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试内容:中医操作、病史采集、中医临床答辩。
2、考试方法:中医操作在体检者身上或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病史采集、中医临床答辩采用现场口试。
第三站考试:
1、考试内容:体格检查、西医操作、西医临床答辩。
2、考试方法:体格检查、西医操作在体检者身上或在医学教学模拟人或医用模块等设备上进行操作,西医临床答辩采用现场口试。
分数分布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第二站
1.中医操作:叙述并演示舌诊的操作方法。(10分)
【正确答案】参考答题要点:
1.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姿势略高于患者。
2.患者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3.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再看舌苔(苔色、苔质、舌苔分布);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4.必要时可配合刮舌或揩舌的方法。
[注意事项]
1.操作时不可屏气。
2.受术者肩、肘、腕有习惯性脱位者禁用。
3.受术者腰部疼痛较重,活动受限,肌肉不能放松者禁用。
请按照如下顺序进行问诊:
现病史
2.伴随症状。能够引起该症状的疾病的临床表现,即鉴别诊断要点。
3.诊疗经过:是否到医院就诊,诊疗经过,效果。
4.全身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精神状况、体重变化
1.既往病史、其他有关病史。
2.传染病接触史、药物过敏史、手术史。
3.烟酒嗜好等。
4.家族史。
5.如为女性,经带胎产也要询问。
4、中医答辨:试述弯针的处理(5分)
弯针是指针柄改变了进针时或刺入腧穴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以及出针时均感到十分困难,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要点:
1.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2.根据弯针的程度、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①若针柄轻微弯曲者,应慢慢将针起出。②若弯曲角度过大,应轻微摇动针体,并顺着针柄倾斜的方向将针退出。③若针体发生多个弯曲,应根据针柄的倾斜方向分段慢慢向外退出,切勿猛力外拔,以防造成断针。④若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到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慢起出。
第三站
1.体格检查:试述检查腹壁反射的操作(10分)
操作步骤:
1.报告考官考生抽到的是腹壁反射的内容。
2.向被检查者说明要做腹壁反射的检查,让被检查者放松,并完成洗手动作。
3.让被检查者屈膝,上衣解开,用钝头物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肚脐水平(胸髓9——10节)、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水平由外向内划两侧腹壁皮肤(即上、中、下腹壁反射),正常反应为受刺激部位出现腹肌收缩。4.告知被检查者一切正常。报告考官当用钝头物沿肋缘下、肚脐水平、腹股沟上水平划腹壁时可见腹壁收缩,属正常反应,考生操作完毕。
注意事项:
1.让被检者完全放松。
2.两侧对称做。
3.肋缘下对应的是T7——T8、脐水平对应的是T9——T10、腹股沟上对应的是T11——T12神经节。
2.西医操作:试述胸腰椎急性损伤的处理(10分)
胸腰椎损伤的搬运
1.在搬动时,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
2.搬运一般需要由三人或四人共同完成,可求助于现场的成年目击者。进行搬运时一人蹲在伤者的头顶侧,负责托下颌和枕部,并沿脊柱纵轴略加牵引力,使颈部保持中立位,与躯干长轴呈一条直线,其他三人分别蹲在伤者的右侧胸部、右侧腰臀部及右下肢旁,由头侧的搬运者发出口令,四人动作协调一致并保持脊柱平直,将伤者平抬平放至硬质担架(或木板)上。
3.分别在胸部、腰部及下肢处用固定带将伤者捆绑在硬质担架(或木板)上,保持脊柱伸直位。
【注意事项】
1.禁止用软担架、被单或一人抬肩的方式搬运。
2.搬运过程中始终保持脊柱伸直位,严禁脊椎发生弯曲或移动。
3.转运过程中,需密切注意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心脏呼吸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操作时应严密注意对伤处的保护,防止加重损伤引起不良后果。