美能力; ...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4.htm
1.岗位能力培养与评价12篇(全文)工程索赔费用组成等理论知识采用闭卷形式, 题型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等形式;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运用部分要涉及一些常用项目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以及计算图表, 可以采用开卷形式, 题型为综合计算题, 题量较大,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常用项目的清单及计价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 重在检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sd2sssw.html
2.来料检验员工作总结(通用28篇)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1.专业知识在这半年中,我更加充分的了解了公司产品的性质及检测方法,学习了肥料的检测,使我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检测水平也有所提高。 2.工作能力这半年里,我的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一直担任组长这一职务,让我对检测工作有了更深更广泛的认识,拓宽了...https://www.yjbys.com/zongjie/gerenzongjie/1498157.html
3.《焦耳定律》优秀教案(精选9篇)1、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运用,知道电热器的原理及构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要求学生能从感知事物→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中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知识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的能力。 https://mip.ruiwen.com/jiaoan/2066702.html
4.2022年社旗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安装方法等知识,具备DIY计算机的能力。 6.掌握计算机常见故障及产生原因的知识,具备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分析、检测、排除等维修能力。 7.掌握网络布线、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等知识,具备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及常用网络故障的排除能力。 http://www.sqzz.cn/teaching_research/detail/content/10362
5.《新闻两则》教案(通用10篇)知识目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掌握其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 能力目标: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品味、学习语言的真实准确。 过程与方法:教师诱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中国解放军的英勇无敌,明白胜利来之不易,学会珍爱幸福。 https://www.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080801225850_123229.html
6.SCA技术进阶系列(二):代码同源检测技术在供应链安全治理中的应用表达式说明:TP 表示某种代码克隆检测方法检测到的克隆片段与真实代码克隆片段的交集,FP 表示代码克隆的集合,FN 表示该检测方法未检测到的真实代码克隆片段的集合。 类似于常规的漏洞检测工具,OWASP Benchmark 作为漏洞扫描工具检测基准能力评估的靶场项目。关于代码克隆检测工具领域,也具有对应的代码克隆检测有效性评估的靶...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293371
7.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通用11篇)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习惯积累一定的词汇,能把内心的情感、思想,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会对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表达。在联系生活的基础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https://www.jy135.com/jiaoxuejihua/1327820.html
8.《出师表》说课稿(通用10篇)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shuokegao/2004163.html
9.《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一教学运行与管理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正确、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熟悉临床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及鉴定方法,能对常见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抗菌药物的敏感试验,并正确分析检验结果,作出正确的检验报告。 二、课程目标 1. 建立知识目标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https://www.gxtcmu.edu.cn/rklc/jysjs/yxjyxjys/jxyhygl8/kcy6/content_31856
10.检验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1篇)1.专业知识 在这半年中,我更加充分的了解了公司产品的性质及检测方法,学习了肥料的检测,使我的专业知识更加丰富,检测水平也有所提高。 2.工作能力 这半年里,我的管理能力有所提高,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一直担任组长这一职务,让我对检测工作有了更深更广泛的认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提高了我的能力。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erenzongjie/20211124084020_4449026.html
11.九年级物理学情分析(推荐6篇)1号文库2、 复习课主要内容包括:梳理知识网络化、结构化;总结方法――本章教学中的涉及到的学科思想方法知识化呈现,能力化运用;典型题分析――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规范熟练物理解题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章末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矫正教学。 https://m.588k.com/gdwk/1h/1001470.html
12.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传主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赏析、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与探究是本单元探究的重点。在丰富人文内涵、陶冶道德情操的同时,还应注重具体写人方法的借鉴与指导。 【单元必修作业指导】 1.完成《自主探究资源》《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的【基础知识检测】【自主研读梳理】部分题目。http://www.xaeduyun.cn/si1ia/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5825e2b1d0182b012dc5f679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